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通过对吗啡诱导的躯体依赖与精神依赖两种大鼠模型脑内单胺类递质水平的比较,探讨其在吗啡依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剂量递增法复制吗啡依赖大鼠模型,然后用纳洛酮催促,引起躯体戒断症状。连续给予吗啡(5mg/kg,ip)6d,引起大鼠产生显著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脑组织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含量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吗啡依赖大鼠催促戒断后脑内NE和5-HT水平明显升高,DA水平下降。吗啡在引起大鼠明显位置偏爱的同时,使大鼠脑内DA和5-HT水平显著升高,NE无明显改变。结论吗啡依赖的形成和戒断与脑内单胺神经递质有密切关系,吗啡依赖的躯体戒断症状与NE升高有关,而吗啡诱导的精神依赖则与脑内DA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114,自引:3,他引:111  
史培军  袁艺  陈晋 《生态学报》2001,21(7):1041-1049
土地利用所引起的流域下垫面变化严重影响着洪涝灾害的致灾过程,以深圳市为例,探讨下垫面条件对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应用美国农业部水土保持局(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研制的小流域设计洪水模型-SCS模型对深圳市部分流域进行了径流过程的模拟,重点分析 了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类型、前期土壤湿润程度等下垫面因素以及降雨因素对降雨-径流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土地利用的变化使径流量趋于增大;降雨强度越大、前期土壤湿润程度而发生变化,CN值(Curve Number)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城市用地和水体;低值区主要出现在林地、灌草地、果园等植被覆盖较好,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免疫刺激序列CpG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其特征结构如CpG核心、侧翼序列及其回文、磷酸戊糖骨架等都对免疫刺激特性有重要影响.本文就其构-效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利用多尺度遥感影像综合进行全球和区域尺度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研究是最近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综合利用野外群落样方、数字相机、ETM+影像、NOAA/AVHRR影像,在遥感、GIS和GPS支持下,对我国北方典型草原区植被盖度进行了综合监测、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1)利用经处理后的数字相机影像测量盖度的结果准确性较高,可以作为植被盖度测量的标准结果,反映真实的覆盖特征,并用以验证利用其它方法测量结果的精度.(2)利用野外1 m2样方网格法目视估测的植被盖度结果变化较大,不稳定.本次实验中,与数字相机测量结果相比,样方估测的盖度普遍偏高,平均偏差为9.92%;但两者相关性较好(r2=0.89).(3)采用Gutman模型ETM+影像、NOAA/AVHRR影像反演植被盖度的结果与数字相机测量结果偏差分别为7.03%、7.83%,ETM+像元分解NOAA像元后得到的植被盖度与数字相机测量结果偏差5.68%.三者与数字相机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78、0.6l和0.76.(4)利用野外实测植被盖度数据直接与NOAA-NDVI影像建立统计模型估算植被盖度的精度较低(r2=0.65),而通过空间分辨率介于两者之间的ETM+影像进行转换后,该精度得到一定的提高(r2=0.80).利用像元分解的方法提高了大尺度植被盖度监测的精度,是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尺度转换研究的重要实践.多尺度遥感影像的综合对地观测对大区域上反演植被盖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多尺度遥感综合监测我国北方典型草原区植被盖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多尺度遥感影像综合进行全球和区域尺度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研究是最近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综合利用野外群落样方、数字相机、ETM+影像、NOAA/AVHRR影像,在遥感、GIS和GPS支持下,对我国北方典型草原区植被盖度进行了综合监测、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1) 利用经处理后的数字相机影像测量盖度的结果准确性较高,可以作为植被盖度测量的标准结果,反映真实的覆盖特征,并用以验证利用其它方法测量结果的精度。(2) 利用野外1 m2样方网格法目视估测的植被盖度结果变化较大,不稳定。本次实验中,与数字相机测量结果相比,样方估测的盖度普遍偏高,平均偏差为9.92%;但两者相关性较好(r2=0.89)。(3) 采用Gutman模型ETM+影像、NOAA/AVHRR影像反演植被盖度的结果与数字相机测量结果偏差分别为7.03%、7.83%,ETM+像元分解NOAA像元后得到的植被盖度与数字相机测量结果偏差5.68%。三者与数字相机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78、0.61和0.76。(4)利用野外实测植被盖度数据直接与NOAA-NDVI影像建立统计模型估算植被盖度的精度较低(r2=0.65),而通过空间分辨率介于两者之间的ETM+影像进行转换后,该精度得到一定的提高(r2=0.80)。利用像元分解的方法提高了大尺度植被盖度监测的精度,是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尺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气候与植物物候关系的研究大多基于线性模型,但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能是非线性的。该文利用非线性模型——生存分析模型来分析时间序列中过去事件(气候因子)对目的变量(物候)的作用:用生存分析模型分析了春季气温和降水量对内蒙古草地、青藏高原草甸和欧洲地区木本植物返青期的影响。其中,内蒙古与青藏高原的物候信息来自遥感数据,欧洲地区物候信息为实测数据。蒙特卡洛方法用于拟合模型参数。结果表明:生存分析模型适合对上述不同研究对象的物候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能模拟非线性效应;在内蒙古草地,春季气温和降水对春季返青有很大的影响,而青藏高原草甸和欧洲地区木本植物返青期对春季降水响应较小,对春季气温变化的响应随Holdridge干燥度指数上升而下降;在预测返青期时发现:春季平均气温提高1℃会导致上述地区返青期提前1–6天;而春季气温与降水的增加会导致返青期发生明显的非线性变化,这种非线性效应无法基于线性模型模拟出来。结果说明生存分析模型既能用于分析不同尺度下植物物候与气候的关系,也能用于模型预测,尤其适合探讨大幅度气候变化对物候的非线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遥感的草原退化人为因素影响趋势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退化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和经济问题,其通常是自然与人为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而区分这两者的影响,无疑对草原退化的恢复重建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文在基于前人的工作基础上,发展了一种分时段的回归分析和残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价人为因素在草地退化区域中的影响趋势。具体而言,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草原为例 ,利用1983~1999年8 km空间分辨率的逐旬NOAA/AVHRR NDVI数据及同期气象数据为基础数据源,对每个像元建立1983~1988年的气候因子(考虑温度、降水,及其时滞效应)与 NDVI的回归关系模型,并逐年分析1989~1999年回归关系模型的预测 NDVI值与实际 NDVI的残差及变化趋势,从而判断以1983~1988年为基准各像元受人为因素影响的趋势。结果表明,除东乌珠穆沁旗以外,锡林郭勒草原的各旗(市)20世纪90年代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人类活动影响 加剧的草原退化,但退化的严重程度不一,呈现出东部和中部较轻、西部较重的空间格局,整个研究区域已达到中等退化程度。该结果与锡林郭勒草原退化的现状基本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一直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表明表征植被生长状况的遥感植被指数——NDVI与温度、降水的相关性非常高。但这些研究都忽略了NDVI 数据本身的累积性,而这一点对研究较短时间尺度上植被生长与气候因子间的关系尤为重要。因此,本文提出应以NDVI的变化量序列取代一般研究中使用的NDVI时间序列数据。基于该论点,该文采用1983~1999年NOAA/AVHRR的NDVI逐旬变化量数据序列对锡林郭勒盟草原的草原植被生长与气象因子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NDVI变化量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最高的时间段为植被生长过程中NDVI增长阶段部分,这一时期草原植被的生长对气候反映最为敏感,在衰败阶段,其相关性比较弱;2)在典型草原,温度和降水与NDVI变化量的相关性随其主要植被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在以羊草(Leymus chinensis )为主的典型草原,温度比降水的影响作用高;而在以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为主的典型草原,降水的影响高于温度;在大针茅(Stipa grandis)为主的草原,两者与NDVI变化量的相关性相差不大。而在荒漠草原,降水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同期的温度作用并不显著; 3)无论是典型草原还是荒漠草原,该地区草原植被的生长对同期的降水反应最为敏感,而非前期。而在荒漠草原以及以旱生性较强的克氏针茅为主的典型草原,温度对NDVI变化量会有较明显的时滞效应;4)在温度升高、降水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 N DVI变化量对温度的响应能力都有所提高,降水的响应能力则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91例肺癌患者为病例组,同期选取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两组血清VEGF、TIMP-1、MMP-9水平,分析肺癌患者上述指标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并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相关性。结果:病例组血清VEGF、TIMP-1、MMP-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血清VEGF、TIMP-1、MMP-9水平均与肿瘤体积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P0.05)。肺癌患者血清MMP-9与TIMP-1正相关(r=0.337,P0.05)、血清MMP-9与VEGF正相关(r=0.312,P0.05)、血清TIMP-1与VEGF正相关(r=0.316,P0.05)。结论:血清VEGF、TIMP-1、MMP-9相互作用、协同参与肺癌的发生及侵袭转移,可作为肺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