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沙苑子,别名潼蒺藜、沙苑蒺藜等,为蝶形花科植物扁茎黄芪(Astragaluscomplanatus)的种子。扁茎黄芪生于山野、路旁,多栽培,主产于陕西,内蒙古、山西、辽宁、河北、甘肃、吉林也有分布,以华北、西北、东北地区栽种为好。扁茎黄芪为多年生草本,茎较细弱,略扁,基部常倾卧,有白色柔毛。羽状复叶互生。花期8—9月,总状花序腋生,花冠蝶形,浅黄色。果期9—10月,荚果膨胀,纺锤形,长2—3.5厘米,先端有喙。秋末冬初果实成熟尚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生用或炒用。种子略呈扁肾形,长2—2.5毫米,宽1.5…  相似文献   

2.
黄缘扁叶蜂(Acantholyda flavomarginata Maa)又名松结网锯蜂,属膜翅目(Hymenoptera),扁叶蜂科(Pamphiliidae),分布于我国福建、湖南、广西及江西等省,在我省进賢、瑞金、萍乡、贵溪、弋阳、兴国、新建等县的马尾松林内,严重发生,1960年据我们调查统计,仅在进賢县马尾松林内发生面积,就约达5—6万亩,其中被害特别严重的虫口密度,在7—8年生马尾松树上可有幼虫500余条左右,最多达1,000余条,最少也有50—60条,绝大部分针叶全被吃落,呈现出一片枯萎景象。作者等曾于1960年二月初旬至七月底,在被害严重地区固定研究点,进行了系统观察。  相似文献   

3.
翠南报春(Primula sieboldii)又名翠兰草,报春花科多年生野生花卉。 翠南报春叶基生,叶片长椭圆形,花葶由基部伸出,高11—20厘米,伞形花序有花6—15朵;花冠淡红色或淡白色,高脚碟状,蒴果扁球形。花期4—5月,果期6—7月间。野生主要生长于山坡、沟旁、路旁、河边等地。适应性强,具有耐旱、耐寒、耐瘠薄、抗病力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扁颅蝠与褐扁颅蝠的集群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1—2002年在广西宁明县和龙州县利用直接观察、捕捉测量(共捕到197群蝙蝠,全捕180群)和标记重捕法(标记了31群的101只扁颅蝠,重捕到36只)比较研究了扁颅蝠(tylonycteris pachypusa)与褐扁颅蝠(T.robustula)的集群结构。结果发现:扁颅蝠与褐扁颅蝠主要栖宿在刺竹(Bambusa stenostachya)的竹筒内,通过竹筒上的裂缝进出。扁颅蝠栖宿的竹筒长平均为27.7cm,外围直径平均为23.6cm;褐扁颅蝠的分别为28.3cm和23.8cm。扁颅蝠栖宿群大小为1—24只,褐扁颅蝠栖宿群大小为1—13只;2种蝙蝠的栖宿群中皆为独居所占比例最大(扁颅蝠为22.30%,褐扁颅蝠为40.63%),2只所占比例次之(分别为14.87%和18.75%),其它大小类型呈不规则变化。扁颅蝠栖宿群的性别组成,以雌雄混居最常见(占54.72%),其次为独居雄性(占20.95%),而褐扁颅蝠栖宿群雌雄混居群与独居雄性所占比例相当(均为40.63%)。2种蝙蝠的雄性趋向于独居,而雌性趋向于群居。扁颅蝠与褐扁颅蝠可以栖宿在同一片竹林内,并且可以在不同时间轮流使用同一个栖宿竹筒,但2种蝙蝠从未共栖于同一个竹筒内。另外,标记重捕扁颅蝠发现:扁颅蝠经常变换栖宿竹筒(栖宿竹筒不固定);同时栖宿群之间经常发生个体交换[动物学报50(3):326—333.2004]。  相似文献   

5.
天然营养保健果品——刺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刺梨(Rosa roxburghii)又名缫丝花,木梨子,为蔷薇科多年生落叶灌木。果实扁球形,直径3—4厘米,熟时呈金黄色,常带绿点,外密生软毛刺。刺梨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江苏、湖北、广东等地,常生于海拔500—1000米的溪沟、路旁及山林间。我国南方早有栽培。  相似文献   

6.
水田蛭类与农业生产实践有较为密切的关联,其中吸血的种类还直接危害广大贫下中农的健康。1965年3—10月间,笔者在浙江鄞县进行日本医蛭的防除试验,同时对水田中常见蛭类的生活和繁殖习性进行了一些田间和室内的观察试验。该地区水田中的蛭类约有十余种。业经鉴定的计有扁蛭科 Glossiphonidae的宽身扁蛭Glossiphonia lata Oka、喀什米亚拟扁蛭Hemiclepsis kasmiana Oka、光裸泽蛭 Helobdella nuda Moors,石蛭科Erpobdellidae的韦氏白勃石蛭Barbronia weberi(Blanchard)、勃氏齿蛭 Odontobdella  相似文献   

7.
1.问:钉螺蛳的构造与普通田螺或其他的小螺蛳有什么不同?是外壳不同呢还是螺体内部不同? 答:钉螺蛳和田螺以及其他常见的小螺蛳如川卷螺、扁卷螺等虽然都属于软体动物门,但它们却是属于不同的种或属,它们不仅外壳不同,内部形态也有差别,生态等也不—样。例如,钉螺蛳属于Oncomelania属,是长圆锥形,一般有8个螺旋,长7—8毫米,宽3毫米;壳较厚,壳的表面有一类钉螺蛳不平滑,有隆起的纵肋(图1);有一类钉螺蛳表面光滑,没有纵肋(图2)。但无论那一类,在壳口外唇的背侧都有一个隆起的嵴;在眼的上方有—些黄色的斑点——假眉;雄螺在颈部有一个扁的长大的阴茎。田螺属于Viviparus属,是卵圆的圆锥形,一般有4—5个螺旋,长2—5厘米;壳较薄,壳的表面光滑或有轻微隆起的綫;雄螺触角不等长,右侧的有阴茎的作用;颈部有两个叶.不同种  相似文献   

8.
吊兰花     
吊兰花,又叫兰花、黄草、扁黄草、扁草、扁石斛、金钗、金钗石斛等。系兰科石斛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吊兰花在《神农本草》中列为上品,全草可入药。有养阴益胃,生津止渴之功。主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病后虚热等症。吊兰花在药材上以“黄草”为商品称,分大  相似文献   

9.
曹小明  汪涤邦 《动物学报》1991,37(2):168-176
本文首次报道野牛平腹吸虫的生活史,证实尖口圆扁螺和半球多脉隔扁螺为湖南长沙地区本虫的中间宿主。虫卵在适宜温度25—31℃水pH5.5—6条件下经32—13天孵出毛蚴,室温27.07±4.19℃时,毛蚴侵入扁卷螺后30天开始自螺体逸出尾蚴,囊蚴被乳牛和山羊吞食后分别需98和86天发育成熟排卵。文中描述了本虫各期形态构造和某些生物学特性,最后提出本地区牛羊的感染季节主要是在7—10月间,建议冬春两季给予药物驱虫。  相似文献   

10.
望江南(Cassia occidentalis)又名羊角豆、喉白草、假决明,为苏木科决明属植物,多年生常绿灌木或半灌木。枝条柔软,微下垂。叶淡绿色,互生,偶数羽状复叶,叶柄上面近基部有一个腺体;小叶6—10,对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cm,宽1cm左右,边缘有细毛;每年10月至翌年4月开花,伞房状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瓣5,黄色;荚果圆柱形,略扁,形似羊角,淡黄棕色;种子30—53枚,卵形,稍扁,黑褐色,成熟期元月下旬至三月中旬。望江南主要分布于我国的福建、台湾、两广、云南等地区,国外分布于印度及其它热带地区;性喜高温,但对低…  相似文献   

11.
东方蝾螈     
东方蝾螈 Cynops orientalis(David)是研究胚胎发育的良好材料,也可以作为观赏动物.它隶属于两栖纲、有尾目、蝾螈科、蝾螈属.我国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和河南等省均有分布. 形态和习性东方蝾螈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成体全长6—8厘米.皮肤裸露,布有痣粒,背面黑色或灰黑色,腹面有不规则的桔红色斑块. 头部较扁,前端是宽大的咀巴,口腔顶部生有八字形的犁骨齿,是分类的重要依据.颈部不明显、躯干较扁、四肢较发达,前肢四指,后肢五趾,指(趾)间无蹼.尾侧扁而长.在水底和  相似文献   

12.
短喙扁蝽亚科 Mezirinae是扁蝽科中最大的亚科,目前国内已知70余种,隶属于13属。本文着重记述了7个属里的10个新种,其中刺扁蝽属为我国新纪录。新种模式标本(除注明者外),均存于天津自然博物馆。文中所用测量单位为毫米。平截胡扁蝽 Wuiessa truncata,新种(图1—3) 长9.40,前胸背板宽2.44,腹部宽5.00。棕黑色;触角第4节端半部、喙及跗节  相似文献   

13.
丽棘蜥,鬣蜥科棘蜥属,俗称“蛇王”、“七步倒”、“变色龙”等。非蛇、无毒;其头部呈三角形,似鼠、似蛇,嘴大扁,舌蓝色,眼后长一根棘,颈部长棘6—8根;具四肢,有爪,尾细长,卵生;全身披黄绿色变色鳞片,其貌丑陋吓人,故有“蛇王”等之称。丽棘蜥常栖海拔  相似文献   

14.
东北扁核木     
东北扁核木(Prinsepiasinensis),又俗称扁担胡子、扁枣胡子、金刚木,为蔷微科扁核木属落叶灌木。生于山沟杂木林中及溪间林缘灌丛。产于黑龙江省伊春、尚志,吉林省东部,辽宁东北部;朝鲜北部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也有分布。东北扁核木是东北地区极好的...  相似文献   

15.
扁胸切叶蚁属一新种:膜翅目:蚁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扁胸切叶以属(Vollenhovia Mayr)昆虫分布于亚洲、大洋洲及非洲的塞舌尔群岛,通常生活于树木洞穴或朽木中。扁胸切叶蚁为捕食性昆虫,捕食等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成虫和幼虫。该属全世界记载有61种,我国仅记载了分布于台湾的1种,即台湾扁胸切叶蚁Vollenhovia satoi Santschi。现增加1新种,分布于湖南省南部。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6.
陕西毛茛科一新记录属—扁果草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毛茛科扁果草属植物有 2种 ,1种为东北扁果草 (Isopyrum manshuricumKom.) ,分布于东北 ;一种为扁果草 (Isopyrum anemonoides Kar.et Kir.) ,分布于甘肃南部、青海、新疆、西藏等省。陕西无分布记载。笔者于 1 999年在秦岭主峰太白山进行巴山冷杉林群落学研究中于 3个不同地点采集到扁果草属扁果草植物标本 3份 (现收藏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森林生态研究室 ) ,系陕西首次发现 ,予以报道。1 .扁果草Isopyrum anemonoides Kar.et Kir.In Bull.Soc.Imp.Not.Mosc.1 5:1 3 5.1 84 2 ;Icon.Corm.Sin.1 :670 .f.1 3 40 .1 972 ;Fl.Tsinl…  相似文献   

17.
从扁枝石松(Diphasiastrum complanatum)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石松生物碱,经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命名为diphaladine A(1)。同时还分离得到其它9个已知石松生物碱类化合物,其中obsctmmaine A(2),L20,lycoposerramine—K,des—N—methyl—β—obscurine,des-N—methyl-α—obscurine,lycoflexion,和phlegmariurine B等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卢氏冬凌草素的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冬凌草〔Rabdosia rubescens(Hemsl.)Hara〕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是近年来河南省从民间发掘出来的一种具有对多种动物移植性肿瘤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对食管癌、肝癌以及扁挑体炎、咽喉炎、口腔炎等有一定疗效的植物药。对河南省济源县产的冬凌草,其化学成份已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四个对映—贝壳杉烯型(ent-kaurene type)二萜化合物,分别命名为冬凌草甲素(rubescensin A=  相似文献   

19.
刘胜利 《昆虫学报》1981,(2):184-187
扁蝽科Aradidae已有记载约一千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国内已知扁蝽达90种,隶属于4个亚科、16个属。本文共记述了4个新种,属于扁蝽亚科Aradinac 1种,无脉扁蝽亚科Aneurinae 2种及霜扁蝽亚科Carventinae 1种。该科昆虫多以菌类为食,在我国湖北和广西有一种茯苓喙扁蝽Mezira(zemira)poriaicola Liu,危害茯苓,给中药生产带来损失。文中所有新种的正模和配模标本,均保存在天津自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20.
采用再生几丁质亲和层析和两性电解质等电聚焦电泳,纯化了扁豆荚几了酶,其分子量30kD,等电点为9.1,主要呈内切酶活性。扁豆荚中不同组织几丁酶比活力有很大差异。在豆荚发育过程中,其酶活性变化呈单峰曲线,而比活力则持续上升,表明扁豆几丁酶活性变化与发育相关。经HgCl2处理后,扁豆荚壳和种子的几丁酶活性均明显提高。在扁豆荚发育的不同阶段,几丁酶的诱导特性也有明显差异,幼嫩豆荚几丁酶诱导活性的增加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