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程序性死亡1-配体(PD-L1)的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73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取距离切除肿瘤边缘3cm内的非癌组织作为癌旁组织。比较两组PD-1、PD-L1的表达,分析其和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采用COX比例回归分析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肺癌组织PD-1、PD-L1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吸烟情况、EGFR表达、肿瘤大小肺癌患者PD-1、PD-L1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Ⅲ及Ⅳ期、有淋巴结转移肺癌患者PD-1、PD-L1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中分化程度、临床分期Ⅲ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1、PD-L1阳性表达及阴性表达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PD-1、PD-L1的表达是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肺癌组织PD-1、PD-L1呈高表达,可能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助于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和预后预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CD147在还没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接受手术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术中收集前列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以及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147在前列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D147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95.0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2.79%)和前列腺增生组织(16.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47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2.79%)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16.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47的阳性表达与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CD147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且Gleason病理分级≥5、临床分期T3~4、淋巴结转移N1及远处转移M1均为前列腺癌组织中CD147m RNA阳性表达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CD13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2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42例NSCLC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癌组织和其中30例癌旁边正常组织CD13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癌症组织CD13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7.1%,高于癌旁边正常组织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133蛋白阳性表达与NSCLC患者年龄、性别以及肿瘤大小、肿瘤位置、组织学类型、组织分化程度以及不同临床分期无关(均P0.05),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D133阳性及阴性患者近3年生存率比较,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133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高表达,且与NSCLC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对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ed1/TRAP220和uPAR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2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ed1/TRAP220和uPAR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其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120例非小细胞肺癌中Med1/TRAP220的阳性表达率为53.3%,uPAR的阳性表达率为70%,癌旁正常肺组织uPAR阳性表达率为12.5%(15/120),Med1/TRAP220的阳性表达率为80%(96/120).uPAR在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1),Med1/TRAP220在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肺癌组织(P<0.01).Med1/TRAP220和uPAR在肺癌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uPAR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而无淋巴结转移组Med1/TRAP220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5).uPAR的阳性表达率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P>0.05),而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组Med1/TRAP220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Ⅲ-Ⅳ期组(P<0.05).uPAR在肺鳞癌和腺癌中的表达率有显著差异(P<0.05),而Med1/TRAP220在肺鳞癌和腺癌中的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0.05).uPAR阳性组生存率显著低于uPAR阴性组(P<0.05),而Med1/TRAP220阳性组生存率显著高于Med1/TRAP220阴性组(P<0.05).Cox比例危险度模型显示uPAR阳性表达反映不良预后的危险性最大,风险度exp(β)为2.012(P<0.01),其次为肿瘤的TNM分期,风险度exp(β)为1.521,而Med1/TRAP220为预后有利因素,风险度exp(β)为0.386(P<0.01).结论:Med1/TRAP220和uPAR联合应用在非小细胞肺癌预后预测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GAC)组织中ERK1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261例GAC组织和10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ERK1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ERK1和E-cadher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0%和100%;在GAC组中,ERK1和E-cadher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8%和41.4%,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K1和Ecadherin蛋白的阳性表达水平在肿瘤组织的不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等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部P0.05);ERK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E-cadher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关系(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ERK1蛋白表达阳性的患者其生存时间显著低于其阴性表达患者(P0.001);E-cadherin蛋白表达阳性的患者其生存时间显著高于其阴性表达患者(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ERK1、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TNM分期是影响GAC患者术后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ERK1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与GAC患者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预后等均有关;在GAC组织中联合检测ERK1和E-cadherin对判断GAC患者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肌动蛋白结合蛋白Girdin与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6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理组织标本中Girdin蛋白和MMP-9的表达。结果:在167例组织标本中Girdin蛋白高表达率为38.9%,其表达水平与患者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生存状况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指数、评分、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均无关(P均0.05)。Girdin蛋白的高表达往往伴有MMP-9的高表达,两者显著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Girdin高表达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Girdin的表达水平和分期是判断预后的独立指标(P0.05)。结论:Girdin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的侵袭和转移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判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磷酸化乙酰辅酶A羟化酶(P-ACC)、肝激酶B1(LKB1)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3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其NSCLC病理组织样本进行研究,同时取其远离肿瘤的外周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其NSCLC病理组织样本和正常组织样本VEGF、P-ACC、LKB1的表达情况,分析比较NSCLC病理组织的VEGF、P-ACC、LKB1表达情况与其病理特征及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结果:NSCLC组织样本的VEGF阳性表达率为72.29%,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样本(22.89%)(P0.05);同时,其P-ACC、LKB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33%、61.45%,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样本(分别为75.90%、90.36%)(P0.05)。NSCLC组织VEGF阳性表达与N分期、临床分期以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有关,P-ACC阳性表达与T分期、临床分期以及MVD有关,LKB1阳性表达与N分期、临床分期、分化程度以及MVD有关(P0.05)。在样本中,VEGF阳性NSCLC组织的MVD水平明显高于VEGF阴性样本,而P-ACC、LKB1阳性NSCLC组织的MVD水平明显低于阴性样本(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VEGF在呈高表达,P-ACC、LKB1呈现低表达。VEGF、P-ACC、LKB1的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血管生成均存在密切联系,对于预测NSCLC癌细胞的生长、浸润和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72例IDC患者(IDC组)和30例乳腺纤维腺瘤(对照组)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IDC组VEGF阳性表达率为68.1%,显著高于对照组(23.3%),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阳性表达与IDC患者年龄和肿瘤直径大小无相关性,其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VEGF水平与临床分期和病理组织学分级、以及肿瘤远处转移之间存在相关性,其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EGF在IDC组织中呈高表达,VEGF参与了IDC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VEGF可以作为评价IDC恶性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一个新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91例肺癌患者为病例组,同期选取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两组血清VEGF、TIMP-1、MMP-9水平,分析肺癌患者上述指标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并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相关性。结果:病例组血清VEGF、TIMP-1、MMP-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血清VEGF、TIMP-1、MMP-9水平均与肿瘤体积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P0.05)。肺癌患者血清MMP-9与TIMP-1正相关(r=0.337,P0.05)、血清MMP-9与VEGF正相关(r=0.312,P0.05)、血清TIMP-1与VEGF正相关(r=0.316,P0.05)。结论:血清VEGF、TIMP-1、MMP-9相互作用、协同参与肺癌的发生及侵袭转移,可作为肺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11.
摘要 目的:研究卵巢癌患者血清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胸苷激酶1(TK1)、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94例卵巢癌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的血清HB-EGF、TK1、GDF15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卵巢癌患者血清HB-EGF、TK1、GDF15三者的相关性。分析卵巢癌患者血清HB-EGF、TK1、GDF15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不同血清HB-EGF、TK1、GDF15水平的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卵巢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因素。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卵巢癌组患者血清HB-EGF、TK1、GDF15水平明显较高(均P<0.05)。卵巢癌组患者血清HB-EGF与TK1、GDF15水平呈正相关,TK1与GDF15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卵巢癌患者血清HB-EGF、TK1、GDF15水平与FIGO分期、分化程度有关(均P<0.05)。血清HB-EGF、TK1、GDF15高水平的卵巢癌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低于低水平患者(P<0.05)。血清HB-EGF、TK1、GDF15高水平、FIGO分期为Ⅲ期及低分化程度是影响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卵巢癌患者血清中HB-EGF、TK1、GDF15水平升高,三者水平与卵巢癌肿瘤FIGO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有关,检测血清HB-EGF、TK1、GDF15水平有助于评估卵巢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c1-2相联系的抗凋亡基因1(Bag-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病理科收集的79例胃癌组织及30例癌旁组织,标本收集时间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检测两组标本中的Bag-1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Bag-1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的Bag-1蛋白阳性表达率65.82%显著的高于癌旁组织的13.33%(P0.05);Bag-1蛋白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3年生存率30.77%显著的低于阴性表达患者的55.56%(P0.05);Bag-1蛋白阳性和阴性表达的患者1年以及2年生存率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g-1蛋白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3年生存率30.77%显著的低于阴性表达患者的55.56%(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的Bag-1蛋白高表达,并且与患者的胃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以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配对相关同源框蛋白1(PRRX1)、血管抑制蛋白1(VASH-1)与微血管密度(MVD)、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辽宁省金秋医院行手术切除的156例NSCL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PRRX1、VASH-1的阳性表达率,并进行MVD计数。比较PRRX1阳性表达组/阴性表达组、VASH-1阳性表达组/阴性表达组MVD计数。分析PRRX1、VASH-1与NSCLC患者病理参数的关系。随访3年,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PRRX1、VASH-1阳性/阴性表达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NSCLC患者癌组织PRRX1阳性表达率降低,VASH-1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与PRRX1阴性NSCLC患者相比,PRRX1阳性NSCLC患者癌组织MVD降低,与VASH-1阴性NSCLC患者相比,VASH-1阳性NSCLC患者癌组织MVD升高(P<0.05)。与TNM I~II期、无淋巴结转移NSCLC患者的癌组织相比,TNM Ⅲ A期、淋巴结转移NSCLC患者的癌组织中PRRX1阳性表达率降低,VASH-1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PRRX1阳性组3年总体生存率(OS)、3年无病生存率(DFS)高于PRRX1阴性组(P<0.05),VASH-1阴性组3年OS、3年DFS高于VASH-1阳性组(P<0.05)。结论:NSCLC患者的癌组织中PRRX1阳性表达率降低,VASH-1阳性表达率升高,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D47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确诊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0例(ALL组),急性髓系白血病51例(AML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白血病细胞表面CD4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D47表达与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的关系。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CD47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L组与AML组患者白血病细胞CD47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7阴性表达的急性白血病患者CR率显著高于阳性表达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L组和AML组CD47阴性表达患者CR率显著高于CD47阳性表达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7阳性表达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复发率显著高于阴性表达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L组和AML组CD47表达阳性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表面CD47的表达异常升高,且与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有关,CD47可能作为一种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及疗效和预后的辅助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颈癌(CC)组织激活的蛋白激酶C受体1(RACK-1)、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偶联受体5(Lgr5)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于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4例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CC组织以及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同时选取该院因宫颈良性病变行肿物剥除或附件切除的134例患者的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SP)法对各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依据阳性细胞率和染色强度分析CC组织中RACK-1、Lgr5的表达情况,并分析RACK-1、Lgr5表达与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Lgr5及RACK-1不同阳性表达强度的CC患者的预后。结果:CC组织中RACK-1、Lgr5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CK-1、Lgr5阳性表达与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内癌栓相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肿瘤浸润深度、宫旁侵犯、手术切缘无关(P0.05);Lgr5、RACK-1阳性高表达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生存时间低于Lgr5、RACK-1阳性低表达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CK-1、Lgr5在CC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与部分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关,检测RACK-1、Lgr5有助于CC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组织中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肿瘤转移相关蛋白1(MTA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8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其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hTERT、MTA1表达,分析食管癌组织中hTERT、MTA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表达的相关性。所有患者均随访36个月,观察不同hTERT、MTA1表达情况患者的生存情况并分析hTERT、MTA1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食管癌组织中hTERT、MTA1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中低分化、TNM分期为III+IV期、有淋巴结转移者食管癌组织hTERT、MTA1阳性率分别高于高分化、TNM分期为I+II期、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不同性别、年龄、病灶最大直径者、肿瘤部位、病理类型食管癌组织hTERT、MTA1阳性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食管癌组织中hTERT表达与MTA1表达呈正相关(r=0.645,P=0.000)。随访36个月后,患者存活33例,存活率41.25%(33/80),食管癌组织hTERT阴性、MTA1阴性患者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4.29%(9/14)、23.6个月,60.87%(14/23)、24.9个月均显著优于hTERT阳性、MTA1阳性患者的36.36%(24/66)、19.2个月,33.33%(19/57)、18.5个月(P<0.05)。结论:食管癌组织中存在hTERT、MTA1异常高表达,其水平与食管癌的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且其表达情况与食管癌患者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究lncRNA DGCR5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肿瘤科收治的进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86例,在手术期间从患者获得肿瘤和非肿瘤的肺癌旁组织样本。采用qRT-PCR测定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lncRNA DGCR5表达水平。分析lncRNA DGCR5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lncRNA DGCR5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lncRNA DGCR5在NSCL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相对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ncRNA DGCR5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体积、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研究发现lncRNA DGCR5高表达组中位OS及中位DFS分别显著高于lncRNA DGCR5低表达组(P<0.05)。低分化程度、II+ IIIa临床分期、N1-N3淋巴转移、远处转移、及lncRNA DGCR5 低表达均与NSCLC患者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相关。结论:LncRNA DGCR5在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量降低,NSCLC患者血LncRNA DGCR5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转移、远处转移及预后具有相关性。LncRNA DGCR5可作为早期诊断和治疗NSCLC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坍塌反应调节蛋白2(CRMP2)、核仁和纺锤体相关蛋白l(NUSAP1)、人类错配修复基因2(h MSH2)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85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比较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粘膜组织中CRMP2、NUSAP1、hMSH2表达情况。比较不同病理参数癌组织中CRMP2、NUSAP1、hMSH2阳性表达率差异,分析CRMP2、NUSAP1、hMSH2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癌组织中CRMP2、NUSAP1阳性表达率增高(P<0.05),hMSH2降低(P<0.05)。T2-T4、高级别肿瘤患者癌组织中CRMP2、NUSAP1阳性表达率高于Tis-T1、低级别肿瘤患者(P<0.05),多发癌组织中CRMP2阳性表达率高于单发(P<0.05),T2-T4癌组织中hMSH2阳性表达率低于Tis-T1(P<0.05)。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比较,CRMP2阳性表达者低于CRMP2阴性表达者(P<0.05),hMSH2阴性表达者低于hMSH2阳性表达者(P<0.05),NUSAP1阳性表达者无复发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低于NUSAP1阴性表达者(P<0.05)。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复发、进展、CRMP2阳性表达、NUSAP1阳性表达、hMSH2阴性表达是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RMP2、NUSAP1阳性表达,hMSH2阴性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参数、复发转移以及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