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大陆地区曲霉病流行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中国大陆地区曲霉病流行状况及诊治现状。方法通过CNKI及Pubmed搜索1991年来中国大陆地区曲霉病及曲霉相关文献,进行数据统计和总结。结果 1991年1月~2009年10月报道曲霉病1457例,其中481例有病原学证据,258例进行菌种鉴定,其中烟曲霉153例。感染部位最常见于肺,为1047例。病原学诊断依据主要是镜检和培养;菌种鉴定主要依赖形态学特征,仅4例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仅少数进行半乳甘露聚糖及葡聚糖检测;体外药敏试验少,仅报道2株黄曲霉对两性霉素B耐药,2株烟曲霉多药耐药。伊曲康唑为侵袭性曲霉感染经验治疗(抢先治疗)的首选药物。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则多单用糖皮质激素或联合伊曲康唑,大部分慢性及腐生型曲霉病及鼻窦曲霉病患者行手术治疗。结论中国大陆地区曲霉病流行趋势与国际一致,非烟曲霉感染有所增加,感染部位仍以肺为主。应提高菌种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水平,积极开展非培养检测手段,保证正确和及时地诊断;加强药敏监测,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深部分离的曲霉菌种构成和临床分布特点,了解烟曲霉感染患者的基础疾病,指导临床烟曲霉深部感染的防治。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真菌室分离自临床深部标本的曲霉菌株以及其宿主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8年我院真菌室临床深部标本分离的曲霉菌株共计1935例,其中烟曲霉863例,黑曲霉159例,黄曲霉77例,未分类曲霉836例。烟曲霉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标本来源患者主要分布在传染科、呼吸科、老年高干科、ICU、抗生素科以及神经外科等科室。这些患者常见基础疾病为感染性疾病、肿瘤、非感染性的呼吸系统疾病、皮肤及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结论我院深部标本分离的曲霉菌种主要为烟曲霉,主要引发肺部感染。我院分布于上述科室并合并上述基础疾病患者需警惕烟曲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条件致病菌,其产生的分生孢子被易感人群吸入后定植于肺部,引起3种曲霉病:致咯血的曲霉肿、致肺纤维化的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致较高死亡率的侵袭性曲霉病。目前临床上用于诊断烟曲霉感染的血清免疫学指标有半乳甘露聚糖和1,3-β-D-葡聚糖,但特异度和灵敏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Asp f3和Asp f4为烟曲霉主要抗原,在感染者血清中存在相应的循环抗体。本研究分别用兔抗Asp f3和Asp f4抗血清对其进行抗原表位扫描,鉴定了8个Asp f3和6个Asp f4最小表位基序肽。用所鉴定的最小表位基序与烟曲霉其他抗原的最小表位基序构建嵌合肽,可能有助于提高烟曲霉感染诊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4.
正烟曲霉是最常见的一种致病菌,多发生于免疫抑制的患者,如实体肿瘤患者、血液病患者、长时间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其次是黄曲霉、黑曲霉,而土曲霉、构巢曲霉、棒曲霉、灰绿曲霉、花斑曲霉等偶有报道。在众多曲霉病中耳曲霉病的报道比较少见,现报道土曲霉致外耳道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因"右侧耳道内耵聍增多,伴痛痒近1个月"就诊。患者为游泳爱好者,经常在天然湖泊里游泳,耳道进过水,  相似文献   

5.
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的曲霉感染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曲霉感染的可行性。方法选取39例病理证实曲霉感染的患者活检标本(21例为鼻窦感染标本、18例为尸检标本),以1对真菌特有的28SrRNA保守序列结构作为真菌通用引物,以临床常见的4个曲霉菌种: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土曲霉的种特异性序列为种特异性探针,与扩增产物进行反向斑点杂交。结果尸检标本阳性率为55.6%(10/18),鼻窦标本阳性率为76.2%(16/21),特异性均为100%。在这些曲霉所致的系统性感染中,烟曲霉是主要的致病真菌。结论该方法能对临床无法培养的石蜡组织块进行回顾性病原学研究,并可以鉴定常见的曲霉菌种,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适用于临床曲霉感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肺曲霉感染分为侵袭性曲霉病、半侵袭性曲霉病(包括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和过敏性肺炎)、过敏性曲霉病和曲霉球等4型[1]。肺曲霉球是寄生型的肺曲霉感染,大多寄生在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囊肿、慢性肺脓肿、肺癌等的空洞或空腔内。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女,53岁。患者20余年前因全身关节疼痛就诊,外院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长期服用激素治疗,最多时服用泼尼松40mg。此后患者逐渐出现双手手指、左肘关节、双膝关节肿胀畸形,又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类风湿关节炎”,予泼尼松 硫唑嘌呤 氯喹治疗。本次又因“双手关节疼痛伴恶心…  相似文献   

7.
烟曲霉引起肺部感染致患者死亡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新药物和新方法的广泛应用,医院内部深部菌感染(DFI)的发病率目益增高。就曲霉病而言,在过去的10年里,发病率上升了300%,其中烟曲霉是主要的致病菌,占曲霉类真菌所致人类感染的80%~90%。由于烟曲霉病无特异的临床表现,CT扫描和X片无明显特异性。通常的感染途径是通过呼吸道吸入侵入肺部,在免疫缺陷患者中可进一步播散,导致全身多个系统受损。烟曲霉毒力大,且容易被忽视,以致误诊漏诊,危及患者生命。2004年嵊州市人民医院收治2例肺部烟曲霉感染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动物模型和临床免疫抑制患者的侵袭性曲霉感染的可行性。方法建立侵袭性曲霉感染动物模型,收集动物血清和健康人群、免疫抑制患者的血清,进行PCR-种特异性探针检测。以1对真菌特有的28S rRNA保守序列结构作为真菌通用引物,以临床常见的4个曲霉菌种,即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土曲霉的种特异性序列为种特异性探针,与扩增产物进行反向斑点杂交。结果PCR-探针杂交检测动物接种后24h时阳性血清为16/24,48h为18/24,72h为19/24,96h为24/24。阳性率为80%,特异性为95.8%。同时取血行真菌培养,烟曲霉阳性率仅为5%。临床标本显示两例确诊IA患者血清均为阳性,且能鉴定菌种。健康对照人群标本检测显,阴性38例,假阳性2例。结论PCR-探针杂交法较传统血培养法能更快速、灵敏地检测动物模型的侵袭性曲霉感染,并可用于对IA高危患者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前言烟曲霉是一种常见的机会性致病真菌,其孢子漂浮在空气中,人体每天吸入上百个孢子,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可通过自身免疫清除吸入的孢子,而在免疫抑制患者中常引起曲霉病[1-2],曲霉病分为非侵袭性和侵袭性两大类,其中侵袭性肺曲霉病为严重的感染类型,死亡率可高达50%~100%[3]。唑类药物为侵袭性肺曲霉病的临床一线用药,但近年来全球陆续报道烟曲霉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递增。荷兰一项基于1994—2016年的烟曲霉唑类耐药趋势研究共收集4268株菌株,结果显示唑类耐药率高达4.2%(179/4268),且近5年明显呈递增趋势[4]。  相似文献   

10.
<正>烟曲霉是曲霉中最常见的一种致病真菌[1],其无性孢子可释放到空气中,人类每天吸入成百上千的这种传染性繁殖体,由于烟曲霉孢子体积小(直径2~3μm),可绕过黏液纤毛清除而滞留在下呼吸道。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个体中,曲霉分生孢子可以萌发成具有组织侵袭性的菌丝,传播并引起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2]。IA是一种很难控制的真菌疾病,病死率极高[3]。在侵袭性曲霉病中,烟曲霉表现为被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包围的多细胞群落,这是生物膜的特征[4],生物膜增加了耐药性,使一些曲霉病对传统的抗真菌治疗无效,这为我们的治疗带来了重大的临床挑战[5]。尽管目前一些抗真菌药被有效地用于侵袭性曲霉病的治疗,但它们的使用也导致了一些问题,在过去十年中,唑类、多烯类和棘白菌素类等药物的过度使用以及长疗程和环境暴露导致了真菌耐药性发生的增加[6],当一种抗真菌药物产生耐药性时,使治疗选择减...  相似文献   

11.
烟曲霉是最为常见的重要病原真菌之一,可引起侵袭性曲霉病、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曲霉肿以及严重过敏性哮喘等多种疾病,病死率高。β-1,3-葡聚糖是烟曲霉细胞壁的主要骨架成份,也是重要免疫原性因子,由β-1,3-葡聚糖合成酶催化生成,该酶主要由催化亚基Fks蛋白和调节亚基Rho1蛋白组成,Rho1可利用自身活性状态转化和修饰调控β-1,3-葡聚糖的合成,也可能通过控制肌动蛋白骨架重排影响Fks胞内转位和功能。该文对β-1,3-葡聚糖的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与烟曲霉及其他病原真菌感染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实时荧光PCR结合融解曲线分析的方法快速将临床常见曲霉菌鉴定到种的水平.方法 ①普通PCR扩增真菌ITS区后进行序列比对,准确鉴定菌种并设计种特异性引物和探针.②采用实时荧光PCR的方法及融解曲线分析,根据不同的解链温度将5种临床常见曲霉菌鉴定到种的水平.③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结果 ①解链曲线分析显示,不同种曲霉菌的种特异性探针有特异的Tm值,根据Tm值的不同可以将5种曲霉菌区分开来:烟曲霉Tm =61.4℃,黄曲霉Tm=57.4℃,黑曲霉Tm=67.7℃,土曲霉Tm=55.2℃和64.5℃,构巢曲霉Tm=65.8℃.其中小孢根霉和疣状瓶霉与烟曲霉探针发生交叉反应,阴性对照不出现特异性的解链曲线.②该方法对5种曲霉菌的检测下限分别为:烟曲霉56.8 fg,黄曲霉1 110fg,黑曲霉13.7 fg,土曲霉123 fg,构巢曲霉780 fg.③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同一种曲霉菌的Tm值波动范围不超过0.5℃.结论 采用实时荧光PCR结合融解曲线分析的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将临床常见曲霉菌鉴定到种的水平,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可重复性,有助于临床侵袭性曲霉感染的诊断和指导抗真菌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13.
肝移植术后曲霉的气道定植与侵袭性曲霉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肝移植术后曲霉气道的定植及其发生侵袭性感染的风险。方法回顾2003—2004年南京八一医院和上海长征医院56例肝移植患者进行的连续组织学检查和曲霉培养结果。结果24例患者被分离出曲霉,2例发生侵袭性烟曲霉感染。这2例患者在移植后6个月内都有烟曲霉的定植,并且都死亡,占所有移植后死亡的29%。无曲霉定植者都未发生侵袭性曲霉感染。结论肝移植术后的侵袭性曲霉感染较为少见,但常致死,曲霉定植常见但为一过性,由于气管侵袭性曲霉感染只发生在有烟曲霉定植的移植后6个月内的患者,所以在此期间进行预防性的治疗能否有效降低侵袭性曲霉感染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4.
卫芸芸  贺丹  王丽 《菌物学报》2018,37(10):1330-1336
烟曲霉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腐生真菌,是重要的机会致病菌。近年来随着免疫受损人群的增多,烟曲霉引起侵袭性曲霉病不断增加,在深部丝状真菌感染中居于首位。由于宿主体内环境与自然环境存在诸多差异,使得烟曲霉孢子适应体内环境条件是其能够生存并致病的前提。研究发现烟曲霉适应宿主环境的能力,如温度、氧化应激、渗透压、缺氧、营养缺乏等,与其致病力密切相关。对压力应激与致病力关系的研究有助于解析烟曲霉的致病机制,可为研发烟曲霉感染诊治的新途径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对烟曲霉的压力应激与其致病力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天然免疫系统中胞浆识别受体NODs及其信号通路在小鼠侵袭性肺曲霉病(IPA)中的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接种烟曲霉菌组(正常感染组)和免疫抑制+接种烟曲霉菌组(IPA组),经鼻吸入烟曲霉孢子后在不同时相点处死小鼠,无菌取肺组织分别进行病理切片,烟曲霉菌落计数,RT-PCR法、Western blot法动态检测小鼠感染烟曲霉菌过程中肺组织NOD1、NOD2、RIP2 mRNA表达,促炎细胞因子TNF-α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鼻吸入烟曲霉菌后72 h时,IPA组肺组织出现严重炎症反应,并有大量的菌丝生成,同时各时相点的烟曲霉菌负荷均高于正常感染组;与正常感染组比较,IPA组NOD1、RIP2 mRNA持续低表达,而NOD2 mRNA则在感染最早期(24 h)异常高表达,而在随后的感染过程中一直处于低表达状态;正常小鼠感染烟曲霉菌后,肺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在感染前期皆呈高表达,且最高表达量均出现在48 h或72 h,之后下降并恢复至正常水平。而IPA小鼠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缓慢且低水平释放。【结论】NOD1、RIP2的表达受到长期抑制,NOD2在感染最早期的过度激活以及随后的抑制表达,引起促炎细胞因子低表达,可能导致了侵袭性肺曲霉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曲霉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曲霉病(Aspergillosis)指由曲霉属真菌引起的一组疾病,包括:①食用被曲霉产生的真菌毒素污染食物引起的中毒;②吸入曲霉孢子或曲霉菌丝片段引起的机体组织、器官的变态反应;⑧曲霉球;④肺和其他器官的炎症性、肉芽肿性和坏死性曲霉感染;⑤系统性或播散性的曲霉感染。这些感染可严重危及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对非粒细胞减少患者肺曲霉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非粒细胞减少患者肺曲霉病的临床、影像学及实验室资料,随诊其转归。结果22例肺曲霉病(PA)患者,男性12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6.3±21.4)岁。确诊、临床诊断各8例,拟诊6例。侵袭性肺曲霉病(IPA)11例,单纯性曲霉球6例,慢性坏死性肺曲霉病(CNPA)5例。常见基础疾病为继发型肺结核(8/22)、糖尿病或类固醇性糖尿病(6/22)、高血压病(5/2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22),4例系原发社区感染。常见临床症状咳嗽咳痰(18/22)、咯血(11/22)、气促(7/22)。影像学表现为肺部渗出或实变病灶9例、空洞改变及典型曲霉球12例,结节或肿块1例。首选药物治疗依次为伏立康唑(10/22)、卡泊芬净(4/22)、伊曲康唑(3/22)。结论非粒细胞减少伴IPA好发于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亦可发生在免疫功能正常患者。单纯曲霉球多继发或并发于肺结核。应注意鉴别CNPA与单纯曲霉球。IPA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影像改变未见典型晕征及空气半月征,肺外播散少见,药物治疗首选伏立康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曲霉抗原刺激树突细胞(DC)应用于小鼠后对小鼠抵抗曲霉感染能力的影响.方法 小鼠骨髓制备DC,尾静脉接种小鼠;腹腔内注射环磷酰胺后,鼻腔内滴入烟曲霉孢子制备侵袭性肺曲霉病小鼠模型;获取小鼠肺组织并进行匀浆,假丝酵母(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接种后进行菌落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γ干扰素(mIFN-γ)含量,部分肺组织进行HE和GMS染色;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小鼠脾脏中细胞因子IFN-γ的mRNA表达.结果 与单纯接种DC和热灭活烟曲霉(HAF)的小鼠相比,烟曲霉抗原刺激DC回输的小鼠存活率显著增高,脾脏内IFN-γ的mRNA表达增加,肺组织烟曲霉负荷明显降低,肺组织匀浆中IFN-γ含量(3.60±1.57ng/ml)亦高于非刺激DC免疫小鼠(HAF,1.35±0.47ng/ml;单纯DC,1.1±0.42ng/ml,P<0.01),接受单纯DC和HAF的小鼠肺组织可见烟曲霉孢子、菌丝生长,有支气管壁的破坏,支气管周围坏死,肺泡和间质内炎症细胞浸润,而接受烟曲霉抗原刺激DC的小鼠肺内浸润炎症细胞减少,未发现坏死和真菌生长.结论 应用烟曲霉抗原刺激DC,可以在小鼠体内诱导特异性Th1型反应,增强小鼠抵抗烟曲霉感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侵袭性曲霉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因其极高的致死率而引起了临床上广泛的关注。研究发现烟曲霉的生物膜形态是其重要致病形态。生物膜一旦形成其对多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致病性将增加。这可能是导致临床高死亡率最直接的原因。该文主要从烟曲霉生物膜形成特点、致病性及其耐药机制和目前主要的生物膜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侵袭性曲霉感染是免疫低下患者死亡重要原因。烟曲霉作为曲霉感染中最为常见的一类是重症患者中常见的肺部真菌感染,具有侵袭性和难治性。其通过吸入宿主体内,通过分泌的蛋白水解酶等定植于肺部。为了对抗宿主体内的保护性免疫反应并持续性生长繁殖,烟曲霉已经开发出了许多复杂且有效的免疫逃逸策略,包括黏附/定植、适应内环境压力、改变营养摄取、逃避宿主补体监视和下调宿主抗真菌反应等多种机制。了解真菌病原体与宿主间复杂的免疫串扰将是研究真菌感染发生机制和治疗标靶的核心内容,为从抗宿主免疫层面探讨烟曲霉治疗方法提供新思路。该文对近年来有关烟曲霉肺部感染的免疫逃逸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