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木兰亚科植物的主要分类性状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木兰亚科植物花的着生式样、心皮中的胚珠数目和花的性别等主要分类性状进行了研究。在毛果含笑、云南含笑等含笑属植物中观察到了顶生花。含笑属的聚伞花序不是一个花序,而是一个具有多花的枝条,其“总花梗”实质上是一个枝条,其节上的花顶生于次级侧枝上,属于顶生花式样。山玉兰和盖裂木每心皮中的胚珠数目为2~7个,而不是2个。在山玉兰、黄兰、合果木等植物上观察到了单性雄花,而在云南拟单性木兰的雄株上观察到了少数具有1~8个心皮的两性花。根据观察结果,本文讨论了这3个主要分类性状在木兰亚科分类系统中的意义,并对现有分类系统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木兰亚科的分类系统做了修订,依据分枝式样、花药的开裂方式,将中国木兰亚科植物归并为木兰属和含笑属。  相似文献   

2.
植物MADS-box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MADS-box基因是一类重要的转录调控因子,在动物、植物、真菌中都有分布。在植物中从根、茎、叶到花的发育,果实的成熟MADS-box基因都起作用,尤其是在开花植物中花的发育,开花时间的控制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综述了MADS-box基因的分类、进化、结构、以及MADS-box基因在植物花器官发育,开花时间的控制,果实的成熟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突出“四性”改革植物分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分类学是师范院校生物系一门重要的基础专业课,它关系到学生许多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以后从事初中植物学教学工作的能力。长期以来,传统的植物学教学模式是将该课程分为课堂讲授课和实验课两部分,而最让教师感到“头痛”的是课堂上的理论讲授,几乎堂堂都是“草本”、“木本”、“单叶”、“复叶”、“花两性”、“花单性”、“有毛”、“无毛”等枯燥无味的形态特征描述和科属种特点,上分类课给学生的感受是“分类越分越累”。此外,因当地各种植物花果期的发育季节常与大纲规定的教学计划不同步,教学受到季节性限制。针对这些情况,…  相似文献   

4.
1.人类的褐色眼睛B对蓝色眼睛b为显性,今有一对褐色眼睛、正常色觉的夫妇,生了一个蓝色眼睛而色盲的儿子,那么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 A.BBx~Bx~b×Bbx~BY B.Bbx~Bx~b×Bbx~BY C.Bbx~Bx~b×BBx~BY D.BBx~bx~b×Bbx~BY 2.有一种植物,只有在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才开紫色花,否则都开白花。已知一株开紫色花的植物和一株开白花的植物进行杂交,产生开紫花植株17棵,开白花植株15棵。问这两种亲本杂交,  相似文献   

5.
答: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其一是器官的概念,即什么是器官。器官是植物体上由各种组织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单位。根据这个概念,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是器官。其二,“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构成了一个绿色开花植物的完整植物体”,是不科学的。在被子植物进行营养生长时,只有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这时的植物体同样是完整的植物体。将概念改为“绿色开花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六大类器官构成”,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问:若“根、叶、茎、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构成了一个绿色开花植物…  相似文献   

6.
AP2功能基因在植物花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P2基因作为调控植物花发育的功能基因,参与花分生特性建立、花器官的特性特化以及形成调控。所编码的AP2/EREBP转录因子的主要特征是都至少含有一个由60到70个左右的氨基酸组成高度保守的DNA结合区,称作AP2结合域。按其所含的AP2结构域的数目分为3个亚族,即AP2亚家族、EREBP亚家族和RAV亚家族,每个亚家族都有各自的作用。AP2基因不但自身调控着花、胚珠的发育,而且与其他因子相互协作,参与到复杂的花发育调控网络。将对AP2基因的特征和分类及其在花发育中的作用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7.
草豆蔻传粉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研究了花柱卷曲性植物草豆蔻 Alpinia hainanensis两种表型(上举型和下垂型)的传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草豆蔻的花柱卷曲运动节律与其他已报道的山姜属Alpinia植物基本一致,而下垂型花的花柱卷曲运动明显滞后于上举型花约2 h。草豆蔻的花柱卷曲运动中存在一些不同步的现象,甚至在同一花序上的两朵花的花柱运动节律亦会表现出不一致的现象,但上举型花的花药开裂时间却严格同步,都发生在同类型个体的柱头全部位于花药上方之后进行。草豆蔻上举型花的花蜜分泌量、单花花粉量、花粉/胚珠比率(P/O)均明显比下垂型花多,而两种表型的胚珠数、花蜜糖含量、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在草豆蔻的单花期内不同时间段进行人工授粉,上举型花在其柱头位于花药下方时进行人工授粉,其结实率明显比柱头位于花药上方时人工授粉的处理高,下垂型花则没有显著差异。在自然居群中,草豆蔻的主要传粉者是无垫蜂Ameglla sp.和两种木蜂Xylocopa sp.,但存在传粉者不足而影响结实率的现象。完全套袋、去雄和去雌(去柱头)处理的均不结实,表明草豆蔻中不存在无融合生殖、主动自花授粉和滞后自交的生殖保障现象。而人工自交和异交均具有较高的结实率,表明草豆蔻为自交亲和植物。草豆蔻的繁育系统是具花柱卷曲性运动的异花授粉的交配系统。  相似文献   

8.
以分布于秦岭的金花忍冬(Lonicera chrysantha Turcz.)、忍冬(L.japonica Thunb.)、葱皮忍冬(L.ferdinandii Franch.)和金银忍冬(L.maackii(Rupr.)Maxim.)为对象,通过定位观察、人工授粉实验、人为设置实验斑块的方法对忍冬属4种植物的开花生物学特性、繁育系统、花色变化现象、传粉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植物的单花花期、花部特征存在差异。人工授粉实验显示,4种植物均存在一定的花粉限制,自交不亲和。除葱皮忍冬外,其余3种植物随着花色由白变黄,花粉和花蜜报酬减少、雌雄生殖能力逐渐降低;葱皮忍冬花变色后花蜜量变化不显著,且仍保留较强的雌性生殖能力。变色花的保留被认为是植物的一种生殖策略,通过增大植物的花展示来扩大自身的吸引力,以吸引更多远距传粉者访花。人为控制白、黄花不同数量比的实验结果表明,大多数传粉者偏向访问白花(变色前的花),且白花提供的报酬量和黄花(变色后的花)数量显著影响传粉者的访花频率,即当花蜜量减少或黄花数量增多时,传粉者访花频率随之降低。因此,我们认为忍冬属4种植物的花色变化可能除了增大植物对远距传粉者的吸引力外,对近距传粉者的访花行为也可能具有一定的影响。当传粉者接近植株时,变色后的花可能暗示其花蜜(花粉)报酬已经发生变化,并驱使昆虫离开并飞向同株或异株植物新开放的报酬丰富的白花,这既有利于提高传粉者的觅食效率,又能降低植物同株异花授粉的几率,对忍冬属植物及传粉者都具有重要意义,是植物长期与授粉昆虫相互适应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新种墨脱毛兰可能是足茎毛兰的“异常整齐花”型。 “异常整齐花”现象在兰科中时 有所见,在不同分类群中情况各异,至今尚未见系统的研究。本文认为辐射对称花被是兰科的 正常特征之一,主要见于原始的种类和少数进化的种类,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异常整齐花”实 体中。具辐射对称花被的兰科植物大多数不是“异常整齐花”型,判断时要参酌其他特点,持慎 重态度。兰科“异常整齐花”有两种情况,一是异常型,亦即正常植株中仅偶见“异常整齐花”, 或同一个种可同时产生“异常整齐花”植株与正常植株,两者并存。另一种情况是正常型,亦即 只产生“异常整齐花”,而无正常的两侧对称花。后者意味着在进化过程中的一种飞跃,即形成 了新植物。对此最好作为独立的种处理,特别是在它的来源还不清楚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目 前所认为的一些所谓“异常整齐花”实体,大都是推测而已,其中有些或许在将来会被证明为正 常的、原始的植物。  相似文献   

10.
植物核DNA含量(2C-值)与倍性水平是重要的植物学基本特征,是进行种群进化、物种分类和生态学等研究的有力证据.为确定中国吊钟花属(Enkianthus Lour.)各物种的核DNA含量与倍性水平并探究该属植物在种间、种内核DNA含量差异,该研究以6种中国吊钟花属植物共23个居群60个样品为试验材料,以水稻品种'日本晴...  相似文献   

11.
瑞香属和荛花属为瑞香科瑞香亚科的落叶或常绿灌木,中国西南部是瑞香属和荛花属的重要分化中心。全世界共有瑞香属95种、荛花属70种,中国分布有瑞香属52种、荛花属49种。瑞香属和荛花属的分类学研究一直存在不同程度的分歧。花盘形状和果实类型在传统分类中一直是区分瑞香属和荛花属的典型特征,而花盘形态和果实类型在2个属中存在交叉和过渡,部分植物分类学家根据这些特征将两个属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归并。该研究采用数量分类法对瑞香属77种(变种)和荛花属62种(变种)植物,选取32个形态学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显示两属均未形成单系类群。在主成分分析中,前3个主成分分析的贡献值为35.56%,传统分类中用来区分两属的花盘形状、叶序及果实类型等特征对前3个主成分贡献相对较小,因此,传统分类学中对这两个属进行区分的性状并没有典型的分类学意义。同时,聚类图和主成分分析得到的散点图均不能将这两个属区分开来。数量分类研究结果显示两属植物存在明显的交叉,支持瑞香属和荛花属不是两个独立自然类群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卢永彬  黄俞淞  许为斌  黄洁  刘演  向春雷  张强 《广西植物》2017,37(10):1227-1239
石山苣苔属(苦苣苔科)约30种,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的石灰岩地区.目前该属已知物种数虽少但花形态极其多样,是该科中分类最为困难的类群之一.基于分子证据,其它8个属中花形态迥异的一些物种被并入石山苣苔属.然而,该属花形态的演化趋势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传统分类对属的界定与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相矛盾的原因,以及是否有形态特征支持新界定的石山苣苔属还不清楚.该研究中,总共编码了19种石山苣苔属植物和9种报春苣苔属植物的35个形态特征,其中包括26个花部形态特征,在分子系统树上追踪了它们的演化路径.结果表明:无论属内还是属间,多数花部形态特征,尤其以往属的分类界定特征,在演化过程中变化频繁且发生了高度同塑性演化,这是导致传统形态分类不自然的关键因素.此外,在观察研究的所有特征中,花丝和柱头的差异可能在石山苣苔属植物共同祖先中经历了演变,或可用于区分石山苣苔属与其姐妹报春苣苔属的大多数种类.因此,在苦苣苔科植物的分类学研究中应当慎用这些花部性状作为分类依据,而且应对形态特征进行广泛地观察研究,在密集的取样和分辨率更高、更可靠的系统树上追踪它们的演化规律.更为重要的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导致复杂形态性状演化的内在分子调控机理和外在的自然选择动力,最终更加深入地理解石山苣苔属等典型喀斯特植物的演化过程和机理.  相似文献   

13.
在植物的识别和鉴定过程中,叶子的形态特征是很重要的依据,尤其是在无花无果的情况下更为重要.对有经验的鉴定者来说,用一片完整的叶子就能正确地鉴定出植物的学名,可见叶子在植物鉴定中的重要性. 目前国内出版的有关植物分类方面的图书中,绝大部分插图都是采用黑白线条图,这种绘图虽然形象、美观,但象叶缘、侧脉等微细结构确很难绘出,因而与实物之间有一定的差距,给初学者甚至专业人员带来一定的困难,有时会造成鉴定错误.通过制作叶谱就可以弥补线条图的不足,叶谱就是把叶子放在纸下用  相似文献   

14.
重要观赏兰科植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兰科植物是开花植物中最大的家族之一,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兰科植物的分类鉴定和品种鉴别,为兰花的分类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也为兰花保护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兰科植物表现有高度特异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是研究花着色机理和子房发育的理想对象.兰花离体培养开花系统的建立,可以用来探明兰花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机制,是研究花的分化和发育的理想材料.兰花具有特异的查尔酮合成酶(CHS)基因和二氢叶酸还原酶(DFR)基因等控制花色素的合成,DOHI基因控制石斛兰花芽的形成和提早开花,PHAL039基因和ACC合成酶基因在蝴蝶兰授粉后的子房发育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这些特异基因的分离和克隆为兰花花的分化、发育及着色机制提供了分子基础.蝴蝶兰属、大花蕙兰(Cymbidium hybrdium)、石斛兰属、文心兰属、五唇兰属和万代兰属等兰科植物都有转基因的研究报道,主要以原球茎为材料采用基因枪或农杆菌法转化,部分研究获得了转化植株.  相似文献   

15.
王娟 《生命世界》2001,(2):37-37
盐生植物是一类生长在盐渍土壤上有一定的抗盐能力的自然植物区系,现存的94个目有花 植物中,有38个目,约1560种是盐生植物。我国的盐生植物约有400余种,多为种子植物。1980年,格林威(Greenway)给盐生植物一个比较科学的定义,即可在土壤溶液单价盐含量在70mmol/L以上生境中生长并能完成其生活史的一类植物。一、盐渍生境的分类根据生理类型可将盐生植物分为三类:1.稀盐植物(如碱蓬);2.泌盐植物(如滨黎、补 血草、大米草等);3.拒盐植物(如芦苇)。根据生态类型可将盐生植物分为旱生盐生植物 、中生盐生植物及水生盐生植物。但…  相似文献   

16.
被子植物花的起源:假说和证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永  傅德志  王祺 《西北植物学报》2004,24(12):2366-2380
达尔文的 令人讨厌之谜 ,即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 ,一直是植物系统学研究领域的热点 .被子植物区别于其它植物类群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花 ,因此 ,解决被子植物的起源之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被子植物花器官起源的研究 .对被子植物花器官的详尽研究已经在形态、解剖、古植物、形态发生、分子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证据 ,植物学家基于这些证据为被子植物花器官的起源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 .综述了迄今为止被子植物花器官起源的主要学说流派 ,如 :真花学说、假花学说、生殖叶学说、生殖茎节学说、生花植物学说、新假花学说、古草本学说和 ANITA学说等 .根据研究手段和获得证据的方式 ,作者将被子植物花器官起源研究划分为 5个阶段 ,并简要阐述了各个阶段的代表学说和主要研究特点  相似文献   

17.
在标本和文献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世界范围内孩儿参属( Pseudostellaria Pax)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总结,依据Mizushima的分类系统编制了孩儿参属的分类检索表,对5个存疑种进行了初步分类处理,并对孩儿参属各种类的分布状况进行了绘图和分析。结果表明:具有肉质块根、绝大多数种具有闭锁花以及开放花花瓣常呈2浅裂是孩儿参属区别于石竹科( Caryophyllaceae)其他属的典型特征。初步确认全世界的孩儿参属植物共22种,被分成Sect. Pseudostellaria和Sect. Mamillatae 2个组,其中,前者仅包含石生孩儿参﹝P. rupestris ( Turcz.) Pax﹞1种,而后者则被进一步分成Ser. Mamillatae和Ser. Distantes 2个系。本研究结果不支持将P. sierrae Rabeler et R. L. Hartm.和P. oxyphylla ( B. L. Rob.) R. L. Hartm. et Rabeler归入孩儿参属的观点,并建议将矮小孩儿参﹝P. maximowicziana ( Franch. et Sav.) Pax﹞、须弥孩儿参﹝P. himalaica ( Franch.) Pax﹞和异花孩儿参﹝P. heterantha ( Maxim.) Pax﹞分别独立成种。从分布区域看,孩儿参属呈北温带间断分布,由北美洲、地中海地区和东亚3个相互隔离的地理区域组成,并且,东亚为其多样化分布中心。  相似文献   

18.
柯朗奎斯特系统美国学者A.Cronquist在1968年出版了《有花植物的演化和分类The evolu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flowering plants》一书中,发表了他的被子植物新系统。在1980年他又出版了《有花植物一综合分类系统An integrat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of flowering plants》一书,对其1968年的系  相似文献   

19.
植物的性别是多种多样的,就单个花而言可以分为两性花、单性花以及无性花,就单株来说,根据花的不同组合,可以分为雌雄同花同株、雌雄异花同株等7种类型。由于植物花的性别类型的多样性,学习者往往将植物花的类型和植物的性型区分不清楚,存在概念混淆不清现象。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对植物中的花的类型和性别进行详细的阐述,并比较每种性型各自的特点,以便于学习者清楚的理解不同种性别的植物的特点,为其消除前科学概念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检查藏南翠雀花Delphinium nortonii 的主模式标本,发现《中国植物志》、《西藏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中对该种的鉴定和描述有误。该种的花的退化雄蕊黑褐色,属于翠雀亚属的密花翠雀花组subgen. Delphinastrum sect. Elatopsis, 而上述几种植物志中长1以来将其置于退化雄蕊为蓝色或蓝紫色的翠雀组sect. Delphinastrum中。这几种植物志中记载的D. nortonii 实际上代表一个新种,即李恒翠雀花D. lihengian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