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比较碘131与他巴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确诊并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2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碘131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碘131治疗组采用131I进行治疗,药物治疗组采用他巴唑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TSH(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促甲状腺激素)、FT(free triiodothyronine,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4(free thyroxine concentration assay,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及TRAb(TRAB thyrotropin receptor antibodies,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阳性率的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心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甲状腺功能下降、白细胞减少),并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记录和比较患者甲亢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碘13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9%,显著高于药物治疗组(64.5%,P0.05);两组患者血清TSH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血清FT3、FT4水平及TRAb阳性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碘131治疗组血清TSH水平明显高于碘131治疗组,而血清FT3、FT4水平及TRAb阳性率明显低于碘131治疗组(P0.05);碘131治疗组复发率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碘131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优于他巴唑口服治疗,可明显增加血清TSH水平,降低血清FT3、FT4水平及TRAb阳性率,且患者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剂量口服碘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影响,本研究选取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1年9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给予观察组患者小剂量口服碘进行治疗,人均剂量为2.85 MBq/g;给予对照组患者大剂量口服碘进行治疗,人均剂量为4.47 MBq/g,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内促甲状腺激素(TSH)、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水平的变化,以此评价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6.67%;观察组患者甲状腺功能降低的发生率为1.67%,对照组为16.67%,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内的FT3、FT4、T3及T4水平均显著降低,TSH水平明显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清内的T3、T4、FT3、FT4和TSH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小剂量口服碘能够有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且小剂量碘能够降低甲亢的发生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左甲状腺素联合碘131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腺体积、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hyrotropin receptor antibody,TR-Ab)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小剂量(111~148 MBq)的碘131,观察组在碘131的基础上,联合服用左甲状腺素,每次12.5μg,每日1次,均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及甲状腺体积、TR-Ab和TPOAb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甲状腺体积、TR-Ab和TPOAb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促甲状腺素(Thyroxine,TSH)和游离四碘甲状腺素(Free tetraiodothyroxine,FT4)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FT3和FT4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TSH水平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更加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eine protease inhibitor C,Cys 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Tg和Cys C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甲状腺素联合碘131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有确切的疗效,能有效阻碍甲状腺自身抗体产生,改善甲状腺功能,降低血清Tg和Cys C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手术后、碘131(131I)清甲治疗前停用甲状腺素造成的短期甲减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DTC术后患者53例作为试验组,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试验组于停服甲状腺素第二天空腹采血行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激素(TSH)、血钙(Ca)、血磷(P)、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骨钙素(BGP),I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等各项检查,停服甲状腺素4周后于131I治疗前再行上述检查,对照组于体检当日采空腹血测相同项目。结果:试验组患者停药前血清FT3、FT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服甲状腺素后,试验组患者血清TSH升高,T3、T4水平降低,血BGP、血Ca、PICP、ICTP水平降低,与停药前及对照组的检验结果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停药后,骨密度与停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服甲状腺素前后血磷水平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也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癌术后造成甲状腺功能低下可明显影响患者骨代谢,应于131I后及时给予甲状腺激素,及时纠正甲低状态,同时也可适量补充钙剂。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观察碘131联合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伴发甲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伴发甲亢患者11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5)与对照组(n=55),观察组患者给予碘131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甲巯咪唑联合胰岛素注射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糖、血清炎性因子及甲状腺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2.73%,高于对照组的74.5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下降(P<0.05),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4)、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为18.18%,低于对照组的58.18%(P<0.05)。结论:碘131联合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伴发甲亢安全有效,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31)I对男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血清性激素及甲状腺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男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他巴唑口服,20-30 mg/次,每日口服1次。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131)I治疗。治疗结束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素(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睾酮(T)、雌二醇(E2)、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的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血清FT3、FT4、T、E2、TG水平均显著下降,TSH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清FT3、FT4、T、E2、TG水平较低,TSH水平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131)I能够显著降低男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血清FT3、FT4、T、E2、TG水平,升高TSH水平,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乔宇 《蛇志》2017,(3):295-296
目的观察甲状腺素钠和地塞米松结合用于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桥本甲状腺炎患者78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甲状腺素钠治疗,实验组给予甲状腺素钠和地塞米松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水平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超敏促甲状腺激素(sTSH)水平低于治疗前,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TSH、FT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素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与双叶切除术对甲状腺微小癌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10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50,双叶切除术)和B组(n=53,甲状腺全切除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甲状腺激素水平、生活质量、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短于A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生活质量简表(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预后与双叶切除术相当,可有效改善临床指标、生活质量和甲状腺功能,同时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究左甲状腺素钠片联合甲状腺片用于甲状腺癌术后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手术并进行碘131清甲治疗后行TSH抑制治疗的8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开展动态分组法,对照组及观察组,n=40。单纯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为对照组,左甲状腺素钠片联合甲状腺片治疗为观察组。比较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水平,观察组及对照组均较治疗前提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SH水平,两组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肌酐(Sc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观察组及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各指标水平,两组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左甲状腺素钠片联合甲状腺片用于甲状腺癌术后TSH抑制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甲状腺功能,提高免疫功能及治疗效果,效果优于左甲状腺素钠片单独治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血脂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60例甲亢患者治疗前后的甲状腺激素(TH)水平、血脂水平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甲亢治疗前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明显增高,促甲状腺激素(TSH)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Ι)、载脂蛋白B(apoB)均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与脂类代谢密切相关,临床上在诊治甲亢患者时,应当加强血脂水平的监测,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判断预后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131)I应用于甲亢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2013年8月到2016年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甲亢患者240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口服丙硫氧嘧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放射性核素~(131)I治疗,治疗观察3个月,记录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的甲减、粒细胞减少、肝脏损害、贫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对照组为10.8%,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性核素~(131)I可使甲亢患者的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和合成显著减少,安全性及有效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左旋甲状腺素对妊娠合并甲减患者胎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妊娠合并甲减孕妇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抽签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两组都给予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对照组应用剂量为低剂量,观察组应用剂量为高剂量,两组均治疗观察3个月,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2%(35/36)]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0/36)](P0.05),两组TSH值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FT3与FT4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的FT3、FT4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TS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的早产、产后出血、宫内窘迫、妊娠高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1.1%,对照组为30.6%,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孕妇都顺利分娩,新生儿都存活,观察组新生儿的智力发育与精神运动发育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剂量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妊娠合并甲减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低剂量左旋甲状腺素,其可有效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平衡,减少妊娠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新生儿的发育。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评价滋水清肝饮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IGF-1、AP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入我院2021年3月~2023年2月收治的甲亢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甲巯咪唑治疗,观察组采用滋水清肝饮+甲巯咪唑治疗。评价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IGF-1和APN水平变化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主要中医证候积分、心率、FT3和FT4显著降低, TSH明显升高(P<0.05),而观察组降低/升高幅度更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与两组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血清IGF-1和APN水平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5.00% vs 25.00%,P<0.05)。结论:滋水清肝饮联合甲巯咪唑疗效确切,改善临床症状、甲状腺功能,下调血清IGF-1、APN水平,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丙基硫氧嘧啶(PTU)影响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孕妇甲状腺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0年3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10例妊娠合并甲亢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对照组52例。观察组予PTU每天300 mg口服,对照组确诊后未能定期检测甲状腺功能而自行停药,或拒绝PTU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TT3、TT4、FT3、FT4、TSH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早产或流产、剖宫产、妊娠高血压、心力衰竭、重度子痫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足月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围生儿发生胎儿窘迫、低体重儿、新生儿甲亢、转入NICU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规范的PTU治疗能很好地改善妊娠合并甲亢患者的孕期甲状腺功能,减低甲亢对孕妇及新生儿的危害,改善妊娠结局,且对新生儿畸形率无显著的影响,是一种相对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131I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摄碘率、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DTC患者100例,均接受131I清甲治疗,根据放射剂量的不同分为小剂量组(100mci)和大剂量组(150mci),例数均为50例。比较两组患者摄碘率、甲状腺激素水平、肝肾功能、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小剂量组2 h、6 h、24 h的摄碘率高于大剂量组(P<0.05)。小剂量组的清甲率高于大剂量组(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下降(P<0.05);小剂量组治疗1个月后TSH、FT3、TG水平低于大剂量组(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的组间、组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的生活质量优良率高于大剂量组(P<0.05)。小剂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大剂量组(P<0.05)。结论:不同剂量131I清甲治疗对DTC患者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但选用100mci剂量可提高DTC患者摄碘率,减轻对甲状腺功能的损害,同时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