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HV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收治的老年SDHVD患者24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心瓣膜钙化程度分级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1级组61例、2级组84例以及3级组95例。另取同期于我院住院治疗的非SDHVD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基础疾病合并情况,对比不同组别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以及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情况,分析SDHV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以及高脂血症发生率分别为47.08%、50.42%、93.75%、81.67%,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24.00%、29.00%、68.00%、52.00%(P0.05)。对照组、1级组、2级组、3级组的IMT以及颈动脉斑块积分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且随着心瓣膜钙化程度分级的逐渐提高,IMT以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随着心瓣膜钙化程度分级的逐渐升高,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在50%-70%以及71%-99%中的发生率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DHVD严重程度与IMT、颈动脉斑块积分以及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有效评估SDHV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且SDHVD患者多并发基础疾病,临床应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瓣膜钙化(aortic valve calcification,AVC)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therosclerotic renal artery stenosis,ARAS)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62例行选择性冠脉造影合并肾动脉造影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和主动脉瓣钙化的情况,根据患者是否患有ARAS进行分组,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吸烟、病史、血脂水平、CIMT、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和AVC发生率,计算颈动脉粥样硬化和AVC对ARAS的预测价值。结果:ARAS组高血压病史患者的构成比、胆固醇水平、CIMT、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AVC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ARAS的灵敏度较高,特异度偏低;AVC的灵敏度低,而特异度高;二者联合特异度明显增高。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AVC对ARAS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用于排除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内皮功能与冠心病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4例冠心病患者(54例单支病变和60例多支病变)为观察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内皮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TC、TG、HDL及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LD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斑块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MD显著降低(P<0.05),多支病变组病变程度更严重(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内皮功能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的重要指标,对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对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成颈动脉内膜正常组、轻度狭窄组、中-重度狭窄组。比较三组患者斑块检出率、Hcy、hs-CRP水平和IMT厚度,同时对Hcy、hs-CRP与IM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中-重度狭窄组斑块检出率为86.4%,显著高于轻度狭窄组和颈动脉内膜正常组(P0.05);颈动脉内膜正常组Hcy、hs-CRP水平以及IMT厚度均显著低于颈动脉轻度狭窄组、中-重度狭窄组(P0.05);hs-CRP与IMT呈正相关(r=0.71,P0.05);Hcy与IMT呈正相关(r=0.79,P0.05)。结论:血清Hcy和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Hcy、hs-CRP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5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41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根据IMT将其分为正常组(IMT≤1.0 mm,n=28)、增厚组(1.0 mmIMT1.5 mm,n=53)和斑块组(IMT≥1.5 mm,n=60)。比较三组患者血清Hcy、hs-CRP、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四项指标与IMT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IMT增厚的影响因素。结果:增厚组与斑块组血清Hcy、hs-CRP、TC、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且斑块组血清Hcy、hs-CRP、TC、LDL-C水平明显高于增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清Hcy、hs-CRP、TC、LDL-C水平均与IMT呈正相关关系(r=0.775、0.836、0.492、0.415,均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cy、hs-CRP均为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OR=5.689、7.381,均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清Hcy、hs-CRP关系密切,临床上检测其Hcy、hs-CRP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15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研究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分析不同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以及不同病情患者血清Lp-PLA2、hs-CR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分析血清Lp-PLA2对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Lp-PLA2、hs-CRP和I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内膜增厚组血清Lp-PLA2、hs-CRP和IMT均显著高于内膜正常组,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血清Lp-PLA2、hs-CRP和IMT均显著高于内膜增厚组(P0.05),易损斑块组血清Lp-PLA2、hs-CRP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而IM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组、中度组脑梗死患者血清Lp-PLA2、hs-CRP和IMT均显著高于轻度组,重度组脑梗死患者血清Lp-PLA2、hs-CRP和IMT显著高于中度组(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Lp-PLA2、hs-CRP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9(95%CI:0.739-0.883)、0.598(95%CI:0.495-0.694),血清Lp-PLA2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预测价值显著高于hs-CRP(P0.05)。结论: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血清Lp-PLA2出现异常升高,其水平可以反映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可为脑梗死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又称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为老年人常见心瓣膜病。随着年龄增长,心瓣膜结缔组织发生退行性变、纤维化、钙化,致使瓣膜功能异常。我们对160例本病患者进行了UCG检测,现分析如下。 材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160例,男118例,女42例;年龄为60~82岁。除外风心病、先心病及胶原病所致瓣膜病变。应用仪器为美国HP—77025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仪,探头频率为2.5MHz。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25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观察组)176例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对照组)75例,观察组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为斑块形成组(113例)、内中膜增厚组(63例),根据颈动脉斑块稳定程度分为不稳定组(106例)、稳定组(70例),比较各组血清UA水平,根据UA水平不同分为高UA组(134例)和正常UA组(117例),进行颈动脉斑块发生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清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斑块形成组和内中膜增厚组血清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斑块形成组和内中膜增厚组血清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稳定组血清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稳定组(P0.05),而稳定组和对照组血清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正常UA组和高UA组颈动脉斑块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UA水平可以作为表征急性脑梗死患者伴随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生物学指标之一,此外,血清UA的水平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和不稳定者表达更高,但血清UA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形成无明显联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清微量元素水平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体检的无症状脑梗死患者78例为观察组和健康人群78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中微量元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状况。结果:经过超声检验发现,观察组患者中发现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患者41例,无斑块患者37例,对照组人群78例中发现斑块的患者为21例,无斑块患者57例。根据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的Hcy含量高于对照组,血清中的微量元素含量Zn~(2+),Mg~(2+),Cu~(2+),Pb~(2+)的含量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Ca~(2+),Fe~(2+),Cr~(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人体内锌、铜、铅、镁这几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呈负相关,血清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的含量、铁、钙、铬元素的含量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发生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相关参数与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1支病变组(24例),2支病变组(44例)和3支病变组(32例)。根据Gensini评分分为轻度病变组(Gensini评分20分,n=26),中度病变组(20分≤Gensini评分40分,n=45)和重度病变组(Gensini评分≥40分,n=29)。另选取同期医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各组颈动脉超声相关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超声相关参数与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研究组颈动脉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硬化度(β)、颈动脉顺应性(AC)、弹性系数(EP)、脉搏波传导速度(PEVβ)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受试者IMT、β、EP、AC、PEVβ升高,其中3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1支病变组对照组(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增加,受试者IMT、β、EP、AC、PEVβ升高,其中重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轻度病变组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IMT、β、EP、AC、PEVβ与病变血管支数呈正相关(r=0.607,0.428,0.532,0.507,0.556,均P0.05),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24,0.432,0.517,0.521,0.543,均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相关参数与患者病变程度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作为冠心病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急性脑出血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脑科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84例,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单纯脑出血组(n=25)、轻度粥样硬化组(n=34)和重度粥样硬化组(n=25)三组,另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50人(对照组)。对比分析四组颈总动脉膜厚度(IMT)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hs-CRP与Hb Alc水平,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结果:四组的IMT、TC、TG、HDL、LDL、hs-CRP和Hb Alc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s-CRP和Hb Alc水平在单纯脑出血组轻度粥样硬化组重度粥样硬化组(P0.05);IMT与hs-CRP和Hb Alc均呈现正相关(r=0.388、0.420,P0.05);IMT、hs-CRP和Hb Alc均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OR=3.065、1.978、1.647,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体内hs-CRP及Hb Alc水平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及胱抑素C(Cyst-C)水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确诊为H型高血压患者16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 IMT)的不同分为c IMT正常组(51例)、c IMT增厚组(54例)和颈动脉斑块组(58例)。检测并比较三组间性别、年龄、血清Hcy、Cyst-C、UA、血糖(GLU)、血脂、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分析其与颈动脉c IMT的关系,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三组间HDL-C、Hcy、Cyst-C、UA水平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c IMT与Hcy、Cyst-C、UA均呈现正相关关系(r=0.23,0.32,0.30;P0.05),与HDL-C水平呈现负相关关系(r=-0.41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Cyst-C、UA水平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OR=1.203,6.395,1.023;均P0.05)。结论: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Hcy、Cyst-C及UA水平均与c IMT正相关,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临床早期预测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及其对患者血脂、颈动脉斑块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均予以瑞舒伐他汀(10mg/次,1次/d)+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次,1次/d)口服治疗,并根据病情酌情给予降压、降糖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630mg/次,3次/d,温水口服。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颈动脉斑块指标[颈动脉斑块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面积)及肠道菌群数量(双歧杆菌、乳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TC、TG和L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H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上升(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颈动脉IMT及斑块面积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大肠埃希菌数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具有良好的协同降脂作用,并能延缓和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降低IMT及斑块面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纠正肠道菌群紊乱,增加肠道有益菌数量,减少致病菌数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瓣膜置换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划分为两组,各26例,其中对照组行单纯人工瓣膜置管术,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术中心脏停博时间、术后引流量以及总输血量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均复查彩超,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优,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人工瓣膜置换联合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临床疗效明显,可明显改善心脏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对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3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单纯急性脑梗死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MRI评估颈动脉血管及斑块稳定性,并分析影响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斑块最大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管总面积、血管壁面积、血管腔面积及血管壁标准化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糖尿病以及饮酒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RI能够有效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利于临床诊断以及确定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7例EH患者记为EH组,根据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不同,将IMT≥1.0 mm的患者记为颈动脉硬化组(n=78),IMT1.0 mm的患者记为无颈动脉硬化组(n=69);根据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水平的不同,将MAU水平为0~30 mg/24 h的患者记为MAU正常组(n=86),MAU水平为30~300 mg/24 h的患者记为MAU升高组(n=61)。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例记为对照组。比较EH组与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EH患者中颈动脉硬化组、无颈动脉硬化组的AASI、颈动脉弹性功能参数,比较MAU正常组、MAU升高组的AASI、肾功能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EH患者AAS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结果:EH组吸烟人数、糖尿病人数、收缩压、舒张压、IMT、AASI、MAU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硬化组AASI、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度指数均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硬化组(P0.05),血管顺应性(AC)明显低于无颈动脉硬化组(P0.05)。MAU升高组AASI显著高于MAU正常组(P0.05),PRO显著低于MAU正常组(P0.05);而MAU升高组与MAU正常组肾小球滤过率(GFR)、肌酐清除率(C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EH患者中AASI与IMT、MAU、Ep、硬度指数均呈正相关性(P0.05),与PRO、AC呈负相关(P0.05),与GFR、CCr无相关性(P0.05)。结论:EH患者AAS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早期肾损害情况关系密切,临床可通过监测AASI,以尽早了解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及靶器官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测定214例T2DM患者血清尿酸、血脂、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IMT),按颈动脉IMT分为4组:A组:无动脉粥样硬化组;B组:动脉粥样硬化组,C组:斑块形成组,D组:管腔狭窄组。比较各组生化指标,并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各组性别、年龄、TC、HDL、LDL无显著差异;C组血清TG水平较A组低(P=0.02),D组血清HbA1c水平较A组(P=0.038)及B组(P=0.015)显著降低。D组血清尿酸水平与A组相比显著升高(P=0.001),但D组与B、C组及A组与B、C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清尿酸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02),相关系数为0.201。结论:高血清尿酸水平可能是导致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需慎重处理T2DM患者高尿酸血症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创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和肱动脉FMD对SAP的价值。方法:将选取的65例SAP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超声检测所有病例的肱动脉FMD和颈总动脉IMT,并作Califf危险评分和As积分,分析观察指标间的关系。结果:Califf危险评分和As积分都随着冠脉狭窄程度的加深而增大,且二者呈正相关(P<0.05);颈总动脉IMT随着狭窄程度的加深而增大,肱动脉FMD则随着狭窄程度的加深而降低,二者呈负相关(P<0.05)。结论:无创监测颈总动脉IMT和肱动脉FMD,可指导SAP临床风险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 (MFG-G8)、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本研究选取颈动脉彩超诊断的CAS的患者120例(CAS组)、60例颈动脉无病变的研究对象(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HGF及炎症因子水平,并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进行亚组分析。研究显示,CAS组血清HGF、MMP-9、TNF-α、IL-1β、MFG-G8、ICAM-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组120例患者中IMT增厚患者有70例、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患者有50例,IMT增厚患者血清HGF、MMP-9、TNF-α、IL-1β、MFG-G8、ICAM-1水平显著低于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组120例患者平均IMT厚度为(1.29±20) mm,CAS患者的血清HGF、MMP-9、TNF-α、IL-1β、MFG-G8、ICAM-1水平与IMT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CAS患者的血清HGF、MMP-9、TNF-α、IL-1β、MFG-G8、ICAM-1水平显著升高。说明HGF及各炎症因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老年原发退行性瓣膜病超声观察及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声心动图检查610例老年患者,结果显示老年退行性瓣膜病的检出率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相同年龄组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总检出率为48.52%,瓣膜病变部位以主动脉瓣最多见,其次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联合病变,未检出肺动脉瓣及三尖瓣的退行性病变;不同病因中老年退行性瓣膜病的检出率以高血压和冠心病联合病变时最高,单纯冠心病者瓣膜退行性变检出率高于单纯高血压病者,无心脏病者未检出退行性瓣膜病病者;本文提示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老年退行性病变的主要原因,高血压病可能仅是其中一个促发因素,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助于减少老年退行性瓣膜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