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索有效降低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的管理方法。方法 对2012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并进行手术的患者进行主动监测,加强管理,发现非计划再次手术病例,统计发生率及引发原因。结果 225 944例手术共发生非计划再次手术914例,平均发生率为0.40%且五年呈显著下降趋势。引发原因以手术部位感染、切口裂开、切口疝或愈合不良,术后出血,出现漏或瘘为主,共占73.9%。结论 完善主动监测与报告系统、加强院科两级管理、注重原因分析与改进可有效降低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为提高医院手术病人的医疗质量、降低非计划再手术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 对42例非计划再次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平均住院日、医疗费用与前一年度院平均值比较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务人员应加强手术责任心,预防再手术的发生,同时医院应加强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提高手术质量、保障医疗质量提供管理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三甲肿瘤专科医院2008—2013年442例非计划再次手术病例,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肿瘤手术患者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为1.0%,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术后出血、吻合口瘘、手术切口问题。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与手术难度、手术者专业水平及患者病情因素等因素有关。结论 作为手术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医院应将非计划再次手术监管作为提高质量管理的抓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降低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的有效方式,为医疗质量改进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PDCA循环原理,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影响非计划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制定针对性措施实施过程改进。结果 实施改进措施后,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由1.2%降低至0.9%。结论 PDCA循环的应用降低了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手术质量,以实现医疗质量的持续性改进。  相似文献   

5.
??????? 目的 降低肝胆二科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方法 综合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分析影响非计划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制定针对性措施实施过程改进。结果 实施改进措施后,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由1.12%降低至0.21%,达到目标值<0.5%(P=0.045),月平均住院日由14.32天缩短至10.52天(P<0.001)。结论 品管圈管理方法的应用显著降低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有利于提升手术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结合手术分级管理要求,初步建立医师手术能力考评体系,通过考评结果了解各临床外系科室的情况。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现场问卷调查及专家咨询等方法,建立以临床操作技能评估(DOPS)为核心的医师手术能力考评体系。该体系包括了DOPS技能评估、非计划再次手术和年内手术量三个方面的考核。运用此体系对医院8个科室129名外科医生进行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采用t检验提示,外系科室中耳鼻咽喉科、骨科和妇产科高于整体水平(t=2.42、2.18、2.35,P=0.03、0.04、0.02,P<0.05),胸外科、神经外科低于整体水平t=-2.64、-2.63,P=0.02、0.03,P<0.05),眼科、泌尿外科、普外科与整体水平无明显差异(t=0.83、-1.84、-1.17,P=0.43、0.86、0.25,P>0.05)。结论 外科各科室之间的考核结果存在差异,医院需积极关注薄弱科室,根据考核结果强化培训和监督,保证患者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针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需求设计了一种管理方法。为医院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管理以及医疗质量改进提供参考。方法 参考国家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的相关规范及标准文件,遵循 PDCA 循环的思想,结合信息技术,最终建立一个“非计划再次手术”专用的管理方法。结果 方法实施前后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率有了显著的下降,发生率从方法实施前(2014年下半年)的1.02%降低到方法实施后(2015年7—12月)的0.71%。结论 方法有效降低了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符合医疗管理的需求,有利于提升手术质量,以实现医疗质量的持续性改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某三甲综合医院2012年18类重点疾病非计划重返住院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样本院2012年18类重点疾病7 406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其出院后15天、31天非计划重返住院的原因。 结果 9类疾病33名患者出现了非计划再次入院情况,慢性病和60岁以上老年人更有可能非计划重返住院,患者出院时疾病状态、出院主张、病情加重或病情复发、住院天数等是影响非计划重返住院的主要因素。 结论 要从熟练掌握相关疾病的临床治愈好转标准,加强医患沟通,加强健康宣教,加强出院随访等方面来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9.
????? 目的 探讨现阶段北京某三甲医院手术科室住院医疗保险项目付费自费费用中麻醉自费费用所占比例以及麻醉自费项目发生情况。方法 对北京某三甲医院2011年3月1-7日一周的15个手术科室医保出院病人麻醉自费项目进行现状调查。结果 北京某三甲医院手术科室麻醉自费费用占总自费费用比例12.04%,麻醉自费项目费用构成排名前5位的是凯纷注射液(占43.20%)、瑞芬太尼注射液(占17.43%)、镇痛泵(占10.04%)、赛机宁注射液(占8.20%)、天普洛安粉针(占8.14%),自费比例与麻醉自费费用正相关,与麻醉自费项目费用构成负相关。结论 只有解决凯纷注射液、瑞芬太尼注射液和镇痛泵等的报销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控制麻醉自费费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对比垂体腺瘤患者采用显微镜或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后的临床疗效,分析术中出现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2年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78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用手术器械的不同将178例患者分为A组(显微镜,n=91)和B组(神经内镜,n=87)。比较两组的肿瘤有效切除率、临床指标、术中脑脊液漏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根据术中是否发生脑脊液漏分为脑脊液漏组和无脑脊液漏组。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中发生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结果:B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A组、B组的肿瘤有效切除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中脑脊液漏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垂体腺瘤患者术中发生脑脊液漏与再次手术、肿瘤大小、年龄、肿瘤质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有关(P<0.05)。肿瘤大小为巨大腺瘤、再次手术、肿瘤质地为韧是垂体腺瘤患者术中发生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显微镜与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治疗效果相当,但神经内镜下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中脑脊液漏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此外,肿瘤大小为巨大腺瘤、再次手术、肿瘤质地为韧是垂体腺瘤患者术中发生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13.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