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应用益气活血清脑汤联合高压氧治疗气虚血瘀型眩晕患者,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通过随机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6月我院接诊的气虚血瘀型眩晕患者80例,根据其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通过西药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高压氧进行治疗,40例研究组患者通过益气活血清脑汤联合高压氧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LVA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后BVA和BA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研究组LVA、BVA和BA各指标治疗后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TC、LDLC和TG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HDLC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TC和LDLC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HDLC与TG较治疗前无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TC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总治疗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因此,益气活血清脑汤联合高压氧治疗气虚血瘀型眩晕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柴胡莪术汤联合针刺治疗肝癌介入术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肝癌介入术后发生顽固性呃逆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针刺太冲、足三里、内关及公孙穴位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柴胡莪术汤进行治疗,疗程为10天,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19例(63.3%),显效7例(23.3%),有效3例(10.0%),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愈13例(43.3%),显效6例(20.0%),有效6例(20.0%),治疗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95,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柴胡莪术汤配合针刺治疗肝癌介入术后顽固性呃逆疗效较佳,且不良反应少,较为安全,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强力定眩片对后循环缺血(PCI)性眩晕患者眩晕症状、氧化应激及血流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间接收的80例PCI性眩晕患者,采用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常规西医治疗)和研究组(n=40,常规西医基础上增加补阳还五汤联合强力定眩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眩晕症状、氧化应激及血流指标,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水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丙二醛(MDA)水平、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强力定眩片治疗PCI性眩晕患者,可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及血流状况,降低机体氧化应激程度,疗效确切,且用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鼻渊汤辨证加减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观察其对患者症状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门诊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11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8例采用西医常规疗法,观察组59例采用鼻渊汤辨证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9.83%,明显高于对照组(70.69%,P0.05),而观察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为(0.74±0.13分),亦明显低于对照组(1.52±0.30分)(P0.05)。结论:鼻渊汤治疗慢性鼻窦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其疼痛感受,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活血通络汤联合卧位平衡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及对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6月佛山市中医院推拿科收治的CSA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以随机抽签原则分成观察组(n=53)以及对照组(n=52)。对照组予以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活血通络汤联合卧位平衡手法治疗,两组均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颈椎功能变化情况、动脉血流速度以及颈椎屈伸活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1%,高于对照组的8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颈椎功能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椎动脉、右椎动脉的舒张期血流速度(Vd)、收缩期血流速度(Vs)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椎曲度、颈椎屈伸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通络汤联合卧位平衡手法治疗CSA的疗效较好,有利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动脉血流速度以及颈椎病理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天麻钩藤饮联合五音降压操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心血管内科一区收治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高血压病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天麻钩藤饮联合五音降压操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评分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5%,实验组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天麻钩藤饮联合五音降压操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中医症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纯颈椎后路复位CPSS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患者95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单纯颈椎后路复位CPSS内固定治疗,而对照组采用单纯颈椎前路复位CPSS内固定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神经功能分级(ASIA)。结果:两组术前ASIA分级B、C、D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较佳,A级患者治疗后仍为A级,但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前的ASAI等级在治疗后均有改善,研究组改善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断钉或螺钉松动等并发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椎间隙显著增宽,且后路组优于前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颈椎后凸畸形Cobb角均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颈椎后路复位CPSS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丽珠肠乐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根据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丽珠肠乐治疗。连续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结肠炎症状改善程度,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对比,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56/60),高于对照组的80.00%(48/6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utherland指数评分、肠道菌群评分、肠镜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8/60),与对照组的8.33%(5/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柳氮磺胺吡啶联合丽珠肠乐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双侧突发性耳聋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5月我科收治的24例(48耳)双侧突发性耳聋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18例(75.0%),女性6例(25.0%)。年龄14-72岁,平均年龄49.3岁。按照听力曲线分型,低中频下降型0耳(0.0%),中高频下降型16耳(33.3%),平坦型18耳(27.5%),全聋型14耳(29.2%)。分析和比较具有不同听力曲线分型、伴发症状、年龄、伴发疾病、听力损失程度、发病至干预时间的双侧突发性耳聋患者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具有不同听力曲线类型、发病至干预时间、听力损失程度以及是否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眩晕症状的双侧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发耳鸣的双侧突发性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不伴发耳鸣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的双侧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年龄60岁者(P0.05)。结论:伴发耳鸣、年龄小于60岁的双侧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好,而听力曲线类型、听力损失程度、发病至干预时间、是否伴发眩晕症状与其治疗效果均无关。  相似文献   

10.
侯延祥 《蛇志》2007,19(3):183-183
我院神经内科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血通注射液)治疗30例脑供血不足性眩晕,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0例眩晕患者,男36例,女24例,年龄58~76岁。全部行TCD、头颅CT、颈椎正侧片和血脂检查,结合病史及临床体征,确诊为脑供血不足性眩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并进行观察比较疗效。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每日1次静脉点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通注射液5ml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静滴,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两组均应用抗血小板、降血脂、控制血压及控制血糖等治疗。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通窍活血汤联合脑蛋白水解物对老年痴呆日常生活能力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叶酸(F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脑病科神经内科进行诊治的79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每次60 mg,每天2次;观察组联合口服中药通窍活血汤治疗,每天服用1剂,早晚分2次温服,每次200 mL。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情况以及血清Hcy、CRP、FA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2.31%(36/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P0.05)。两组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BI、MMSE评分、血清F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Hcy、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通窍活血汤联合脑蛋白水解物对老年痴呆患者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安全可靠,可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精神状态以及血清Hcy、CRP、FA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加味消痞汤治疗脾虚痰瘀型高脂血症(HL)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脂水平及中医证候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脾虚痰瘀型HL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用加味消痞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血脂康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变化、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及药物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78.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TG以及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均无明显异常,且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加味消痞汤治疗脾虚痰瘀型HL患者,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且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项背部肌群后伸等长抗阻力训练恢复机械性颈痛患者颈椎曲度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机械性颈痛患者6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常规牵引、推拿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项背部肌群后伸等长抗阻力训练。观察机械性颈痛患者颈椎曲度的改变情况,并对等长抗阻力训练恢复颈椎曲度的机制进行探究。结果:60例患者进行等长抗阻力训练治疗(20.4±2.3)次,患者颈痛均消失,且36例患者颈椎曲度基本恢复至颈椎生理曲度,21例患者有所好转,3例患者无效,颈椎曲度改善情况较佳,有效率为95%,术治疗后患者VAS,JOA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项背部肌群后伸等长抗阻力训练对机械性颈痛患者的颈椎曲度具有十分显著的恢复效果,颈椎功能恢复情况较好,适合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邓绿玲 《蛇志》2012,24(1):69-70
目的观察吴萸止眩汤治疗外伤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头颈部外伤后出现眩晕的32例患者给予吴萸止眩汤煎服,并配合中草药袋烫疗颈背及肩背部。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32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吴萸止眩汤治疗外伤性眩晕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重叠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90例IBS-C和FD重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莫沙必利片5mg/次,3次/d,餐前30min口服。观察组患者加用加味半夏泻心汤,1剂/d。两组患者均连用8周。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肠道微生态变化,并判断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较治疗前不同程度增加,大肠埃希菌数量不同程度减少(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者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出现不良反应3例(6.67%)和5例(11.11%),症状较轻微,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结论加味半夏泻心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IBS-C和FD重叠患者效果肯定,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其机制可能与其能纠正肠道微生态紊乱,重建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胃肠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8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3例/组,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片和双氯芬酸钠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并且辅以甲氨蝶呤片和双氯芬酸钠片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的有效率以及在临床症状的改善上的差异。结果:经过本院的分组治疗,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9.7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02%;另外两组患者在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方面,观察组的改善效果较之对照组的临床改善效果更佳,且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经实践其临床效果值得医学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补益肝肾汤联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PD)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80例我院收治的PD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作2组,对照组40例仅予美多巴片单药治疗,研究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加服补益肝肾汤。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和简易精神量表(MMSE)对患者进行评估,评价和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UPDRS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益肝肾汤联合美多巴治疗PD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美多巴片单药治疗,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筋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CEH)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患者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7年6月山东省中医院收治的70例CE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推拿组36例和针刺组34例,推拿组给予经筋推拿治疗,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头痛积分及颈椎活动度评分,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推拿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22%,显著高于针刺组患者82.35%(P0.05)。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后1个月的VAS评分、头痛积分、颈椎活动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推拿组低于针刺组(P0.05)。结论:经筋推拿治疗CEH能够缓解疼痛和改善颈椎功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蛇志》2015,(3)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10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Hp转阴率(81.1%)明显高于对照组(50.0%),治疗总有效率(94.3%)显著高于对照组(81.1%),不良反应发生率(0.0%)明显低于对照组(11.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接骨七厘片对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手法整复合夹板固定,术后两周研究组给予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接骨七厘片治疗,对照组给予恒古骨伤愈合剂和安慰剂治疗,疗程均为12周。评估两组治疗后腕关节功能及治疗第4、8、12周后X线骨折愈合评分,比较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8周和12周时研究组X线骨折愈合评分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接骨七厘片有利于促进桡骨远端骨折愈合,且能明显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