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采用不透光X线标志物测定结肠传输指数(TI)对功能性排便障碍进行分型,探讨各型功能性便秘患儿之间及其与健康儿童之间肠道菌群差异。方法选取功能性便秘儿童40例,进行结肠传输试验并进行分型,其中33例出口梗阻型(出口梗阻组),7例慢传输型(慢传输组)。留取便秘儿童新鲜粪便样本,同时收集2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粪便标本,存放于-80℃冰箱。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鉴定菌群。结果菌群多样性分析:出口梗阻组、慢传输组与对照组粪便标本在丰富度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出口梗阻组、慢传输组的肠道菌群丰度明显增高,3组在多样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门水平分析:出口梗阻型与慢传输型相比、出口梗阻型儿童与健康儿童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拟杆菌门丰度慢传输型儿童较健康儿童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属水平分析:出口梗阻型与慢传输型相比,Subdoligranulum、Ruminococcus_2、Lachnospira、Collinsella数量在慢传输型儿童中均明显减少,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毛螺菌属、Lachnoclostridium、Anaerostipes、Dorea、志贺菌属丰度慢传输型儿童较健康儿童低(均P0.05);Blautia、Anaerostipes、Lachnoclostridium丰度出口梗阻型儿童较健康儿童低(均P0.05);Alistipes、Parasutterella、Ruminococcus_2、Ruminococcaceae_UCG-005、Ruminococcaceae_UCG-002丰度出口梗阻型儿童较健康儿童高(均P0.05)。结论出口梗阻型与慢传输型相比,有部分菌种在慢传输型便秘儿童中明显减少,这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便秘儿童肠道菌群与健康人群存在较大差异,改变肠道菌群可能成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新策略。慢传输型便秘病例数较少,需增加样本量后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三生通便方治疗功能性便秘肠道实热证的临床疗效、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功能性便秘肠道实热证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三生通便方颗粒剂,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和治疗4周时记录评估西医症状积分和中医证候有效率,并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分别记录评估便秘患者西医单项症状程度和生活质量量表(PAC-QOL)。结果:经4周治疗后,观察组西医症状积分的全分析集(FAS)和符合方案集(PPS)分析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医证候有效率的FAS和PPS分析分别为74.29%和78.7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29%和36.36%(P<0.01);观察组西医单项症状改善的FAS和PPS分析均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PAC-QOL积分的FAS和PPS分析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生通便方能有效、安全地改善功能性便秘肠道实热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王品  张有成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0):5994-5996,5984
慢传输型便秘(STC)是由多因素引起的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顽固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对慢传输型便秘的病因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物的滥用、生活习惯、内分泌、心理因素这几个方面,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在肠道动力、胃肠神经肽、肠神经系统、Cajal间质细胞这几方面。从不同的层面分析,寻找关键因子,是本病的研究方向。本文对慢传输型便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最新的综述。  相似文献   

4.
吴结启 《蛇志》2016,(1):50-51
目的探讨中医"和法"治疗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消化内科疾病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和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主要疾病类型(包括胰、胆、肝疾病,便秘,肠结核,慢性肠炎,功能性肠胃紊乱,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5.5%,稍低于对照组的97.7%,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和法"治疗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与西医治疗效果一致,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接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8例,将其随机的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疗法,口服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兰索拉唑。实验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益气活血方法,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1个月的治疗,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都有了一定的改善,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两组患者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鼻内镜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110例患者资料,对比不同分型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Ⅰ型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Ⅱ型和Ⅲ型,具有统计学明显差异性(P<0.05);Ⅱ型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Ⅲ型,具有统计学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术中及术后痛苦小等优点,其微创有效的优势在该术式中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扩张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程长,治愈难,目前临床治疗包括西医和中医治疗、内科和外科治疗,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新疗法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特别复杂的难治性慢性结肠炎性疾病。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可介导肠道免疫反应发生从而损伤肠黏膜。临床治疗包括西医治疗、中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西医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微生物制剂等,中医治疗包括中药口服、中药灌肠、中成药制剂、针灸等。本文总结了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为溃疡性结肠炎的预防、诊断、治疗以及新药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罗葵良  蓝艳春  黄柏俐 《蛇志》2016,(2):203-204
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疾病,也是一种世界性的难治疾病[1]。该病以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复发率高,治愈难度大,临床上西医治疗无特效手段。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UC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就中医药治疗该病的研究近况综述如下。1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中医古典书籍中并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名[2],归属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肺炎患儿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中医组使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西医组进行抗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各项体征消失时间。结果:中医组(98.3%)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组(85%),且观察组临床体征消失时间比西医组短,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肺炎安全有效,能有效减少患者临床体征消失时间,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