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编码蛋白E1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分别构建编码HCV重要蛋白E1、E2、NS3、NS5a、NS5b的腺病毒载体Ad—E1、Ad—E2、Ad—NS3、Ad—NS5a、Ad—NS5b;将重组并包装的腺病毒分别感染SMMC-7721细胞,测定感染滴度,通过RT—PCR方法在转录水平鉴定HCVE1、E2、NS3、NS5a、NSSb的表达,用Western印迹在蛋白水平鉴定E1蛋白的表达。腺病毒感染SMMC-7721细胞后,通过细胞增殖实验筛选生物学功能最明显的蛋白。将筛选到的Ad—E1感染SMMC-7721细胞,用MTS、结晶紫、细胞周期实验观察体外过表达E1蛋白对感染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印迹检测p-ERK、ERK的表达;RT—PCR检测c—Myc、cyclinD1、c—Jun、c.Fos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扩增了能够编码HCV重要蛋白E1、E2、NS3、NS5a、NS5b的高滴度腺病毒Ad—E1、Ad—E2、Ad—NS3、Ad—NS5a、Ad—NS5b,并且通过RT—PCR方法在转录水平鉴定了目的基因的表达,Western印迹方法在蛋白水平鉴定了E1蚩白的表达。通过细胞计数、MTS、结晶紫实验证实Ad—E1感染组细胞较对照组增殖速度加快,细胞周期显示Ad-E1感染组细胞34.38%处于S期,明显高于Ad—GFP(27.32%)(P〈0.05)对照组;Ad-E1感染绢p-ERK蛋白表达量增高,同时与细胞增殖相关的MAPK/ERK下游基因转录水平上凋。结论体外过表达HCVE1蛋白可以明显促进SMMC-7721细胞的增殖,其促增殖作用可能与MAPK/ERK信号通路的活化相关。  相似文献   

2.
人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Ⅰ,HSV-1)不仅可以引起人周期性唇疱疹,还可以引起其它更为严重的疾病。HSV-1病毒基因组的表达具有很高的时序性,按照基因表达的先后顺序可以将病毒基因组中的基因分为早早期基因(immediate early,IE),早期基因(early,E)和晚期基因(1ate,L)。其中早早期基因是最先转录的,其表达产物用来激活早期基因和晚期基因的启动子。早早期基因的产物包括ICPO(infected cell protein 0,ICP)、ICP4、ICP27、ICP47、ICP22和Us1.5等六种蛋白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ICP0,它具有泛素连接酶E3(enzyme 3,E3)功能域,通过多种途径调控病毒基因组以及宿主细胞中基因的转录。  相似文献   

3.
Id蛋白是一类基因转录调控因子 ,对细胞生长和分化有重要调控作用 . Id蛋白含有一个与碱性螺旋 -环-螺旋 b HLH蛋白类似的 HLH结构域 ,故能与 b HLH中的一些蛋白 (如 E2 A,E47,E2 B等 )形成异二聚体 .但是 ,由于 Id蛋白缺乏与 DNA结合的碱性区域 ,其异二聚体并不能结合 DNA.因此 ,Id对 b HLH蛋白具有显性负调控作用 ,从而调节细胞分化 . b HLH转录因子通过其 HLH结构形成同源或异源二聚体 ,其碱性区域与 DNA特异序列 (CANNTG)结合 ,从而启动基因的转录 .已知 ,b HLH在某些细胞发育中扮演重要角色 ,如神经元的形成 ,肌肉的…  相似文献   

4.
水稻(Oryaz sativa L.)基因组中的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小亚基(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 smallsubunit,OsAgpS)由两个基因编码,即OsAgpS1和OsAgpS2.其中OsAgpS1基因产生两个转录本OsAgpS1a和OsAgpS1b,区别在第一个外显子的位置不同.通过RT-PCR方法分析了两个转录本在水稻组织和胚乳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特性;同时通过报告基因GUS检测了两个转录本上游转录调节区DNA片段的转录启动特性.结果表明,两个启动了与其下游转录本的表达模式完全一致,即OsAgpS1a转录本和OsAgpS1a 上游启动子控制的GUS基因主要在胚乳中高水平表达,在叶片中有很低水平的表达;而OsAgpS1b转录本和OsAgpS1b上游启动子控制的GUS基因主要在叶片和胚乳发育早期低水平表达.这说明OsAgpS1基因产生的两个转录本是由不同的启动子控制转录的,OsAgpS1a上游启动了可以作为胚乳表达用启动子.  相似文献   

5.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诱发宫颈癌,肛门癌,外阴癌及部分头颈癌等多种肿瘤的主要原因。在病毒生命周期过程中,HPV E2蛋白通过与病毒自身及宿主基因组DNA及蛋白相作用,在病毒基因转录调控、病毒DNA的复制和维持中起到关键作用,其还对宿主细胞转录、RNA加工、凋亡、泛素化及胞内转运等多种活动产生影响,为病毒增殖创造有利的宿主细胞环境,并在HPV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解E2蛋白的各种功能及其与病毒和宿主DNA和蛋白作用情况、HPV病毒生活史、HPV病毒致病和致癌机制的研究均有着重要的意义。细致描述E2蛋白的功能可以帮助我们寻找病毒相关疾病治疗的新方法。本文以HPV16为重点,对高危型HPV E2蛋白结构、功能和活性相关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一例福建省检出的HAstV-5型星状病毒2013/Fuzhou/85毒株基因组分子结构特点,本研究采用PCR分段扩增、测序、拼接的方法,获得2013/Fuzhou/85毒株基因组序列全长6 803bp:5’端和3’端均有85bp非编码区;中间3个开放阅读框:ORF1a长2 802bp(86~2 887nt),编码非结构蛋白丝氨酸蛋白酶;ORF1b长1 548bp(2 827~4 374nt),编码非结构蛋白RNA聚合酶;ORF2长2 352bp(4 367~6 718nt),编码结构蛋白衣壳蛋白前体。目前,GenBank中仅有两株HAstV-5型星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中国辽宁毒株(JQ403108)和巴西哥亚尼亚毒株(DQ028633),2013/Fuzhou/85毒株和中国辽宁毒株核苷酸相似度最高,达94.4%。对该HAstV-5型星状病毒3个开放阅读框分别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ORF1a与HAstV-1(JF327666)相似度最高,ORF1b和ORF2与HAstV-5(JQ403108)相似度最高,提示其有可能存在重组,用Simplot软件进行重组分析,重组位点位于2 741bp,在ORF1a和ORF1b重叠区的上游。本研究中对2013/Fuzhou/85毒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和重组分析,可以为星状病毒的重组和遗传进化规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人疱疹病毒6 型( HHV-6) 是一类嗜人淋巴细胞的双链DNA 病毒, 属疱疹病毒β亚科。研究推测HHV-6 基因组可编码80 ~100 种蛋白质, 包括膜蛋白、即刻早期( IE) 蛋白、DNA 蛋白、DNA 包装蛋白、病毒装配蛋白等。本文就HHV-6 基因编码蛋白的特性和功能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Spodopteralituranucleopolyhedrovirus,SpltNPV)中山大学分离株基因组DNAXbaI4.0kb片段全序列 ,该片段包括一个锌指蛋白基因及三个区域的DNA重复序列 (SR1、SR2、SR3)。该锌指蛋白基因读码框为 2 196个核苷酸 ,编码 73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 ,分子量为 83 .0 9kD ,该蛋白的等电点为 4.6 1。在其 5′非编码区内有一个杆状病毒早期启动子基序GAGT及一个TATA盒 ,在其终止密码的下游有 5个真核生物转录mRNA时poly(A)加尾信号AATAAA。在 2 2 3~ 2 41氨基酸残基之间有一个锌指蛋白基序 ,这一基序属于锌指蛋白基序中的C3HC4类 ,即环指 (Ringfinger)类基序。在 32 3~ 340氨基酸残基区域为一个核定位信号。该蛋白可能为一个高度折叠的蛋白质。在该片段中存在三个DNA重复序列区域 (SR1、SR2、SR3) ,其中SR1与SR3区域存在更大量的重复序列 ,SR1区域其中的一个重复序列长达 41bp ,SR1、SR3重复序列区域可能作为该病毒转录的增强子 ,或者作为DNA复制的起始点。  相似文献   

9.
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属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基因组为线状双链DNA,长约150kb,至少可编码70~100种蛋白质.根据伪狂犬病毒感染细胞后DNA转录、表达时间的先后可将PRV基因分为立即早期基因(Immediateearly gene),早期基因(Early gene)和晚期基因(Late gene),这三类基因依此以级联方式调节[1].第一个被转录的基因是立即早期基因,它的转录即使在细胞蛋白质合成被放线菌酮(Cycloheximide)抑制的情况下也能进行.  相似文献   

10.
Rep78/68是腺相关病毒(AAV)基因组编码的具有多种调控功能的非结构蛋白。主要参与了AAV DNA定点整合到人类19号染色体,抑制病毒的生物活性,如腺病毒、类猿病毒SV40等,调节AAV DNA的复制和转录等。重点阐述了定点整合的作用机制,Rep78/AAV ITR/ICP8复合物的形成机制以及Rep68蛋白的寡聚化特性,Rep78蛋白对p53核输出的限制,AAV Rep78蛋白与人乳头瘤病毒(HPV)E1蛋白相互作用从而促使Rep78和ITR DNA的结合,Rep78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抑制。这些作用的详细机制仍需完善和充实,对Rep78/68蛋白的相关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rAAV基因药物的研发。  相似文献   

11.
人乳头状瘤病毒复制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涛  马正海 《生命科学》2010,(8):743-748
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DNA以游离和整合两种形式存在于感染细胞中。游离形式HPVs的复制依赖于上皮细胞的分化,病毒E1、E2蛋白和复制起始位点(origin,Ori)为复制必需元件,E1和E2蛋白与Ori结合起始病毒DNA的复制。随后,病毒DNA通过E2蛋白与Brd4(bromo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4)等细胞蛋白的互作而与染色体结合,并随细胞分裂平均分配到子代细胞中。在肿瘤中,高危型HPVs的基因组通常以整合形式存在,并随细胞的增殖而复制。  相似文献   

12.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即SARS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为具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约长29~31kb。基因组从5'到3'端依次编码复制酶蛋白(Rep)、刺突蛋白(S)、囊膜蛋白(E)、膜蛋白(M)和核蛋白(N)以及其他一些辅助性蛋白[1]。编码复制酶蛋白的基因,从基因组5'端起约占全长的2/3区域(≈21.2kb),在该区域的nt13392-13398存在保守的UUUAAAC位点,此位点含有-1位的核糖体翻译移框(frameshift),可引发自单一起始位点的蛋白翻译扩展,即由ORF1a编码的Pp1a(约486kDa)扩展为由ORF1b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5型腺病毒(Ad5)E1A基因通过调控高尔基蛋白73(GP73)的表达水平,抑制肝癌细胞Hep G2的增殖。方法:以腺病毒为模板、pc DNA-flag-Vector为载体,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 DNA3-Flag-Ad5E1A;免疫印迹实验鉴定重组蛋白Ad5E1A的表达;免疫印迹实验验证Ad5E1A对GP73表达水平的影响;将Ad5E1A基因转染Hep G2细胞,用CCK-8试剂盒检测Hep G2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免疫印迹实验结果证实,真核表达载体pc DNA3-FlagAd5E1A在HEK293细胞中得到表达;Ad5E1A可明显抑制GP73的表达。酶标仪检测发现,与转染Flag-GP73组相比,Ad5E1A组的抑制率为1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转染Flag-GP73组比,共转Ad5E1A和GP73组的抑制率为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5E1A基因通过调控GP73的表达抑制了肝癌细胞Hep G2的增殖。为研究肝癌发生机制,开发新型治疗方案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牛免疫缺陷病毒 (Bovineimmunodeficiencyvirus,BIV )与人免疫缺陷病毒 (Humanim munodeficiencyvirus,HIV)同属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1] 。BIV基因组 5′端的长末端重复序列 (LTR)起始病毒结构基因和非结构基因的转录[2 ] ,因而许多细胞因子和病毒编码的调节蛋白作用于LTR ,以调节BIV的基因表达。其中Tat蛋白是BIV的反式激活因子 ,可大大提高LTR的转录水平 ,在BIV的基因表达及基因组复制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3 ] 。HIV、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Equi…  相似文献   

15.
对长春和北京地区连续12年(1976年冬至1988年春)引起小儿肺炎的3、7型腺病毒102株标本,进行了限制性内切酶核酸电泳图谱分析。56株7型腺病毒经BamHⅠ、BclⅠ、BglⅠ、XbaⅠ、SmaⅠ、HindⅢ分析后,表现为两个基因组型——Ad7 b和Ad7 d。46株3型腺病毒被Bg1 Ⅱ、BamHⅠ酶解后,表现为 3个基因组型——Ad 3Ⅰ、Ad 3Ⅱ、Ad 3Ⅲ。各基因组型的分布情况是:56株7型腺病毒中,43株为Ad 7 b(76.8%),流行于1976年冬至1986年春;13株是Ad 7 d(23.2%),出现于1982年,与Ad 7 b共同流行;1986年~1988年分析的5株病毒都是Ad 7d。43株3型腺病毒中,Ad3Ⅰ42株(91.0%),分布于12年中;Ad 3Ⅱ、Ad 3Ⅲ各2株,散在分布。此结果表明,国内这12年中引起小儿肺炎的3型腺病毒至少有3个基因组型,7型腺病毒至少有两个基因组型。Ad3Ⅰ和Ad7 b是流行优势基因组型。但自80年代初开始出现Ad7 d以来,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最近两年的标本又都是Ad7 d,很可能它将取代Ad7 b而成为流行的优势基因组型.  相似文献   

16.
刘德立  齐义鹏 《病毒学报》2001,17(2):188-191
病毒基因结构与功能和表达调控的研究是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热点之一。其核心内容是揭示病毒基因组的复制机理以及早期基因对晚期基因的调控机制。昆虫杆状病毒基因的表达是级联式调控,按其表达的时序可分为极早期基因、早期基因、晚期基因和极晚期基因。早期基因主要为病毒基因组DNA复制、晚期基因的表达提供必需的蛋白因子。  相似文献   

17.
在仙台病毒BB1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的基础上,用反转录和PCR方法获得了核蛋白基因(N),磷蛋白基因(P),神经血凝素基因(HN),基质蛋白基因(M)、融合蛋白基因(F)和聚合酶蛋白基因(L)等6个编码基因全长克隆;测序结果表明,其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序列(DQ219803)完全一致。为了提供仙台病毒基因组载体拯救和包装所需的反式作用蛋白,将N、P、M、F、HN和L分别克隆到腺病毒穿梭表达载体pDC316上,将它们分别与腺病毒基因组质粒pBHGlox△E1,3Cre共转染HEK293细胞,获得了6种复制缺陷性重组腺病毒Ad5-N、Ad5-P、Ad5-M、Ad5-F、Ad5-HN和Ad5-L。酶切结果表明6种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构建正确;用PCR方法证明所获得的6种重组腺病毒分别携带了上述6个编码基因;用重组腺病毒感染LLC-MK2细胞后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到了相应仙台病毒编码基因的表达。本研究为仙台病毒BB1株全长基因组的拼接和病毒载体包装系统组建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类无包膜的小DNA病毒,主要感染人皮肤上皮细胞和黏膜,持续感染HPV会引起良性和恶性肿瘤,如尖锐湿疣和宫颈癌等多种疾病。HPV早期蛋白E6是引起宿主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关键致癌蛋白,其参与调节宿主细胞内多个关键的生理生化过程,如促使抑癌蛋白p53的降解、激活端粒酶和降解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k(Bcl-2 homologous antagonist/killer)等,进而干扰宿主细胞的生长因子依赖性、细胞凋亡、细胞转录、DNA损伤反应、细胞周期和宿主细胞分化等一系列生命活动。因此,分析阐述HPV致癌蛋白E6的结构与功能,有助于阐明HPV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分子机理,为今后设计治疗性HPV疫苗奠定理论基础。本文就HPV致癌蛋白E6的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lituranucleopolyhedrovirus,SpltNPV)中山大学分离株基因组DNAXbaI4.0kb片段全序列,该片段包括一个锌指蛋白基因及三个区域的DNA重复序列(SR1、SR2、SR3).该锌指蛋白基因读码框为2196个核苷酸,编码73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分子量为83.09kD,该蛋白的等电点为4.61.在其5′非编码区内有一个杆状病毒早期启动子基序GAGT及一个TATA盒,在其终止密码的下游有5个真核生物转录mRNA时poly(A)加尾信号AATAAA.在223~241氨基酸残基之间有一个锌指蛋白基序,这一基序属于锌指蛋白基序中的C3HC4类,即环指(Ringfinger)类基序.在323~340氨基酸残基区域为一个核定位信号.该蛋白可能为一个高度折叠的蛋白质.在该片段中存在三个DNA重复序列区域(SR1、SR2、SR3),其中SR1与SR3区域存在更大量的重复序列,SR1区域其中的一个重复序列长达41bp,SR1、SR3重复序列区域可能作为该病毒转录的增强子,或者作为DNA复制的起始点.  相似文献   

20.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猪传染病,给疫情发生国家(地区)的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ASFV为双股DNA病毒,基因组含有150~167个开放阅读框(ORFs),可编码150~200种蛋白质,其中非结构蛋白有100余种.ASFV编码的酶、转录因子、调节宿主细胞功能蛋白和病毒免疫逃逸相关蛋白等作为重要的非结构蛋白,在病毒核苷酸代谢、DNA复制、修复、转录、蛋白修饰以及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仍有许多非结构蛋白的功能尚不明晰.因此,本文综述了 ASFV非结构蛋白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以期为ASFV非结构蛋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