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明SUFU、GLI1基因在正常胰腺组织以及胰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mRNA表达,分析miR-223的表达与GLI1、SUFU基因转录之间的关系,以及SUFU、GLI1基因在胰腺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正常胰腺组织以及胰腺癌和癌旁组织进行总RNA的提取,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SUFU、GLI1基因的转录情况,对SUFU、GLI1的mRNA的表达量与miRNA-223的表达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胰腺癌组织中GLI1 mRNA的表达量为4..79 (1.19,9.89),胰腺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为2.01(0.70,5.76)(P<0.05).胰腺癌组织中SUFU mRNA表达量为1.34 (0.91,2.31),胰腺癌癌旁组织的表达量为1.51(1.23,2.56)(P>0.05),胰腺癌癌旁组织中GLI1 mRNA的表达量与miR-223在胰腺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P<0.05).结论:GLI1mRNA参与了胰腺癌的发生,而SUFU mRNA与胰腺癌发生关系不大.GLI1基因及miR-223在胰腺癌的发生中可能起到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T1F mRNA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Taq 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PCR检测40例结肠癌及对应正常粘膜组织中MT1F mRNA的表达,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Metallothionein(MT)的蛋白表达。结果:82.5%(33/40例)的结肠癌组织MT1F mRNA表达较对应正常组织明显下调,降低2.4倍至113倍不等。MT1F mRNA水平与结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肉眼形态、直径、分化及Dukes分期无关。在MT1F mRNA低表达的病例中,癌组织MT蛋白表达低于对应正常组织(P0.05)。结论:结肠癌组织MT1F mRNA水平显著下调,但与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直肠癌组织中PTEN和Notch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4月,我院肿瘤外科确诊48例直肠癌病理组织标本与20例直肠癌患者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法)分析PTEN和Notch1蛋白在直肠癌病理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TEN和Notch1主要表达于直肠癌组织细胞质中,呈现棕黄色;Notch1在直肠癌病理组织中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PTEN在正常组织表达率显著高于在直肠癌组织(P0.05);Notch1在淋巴转移、中底分化及分期为C期患者病理组织中表达率较高(P0.05);PTEN在无淋巴转移、中底分化程度及A+B期患者病理组织表达率较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otch1和PTEN在直肠癌病理组织中表达呈现负相关关系(r=-0.534,P=0.000)。结论:Notch1和PTEN表达失调在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中有重要作用;PTEN表达可能对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具有抑制作用,Notch1表达可能对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6月在本院外科手术诊治的结直肠癌患者60例,取所有患者的病灶组织标本与癌旁组织标本,采用PCR与免疫组化法检测COX-2 mRNA与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直肠癌组织COX-2 mRNA与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3%和55.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20.0%和16.7%(P0.05)。随着结直肠癌的病理分期及分化程度的增加、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直肠癌组织的COX-2 mRNA、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直肠癌组织的COX-2 mRNA、蛋白表达阳性率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与淋巴结转移都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与淋巴结转移都是影响COX-2蛋白表达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COX-2的mRNA与蛋白都呈现高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抑癌基因PTEN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胰腺癌组织中PTEN蛋白及PTEN 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常规石蜡包埋切片SABC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26例胰腺癌、12例癌旁组织及8例正常胰腺组织中PTEN蛋白和PTEN mRNA表达情况,同时结合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6例胰腺癌、12例癌旁组织及8例正常胰腺组织中,正常胰腺组织及癌旁组织PTEN蛋白阳性16例(75%),阳性物质位于胰腺腺细胞及胰岛细胞的胞质中,胰腺癌PTEN蛋白阳性10例,PTEN蛋白表达于癌细胞胞质,阳性率(38.4%)与正常组织存在显著差异(P<0.01).淋巴结未转移病例PTEN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病例的阳性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0.05).PTEN mRNA表达结果与PTEN蛋白基本一致,胰腺癌PTEN mRNA阳性12例,阳性率(46.2%).结论 PTEN表达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存在密切关系.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干细胞因子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核干细胞因子蛋白表达,并分析核干细胞因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随机收集30例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检测核干细胞因子mRNA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分析表明,核干细胞因子蛋白在食管癌中阳性表达率为92.0%(46/50).癌旁组织中核干细胞因子表达阳性率为16.0%(8/50),差异有显著性(P<0.05);核干细胞因子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无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食管癌组织中核干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对照组织.结论:核干细胞因子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作为反映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ina53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1例胃癌患者组织标本以及20例癌旁组织中mina5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1)RT-PCR结果显示20例癌旁组织中仅2例mina53基因呈弱阳性表达,阳性率为10.00%;71例胃癌组织标本中有43例mina53基因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0.56% (P<0.05);其中Ⅰ、Ⅱ、Ⅲ、Ⅳ期胃癌组织标本中的阳性比例分别为11/23、15/29、12/14及5/5(P<0.05).(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0例癌旁组织中仅3例mina53蛋白呈弱阳性表达,阳性率为15.00%;71例胃癌组织标本中有35例mina53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为49.30%(P<0.05);其中Ⅰ、Ⅱ、Ⅲ、Ⅳ期胃癌组织标本中的阳性比例分别为7/23、13/29、11/14及4/5 (P<0.05).结论:与癌旁组织相比,mina53在胃癌中的基因和蛋白水平存在高表达,并且随肿瘤分期的进展而表达量增高,检测mina53表达水平有助于胃癌早期诊断和预测肿瘤的侵袭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miR-10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分别检测36例胰腺癌手术切除标本及对应癌旁组织中miR-101的表达水平;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预测其可能的靶基因;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miR-101与可能靶基因之间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织中miR-101的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明显降低(P〈0.01)。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结果显示Mcl-1和Ezh2基因可能是miR-101的靶基因。结论:胰腺癌组织中miR-101表达降低,可能通过抑制胰腺癌细胞中Mcl-1和Ezh2基因的表达调控胰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Ras超家族的小G蛋白Ran GTPase在胰腺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胰腺癌细胞PANC-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胰腺癌石蜡标本及相应正常组织标本各27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Ran干扰RNA (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进入胰腺癌细胞系PANC-1干扰其表达,之后利用Western blot观察Ran的表达情况.运用MTT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实验组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胰腺癌组织中Ran的表达阳性率及得分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将干扰Ran siRNA转染进入细胞系PANC-1中,利用Westemblot发现Ran的表达明显下调.并且通过MTT实验发现在胰腺癌细胞系PANC-1中下调Ran表达能明显抑制该细胞生长(P<0.05),并使PANC-1细胞凋亡显著增多(P<0.05).结论:小G蛋白Ran GTPase在胰腺癌组织及细胞系中高表达,且Ran可以促进胰腺癌细胞PANC-1的增殖,抑制其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与乳腺癌癌旁组织中FGFR4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以实时荧光定量RT-PCR、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52例乳腺癌组织和52例癌旁正常组织中FGF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析FGF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在乳腺癌组织中,FGFR4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在乳腺癌癌旁正常组织(P0.05),并且FGFR4的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和Her-2相关,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ER和PR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FGFR4 mRNA及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与淋巴结转移和Her-2有关,有望成为预测乳腺癌的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TrxR1)表达与生存时间的关系及其对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用Real-time PCR法检测76例胃癌组织及癌旁TrxR1 mRNA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随机选取3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法检测TrxR1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eal-time PCR法检测胃癌细胞系及人胃粘膜上皮细胞中TrxR1的表达。采用小RNA干扰序列(siRNA)处理AGS细胞,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将AGS细胞分为3组:阴性对照组:转染NC-siRNA、TRXR1 siRNA干扰1组:转染TRXR1-siRNA1、TRXR1 siRNA干扰2组:转染TRXR1-siRNA2。使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AGS细胞中TrxR1 mRNA的表达,克隆形成试验和MTT法检测AGS细胞生长情况。结果: 胃癌组织中TrxR1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性上调,TrxR1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TrxR1高表达与患者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且TrxR1高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短于低表达组(P<0.05)。胃癌细胞中TrxR1表达量高于人胃粘膜上皮细胞系中的表达。TRXR1-siRNA1组AGS细胞和TRXR1-siRNA2组AGS细胞中TrxR1 mRNA和蛋白与NC-siRNA组相比均显著性降低(P<0.05),且AGS细胞克隆形成与增殖能力均降低(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TrxR1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沉默TrxR1能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SSBP1在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肝癌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s Ag)阳性的HCC患者组织标本216例,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癌及癌旁组织中SSBP1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SBP1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SSBP1表达水平与肿瘤数量、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和肿瘤分级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SSBP1低表达患者术后总生存期及无复发生存期明显优于SSBP1高表达的患者(P0.05)。结论:SSBP1在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对患者的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PN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50例胰腺癌手术切除标本和20例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OPNmRNA及其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胰腺癌组织中OPNmRNA高表达率为90%(45/50)明显高于其在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15%(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PN蛋白的阳性率为86.0%(43/5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30%(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PN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与其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OPN在胰腺癌中的过表达对胰腺癌的生长、浸润及转移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微小核糖核酸(miRNA)-1179、miR-1182表达与缺口(Notch)信号通路、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武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8例NSCLC患者,收集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miR-1179、miR-1182和Notch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表达。分析miR-1179、miR-1182表达与Notch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和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根据NSCLC组织中miR-1179、miR-1182表达均值分为高、低表达组,采用K-M法绘制不同miR-1179、miR-1182表达NSCLC患者生存曲线,多因素Cox回归分析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NSCLC组织中miR-1179、miR-1182表达降低,Notch受体1(Notch1) 信使核糖核酸(mRNA)、Notch2 mRNA、Notch3 mRNA、Notch4 mRNA表达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SCLC组织中miR-1179、miR-1182表达与Notch1 mRNA、Notch2 mRNA、Notch3 mRNA、Notch4 mRNA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不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NSCLC患者miR-1179、miR-1182表达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118例NSCLC患者随访3年,失访5例,3年总生存率为55.75%。K-M生存曲线分析显示,miR-1179、miR-1182高表达组总生存率高于低表达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低分化、TNM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为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miR-1179、miR-1182升高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NSCLC组织中miR-1179、miR-1182低表达,与Notch信号通路、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关,miR-1179、miR-1182表达可能通过抑制Notch信号通路发挥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中电导钙激活钾离子通道蛋白(intermediate-conductance calcium-activated potassium channel protein, SK4/Kca3.1/KCNN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组织及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对比研究SK4蛋白表达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SK4特异性抑制剂(TRAM-34)下调SK4的表达后,采用CCK-8、平板克隆实验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SK4对PTC细胞株CGTHW-3增殖、集落形成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分子机制。Real-time PCR、Western blot结果显示, SK4在PTC组织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SK4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而SK4蛋白表达阳性率与PTC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并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TRAM-34可通过阻断SK4通道抑制CGTHW-3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能力及迁移能力。以上结果提示, SK4通道在PTC组织及细胞中高表达,参与调控PTC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过程,可能与PTC发病的分子机制有关。SK4有可能成为PTC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7.
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与正常甲状腺组织中叉头框Q1(forkhead box Q1,FOXQ1)m RNA及蛋白质水平,对比分析其与PT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探讨FOXQ1在PT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PTC中FOXQ1 mRNA及蛋白质水平均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其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FOXQ1 mRNA及蛋白质水平与PTC患者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是否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FOXQ1在PTC中高表达及其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正相关提示该蛋白在PTC中可能具有促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应用RT-PCR、Westem blot、免疫组化分别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中DcR3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DcR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T-PCR检测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DcR3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Western blot提示,DcR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比正常甲状腺组织高(P〈0.05);免疫组化显示,DcR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高表达(P〈0.05)。DcR3mRNA及蛋白质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正常甲状腺组织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R3基因及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高表达,提示DcR3可能促进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1A,RASSF1A)启动子区甲基化对结肠癌组织中该基因转录和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al PCR,MSP)、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0例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在结肠癌纽织和正常组织中的甲基化频率分别为57%(17/30)和20%(6/30),甲基化频率在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肠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频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x2=8.531,p<0.01);②结肠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mRNA和蛋白袁达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836±0.0493和0.5092±0.0433,P<0.001;以上组织中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124±0.0472和0.5320±0.0440,P<0.01);③在结肠癌组织中,甲基化组RASSF1A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低于非甲基化组(甲基化组和非甲基化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686±0.0174和0.5511±0.0486,P<0.0001;以上组中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219±0.0326和0.5614±0.0380,P<0.0001).结论:结肠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明显增高,与该基因蛋白表达减少显著相关,这可能是导致结肠癌中RASSF1A抑癌基因失活的主要因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Bc1-2相联系的抗凋亡基因1(Bag-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病理科收集的79例胃癌组织及30例癌旁组织,标本收集时间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检测两组标本中的Bag-1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Bag-1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的Bag-1蛋白阳性表达率65.82%显著的高于癌旁组织的13.33%(P0.05);Bag-1蛋白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3年生存率30.77%显著的低于阴性表达患者的55.56%(P0.05);Bag-1蛋白阳性和阴性表达的患者1年以及2年生存率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g-1蛋白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3年生存率30.77%显著的低于阴性表达患者的55.56%(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的Bag-1蛋白高表达,并且与患者的胃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以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