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甜叶菊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属菊科。叶中含6~12%的甜叶菊甙,该甙是一种非糖、低热卡甜味剂。味纯正近于蔗糖,总甙甜度为蔗糖的250~300倍。粗甙为蛋黄色粉末,精甙为白色粉状结晶。可作无卡糖,用于食品、医药等部门。一、甜叶菊甙的物理、化学性质甜叶菊粗甙熔点为200±4℃,精甙熔点为196~198℃,比旋光度[a]_D~(20℃)=39.5,  相似文献   

2.
甜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是一种低热、无毒、高甜度,并有一定的医药价值的新型甜味物质,70年代以来国外已经广泛使用它作为食品、饮料中的甜味剂。近年来我国也广泛开展了甜菊的研究。甜菊中有三种主要的甜菊甙[Stvioside(SS),Rebaudioside A(RA),Rebaudioside C(RC)]。建立准确、快速、高灵敏度的甜菊甙的定量方法,对于甜叶菊的良种选育、高产栽培、原叶加工、甜菊甙的提取、分离、精制等研究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报道的测定总甙含量有重量法、比色法、薄层扫描法等。这些方法均只能测定总甙含量,准确度较低,且  相似文献   

3.
甜茶素含量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吴祖祥  孟丽珊  徐位坤   《广西植物》1982,(4):205-208+215
<正> 甜茶(Rubus suavissimus S.Lee)含一种高甜度的甜茶素,为斯替维醇(Steviol)和葡萄糖结合而成的二萜甙。 甜叶菊中斯替维甙的含量测定方法有:气相色谱法、薄层——气谱联合测定法、薄层层离——分光光度法、薄层扫描测定法等。甜茶中,甙的含量测定尚无人进行过研究,本文参照宫崎等人的薄层层离——分光光度法进行了研究。即首先把甙加酸水解为异  相似文献   

4.
邹琦丽   《广西植物》1981,(4):25-26
<正> 甜茶Rubus suavissimus S.Lee,是广西民间长期以来应用的甜茶品种之一。干燥的甜茶叶可入药,有清热止咳之效。甜茶的化学成份除了黄酮类和维生素C等成份之外,主要是含有比甘蔗糖甜300倍的甜叶菊甙,有降血糖,降血压,促进新陈代谢,治疗胃酸过多等功用,适宜于糖尿病人,肥胖症等患者代糖使用。 甜茶是一种很好的经济作物,我们对它的形态作了研究。本研究着重对甜茶的营养器官进行解剖观察。  相似文献   

5.
甜菊又名甜叶菊、甜草,是一种多年生菊科野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的巴拉圭和巴西。1964年巴拉圭首次人工栽培成功。我国于1977年引种栽培也获得成功。这种植物的根、茎、叶均含有甜菊糖,特别是叶片中含量可高达15%。从干叶中提取出来的甜菊糖称为甜菊糖甙,是一种天然甜味剂。其甜度为蔗糖的200~300倍,而热量仅为蔗糖的1/300,是一种高甜度、低热量新型天然保健糖源。在国际上被誉为“植物糖王”、“最佳天然甜味剂”。它可替代食糖和糖精等化学合成的各种甜味剂,安全无毒,可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腌制品和医药制剂等行业。由于它…  相似文献   

6.
甜叶菊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叶菊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菊科植物,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二萜类、挥发油类等;甜叶菊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抑菌、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疫等药理活性。本文对甜叶菊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了综述,为其深度开发和高效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甜菊糖是由原产于南美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甜叶菊所产生的一种糖苷。中国广西一带的甜茶树也产生类似的糖苷。它们作为一种低能量、高甜度的天然甜味剂近几年在欧美、日本及中国得到越来越普遍的利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甜叶菊种植国。近年来甜菊糖代谢途径中的酶蛋白和有关基因的分离以及甜叶菊转化体系的建立,为通过遗传和代谢工程提高甜菊糖产量和改变甜菊糖苷的组成奠定了基础,也为利用微生物和其他高生物量作物产生甜菊糖提供了新的途径。就甜叶菊的生产、甜菊糖的利用现状以及甜菊糖在植物体内的代谢途径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通过静态吸附比较三种大孔树脂对甜菊糖中莱鲍迪甙A(RA)和甜菊甙(ST)的吸附和解吸能力,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结果进行检测,从中筛选出对RA和ST吸附效果最佳的LX-68M树脂。纯化工艺为30℃下,LX-68M树脂对RA和ST在6h后达到吸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干树脂RA 85.00mg/g和ST 121.50mg/g。动态洗脱结果表明:以55%的乙醇为洗脱液,在2BV/h的洗脱速度下,经LX-68M树脂处理后的甜菊糖溶液纯度由75.5%提高到77.8%。表明LX-68M树脂对于甜叶菊糖苷工业生产的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9.
甜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 Hemsley]为菊科植物。它的叶中含有高甜度低能量的甜味物质--甜菊糖甙,其甜度为蔗糖的300倍,是一种天然甜味剂。甜菊糖甙不但能作为一种低热量的天然甜味剂,对人体无付作用,而且对于生活条件优越、运动量少而引起的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等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是什么让甜叶菊(stevia)的味道如此甜?这种甜味的植物如何让我们的血糖水平处于控制之中?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比利时鲁汶大学(KU Leuven)的研究人员发现甜叶菊激活一种对我们的味觉感知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参与餐后胰岛素释放的蛋白(即离子通道TRPM5)。这种结果为治疗糖尿病提供新的可能性。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作为糖的一种无热量替代物,甜叶菊提取物是非常受欢迎的。这种源自植物的甜味剂也被认为对血糖水平具有正面的影响,不过没有人理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日本学者从绞股蓝中分离出84种皂甙,其中有6种与人参皂甙成分相同,还有多种绞股蓝皂甙水解产生的次级甙、甙元和次级甙元也与人参水解产物相同,由此曾被人们誉为“南方人参”。另据研究,绞股蓝不但具有抗肿瘤、抗疲劳、抗衰老、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过氧化脂质、镇静、催眠、镇痛、美润肌肤之功效。而且还是一种治疗咳嗽、痰喘、慢性支气管炎以及传染性肝炎的民间中草药。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又名七叶胆,是葫芦科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它分布于日本、越南、印度和印度尼西1亚,以及我国陕西南部、长江流域以南…  相似文献   

12.
植物组织培养产生花青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青甙又叫花色甙,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其甙元花青素是一种较稳定的色原烯衍生物,基本母核是花色饼:已知存在植物界的花青素一共有15种,常见的结构见表1。  相似文献   

13.
以甜菊为干叶为原料生产的甜菊糖甙是一种食用天然甜味剂。提高甜菊糖甙中优质甜味成分R-A的含量比例是生产中急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以R-A型和St型甜菊叶为原料,采用A和B两种方法进行甜菊糖甙的提取通过B法获R-A含量比例甜菊糖甙即R-A型甜菊糖甙,为甜菊糖甙产品优势化提供了新方法,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是菊科宿根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巴西、巴拉圭。叶中含有多种甜味配糖体和挥发性精油,其中含量多达7%的甜菊苷(stevioside)比蔗糖甜300倍,近来有报告叶中所含的stevioside A_3更比蔗糖甜450倍。甜叶菊可称是最甜的天然甜味植物。近百年来,原产地居民将甜叶菊掺在传统的甜茶和食品中,未见有副作用。由于它的高甜度、安全无毒、味感清甜,兼有糖精和蔗糖的优点,70年代以来,国外在饮料、食品中已用来作甜味剂,据报导它还有促进新陈代谢、降血压等作用,在医药上有一定价值,可期望在保健饮料、低热食品和医药工  相似文献   

15.
R-A型甜菊糖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甜菊(SteviarebaudianaBertoni)的干叶为原料生产的甜菊糖甙是一种食用天然甜味剂。提高甜菊糖甙(Steviosides)中优质甜味成分R-A(甜菊A3甙:RebaudiosideA)的含量比例是生产中急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以R-A型和St(甜菊甙Stevioside)型甜菊叶为原料,采用A和B两种方法进行甜菊糖甙的提取,通过B法获得R-A含量比例高的甜菊糖甙即R-A型甜菊糖甙,为甜菊糖甙产品优质化提供了新方法、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芍药科化学和系统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栽培的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根中分离到7个化合物,它们是芍药甙I,苯甲酰芍 药甙Ⅱ,羟基芍药甙Ⅲ,丹皮酚Ⅳ,丹皮酚甙Ⅴ,丹皮酚原甙Ⅵ和丹皮酚新甙Ⅶ。 用薄层 扫描仪测定了23种芍药科植物(包括19个种和6个变种)根中这7个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 芍药甙在芍药科植物中是普遍存在的,可作为本科的特征性成分; 丹皮酚类成分只存在于木 本类型的牡丹组,在草本类型的芍药组中缺乏。 从化学上比较芍药科和可能相关的15个科,结果表明,芍药科与毛茛目内各科及木兰目 均不相似,而与五桠果科、茶科、蔷薇科相近; 因此建议把它提升为芍药目。这些结果与近来的解剖学、孢粉学、胚胎学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1.发現簡史及其在代謝中的重要性在核甙酸輔酶类中,最早发現的同时也是极重要的典范如NAD(卽DPN)和ATP等在它們的組成中都只含核甙酸类。1945年Lipmann等所发現的輔酶A是除核甙酸外还結合有其他成分的第一个例子。在这一点上核甙酸糖化物与輔酶A类似,在它的組成中  相似文献   

18.
大豆异黄酮的分离与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大豆异黄酮作为健康食品在防治骨质疏松和癌症方面具有一定功效。由于化合物结构相似,异黄酮甙元特别是高纯度黄豆黄素(glycitein)的获得有一定难度,文献报道大多是通过盐酸水解异黄酮甙的方法获得,而这种方法对环境污染和工厂生产设备腐蚀较大。本文报道了用醇溶剂进行固相提取以及硅胶柱色谱方对含有三种大豆异黄酮甙元的混合物产品进行分离。通过低成本和无环境污染的固相提取方法得到纯度为97%的黄豆黄素和纯度超过95%的大豆黄素(daidzein);95%纯度的另一种大豆甙元金雀异黄素(genistein)则通过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应用硅胶柱色谱,一次性分离了一种含有两个异黄酮甙:大豆甙(daidzin)和黄豆甙(glycitin)的产品。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14个扦插培育的甜叶菊品种叶为材料,从8种不同型号的树脂中筛选出一种合适的大孔吸附树脂对甜叶菊叶中绿原酸类成分进行纯化前处理,采用HPLC法对不同甜叶菊品种叶中所含绿原酸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在8种不同型号的树脂中,XAD~(-1)6对甜叶菊叶中绿原酸类成分吸附-解析性能最佳。(2)经优化,上样液浓度1.20 mg·mL~(-1)、样品溶液pH 3、解析液乙醇体积分数70%时XAD~(-1)6树脂对甜叶菊叶中绿原酸类成分具有较好的纯化效果。(3) HPLC检测分析表明,在14个品种中共检测出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六种绿原酸类成分,其中主要成分均为异绿原酸A、绿原酸、异绿原酸C,而在品种3、5、13、14中没有检测出异绿原酸B。(4) 14个品种中6个绿原酸类成分的含量分别为异绿原酸A 20.55~54.3 mg·g~(-1)、绿原酸17.96~32.93 mg·g~(-1)、异绿原酸C 4.15~19.49 mg·g~(-1)、新原酸0.61~4.61 mg·g~(-1)、隐绿原酸0.52~3.11 mg·g~(-1)、异绿原酸B 0.0~3.17 mg·g~(-1),6种绿原酸类成分总量为43.9~97.8 mg·g~(-1)。可见,不同品种甜叶菊叶中绿原酸类成分含量有明显差异,富含绿原酸类成分的甜叶菊品种可用于开发获取绿原酸类物质。  相似文献   

20.
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界的分布、其药用价值和新药的寻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是比较重要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它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是中药的重要成份之一。我国研究的124种防治气管炎药物中,就有69种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已供药用的有效成份有芦丁、陈皮甙、黄芩甙、杜鹃素、葛根素、木犀草素等多种。因此,虽然黄酮类化合物的作用比较温和,但在治疗心血管系统和慢性气管炎等新药的寻找方面仍占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