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TENS中的等幅脉冲波形刺激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了一种变幅脉冲波形的设计方法,包括硬件电路设计框图和程序的实现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脉冲电磁波对球形大脑作用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脑球体模型,赋于脑壳与内部组织不同的电参数,应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计算了在脉冲电磁波辐射下脑内各点电场的瞬时波形及相应的比吸收率SAR。计算结果表明,脉冲电磁波对大脑的瞬态作用时间比脉冲宽度要长,且各点波形不尽相同,但在脑中心有最大的SAR,对此讨论了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应用计算机技术,分析了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的白须双针蟋,短翅灶蟋,银川油葫芦,迷卡斗蟋4种蟋蟀雄性的鸣声结构,白须双针蟋雄性鸣声的每个脉冲组持续时间和每个脉冲组的脉冲数不同,主能峰频率为6.5kHz,短翅灶蟋雄性鸣声的时域波形较规则,每个脉冲组由3个脉冲构成,每个脉冲组的持续时间,脉冲组间隔基本相同,主能峰频率6.6kHz,银川油葫芦雄性的鸣声由两类脉冲组构成,主能峰频率为3.94kHz,迷卡斗蟋雄性鸣声的时域波形较规则,每个脉冲组由6-7个脉冲构成,主能峰频率为3.86kHz。  相似文献   

4.
神经脉冲(动作电位)是动物神经系统内信息传递的一种重要形式。用微电极从细胞外记录到的神经脉冲,是单相、双相或三相的尖脉冲,幅度大约1—10毫伏,频率多数为10—100次/秒,其瞬间频率则可在0.1—500次/秒范围内变化。在神经脉冲的传递中,脉冲的幅度和波形是没有意义的,而频率的变化则是一个重  相似文献   

5.
Liu XJ  Huang FS  Huang C  Yang ZM  Feng XZ 《生理学报》2008,60(2):284-291
通过细胞外记录方法记录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ield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fEPSP)的变化是研究突触可塑性,诸如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和双脉冲可塑性(paired-pulse plasticity,PPP)的最常见方法之一。fEPSP波形的起始斜率、起始面积、峰值及总面积等的变化常用作判断突触可塑性增强或减弱的标准。在相同记录结果中测量fEPSP波形不同部位通常会有不同的结果,因此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些往往会被研究者忽略。本文通过测量小鼠海马CA1区细胞fEPSP波形的起始斜率、起始面积、峰值、总面积及时间参数等,分析比较高频刺激(high-frequency stimulation,HFS)诱发的突触可塑性,包括LTP和PPP的变化。结果显示,LTP过程中AMPA受体动力学变化加快,且在同一记录中,fEPSP波形不同部位的测量分析可以产生较大幅度的LTP和PPP差异。给予HFS后,双脉冲诱发fEPSP的比率在测量起始面积时略有下降,但在测量起始斜率时则显著增加,这些结果可能导致相反的结论。因此,全面仔细地分析fEPSP波形在整个实验中的变化对正确了解突触可塑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神经放电脉冲(即动作电位)是神经系统内信息传递的一种重要形式。对某种确定的神经来说,脉冲的幅度和波形在传递信息方面是没有意义的。重要的是其频率的变化,所以统计脉冲数量在时间上的分布和变化是研究神经传递信息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P53脉冲是指细胞内p53蛋白水平周期性或重复性的涨落.该脉冲产生的途径是调节p53的各种正负反馈环,其核心的两个负反馈环是p53-Mdm2环和Wip1-ATM-p53环.这些负反馈环能产生极限环振荡,在极限环振荡区,P53水平成脉冲型变化.随着P53脉冲的增多,不同形式的p53蛋白和促凋亡蛋白逐渐积累并到达一定阈值水平,可打开凋亡"开关",引发不可逆的细胞命运.除了P53脉冲的数目,其频率、振幅、波形等物理学参数也与细胞命运存在密切关系.这一研究进展对阐明诸多疾病发生机理和防治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蚱蝉(Cryptotympana atrata Fabricius)发声器结构:发声膜与鸣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蚱蝉单发声膜发出的click声波形由高幅值和低幅脉冲列(pulse train,PT)组成.高幅值PT含脉冲越多,主峰频率(main peak frequency,MPF)就越高.本文进一步阐明:1、高幅值PT多含有11个脉冲,当含有1,2,3个时,脉冲个数与MPF成准线性关系 超过三个为非线性关系.2、双发声膜发声的频带主要在2700Hz-6700Hz之间.数个click声组成的波形中,低幅值PT功率谱包络波近似于标准高斯型,MPF约为4900Hz;不同高幅值PT内含主脉冲的频率不同是MPF变化的主要因素.3、蚱蝉鸣声功率谱主要有三个子谱区A,B,及C,对应的频带依次约为2700Hz—3700Hz,3700Hz-5700Hz,及5700Hz—6700Hz.  相似文献   

9.
电穿孔技术在转基因及动物克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穿孔技术利用电场造成细胞膜的改变而将DNA导入细胞内,它还可用于细胞融合及动物克隆等。基因电转移的效率通常比化学法提高1—2个数量级,主要与脉冲波形、长度、缓冲液等有关。方波直流电脉冲应用广泛,在有关细胞核移植的多项研究报告中均指出它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动态神经元网络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模拟有源器件与数学开关电路组成的硬件系统来达到模拟生物神经元的目的。模拟的结果表明:这个硬件具有神经元脉冲发放的动态过程,系统中每部分的输出信号分别对应于突触后电位、感受器电位、始段分级电位和轴突上脉冲发放等波形,与生物实验资料相似,是一个比计算机仿真更接近实际的连续模型,它将为小型神经元网络的动态特性分析提供了更直观,更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描述了测量毫微秒数量级萤光寿命的仪器——毫微秒脉冲萤光计。它的光源——自由放电灯是我们自己研制的,它的脉宽短(约5ns)、光谱分布宽(2000~6000(?))、重复频率高(每秒钟数十千周)、光脉冲波形稳定(幅度变化小于百分之五),每次光脉冲可发出10~8~10~(11)个光子。用本仪器测定了一些化合物的萤光寿命,其结果与已发表的数据非常一致。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描述了测量毫微秒数量级萤光寿命的仪器——毫微秒脉冲萤光计。它的光源——自由放电灯是我们自己研制的,它的脉宽短(约5ns)、光谱分布宽(2000~6000)、重复频率高(每秒钟数十千周)、光脉冲波形稳定(幅度变化小于百分之五),每次光脉冲可发出10~8~10~(11)个光子。用本仪器测定了一些化合物的萤光寿命,其结果与已发表的数据非常一致。  相似文献   

13.
四种草螽雄性鸣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布于我国的长瓣草螽Conocephalus(Anisoptera)gladiatus,中华草螽C.(Amurocephalus)chinensis,悦鸣草螽 C.(Anisoptera)melaenus和斑翅草螽C.(Anisoptera)maculatus雄性鸣声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4种草螽雄性鸣声的时域波形较简单,鸣声均由1种类型的脉冲组序列构成.长瓣草螽雄性鸣声每个脉冲组持续时间约0.13 s,脉冲组间隔约0.12 s,每个脉冲组通常由8脉冲构成,鸣声的频率范围5~20 kHz.中华草螽雄性的鸣声脉冲组由2个脉冲构成,每次鸣叫持续时间约为3.3 s,两次连续鸣叫间隔约10.5 s,鸣声频率范围为20 Hz~20 kHz.斑翅草螽雄性鸣声的脉冲组由10~13个脉冲构成,脉冲组持续时间2.1~2.5 s,两次连续鸣叫间隔时间约为3 s;鸣声频率从5.5 kHz到高于20 kHz.悦鸣草螽雄性鸣声由单一规则的重复脉冲组序列构成,每个鸣声脉冲组持续时间约0.035 s,脉冲组间隔约0.023 s,每个脉冲组由3个脉冲构成,脉冲组重复率20/s,鸣声频率6.0~20.0 kHz.  相似文献   

14.
IBM微机在生理实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一套用于生理实验的软件和硬件系统。系统实现了对生物信号进行实时采集和显示,能把以前采到的波形数据再显示出来,能在指定的时刻输出触发脉冲信号,能方便地测量生物信号的幅度、时间、积分和斜率。本系统已在神经动作电位、肌肉收缩、心电和呼吸运动等实验中得到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续前末梢神经的磁刺激导言1984~1985年间,上野照刚S.Uene等〔4,5〕,采用磁刺激法使神经出现兴奋,即用电磁感应磁场和脉冲磁场进行磁刺激的。传统上用电容器充放电法产生的脉冲磁场的波形,是一种衰减波,尚不能形成矩形波和正弦波。这样就无法对神经的磁刺激过程进行详细地研讨。为此上野等在1987~1988年间,发表了采用任意波形发生器所提供的矩形波磁场所开展的磁刺激研究〔6,7〕。上野等又对任意波形发生器所产生的梯形波进行放大,所用的8字形线圈,其匝数为10,外径为100mm,内径为60mm。…  相似文献   

16.
国外动态     
磁电针灸仪日本伊通公司最近研制成功不用针灸针的磁电针灸仪。这种磁电针灸仪有两个通道,一道用于穴位探测,一道用于磁电针灸治疗。磁电针灸电极由一块合成橡胶和一块300高斯的磁铁组成。探测探头对穴位的敏感点能迅速地进行探测,并以声音指示,然后快速地对敏感点进行刺激达到治疗目的。为保证不发生电灼伤,波形设计采用振荡式及正方形和尖峰脉冲混合的脉冲波。探测用脉冲频率为5或20Hz,治疗用脉冲频率在1.5~20Hz,可用开关来选择。治疗方式既可间断,也可连续。以电池为电源,体积240×227×70毫米,重量1.6公斤。这种磁电针灸仪对解除急性和慢性疼痛比用针灸针治  相似文献   

17.
细胞获取和培养的过程是组织工程构建的重要环节; 3D生物打印技术可以支撑组织工程的发展。通过"声波"使微量流体在惯性力和流体粘性力相互作用下实现脉冲流动的压电式微喷技术应用于细胞打印领域属于新兴工艺,具有精度高、效率高、成本低等特征。在介绍压电式微喷技术系统和原理基础上,分析了压电驱动方式、压电参数、脉冲驱动电压波形、生物细胞油墨对细胞打印的影响;给出了压电式微喷技术在高存活率细胞获取、高效率构建细胞三维组织方面的应用研究案例;总结了其在细胞打印领域的应用现状,并指出研究方向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由1741个叫声的分析,给出了蟋蟀的鸣声特征和黑蝉叫声的影响.雄蟋招引声的每个单次叫声(SC)平均含有7.6个节拍,每个含有2个脉冲列组,每组含有4个主要的调幅脉冲列.每个SC的声长、间隔和平均重复周期(?)及节拍速(?)分别为1.285-1.325s,0.755—0.746s和2.078s及每秒7.6个节拍.鸣声谱的主峰频率(MPF)和MPF下降20db的带宽分别为5223±79Hz和(4498±82)—(5656±68)Hz.正在歌唱的蟋蟀鸣声基本上不受黑蝉自鸣声的影响,但黑蝉的前置自鸣声对蟋蟀鸣声波形有一定的影响.黑蝉的惊叫声不仅对蟋蟀鸣声波形有明显影响,而且时间特性有一定影响,即(?)约缩短一半,(?)的变差明显扩大.但对频率特性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由1741个叫声的分析,给出了蟋蟀的鸣声特征和黑蝉叫声的影响.雄蟋招引声的每个单次叫声(SC)平均含有7.6个节拍,每个含有2个脉冲列组,每组含有4个主要的调幅脉冲列.每个SC的声长、间隔和平均重复周期(?)及节拍速(?)分别为1.285-1.325s,0.755—0.746s和2.078s及每秒7.6个节拍.鸣声谱的主峰频率(MPF)和MPF下降20db的带宽分别为5223±79Hz和(4498±82)—(5656±68)Hz.正在歌唱的蟋蟀鸣声基本上不受黑蝉自鸣声的影响,但黑蝉的前置自鸣声对蟋蟀鸣声波形有一定的影响.黑蝉的惊叫声不仅对蟋蟀鸣声波形有明显影响,而且时间特性有一定影响,即(?)约缩短一半,(?)的变差明显扩大.但对频率特性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用22只犬建立实验模型。除颤脉冲采用非周期性衰减波,通过四种不同的除颤电极系统向心脏发放:1.双极导管电极;2.多极导管电极;3.导管—杯状心外膜电极;4.导管一体表电极。共除颤151次,成功133次,其中小于30J(焦耳)的成功除颤93次。上述各种电极在除颤能量小于30J时以导管—杯状心外膜电极的除颤成功率为最高,达84.5%。测量9只犬的导管除颤电极心肌阻抗值为431±117(?)(欧姆)。研制了一种多道除颤信号的A/D、D/A接口,在微型计算机上进行了除颤脉冲的波形分析和除颤能量的计算等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