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综合性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冠心病性介入治疗患者32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648例)和对照组(163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抗抑郁治疗及综合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抗抑郁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状态,生活质量评价量表QLQ-C30量表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SAS和SDS得分不存在差异(P0.05);干预1月后两组组患者的SAS和SDS得分均出现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各维度的评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及总体症状较干预前均出现明显改善(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及总体症状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对临床冠心病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及心理护理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对158例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肿瘤组)及170例良性疾病住院患者(良性组)进行焦虑、抑郁自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他评(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调查及统计分析;将肿瘤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 心理护理组(护理组),通过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SAS、SDS、HAMD、HAMA评分变化。结果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明显高于良性疾病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及发生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程度及发生率高于良性疾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抑郁焦虑情绪的康复作用及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我院老年科、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科治疗的脑卒中并出现抑郁焦虑情绪障碍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入院以后给予脑血管药物进行常规治疗和日常功能训练;观察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并根据病情应用抗抑郁抗焦虑药物等。于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6个月、1年分别对两组患者用SCL-90量表、总体幸福感指数量表、Barthel指数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并评估患者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CL-90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SCL-90各因子评分及总分与干预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总体幸福感评分和Barthe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和1年观察组总体幸福感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总体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病人抑郁和焦虑的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措施对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选择的研究对象共92例,均为住院的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在入组时、入组后1个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作为测评工具,测评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及SCL-90各项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1个月后干预组较对照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及SCL-90各项分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不仅能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而且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刘定一  雷华娟 《激光生物学报》2011,20(6):795-797,F0003
目的:探讨紧张和焦虑对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腹部择期手术病人术前1天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能测试量表(MMSE)、数字广度对病人进行测试。术后7天分别用MMSE、数字广度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术后MMSE结果低于术前一个标准差则视为术后认知障碍(POCD)。结果:术前焦虑、抑郁以及同时发生焦虑和抑郁的阳性率分别为30%、50%和10%。女性患者术后7天POCD的发生率为30%,男性患者术后7天POCD的发生率为20%;女性患者焦虑得分为7.2±4.0,高于男性患者4.5±3.3,P=0.05女性患者的抑郁得分为6.5±3.6,明显高于男性患者4.2±3.4(P=0.1),术前焦虑与POCD的相关性不显著,术前焦虑与MMSE、数字广度的Pearson’s相关系数分别为-0.50(P=0.2)和-0.20(P=0.1)。术前抑郁与POCD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术前抑郁与MMSE的Pearson’s相关系数为-0.61(P=0.01),术前抑郁与数字广度的Pearson’s相关系数为-0.72(P=0.03)。结论:术前抑郁的患者术后容易发生POCD;相对于男性患者,女性更容易出现POCD;而术前焦虑对POCD没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普拉克索添加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 例帕金森病患者按收治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普拉克索治疗,观察组则在口服盐酸普拉克索基础上添加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连续治疗8 周后,分别以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匹兹堡睡眠质指数(PQSI ) 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 的评分为指标,对比考察2 组患者的综合症状、抑郁和焦虑症状、睡眠和生活质量等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2 组患者治疗后,UPDRS 总分、运动检查以及精神、行为和情感评分均显著降低(P <0.05),治疗并发症和日常生活评分无显著差异(P >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UPDRS 总分以及精神、行为和情感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而2 组患者的治疗并发症、日常生活和运动检查评分无显著差异(P >0.05);且2 组患者治疗后,HAMD、HAMA 和PQSI 评分均显著降低(P <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HAMD、HAMA 和PQSI 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而2 组患者的GQOLI-74 评分均显著升高(P <0.05),其中观察组患者GQOLI-74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普拉克索添加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ICU患者的焦虑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以明确ICU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常见的引起ICU患者不良情绪反应的因素。方法:在转出ICU前12小时内,对108名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一般情况调查表的调查。结果:ICU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高于国内常模(P<0.001),焦虑发生率为37.0%;女性、未镇静镇痛、感到孤独渴望家属陪护的患者评分较高(P<0.05);患者评分随年龄、住ICU天数、戴呼吸机天数、管路数量、受教育程度、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而增高(P<0.05);不同职业的患者评分不同(P<0.05);能否自由表达和不同医保类型的患者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CU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状况,女性、未予镇静镇痛、感到孤独渴望家属陪护的患者更易出现焦虑;随年龄、住ICU天数、戴呼吸机天数、管路数量、受教育程度、疾病严重程度增加焦虑状况加重,不同职业患者焦虑状况不同。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理弹性水平与生活质量、焦虑抑郁和医学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AMI患者142例。分别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生活质量自评量表 (WHOQOL-BREF)、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评估所有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生活质量、焦虑抑郁情况和医学应对方式,并与国内常模对比。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心理弹性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焦虑抑郁评分和医学应对方式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MI患者力量、坚韧性、乐观性各维度评分及CD-RISC总分均较国内常模低(P<0.05)。AMI患者心理、生理、社会关系、环境以及WHOQOL-BREF平均分均低于国内常模(P<0.05)。AMI患者SAS、SD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AMI患者回避、屈服评分较国内常模高,面对评分低于国内常模(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D-RISC总分与WHOQOL-BREF平均分、面对评分呈正相关,而与SAS、SDS、回避、屈服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AMI患者心理弹性水平与焦虑抑郁、生活质量和医学应对方式相关,治疗时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患者应对疾病的能力,通过提高AMI患者的心理弹性,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创伤性截肢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根据焦虑、抑郁程度,对32例创伤性截肢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结果心理干预治疗后,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程度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创伤性截肢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与抑郁状态,心理干预能显著缓解创伤性截肢患者焦虑抑郁。  相似文献   

10.
《蛇志》2018,(4)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门诊季节性心理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门诊抑郁症心理咨询与药物治疗随诊患者100例,根据每年4季(春、夏、秋、冬)12个月,分为春季组3个月,夏季组3个月,秋季组3个月,冬季组3个月各2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并配合季节性心理咨询与心理护理干预,且均进行3个月心理护理干预。记录并统计四组患者干预后抑郁症复发率及用药依从性,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四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3个月焦虑抑郁心理进行评估,观察比较各组护理效果及心理变化情况。结果夏季组与冬季组患者护理后的复发率低于春季组和秋季组(P0.05);夏季组与冬季组护理后用药依从性均高于春季组和秋季组(P0.05);春季组与秋季组、夏季组与冬季组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夏季组与冬季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春季组与秋季组(P0.05)。结论加强抑郁症患者季节性心理护理有助于降低抑郁症复发率,改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老年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的血压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某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的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同时服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时间均为8周,应用抑郁自评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自评量表(HAMA)的评分来评价患者的抑郁状态,比较两组降压疗效、HAMD评分、HAMA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降压总有效率94.5%(52/55),对照组降压总有效率为67.3%(37/5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952,P=0.013);研究组治疗后HAMA评分和HAMD评分分别为(10.5±0.6)分、(11.9±1.1)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0.8±0.4)分、(31.2±0.7)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923,10.628,P=0.025,0.01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823,11.628,P=0.023,0.016);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492,P=0.072)。结论:心理干预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老年高血压伴焦虑抑郁者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尿毒症伴焦虑抑郁患者血清钙磷代谢、营养状态和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8月期间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尿毒症伴焦虑抑郁患者113例,根据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6)和研究组(n=57),对照组给予心理治疗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钙、磷水平、营养状态、焦虑抑郁评分,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磷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磷水平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转铁蛋白(TRF)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尿毒症伴焦虑抑郁患者,可有效降低血清磷水平,改善机体营养状态,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疼痛患者的焦虑、抑郁和患病行为的关系,为疼痛患者临床心理诊断及心理干预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合作的方式,抽取北京、西安、重庆等10家医疗单位的513例疼痛患者进行门诊问卷调查,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和患病行为问卷(IBQ)分别进行测量,对不同疾病种类疼痛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差异和患病行为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对焦虑、抑郁和患病行为各维度进行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不同疾病种类疼痛患者HADS总分差异有显著性(F=3.20,P<0.05),其中焦虑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8,P>0.05),抑郁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5,P<0.01),癌症患者得分[(9.67±4.70)分]显著高于其他疾病种类;不同疾病种类疼痛患者IBQ总分差异有显著性(F=5.44,P<0.01),其中负性情绪因子得分(F=3.11,P<0.05)和患病角色因子得分(F=9.2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癌症患者得分最高[分别为(9.50±3.68)分和(8.10±1.82)分],显著高于其他疾病种类,行为反应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0,P>0.05);(2)负性情绪和行为反应因子均与焦虑和抑郁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max=0.517,P<0.01;rmin=0.305,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焦虑和抑郁的首要影响因素为行为反应因子(分别为Beta=0.323和Beta=0.368),患病角色在抑郁维度上未进入回归方程.结论:不同疾病种类疼痛患者焦虑、抑郁和患病行为存在差异,患病行为对疼痛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分析粪菌移植对慢性肠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移植粪菌均来自于健康志愿者。移植方法为以50 mL/h注入粪汁50 mL,间隔2 h,再次以50 mL/h注入粪汁50 mL。对照组患者共移植粪便50 g,观察组患者共移植粪便100 g。对比两组患者腹泻频率、观察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以及肠道菌群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第1个月两组患者腹泻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腹泻频率逐渐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家属疾病认知程度、主观幸福度及家属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主观幸福度评分、患者家属疾病认知程度均提升,家属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NF-α与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TNF-α与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肠镜检查结果以及肠道菌群检查结果均得到改善。结论粪菌移植能有效改善慢性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蛇志》2019,(2)
目的探讨个性化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焦虑、抑郁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1例COPD伴焦虑、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实验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评价患者的依从性、焦虑、抑郁程度及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焦虑、抑郁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总依从率为88.2%(45/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0%(31/50)(χ~2=0.002 3,P0.05)。两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t=11.637 1、8.555 7,P0.05)。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3.362 2、1.933 2、2.521 7、2.911 2,P0.05)。结论 COPD伴焦虑、抑郁患者采用个性化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依从性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180人。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HAMA)评分,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非洛地平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平均血压的下降幅度、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焦虑抑郁量表的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较明显,HAMA和HAMD总分降低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伴虑患抑郁焦患者具有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神经性皮炎伴轻度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神经性皮炎伴轻度焦虑/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及内服抗组胺药;治疗组30例: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逍遥丸,比较两者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降低,同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降低,且组间比较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逍遥丸联合常规治疗神经性皮炎伴焦虑、抑郁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患者腹腔镜下修补术后发生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本院收治的150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进行心理测评,分析术后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发生情况。根据术后的状态分为三组,术后存在焦虑的患者为焦虑状态组(n=53),存在抑郁状态的患者为抑郁状态组(n=57),术后无焦虑抑郁状态的为对照组(n=40)。对焦虑和抑郁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焦虑状态组(n=53)、抑郁状态组(n=57)及对照组(n=40)平均年龄、平均受教育年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济月收入、居住地、负面情绪、术前并发症、医保报销、家庭和睦、术前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过程的手术时间、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外循环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麻醉苏醒时间、ICU停留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担忧的问题及需求(治疗需求和心理需求)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OR=1.254)、负面情绪(OR=1.245)、家庭收入(OR=2.324)、手术疗效(OR=2.258)均为焦虑发生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OR=4.230)、负面情绪(OR=1.254)、家庭收入(OR=1.236)、手术疗效(OR=2.120)均为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外伤性肝破裂患者腹腔镜下修补术后焦虑抑郁的形成可能与患者的文化高低、负面情绪、手术疗效、家庭收入和术前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19.
补充益生菌对功能性腹泻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功能性腹泻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收治的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90例功能性腹泻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A、对照组B。三组受试者均口服匹维溴铵,试验组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对照组A服用氟西汀,对照组B未给其他药物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前后,比较患者大便次数及性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每周排便不同次数的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周和第4周后,与对照组A相比,对照组B和试验组的排便不同次数的人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B的排便不同次数的人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和第4周后,与对照组A相比,对照组B和试验组的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B的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A比较,对照组B和试验组HAMA评分和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B比较,试验组HAMA评分和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P0.05)。结论通过补充益生菌可调节功能性腹泻患者腹泻次数,提高功能性腹泻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改善甲减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226例甲减患者作为甲减组,另从杨浦区多个社区随机抽取同期254例健康者作为健康组,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甲减患者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及职业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减组患者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病性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健康组(P0.05);甲减组患者中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所占比重较高,分别为30.97%,26.11%,26.11%;与健康组相比,甲减组患者SSRS评分中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社会支持、文化程度为小学、经济收入30000元/年是甲减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甲减患者心理状况较差,存在较严重的焦虑和抑郁情况,在治疗同时应注意健康教育和心理关怀,尤其是对收入低、文化程度低或社会支持程度低的患者,应给予及时的心理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