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3 毫秒
1.
短尾猴和日本猴雄性性行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比较研究了短尾猴和日本猴的雄性性行为。短尾猴属单次爬跨射精型种类,每次交配平均持续23.2秒,日本猴属多次爬跨射精型种类,每次交配平均持续8.2分,交配期间雄性平均爬跨雌性lO.6次才能达到射精。短尾猴第1顺位雄性是群中的主要交配者,它占有交配总数的70.9 %;而日本猴第5顺位以下的雄性占交配总数的64%。交配中,两种猴雄性间相互打搅行为的发生频率大致相当。短尾猴高顺位雄性的打搅行为能使低顺位雄性的交配中断,但日本猴高顺位的打搅行为只能使低顺位雄性交配的54.3%中断。  相似文献   

2.
黄山短尾猴对游人攻击行为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黄山短尾猴对游人攻击行为与猴(行为发起者)和游人(行为承受者)年龄/性别组的关系,于2008年11-12月和2009年4-5月以黄山短尾猴鱼鳞坑YAl群和YA2群为研究对象,将其攻击行为按照危害程度大小划分为3类,采用全事件取样法和连续取样法观察记录猴对游人攻击行为类型、发生攻击行为的短尾猴和受到攻击的游人年龄/性别组,并统计猴群和游人数最.研究发现,成年雄猴所有攻击行为发生的比例显著高于期望值(P<0.01),成年雌猴和未成年猴攻击行为Ⅲ(威胁)发乍的比例显著低于期望值(P<0.01);在游人中,成年男性受到所有攻击发生的比例显著高于期望值(P<0.01),成年女性和末成年人受到攻击行为Ⅲ发生的比例显著低十期单值(P<0.01).结果表明,黄山矩尾猴对游人的攻击行为在人猴年龄/性别组中存在差异.成年雄性比成年雌性和未成年猴更易攻击游人,成年男性游人比成年女性和未成年人更易受剑短尾猴攻击.建议在管理过程中重点监控管理成年雄猴和提醒成年男性游人,这为进一步探讨人猴之间关系提供科学基础,并为其他类似地区生态旅游监管提供案例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柳杨  李进华  赵健元 《生态科学》2006,25(5):426-429
测定了2个短尾猴和1个红面猴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与猕猴、食蟹猴和叟猴的序列合并比较,分析了核苷酸序列差异和碱基替换特点,并以阿拉伯狒狒为外群,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短尾猴基因序列中A、T、G、C的含量分别为29.0%、25.5%、11.8%、33.6%,红面猴中A、T、G、C的含量分别为29.4%、24.3%、11.4%、34.9%,碱基组成具有哺乳动物的共同特点,短尾猴与红面猴序列间的同源性为90.1%。红面猴与食蟹猴之间的同义替换和异义替换值(Ks、Ka)以及Kimura双参数距离都要小于红面猴与短尾猴之间的差异值,在构建的系统发生树中,叟猴最早分化出来,红面猴并未与短尾猴聚为一支,而是与猕猴、食蟹猴聚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4.
短尾猴种群生态学研究Ⅱ.繁殖方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进华  李明 《兽类学报》1994,14(4):255-259
黄山短尾猴鱼鳞坑群为季节性繁殖,属产仔节律型。据1988、1990和1992年有全年婴猴出生日期的记录,计算出平均产仔日期在4月2日。雌猴性成熟年龄为5.4±0.5岁,其繁殖率受年龄和个体在群内的社会顺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顺位高的繁殖率高,产仔时间亦早。本文还首次提出了雌性产仔经历对一年度产仔影响的数据。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分别在交配期(2006年9月-2006年12月)和产仔期(2007年1月-2007年4月)对黄山短尾猴鱼鳞坑YA1群中5只雄猴和5只雌猴成年个体采用目标动物法、随机取样法和连续记录法记录行为参数。研究期间记录交配行为336例:母子交配0例;母系兄妹交配7例(占2.1%),其中强行交配4例;非亲缘关系交配329例(占97.9%),非亲缘关系交配频次显著高于亲缘关系。在交配期,雄猴对亲缘雌猴跟随、性检查频次均低于非亲缘雌猴,接近指数(PMI)在亲缘和非亲缘雌猴间无显著性差异;雌猴对亲缘雄猴交配拒绝率显著高于非亲缘雄猴,接近指数在交配期显著低于非亲缘雄猴,产仔期接近指数在亲缘和非亲缘雄猴间无显著性差异。尽管雄猴在交配选择上趋于避免与亲缘雌猴交配,但某些雄猴仍会主动对有亲缘关系的雌猴邀配或强行交配,雌猴则主动回避。这些结果表明:黄山短尾猴母系亲属间可以通过行为倾向抑制近亲交配发生,且雌猴更主动回避交配,支持了近交回避的双亲投资理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1986-1992年安徽黄山短尾猴鱼鳞坑群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该群以年平均10.3% 的速度增长,年平均产仔率66.9%。疾病导致个体死亡和雄猴的迁入与迁出对种群数量变化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短尾猴种群生态学研究:Ⅰ.短尾猴种群动态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岐山  李明 《兽类学报》1994,14(3):161-165
本文分析了1986-1992年安徽黄山短尾猴鱼鳞坑群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该群以年平均10.3%的速度增长,年平均产仔率66.9%。疾病导致个体死亡和雄猴的迁入与迁出对种群数量变化有一影响。  相似文献   

8.
黄山雄性短尾猴换群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1986至1992年对安徽黄山一群短尾猴连续进行7年的换群行为研究表明:雄性的换群行为发生在临近交配期开始前后,大多数为成年个体;这些个体与换群前的顺位无关,且未受到迁入新群的其它个体更多的攻击,迁入雄体还倍受雌体青睐。据此推测,外群雌性的性吸引是雄性短尾猴换群的直接原因。雄性短尾猴换群的结果,降低了种群的近亲繁殖率,增加了不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对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保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进化选择压力有利于换群行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短尾猴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安徽所产的短尾猴(Macaca thibetana)分布于皖南海拔较高的山林地带,以黄山及其附近的歙县、休宁、太平、黟县和祁门县数量最多。短尾猴的体型高大,四肢粗壮;背部毛呈黑褐色,长达120毫米;面颊毛长而浓密,成年雌猴脸呈肉红色,成年雄猴长有颊须。短尾猴不仅是观赏动物,而且是重要的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10.
短尾猴和猕猴在中国安徽省南部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尾猴(Macaca thibetana)和猕猴(Macaca mulatta)在安徽省的分布见于长江以南,短尾猴限于海拔600-1500米的山地,而猕猴则从平地一直分布到没有短尾猴占据的较高山地。短尾猴所选择的栖息地海拔高度较高,并决定于是否有悬崖和常绿阔叶林。两种猴的分布区,都因人类的严重干扰而缩小。但是,如果其栖息地得到很好的保护,它的种群密度可以接近黄山的水平。两种猴之间的分布界限也反映了它们生态关系的一般形式。  相似文献   

11.
短尾猴种群生态学研究:Ⅲ.年龄结构和生命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李进华  李明 《兽类学报》1995,15(1):31-35
本文研究了黄山短猴(Macaca thibetana)种群年龄结构和雌性生命表。根据毛色、个体大小和行为等指标,可将其种群划分为6个年龄组,即婴猴组、少年组、青年组、年轻成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雌性短尾猴的静态生命表可较真实地反映了它在自然保护下的自下而上状况,其瞬时增长率(γ)为正值,表明只要加强对短尾猴现有栖息环境的保护,种群才会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黄山短尾猴mtDNA控制区序列变异及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杨  李进华  赵健元 《动物学报》2006,52(4):724-730
短尾猴属灵长目(Primates)猴科(Cercopithecidae)猕猴属(Macaca),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其野生种群,本文研究了黄山短尾猴种群内的遗传多样性,并对黄山短尾猴与四川短尾猴种群间的遗传差异进行了分析。共测定了黄山短尾猴7个群体中的30个样本的mtDNA控制区5′端493bp的序列,只发现了7个变异位点,定义了3种单倍型,单倍型序列之间缺乏变异,种群中的核苷酸多样性很低(0.006);3种单倍型相应地将黄山种群分为了3个亚群,不同亚群之间呈现出一定的片断化分布,从分子水平上初步揭示了短尾猴黄山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四川短尾猴的相应序列比较,黄山短尾猴控制区序列存在很大差异,共有59个变异位点,而且存在大片段的碱基插入/缺失,有78%的遗传变异发生在两个种群之间,两个种群间的核苷酸歧异度已达8.21%。进一步分析表明,黄山短尾猴与四川短尾猴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遗传分化(FST=0.399,P<0.001),基于最大似然法和邻接法构建的系统发生树均将两者聚为不同的类群,支持将它们归入各自的管理单元。  相似文献   

13.
生物市场理论认为动物个体之间通过某种协定交换有价值的商品,使双方均受益。该研究采用目标动物法、行为取样法和连续记录法,对浮溪黄山野生猴谷鱼鳞坑短尾猴(Macaca thibetana)A1群(YA1群)和A2群(YA2群)成年个体在非繁殖季节(2011年8月—12月)和繁殖季节(2012年2月—5月)的雄性攻击支持雌性行为和交配行为进行研究,探讨雄性攻击支持雌性与交配之间的关系。两猴群在繁殖季节和非繁殖季节雄性攻击支持雌性与交配行为均呈显著正相关;YA2群繁殖季节与非繁殖季节攻击支持后交配频次均显著高于随机交配;YA1群在繁殖季节攻击支持后交配频次与随机交配频次差异不显著,但在非繁殖季节攻击支持后交配频次显著高于随机交配,说明短尾猴成年雄性攻击支持雌性可以换取与该雌性个体的交配回报。本研究验证了生物市场理论中社会行为存在交换,首次证明了雄性攻击支持可以换取雌性的交配回报,为进一步研究雄性性竞争与雌性选择提供了实例。  相似文献   

14.
等级结构稳定性是衡量群体凝聚力的重要指标,雌性等级结构稳定对于母系社会群体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本文采用目标动物取样和全事件记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黄山短尾猴鱼鳞坑A1 群(YA1 群)和鱼鳞坑A2 群(YA2 群)的成年雌性分别在交配季节(2011 年9 ~ 12 月)和非交配季节(2012 年2 ~ 5 月)内的攻击-屈服行为。采用等级结构中雌性间攻击- 屈服频率、社会顺位和等级梯度3 个量化指标,首次定量探讨了短尾猴雌性等级结构及其稳定性。研究期间,YA1 群和YA2 群雌性间攻击- 屈服频率、社会顺位和等级梯度均无季节性变化(P >0. 05)。结果表征短尾猴雌性等级结构趋于稳定,该结果支持了短尾猴雌性等级结构稳定性的定性判断。  相似文献   

15.
短尾猴的种群生物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进华  尹华宝  王岐山 《生物学通报》2004,39(1):13-14,F004
短尾猴是高等灵长类动物,中国特有物种。是多雄多雌群体,猴群中性成熟雌雄性比接近于1:1,雌性略多于雄性。虽然雌性定居、雄性移民,但大多数雄性的迁出发生在成年以后,而不是成年之前。社会和生态因素在调节猴群的数量中都有重要作用。雄性个体之间具有复杂的行为,雄猴之间频繁交往,以减少群体的紧张。猴群内具有严格的社会等级关系,年轻雄猴是群体的最高统治者。  相似文献   

16.
季节性繁殖是非人灵长类动物的普遍特征,而野生雄性个体的性行为季节性变化特点仍有待研究。该研究于2005年10月至2006年9月对黄山短尾猴鱼鳞坑YA2群5只成年雄性个体进行全年观察,以期探讨雄性黄山短尾猴性行为季节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繁殖季节交配行为和性动机行为(性追赶,做鬼脸和性检查)频次显著高于非繁殖季节,季节性差异显著。成年雄性个体交配行为和性动机行为季节性变化呈现显著同步性。该研究为进一步阐明短尾猴和同属季节性繁殖非人灵长类动物的雄性竞争和雄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2007年3~5月,采用随机取样法对黄山短尾猴(Macaca thibetana)YA1群架桥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间段架桥行为发生次数存在极显著差异(t=3.912,df=10,P<0.01)。成年组雄性个体是主要发起者(Z=-2.1888,P<0.05)和接受者(Z=-2.5238,P<0.05),但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个体发起次数(Z=-1.755,P>0.05)无显著差异,接受次数(Z=-2.201,P<0.05)差异显著。架桥行为多采用雄性婴幼猴(Z=-2.437,P<0.05)(F=6.735,df=2,P<0.05)作为媒介,母亲序位影响婴幼猴在架桥中被使用的次数(Z=-3.724,P<0.01)。不同序位雄性(F=2.947,df=4,P<0.05)和雌性个体(F=5.320,df=4,P<0.05)架桥行为发起模式主要是第Ⅰ类。雌性个体选择具有亲缘关系的个体作为架桥媒介(Z=-2.490,P<0.05),但雄性个体对母系亲属后代无明显选择性(Z=-0.866,P>0.05)。短期研究表明,黄山短尾猴社群中的架桥行为主要采用第Ⅰ类模式;亲缘关系不一定是影响架桥行为媒介选择的主要因素;架桥行为具有缓解群体间竞争压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短尾猴黄山鱼鳞坑群四季巢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王岐山  熊成培 《兽类学报》1989,9(4):239-246
本文采用无线电发讯器和直接跟踪观察等方法,研究了短尾猴黄山鱼鳞坑群四季巢区的利用与环境的关系。鱼鳞坑群的春季巢区为2.75平方公里,夏季为1.62平方公里,秋季为3.62平方公里,冬季为2.5平方公里。四季巢区有重叠现象,总面积为6平方公里;巢区的季节性垂直迁移现象不明显,与分布在黄山的短尾猴整体情况有所差异,反映了短尾猴适应环境而表现的一种生活样式。  相似文献   

19.
王歧山教授是湿地鸟类学家,同时也是灵长类专家,现在担任安徽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 1958年,人们在黄山捉到了一只短尾猴,才知道黄山上也有这种健壮高大的猴子。在黄山南麓汤口镇寨西行政村,有一个叫浮溪的自然村,从1985年起到现在,15年间,安徽大学生命科学院的王歧山教授和他的助手们,经常到这里来观察和研究黄山的短尾猴。他们就借住在这个自然村的村民家里。在浮溪周围的山上,分布着三群短尾猴,那就是他们研究的对象,其中有一群是他们着重观察研究的“研究群”。他带领几位助手在黄山研究短尾猴,一干十几年,揭开了短尾猴社会的秘密,让人们了解到过去从来不知道的许多趣事。他们的这项研究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因此,王教授被推选为中国兽类学会灵长类专家组组长。 本文就是通过王教授及他的助手们潜心研究,奉献给读者的有关短尾猴社会的一些珍闻趣事。  相似文献   

20.
短尾猴夏季对睡眠场所的选择关键词短尾猴,夏季,睡眠地,生态适应悬崖石壁的平台,是短尾猴(Macacathibetana)冬季的睡眠场所[1,2],迄今未见有其夏季睡眠场所的报道。我们在安徽省黄山风景区,于1992年对1群野生短尾猴进行了全年的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