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沛永  刘秀  林杨捷 《遗传》1980,2(5):6-9
为了解核爆炸瞬时辐射诱发人血染色体畸 变的剂量效应特点,我们用布放37℃ 恒温的离 体人血做了研究,并与本实验室先前建立的 60Co-y线的剂量效应曲线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用胞质分裂阻断法建立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剂量效应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胞质分裂阻断微核法建立~(60)Coγ线照射离体人血诱发微核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结果在0.1—5.0Gy范围内呈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对回归方程式的同归系数和曲线拟合度进行了显著性检验,表明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皆适于拟合二次多项式(Y=a+bD+cD~2),同时对加Cyt-B的浓度和时间以及终止培养时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关树荣  白玉书  黄绮龙  柴文 《遗传》1992,14(2):29-31
本文采用胞质分裂阻断微核法建立。60Co γ线照射离体人血诱发微核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结果在0.1-5.OGy范围内呈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对回归方程式的回归系数和曲线拟合度进行了显袭性检验,表明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昏适于拟合二次多项式(Y=a十bD+cD2),同时对加Cyt-B的浓度和时间以及终止培养时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应用SCGE技术研究细胞DNA损伤的原理与方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单细胞微凝胶电泳(SCGE)技术的操作过程,技术原理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讨论;并应用SCGE技术研究了γ射线照射对人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效应.结果表明,γ射线照射能引起细胞DNA迁移长度增加,且呈显著地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单细胞微凝胶电泳技术在人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孟紫强  张连珍 《遗传学报》1998,25(4):294-300
介绍了单细胞微凝胶电泳(SCG)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过程,并应用该技术研究了γ-线照射、过氧化氢(H_2O_2)、氯化镉(CdCl_2)对人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效应。结果表明,γ-线照射、H_2O_2和CdCl_2均能引起细胞DNA迁移长度增加,且呈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对未处理对照细胞DNA迁移的原因及SCG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程雅丽  高沛永 《遗传》1983,5(2):18-20
在辐射防护剂量学中,用染色体畸变分析 方法进行剂量测定时,应观察受照后第一次分 裂的细胞。新近发展的BrdU-Giemsa (FPG 染 色技术已使之成为可能。我们在与本实验室以 往培养时间相同的条件下〔1-31,用FPG法对受 到不同剂量61Co-Y线照射的离体人血进行观 察,以求对辐射诱发染色体畸变剂量效应关系的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7.
人血白蛋白是人血浆中最丰富的蛋白质,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特性,用途广泛。目前主要以毕赤酵母作为宿主表达的重组人血白蛋白,开发了重组人血白蛋白的纯化技术,同时对重组人血白蛋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人血浆白蛋白基本一致。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重组人血白蛋白与人血浆白蛋白有着几乎相同的疗效和安全性。综述了重组人血白蛋白的性质结构分析及酵母表达系统;重点介绍了重组人血白蛋白在临床方面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亚硫酸氢钠(二氧化硫)能够引起人血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和微核(MN)率的增加,可使淋巴细胞有丝分裂周期延迟及细胞分裂指数下降,且这些作用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指出,亚硫酸氢钠在低浓度下仅引起细胞染色单体型畸变,在高浓度下既可引起染色单体型畸变,又可引起染色体型畸变。结果还指出,亚硫酸氢钠对染色体畸变(CA)和MN的诱发效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硫酸钠未能引起上述细胞  相似文献   

9.
人血白蛋白是临床上使用量最大的血液制品,但血浆来源的人血白蛋白由于来源受到限制,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而且人血浆有携带病毒的风险,利用基因重组等技术研制的重组人血白蛋白克服了这些不足,成为发展的趋势。表达系统是重组人血白蛋白生产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本文主要综述了重组人血白蛋白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和国内外产业化现状。  相似文献   

10.
低能离子辐照苏氨酸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告了30Kev低能氮离子辐照苏氨酸不同剂量下氨基残余率的变化,提出了定量解释离子注入苏氨酸的剂量效应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提出用辐射质量沉积产额定量描述低能离子辐照质量沉积的生物效应。将此概念应用到低能离子辐照苏氨酸的剂量效应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辐射质量沉积效应不是低能离子辐照“马鞍型"剂量效应关系曲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解决国内人血白蛋白供需不平衡。方法:运用经济学中的供给与需求理论分析国内人血白蛋白市场供需状况,采用SWOT矩阵对整个人血白蛋白市场环境进行系统分析。结果与结论:由于原料供应短缺、需求旺盛等原因造成国内市场人血白蛋白供不应求,政府应在原料供应、价格干预、监管、宣传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同时企业应配合政府积极生产,加强技术创新等共同来协调人血白蛋白的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12.
稀土元素对生物体DNA剂量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稀土元素对生物体DNA的剂量效应,从稀土元素对DNA的含量与DNA的结合,对DNA热变性,DNA的水解及DNA损伤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其剂量效应的机理,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人血白蛋白是临床急救的一种特效药,俗称"生命制品",在临床上用量大,是一般重症病人的必需品。而市场上人血白蛋白制品数量很少,处于一药难求状态,因此在我国一直处于供应紧张状态。本文主要研究了利用分离技术来规模化生产人血白蛋白的工艺,克服手工操作带来的弊端,有效节约资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剂型基因工程干扰素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干扰素多数为含有人血白蛋白的冻干制剂 ,为消除人血白蛋白带来的血源性感染 ,并方便临床用药 ,我们根据基因工程药物的特点 ,将冻干基因工程干扰素改造成干扰素注射液 ,选择合适的缓冲系统和非人血白蛋白稳定剂 ,在 4℃和 3 7℃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确定了一种稳定的新型干扰素注射液。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SDS-PAGE结合pH值变化对重组人血白蛋白电泳检测假性结果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还原SDS-PAGE(12.5%)和Native-PAGE(8%~25%),将包含重组人血白蛋白的发酵上清液的pH值分别调为4.0、5.0、6.0、6.5、7.5、8.0、9.0和10.0进行电泳分析。结果: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重组人血白蛋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降解。结论:包含重组人血白蛋白的发酵液中存在不同种类的蛋白酶,导致重组人血白蛋白的假性降解。  相似文献   

16.
对于外源性和内源性的各种伤害性因素(统称为毒物)的攻击,生物有2种反应方式。在毒害作用超出生物应对能力的情况下,伤害程度与毒物的剂量成正比,可用毒物的单相剂量效应(linear no-threshold, LNT)理论来描述。然而在低剂量下,由于生物防御和修复机制的作用,不仅毒物的伤害作用可被大大降低,而且由于刺激了生物的主动反应,还可导致对生物有益的结果,其效应可用毒物的双相剂量效应(Hormesis)理论来描述。毒物的双相剂量效应在生物界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包括人)中都被发现。能引起双相剂量效应的伤害性刺激各式各样,包括电离辐射、活性氧、限食、高温、缺氧、缺血、机械伤害、重金属、化学毒物、抗生素、抗病毒药,以及植物中的一些活性成分等。在本文的第1部分中,我们先介绍毒物的单相剂量效应理论和双相剂量效应理论的内容及其历史发展过程。在第2和第3部分中,我们将分别以电离辐射和活性氧为例,具体讨论这2种理论对这些伤害性刺激的适用情形。大量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低剂量的电离辐射对生物有益,而体育锻炼带来的体内活性氧的增加不仅对生物无害,还为实现体育锻炼有益效果所必须,证实了毒物双相剂量效应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对于外源性和内源性的各种伤害性因素(统称为毒物)的攻击,生物有2种反应方式。在毒害作用超出生物应对能力的情况下,伤害程度与毒物的剂量成正比,可用毒物的单相剂量效应(linear no-threshold, LNT)理论来描述。然而在低剂量下,由于生物防御和修复机制的作用,不仅毒物的伤害作用可被大大降低,而且由于刺激了生物的主动反应,还可导致对生物有益的结果,其效应可用毒物的双相剂量效应(Hormesis)理论来描述。毒物的双相剂量效应在生物界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包括人)中都被发现。能引起双相剂量效应的伤害性刺激各式各样,包括电离辐射、活性氧、限食、高温、缺氧、缺血、机械伤害、重金属、化学毒物、抗生素、抗病毒药,以及植物中的一些活性成分等。在本文的第1部分中,我们先介绍毒物的单相剂量效应理论和双相剂量效应理论的内容及其历史发展过程。在第2和第3部分中,我们将分别以电离辐射和活性氧为例,具体讨论这2种理论对这些伤害性刺激的适用情形。大量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低剂量的电离辐射对生物有益,而体育锻炼带来的体内活性氧的增加不仅对生物无害,还为实现体育锻炼有益效果所必须,证实了毒物双相剂量效应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对于外源性和内源性的各种伤害性因素(统称为毒物)的攻击,生物有2种反应方式。在毒害作用超出生物应对能力的情况下,伤害程度与毒物的剂量成正比,可用毒物的单相剂量效应(linear no-threshold, LNT)理论来描述。然而在低剂量下,由于生物防御和修复机制的作用,不仅毒物的伤害作用可被大大降低,而且由于刺激了生物的主动反应,还可导致对生物有益的结果,其效应可用毒物的双相剂量效应(Hormesis)理论来描述。毒物的双相剂量效应在生物界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包括人)中都被发现。能引起双相剂量效应的伤害性刺激各式各样,包括电离辐射、活性氧、限食、高温、缺氧、缺血、机械伤害、重金属、化学毒物、抗生素、抗病毒药,以及植物中的一些活性成分等。在本文的第1部分中,我们先介绍毒物的单相剂量效应理论和双相剂量效应理论的内容及其历史发展过程。在第2和第3部分中,我们将分别以电离辐射和活性氧为例,具体讨论这2种理论对这些伤害性刺激的适用情形。大量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低剂量的电离辐射对生物有益,而体育锻炼带来的体内活性氧的增加不仅对生物无害,还为实现体育锻炼有益效果所必须,证实了毒物双相剂量效应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对于外源性和内源性的各种伤害性因素(统称为毒物)的攻击,生物有2种反应方式。在毒害作用超出生物应对能力的情况下,伤害程度与毒物的剂量成正比,可用毒物的单相剂量效应(linear no-threshold, LNT)理论来描述。然而在低剂量下,由于生物防御和修复机制的作用,不仅毒物的伤害作用可被大大降低,而且由于刺激了生物的主动反应,还可导致对生物有益的结果,其效应可用毒物的双相剂量效应(Hormesis)理论描述。毒物的双相剂量效应在生物界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包括人)中都被发现。能引起双相剂量效应的伤害性刺激各式各样,包括电离辐射、活性氧、限食、高温、缺氧、缺血、机械伤害、重金属、化学毒物、抗生素、抗病毒药,以及植物中的一些活性成分等。在本文的第1部分中,先介绍毒物的单相剂量效应理论和双相剂量效应理论的内容及其历史发展过程,在第2和第3部分中,将分别以电离辐射和活性氧为例,具体讨论这2种理论对这些伤害性刺激的适用情形。大量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低剂量的电离辐射对生物有益,而体育锻炼带来的体内活性氧的增加不仅对生物无害,还为实现体育锻炼有益效果所必须,证实了毒物双相剂量效应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对于外源性和内源性的各种伤害性因素(统称为毒物)的攻击,生物有2种反应方式。在毒害作用超出生物应对能力的情况下,伤害程度与毒物的剂量成正比,可用毒物的单相剂量效应(linear no-threshold, LNT)理论来描述。然而在低剂量下,由于生物防御和修复机制的作用,不仅毒物的伤害作用可被大大降低,而且由于刺激了生物的主动反应,还可导致对生物有益的结果,其效应可用毒物的双相剂量效应(Hormesis)理论描述。毒物的双相剂量效应在生物界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包括人)中都被发现。能引起双相剂量效应的伤害性刺激各式各样,包括电离辐射、活性氧、限食、高温、缺氧、缺血、机械伤害、重金属、化学毒物、抗生素、抗病毒药,以及植物中的一些活性成分等。在本文的第1部分中,先介绍毒物的单相剂量效应理论和双相剂量效应理论的内容及其历史发展过程,在第2和第3部分中,将分别以电离辐射和活性氧为例,具体讨论这2种理论对这些伤害性刺激的适用情形。大量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低剂量的电离辐射对生物有益,而体育锻炼带来的体内活性氧的增加不仅对生物无害,还为实现体育锻炼有益效果所必须,证实了毒物双相剂量效应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