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滇西南四个自然保护区鱼类多样性及评价指标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伟  李明会  李有兰 《生物多样性》2016,24(3):313-1127
为了解滇西南怒江水系的南滚河自然保护区、南捧河自然保护区、永德大雪山自然保护区及澜沧江水系的澜沧江自然保护区鱼类多样性和变化趋势, 探讨其差异和变化的原因, 本文采用β多样性指数分析了4个保护区的鱼类多样性, 并比较了鱼类分类阶元的特有性、单型性和古老成分的有无等多项指标。结果显示, 4个自然保护区共有土著鱼类85种, 隶属于6目13科45属。在中国仅见于怒江水系的4个特有属有异鲴属(Aspidoparia)和新条鳅属(Neonoemacheilus)分布于这3个保护区中; 18种特有种中, 仅分布在这3个保护区的狭域特有种5种。在中国仅分布于澜沧江水系的属有31个, 但仅安巴沙鳅属(Ambastaia)分布于澜沧江保护区; 在澜沧江保护区分布着中国仅见于澜沧江水系的特有种20种, 其中狭域特有种3种。怒江水系的3个保护区分布有1个单型属, 即鳗鲡属(Anguilla), 但没有单型种; 澜沧江自然保护区无单型属与单型种分布。4个保护区中的鱼类均系晚第三纪和第四纪形成的种类或类群, 没有古老或孑遗种类。β多样性结果显示, 在4个保护区中澜沧江自然保护区的鱼类多样性最丰富, 而南滚河自然保护区的丰富程度最低, 但是怒江水系3个自然保护区鱼类多样性的代表性及保护地位比澜沧江自然保护区的要高。而特有阶元和单型性阶元的存在体现出怒江水系3个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及保护意义比澜沧江保护区高。地理范围跨度大小、生境空间异质性高低、保护区面积大小及支流多少等是影响鱼类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因此, 规划和设计保护区时, 如果能在水系的上、中、下游分别规划1条一级支流作为保护区, 可使该水系的绝大多数鱼类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2.
中国金沙江一级支流牛栏江的鱼类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1月和2008年10月,对云南省牛栏江流域进行考察,共采集到鱼类标本42种,结合历史记录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鱼类标本馆馆藏的鱼类标本,整理出牛栏江鱼类名录。在剔除引入种的基础上,采用按所含种属的绝对数目进行排序的传统方法和区系存在度方法对目、科、属级水平进行排序,分析牛栏江鱼类区系组成特点。两种方法结果相差甚远,结果显示:在传统排序方法中的优势科属,即一些世界性分布的科和属,在牛栏江分布的种类并不很多,区系存在度相应较低。相反,一些具有地方性分布和小的科和属,其区系存在度相对较大。显然,以区系存在度分析所得结果更能反映牛栏江流域鱼类区系组成特点。两种方法相结合,分析牛栏江的鱼类区系成分,并与金沙江中下游(石鼓至宜宾段)鱼类区系相比较,表现出高度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3.
2005年8月,对云南富宁县驮娘江流域的鱼类进行了考察,采集到鱼类标本38种,发现云南鱼类3新记录:胡鮈(Huigobio chenhsienensiss Fang)、宽头盘鮈 (Discogobio laticeps Chu, Cui & Zhou)、圆体爬岩鳅 (Beaufortia cyclica Chen)。结合历史记录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鱼类标本馆馆藏的驮娘江流域的鱼类标本,对驮娘江鱼类的目、科、属三个级别进行区系存在度分析。区系存在度分析显示:一些世界性分布的科和属,在驮娘江分布的种类并不很多,相反,一些具有地方性分布和小的科和属,其区系存在度相对较大。长臀鮠科(Cranoglanididae)为中国华南区-越南特有的科,其区系存在度为100%。结鱼属(Parator)和红鲌属(Erythroculter)为单种属,区系存在度为100%,结鱼属是中国特有属,主要分布在珠江水系,红鲌属鱼类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这些地方性分布的小科属更能反映本地区的鱼类区系特征,即亚洲亚热带淡水鱼类区系。  相似文献   

4.
金沙江的鱼类区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江  吴明森 《四川动物》1990,9(3):23-26
本文报道金沙江现知鱼类7目、19科、89属共161种(包括亚种),其中74种是该水系的新记录。并对金沙江鱼类的区系组成与分布特点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认为石鼓附近的虎跳峡是长江鱼类中古北区与东洋区物种的分界点。  相似文献   

5.
2009年5月~2012年1月,对黑龙江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鱼类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兴凯湖保护区共有鱼类7目15科49属67种,其中土著鱼类7目13科42属60种;鱼类组成具有典型的古北界区系特征,鲤科鱼类是其中最大的类群,构成区系成分的主体;经济鱼类种群以小型种类为主体,年龄结构偏低;渔获物种类小型化、个体低龄化;种群资源量和渔获量都在下降。兴凯湖保护区的鱼类资源呈衰退趋势。  相似文献   

6.
清水江的鱼类区系及生态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系统研究清水江的鱼类区系和生态类型,在2002-2004年对清水江进行了鱼类标本的采集和生态学调查.共采集鱼类标本2 500余号,经鉴定为71种(亚种).其中中华花鳅、拟尖头鲌、长身鳜和长吻鮠等52种(亚种)鱼类为清水江鱼类新记录,而红尾副鳅、长薄鳅、海南拟、福建纹胸鮡和长须黄颡鱼则首次被发现分布于沅江水系.结合文献记录与调查表明:清水江共有鱼类4目13科57属86种(亚种),其中仅胡子鲇为外来种;清水江鱼类区系具有土著鱼类占优势、特有种类和易(濒)危种类较多、区系组成较复杂和与珠江水系之间存在着鱼类跨水系分布的现象等特点.清水江鱼类在洄游、食性、繁殖和栖息习性等方面分别属于不同的生态类型.  相似文献   

7.
云南鱼类三新纪录及驮娘江鱼类的区系存在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8月,对云南富宁县驮娘江流域的鱼类进行了考察,采集到鱼类标本38种,发现云南鱼类3新记录:胡鮈(Huigobio chenhsienensiss Fang)、宽头盘鮈 (Discogobio laticeps Chu, Cui & Zhou)、圆体爬岩鳅 (Beaufortia cyclica Chen)。结合历史记录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鱼类标本馆馆藏的驮娘江流域的鱼类标本,对驮娘江鱼类的目、科、属三个级别进行区系存在度分析。区系存在度分析显示:一些世界性分布的科和属,在驮娘江分布的种类并不很多,相反,一些具有地方性分布和小的科和属,其区系存在度相对较大。长臀鮠科(Cranoglanididae)为中国华南区-越南特有的科,其区系存在度为100%。结鱼属(Parator)和红鲌属(Erythroculter)为单种属,区系存在度为100%,结鱼属是中国特有属,主要分布在珠江水系,红鲌属鱼类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这些地方性分布的小科属更能反映本地区的鱼类区系特征,即亚洲亚热带淡水鱼类区系。  相似文献   

8.
云南鱼类名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陈小勇 《动物学研究》2013,34(4):281-343
该文在《云南鱼类志》等文献基础上,参照最新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学成果,对云南鱼类名录进行整理,对各分类阶元、水系进行统计,并列出了云南鱼类分布及主要参考文献。至2013年,云南省共记录鱼类13目42科198属620种,占中国淡水鱼类种数(1583种)的39.17%,居全国各省之首。其中,土著种586种,外来种34种,云南特有种254种,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的共6科66属152种。云南六大水系按鱼类物种数排列依次为:珠江水系202种,澜沧江水系183种,金沙江水系142种,红河水系120种,伊洛瓦底江水系84种及怒江—萨尔温江水系77种。云南省境内分布有各类珍稀濒危鱼类99种,其中,保护鱼类23种(包括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及云南省珍稀保护动物17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的共43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的共73种,列入IUCN红色名录各类濒危等级的共50种及列入CITES附录Ⅱ的共3种。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鱼类的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藏高原有着特殊的生态环境,孕育着特殊的鱼类多样性.裂腹鱼类是青藏高原的优势类群,其演化过程与青藏高原的隆起密切相关;高原鳅属鱼类和鮡科鱼类也是青藏高原鱼类区系的重要成分.高原鱼类在藏族人民中有着自身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很多地方群众"敬鱼为神".目前,青藏高原地区的鱼类面临着过度捕捞、环境破坏和外来鱼种的威胁,资源量明显下降,亟待有效地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0.
哈拉哈河上游的鱼类区系和资源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拉哈河上游的鱼类采集到14种和亚种,分水于4目6科,其中鲤科8种,占57.1%。区系组成分归5个区系类群,其中属于全北区的北方山地,北方平原和北极淡水类群鱼类有10种,占71.4%,这与该河系具有适于冷水性鱼类栖存的生态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付贵权  秦涛  陈小勇  雷春云  李光华 《生态学报》2021,41(24):9557-9573
根据2018-2020年澜沧江西双版纳段5次鱼类资源调查数据,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该流域鱼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澜沧江西双版纳段此次共调查到鱼类119种,隶属于11目28科79属,而历史记录鱼类共179种,隶属于12目34科106属。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土著鱼类种数逐渐增多,但占比却逐渐下降,外来鱼类种数逐渐增多,占比也逐渐升高;本次调查到土著鱼类92种,占鱼类种数的77.31%,占比进一步下降;外来鱼类27种,占鱼类种数的22.69%,占比进一步升高。该区域鱼类优势种为云南吻孔鲃Poropuntius huangchuchieni和少鳞舟齿鱼Scaphiodonichthys acanthopterus,常见种为长臀鲃Mystacoleucus marginatus和宽额鳢Channa gachua。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鱼类5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2015年)受威胁鱼类8种。相对于我国其他江河,澜沧江西双版纳段有极高水平的鱼类物种多样性,其中澜沧江干流鱼类物种多样性相对于左、右岸支流较低,左岸支流鱼类多样性高于右岸,罗梭江鱼类多样性高于其他一级支流。虽然澜沧江西双版纳段鱼类物种多样性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土著鱼类占比下降趋势明显,仍面临着严重威胁,本文分析了受威胁因素,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南岳衡山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岳衡山自然保护区为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旅游区,区内水流先后汇入湘江.2007~2009年4月和10月,对保护区内野生鱼类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共采集鱼类标本2 309号,经鉴定为36种,隶属4目12科29属,多为山区溪流小型鱼类,区系组成以鲤形目鲤科为主.该地区鱼类生物多样性指数(H')为2.349,均匀度指数(J)为0.455,优势度指数(λ)为0.325.优势种为南方长须鳅鮀(Gobiobotia meridionalis)和子陵栉虾虎鱼(Rhinogobius giurius),均由3个年龄组组成,种群均处于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13.
江西赣江源自然保护区地处武夷山脉南端.2007年11月和2008年5月,对保护区鱼类资源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发现保护区内野生淡水鱼类共计16种,隶属于4目8科15属,以鲤形目鲤科鱼类为主,多为山区溪流小型鱼类.鱼类物种多样性在空间分布上有所不同,低海拔处鱼类种类较高海拔处丰富;其多样性在时间上夏季高于冬季.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九岭山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年10月对江西省九岭山自然保护区野生鱼类区系及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集标本952尾,鉴定为39种,隶属于3目12科33属,多为山区溪流小型鱼类.以鲤科鱼类为主, 21种,占鱼类总物种数的53.85%.对各采样溪流进行多样性比较显示,青山站水系(H:3.2)多样性指数最高,和尚坪水系(H:1.9)多样性指数最低;各采样溪流的均匀性指数相差不大(E:0.7~0.9),且优势种群不明显(λ:0.1~0.3).  相似文献   

15.
拉萨河鱼类调查及保护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拉萨河是雅鲁藏布江最大的支流, 其鱼类区系为隶属于裂腹鱼亚科、条鳅亚科和科的13 种鱼类以及裂腹鱼属的一个自然杂交种。最近十几年,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导致了大量的外来鱼类进入拉萨河水体。文章介绍了2004 年至2006 年对拉萨河鱼类进行采样调查的情况。目前在拉萨河, 鱼类组成包括以往记录的14 种鱼类: 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 (Regan)、异齿裂鱼 S. o’connori (Lloyd)、巨须裂腹鱼S.macropogon (Regan)、双须叶须鱼 Ptychobarbus dipogon (Regan)、尖裸鲤 Oxygymnocypris stewartii (Lloyd)、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younghusbandi younghusbandi Regan、异齿裂腹鱼和拉萨裂腹鱼的一个自然杂交种、异尾高原鳅Triplophysa stewartii (Hora)、细尾高原鳅T. stenura (Herzenstein)、西藏高原鳅T. tibetana(Regan)、东方高原鳅T. orientalis (Herzenstein)、斯氏高原鳅T. stoliczkae (Steindachner)、短尾高原鳅T.brevicauda (Herzenstein)、黑斑原Glyptosternum maculatum (Regan); 8 种外来鱼类: 鲫Carassius auratus(Linnaeus)、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 (Temminck et Schlegel)、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Cantor)、黄黝鱼Hypseleotris swinhonis (Gunther)、鲤Cyprinus (C.) caupio Linnae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Cuvier et Valenciennes)、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Bloch)、鲇Silurus asotus Linnaeus; 2 个未定种。调查结果表明拉萨河鱼类资源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是过度捕捞导致鱼类资源的减少和小型化以及外来鱼类入侵。文章针对这些情况作了分析和探讨, 并对土著鱼类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合理捕捞、严格禁渔期、控制外来鱼类、保护栖息地等。    相似文献   

16.
本底资源是保护区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也是生物多样性深入研究与保护重要的参考资料。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中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原始次生林区,生物资源相对丰富。自2014年以来,对区内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多样性及区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现有两栖爬行动物2目16科40属63种,其中两栖动物1目7科15属33种,爬行动物1目9科25属30种;无声囊泛树蛙Polypedates mutus和老山树蛙Rhacophorus laoshan是湖南省两栖动物新记录;核心区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缓冲区和实验区;动物区系成分缺乏古北界种类,以东洋界种类为主(48种,占76.2%),广布种有15种(23.8%);平均动物区系相似性比较发现,其与湖南省内其他6个保护区(森林公园)属于周缘关系。鉴于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的丰富性、典型性与代表性,应加强研究和保护。  相似文献   

17.
Fish faunal diversity and their abundance vary to a great extent in respect to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water body. The present study deals with the fish bio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 with respect to several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s of the habitat, from August-2013 to January-2015 in the Kangsabati River, Paschim Medinipur District of West Bengal. Occurrence of 45 fish species belonging to 8 orders, 17 families and 29 genera have been note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It is evident that the members belonging to Cyprinifomes constitute 41 % of the total fish fauna of the river. Fluctuation in occurrence and abundance of the species are influenced by a number of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viz. pH, dissolved oxygen, salinity, conductivity and suspended solids.  相似文献   

18.
The second part of the work is a continuation of the annotated list of fish species found in fresh-water and coastal brackish waters of Sakhalin Island: 58 species belonging to five orders (Cypriniformes, Siluriformes, Esociformes, Osmeriformes, Salmoniformes), nine families (Cyprinidae, Cobitidae, Nemacheilidae, Bagridae, Siluridae, Esocidae, Osmeridae, Salangidae, Salmonidae) and 37 genera.  相似文献   

19.
怒江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国际河流, 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受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限制, 目前尚缺乏怒江流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的系统研究。本研究利用近5年的全流域实地采样数据, 结合文献资料, 系统整理了怒江流域鱼类物种组成信息; 利用聚类和排序方法分析了怒江流域鱼类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 怒江流域共有土著鱼类85种, 隶属于5目12科47属; 外来鱼类18种, 隶属于3目8科16属, 另外实地调查发现新记录外来种2种。怒江流域鱼类多样性从上游至下游呈明显的递增趋势。根据土著鱼类组成的聚类和排序分析结果, 可以将怒江25个亚流域分为3个部分: (1)西藏自治区内的上游河段, 分布有鱼类15种, 组成以裂腹鱼类、高原鳅类为主, 具有明显青藏高原冷水性鱼类区系特征。(2)贡山至泸水的中游河段, 分布有鱼类36种, 组成兼有上游冷水性鱼类和下游喜温的鲃亚科、野鲮亚科鱼类。(3)泸水以下的下游河段, 分布有鱼类74种。下游河段干流广泛分布有喜温的鲃亚科、野鲮亚科和 亚科鱼类, 支流则分布有数量众多的南鳅属(Schistura)、纹胸鮡属(Glyptothorax)鱼类, 鱼类组成以适应流水、激流环境的热带亚热带鱼类为主。2017-2021年的多次调查仅发现土著鱼类43种(占历史记录的50.6%), 土著鱼类资源衰退明显。过度捕捞、支流小水电开发、外来鱼类入侵等是主要威胁因素。随着人类活动的急剧增多, 怒江流域鱼类将面临更大的威胁, 亟需从流域层面开展系统的鱼类资源管理和保护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