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如果你到过非洲毛里塔尼亚这样的热带国家,一定会对那里的沙漠和海印象深刻,这里的人们把沙漠和海比作母亲,是他们的生命之源。一千多年前古代阿拉伯人逐渐渗透这个地区,奴役了这里的原始黑人并和他们逐渐融合。阿拉伯人带来了伊斯兰教教义和文明,也改变了他们的饮食和其他习惯。这里有着漫长的大西洋海岸  相似文献   

2.
古代内蒙草原上有犀牛吗?这对今天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说来,是件新鲜而惊奇的事。古生物工作者为了揭示这一秘密,曾在此开展过大量的工作,他们从草原的地层里,挖掘了大批犀牛化石,又从化石这种特殊文字的记载中找到了答案。是的,古代内蒙草原上,曾生活过犀牛,而且生存过种类繁多的犀牛。这为我们了解内蒙草原的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的历史,提供了十分可靠的依据。这对我们今天改造草原、建设草原有着现实的意义。下面,让我们根据化石的记录,简要地描绘一番古代内蒙草原上犀牛活动的情景吧。  相似文献   

3.
在以雄奇险怪而著称的克什克腾旗南部大峡谷,自古代以来就是北方民族活动的重点区域,分布在峡谷底部百岔河两岸的古代岩画,展示了这里八千年历史的世代沧桑。 在遥远的上古时代,一次次大的地壳变迁,鬼斧神工般地将这里劈开,形成了奇特的大峡谷地貌。峡谷两侧壁立如削,怪石嶙峋,山光水色交相辉映,也许正是这里奇丽的自然景观触发了古人的艺术创作灵感,一幅幅姿态各异的岩画作品镌刻在石块之上,形成了充满艺术氛围的百里岩画长廊。 百岔河岩画最早可追溯到八千多年  相似文献   

4.
中原大地位于黄河中下游,自古以来就有着温暖适宜的自然气候,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河南新郑县位于黄河南岸,相距百里有余,这里有一条古河道叫双洎河,由北往南流过,就在靠近裴李岗村的双洎河东岸,七千年以前曾居住过约一百多人的部落团体,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这里就是裴李岗人的故居。1977年,我们初访了住在这里的七千多岁的人们,虽然主人没有告诉我们姓氏和  相似文献   

5.
同志,你能想到在祖国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黑龙江省过去也有过大象的生存吗?然而这是确有的事。1973年在黑龙江省肇源县三站人民公社,社员在拉砂改土的过程中,在距地表5米深处,发现一具猛犸象骨架化石,因发现在松花江流域,所以叫松花江猛犸象。这种象和生活在我国南方的热带象不同,它是喜欢在冰天雪地里生活的。松花江猛犸象是一种绝灭了的古代象。过去,在我国东北和内蒙等地曾发现过一些零星的猛犸象化石,除少数下颔骨外大多为零散的牙齿和部分四肢骨。象  相似文献   

6.
清澈秀丽的左江,宛如一条洁白的玉带,盘绕在广西西南部的崇山峻岭之中。沿江两岸,奇峰耸峙,层峦迭翠;岚黛浮青,江峰互映,竹树相间,景色秀丽迷人。这条名不经传的西江小支流,古往今来一直是南方少数民族活动的园圃,壮族及其先民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的襁褓岁月和青春时代,演出过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历史话剧,创造了辉煌灿烂、千古不朽的崖壁画艺术。千百年过去了,先民们生活与斗争历史,已随着东流的滔滔江水逝去,但他们创作的崖壁画艺术,仍以其鲜明的色彩和绚丽的风姿,在耸峙的悬崖峭壁上熠熠生辉。一、规模宏大的古代画廊据史学家们考证,左江流域崖壁画是战国至东汉时期由壮族先民——骆越人所绘制,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漫长岁月。由于这里地处僻壤,直到宋代以后,崖壁画才见录于史籍中。宋代李石《续博物志》卷八云:“二广深豁石壁上有鬼影,如澹墨画。船人行,以为其  相似文献   

7.
《化石》1979,(3)
《化石》1975年第1期,发表了江苏省南通地区发现古代麋鹿的报道。从那时以来,我们不仅发现了更多的麋鹿亚化石分布点,而且通过麋鹿,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南通地区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过去人们一向认为这里成陆较晚,开发较迟,历史较短,因此,这里是考古学者足迹所不到的地方。在这个地区,  相似文献   

8.
我曾无数次走进赛罕乌拉,十次登上海拔1951米高的顶峰,饱览了这里的旖旎风光,领略了“一览众山小”的奇妙感觉。曾跟随考古工作者,倾听他们讲述古代草原丝绸之路的故事。考察了曾经发生在这里的辽王朝的政治、经济和宗教文化遗存。更多次陪同中外科学家,考察这里的一草一木和飞禽走兽。我把赛罕乌拉视为生态学的天然课堂,一本厚重的自然、历史教科书。考察的  相似文献   

9.
动物对其外界环境惊人的适应性说明什么呢?什么东西使得它们对外界一点的改变能这样适应地反应着呢?这些问题在古代就已激发了人们的才智."这里出现了灵魂——宗教传教士所说的——这是全能的上帝给以动物能适应运动的能力.""这里是某种精神的主宰起作用,而推动物质的运动."——这是唯心主义者所主张的.科学揭穿了这些毫无根据的观念,同时也确定了所有运动物行为,都是一连串对外界刺激有规律的反应——反射.在长期有机界进化过  相似文献   

10.
一在古代为了利用野生植物作为食品和药物,对于千百种植物进行了采集、识别、分类和品尝,人们逐渐形成了物种或品类的概念,这是植物遗传学建立的准备阶段。以后在将一些植物驯化种植和逐步选择改良的漫长历史中,人们积累了丰富的感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已有了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长时期里居于世界的前列,对世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动物分类学这一基础学科方面,也同样是如此。远在我国原始社会,有关神农氏尝百草的传说,就概括了当时人们在生活中的一种鉴别方式,通过口尝身受来辨识各种生物,并决定  相似文献   

12.
古代北方狩猎部落崇拜熊的习俗凡是到过大兴安岭西北麓一带原始密林的人,都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即在两棵落叶松树之间,悬挂着用桦树条捆好的一捆东西,这是什么呢?原来是鄂温克猎人葬熊的一种遗物。鄂温克猎人在这一捆东西里装进了熊的许多骨头和五脏;另外,还要在两棵松树的阳面,刮开树皮做成一平面,横刻十二道小沟,在沟里涂上各种颜色,并在第六道沟的两端,把熊的双眼镶在树上。而且人们要假装哭泣,给熊敬烟,与老人死时的仪式相似。鄂伦春人则是用草把熊骨包好,放在树木搭成的架上,放好后,老年人要领青年人跪下,给熊敬烟,磕头,并要向熊祈祷说:“老爷子以后多给猎物。”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养蚕织帛的发源地,这项发明,比人们熟知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和印刷术,要古老得多,而它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又绝不稍逊于后起的这四项科技发明。我国传统的、高水平的蚕织技术,不仅对世界纺织技术的进步曾产生过相当深远的影响,与西方国家的丝绸贸易,还铺就了沟通古代东西方文明的大通道——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4.
马佳 《化石》2007,(2):11-12
“世外桃源”一直是人们幻想中的完美世界,而意大利的深山中却有一个真实的“世外桃源”,这就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的斯图卡乐顿村。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尽管多数近亲结婚,而且饮食结构也不健康,但是他们却都很健康,并且长寿。这一奇特的现象吸引了很多科学家前往斯图卡乐顿村,寻找  相似文献   

15.
天津蓟县桃花园明清家族墓地人骨的身高推算(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天津蓟县桃花园墓地2004年和2005年出土的171例成年人骨标本的身高推算,得出桃花园组男性居民的平均身高约为167.19cm,女性居民的平均身高约为152.89cm。男性居民的平均身高普遍高于古代北方居民,而低于现代北方居民。女性居民身高水平低于古代北方居民和我国现代北方居民。  相似文献   

16.
我国植物生理学五十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引言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古代的劳动人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丰富经验中早就对植物的生理活动积累了不少知识。例如朱培仁(1957)根据纪元前14—11世纪殷墟甲骨文中所记载的史料,证实了那时人们已认识旱害与涝害并获得了植物水分生理的某些资料,这比古希腊的记载至少要早一千余年。其后,在闻名于世的《汜胜之书》(公元前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这不仅是由于它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它的科学文化也是对世界早期的发展起了卓越的影响。古代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向自然界展开了斗争。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一系列的过程中,人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古代的人们对于生物的由来和死后自身的去向不甚了然,因此只得求助于神灵,相信灵魂不死,以及方士的长生不老仙药之类。早在一万八千年前,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就开始出现这样的习俗:当同伴死后在他尸体周围撒上赤铁矿粉末。在他们想象中,这样做了,他们的同伴到了另一个世界就会照样富有生命和活力——所有这一切,都给生与死这一古老的命题,抹上了一道神秘的色彩。但是,生物是神造的,还是无生物变来的?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物又是怎样进化的?这些问题历来就存在着两种世界观的斗争。随着近代科学的进步,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生命观的堡垒一个个被攻克了,唯物辩证的生命观终于取得了胜利。革命导师恩格斯说得好:“在这里只要借助于辩证法简单地说明生和死的  相似文献   

19.
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的茂兰自然保护区.并不太高的山峰一座连着一座.让初来这里的人总有一种“一辈子也走不出去”的感觉。然而.这里祖祖辈辈依山而居、靠山而生的人们,即便是真的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大山,他们那因山而宁静的心境.因山而宽厚的胸怀,也让你不由得从心底里生出敬意。  相似文献   

20.
正构树在中国的应用历史非常悠久,作为我国广布的乡土树种,它在人类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更是载入了各种历史典籍、诗词歌赋当中,为我们今天品评赏析构树文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诗经》中的构树作为最古老的现实主义诗歌集,《诗经》内容丰富、包罗万象,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诗经·小雅·黄鸟》中写道:"黄鸟黄鸟!无集于榖,无啄我粟。"《诗经·小雅·鹤鸣》中写有:"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里的"榖"就是指现在的构树,这说明早在人类文明初期,构树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被写进了当时最经典的著作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