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hild C级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病人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对89例急性大出血入院的Child C级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病人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外科手术(19例)、内科治疗(51例)和TIPSS(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19例)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并发症和死亡率进行对比。结果:急诊手术、内科治疗、TIPSS的住院死亡率分别为65.5%。36.1%和26.3%;住院期间再出血率分别为24.1%,36.1%%15.8%。随访期的再出血率分别为33.0%,36.1%和21.4%。住院死亡率手术组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1)。TIPSS组的住院再出血率及随访期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内科组(P〈0.05和P〈0.01)。三组病人的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Kaplan—Meier分析,P=0.07〉0.05)。结论:TIPSS作为一种微创介入技术是一种挽救Child C级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破裂出血病人生命的有效方法。其止血效果不亚于手术治疗,死亡率低于手术治疗,而再出血率低于内科治疗。更长期的疗效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左侧门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14例左侧门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治措施和随访结果。结果:14例患者均有呕血或(和)黑便史,无肝硬化、腹水及肝功能异常等表现。14例患者中胰体尾占位6例,胰腺假性囊肿4例,慢性胰腺炎4例。14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9例患者获得随访,定期内镜复查,曲张静脉明显改善或消失,随访5月~8年均无再出血。结论:胰腺疾病病史、无肝硬化和肝功能正常、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和脾肿大及脾亢是诊断左侧门脉高压症的基本要点。该疾病可通过脾切除术或联合胃底周围血管离断术结合原发胰腺疾病的治疗来获得治愈。  相似文献   

3.
黄康彬 《蛇志》2017,(2):156-157
目的观察急诊断流术在门静脉高压症并食道胃底静脉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门静脉高压症并食道胃底静脉出血患者10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在患者入院后先采取保守止血治疗,再择期进行断流术;观察组51例,在患者入院后立即采取急诊断流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死亡率为11.76%,对照组为2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3~4年,观察组再次出血发生率为12.76%,对照组再次出血发生率为13.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断流术在门静脉高压症并食道胃底静脉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经皮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1年4月到2015年4月我院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患者169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TVE组(行PTVE治疗)141例和TIPS组(行TIPS治疗)28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门静脉压力,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以及1年两组Child-Pugh评分、白蛋白以及直接胆红素,并比较两组再出血和肝性脑病发生率。结果:TIPS组术后门静脉压力较术前显著降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TVE组及TIPS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直接胆红素无统计学意义(P0.05);PTVE组术后1年白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与术前和TIPS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IPS组术后白蛋白有所升高,但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VE组术后各时间Child-Pugh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IPS组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Child-Pugh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TVE组肝性脑病发生率显著低于TIPS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VE和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效果相当,TIPS能显著降低门静脉压,PTVE能降低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改善患者Child-Pugh评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肝硬化门脉高压血清NO水平与血流动力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比色法检测35例肝硬化病人和 2 5例正常人血清NO浓度 ,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肝硬化组及正常组门静脉横径及门静脉血流量。结果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血清NO显著升高。结论 :检测血清NO可作为判断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指标 ,血清NO在高动力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蛇志》2018,(3)
目的分析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中医情志干预后的生活质量与负面情绪的变化情况。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9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4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55例联合中医情志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情志干预能显著改善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予以FOLFIRI方案,观察组予以恩度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均于治疗4个周期后,观察和比较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RR)分别为44.83%和24.14%,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89.66%和65.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44.83%和37.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7.5个月和4.3个月,总生存期(OS)分别为13.2个月和6.9个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较单用FOLFIRI方案更好,但并未显著增加毒副反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2200例择期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手术前后的止血率、并发症及肝功能指标等。结果:近期随访率78%(1716/2200);其中,上消化道出血史88.3%(1515例),手术止血率为99.1%(1701例),围术期病死率为1.3%(22例),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和肝肾功能衰竭;并发症情况:发热39.8%(683例)、腹腔内出血2%(34例)、门静脉系统血栓51%(875例)、胸腹腔感染3.7%(63例)、肝脓肿0.7%(12例)、胃瘘0.3%(5例)及胰瘘0.3%(5例)。丙肝肝硬化脾切除抗病毒103例,预防手术112例,丙肝切脾抗病毒、预防手术围手术期无死亡;肝功能Child分级:术前85%为A级,术后94%为A级;ALB、TBil、PT及腹水消失率均明显好转。结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具有积极的作用,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可消除或缓解,但如何有效降低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形成仍需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预防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和肝性脑病(HE)等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制剂,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疗效及肝功能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预防SBP的有效率分别为83.3%和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肝性脑病的有效率分别为83.3%和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LT、AST和ALB水平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础治疗前提下,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可预防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后SBP的发生,且有利于肝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患者术后肠道真菌感染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患者术后肠道真菌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自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1月先后收治 2 2 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 ,行脾切除或脾切除加断流术后分层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n=116 )服用微生态制剂 ,对照组 (n=10 4)服用安慰剂 ,分别观察其肠道真菌感染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真菌感染率分别是 2 .6 %和 8.7% (P<0 .0 5 ) ,血内毒素 (86 .8± 2 6 .3) pg/ml和 (10 1.5± 6 2 .4) pg/ ml(P<0 .0 5 ) ,血氨 (6 2 .6± 2 8.3)μmol/ L和 (83.0± 2 4.8)μm ol/ L (P<0 .0 5 )。结论 :对门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使用微生态制剂 ,能防止二重感染和内毒素血症的发生 ,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内镜与药物治疗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伴EVB患者7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纠正贫血、扩充血容量治疗,观察组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在咽部麻醉下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疗法(EVL),对照组患者应用生长抑素3mg+50 m L生理盐水泵入,兰索拉唑40 mg+100 m 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总有效率、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P0.05);观察组的出血复发率仅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2.86%(P0.05);观察组食管溃疡、发热和胸骨后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VL治疗肝硬化伴EVB疗效显著,减少复发率和不良发应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到2015年4月收治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行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治疗,观察组患者行TIP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各并发症发生率、远期生存率及症状缓解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肝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手术后的门静脉压力、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再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肝性脑病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Child-Pugh评分、血清TBIL、DBIL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Child-Pugh评分、血清TBIL、DBI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72)。结论:TIPS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手术安全性较高,术后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有效改善静脉曲张症状,对肝功能损伤控制较好,且远期生存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研究鱼肝油酸钠联合普萘洛尔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83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先后分为观察组(n=43例)和对照组(n=40例)。对照组使用鱼肝油酸钠注射液,观察组联合普萘洛尔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止血和半年内再出血情况,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DA、SOD、胆碱酯酶水平比较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OD、胆碱酯酶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静脉压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静脉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止血时间和再出血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鱼肝油酸钠联合普萘洛尔能有效改善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应激反应和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Fifty patients with non-cirrhotic portal fibrosis who were admitted to hospital because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reatment with either oral propranolol given in doses that reduced the resting pulse rate by 25% (25 patients) or with a placebo (25 patients). One year after the start of the study 20 patients in the propranolol group and five patients in the placebo group were free from recurrent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p less than 0.0001). Giving continuous oral propranolol treatment is therefore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recurrent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n patients with non-cirrhotic portal fibrosi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n=20)及对照组(n=20),观察组行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治疗,对照组予以内镜下药物注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止血效果、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止血率、即时止血率为95.00%、100.0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65.00%、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用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止血效果好、并发症少等特点,临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细胞癌(HCC)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菲尼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HCC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索拉菲尼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毒副反应及远期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16,P=0.021),观察组有效率52.50%,高于对照组的2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37,P=0.028)。治疗后观察组手足皮肤反应和口腔黏膜炎症的发生率为22.50%、25.0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5.13%、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12个月的生存率为95.00%、85.0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9.49%、6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菲尼治疗HCC具有疗效好、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特点,临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围手术期介入治疗对伽玛刀治疗肝癌肝硬化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肝癌肝硬化患者共6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患者仅进行伽玛刀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介入治疗联合伽玛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后1年和3年的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7.4%,显著高于对照组(53.3%,P0.05);观察组治疗后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4.2%、45.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3.3%、2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经对症治疗均有效好转,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介入治疗联合伽玛刀治疗肝癌患者可以有效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1年和3年的生存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对老年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诊治的老年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给予替莫唑胺与贝伐单抗联合治疗,对照组只给予替莫唑胺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8.7%和23.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的肝肾反应、胃肠道反应、疲乏、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KPS与ECOG评分分别为64.22±2.19分和1.65±0.45分,对照组为56.35±4.50分和2.41±0.51分,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与治疗前对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0个月和21个月,观察组的3年生存率为41.0%,对照组为16.4%,观察组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可显著改善老年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治疗疗效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