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型多角体病毒有单核衣壳包埋型和多核衣壳包埋型之分,单核衣壳包埋型是在一个病毒囊膜内只包含一个核衣壳,而多核衣壳包埋型的特点是在一个病毒囊膜内包含有2个以上的核衣壳,由于多个核衣壳成束地被包装在同一个病毒囊膜内,又称病毒束[1,2]。Hunter等表明在干果斑螟核型多角体病毒中,病毒囊膜内包含2~23个核衣壳[3]。Fraser将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接种于秋粘虫细胞系,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病毒囊膜内包含的核衣壳数变动于2~17粒,但未研究其核衣壳在病毒囊膜内的排列结构[4]。本研究用苜蓿丫纹…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棉铃虫单核衣壳核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 armigera single nucleo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HaSNPV)感染棉铃虫幼虫的病理时相及HaSNPV多角体蛋白在幼虫组织中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以5×103PFU的HaSNPV出芽病毒粒子(BV)注射4龄初的棉铃虫幼虫,石蜡切片的H.E染色表明,在感染后24h,病理变化不明显;48h后脂肪体、气管组织的细胞核开始肿大,细胞开始变形;72h后脂肪体、气管、真皮细胞核肿大十分明显,组织结构松散;但中肠和肌肉组织未见明显病变;96h后,脂肪体、气管、真皮组织结构完全被破坏,肌肉组织变疏松.免疫组化结果表明,感染后24h,未能检测到多角体蛋白在幼虫组织中的表达;感染后48h,多角体蛋白可在部分脂肪体、气管组织、血细胞和真皮组织的细胞核中表达;72h后,被感染的脂肪体、气管组织、和真皮组织的细胞数比48h多; 96h后,多角体蛋白可以在脂肪体、气管、真皮组织中大量表达,48h到96h间,被感染的血细胞数目基本不变,中肠组织和肌肉都未检测到多角体蛋白的表达;幼虫死亡后,可在中肠上皮细胞的基底膜间隙中检测到多角体蛋白的表达,肌肉组织中未见表达信号,其它组织全部被感染并且组织结构被破坏, H.E的结果与免疫组化的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3.
欧阳志荃  孙修炼  邓菲  袁丽  胡志红 《Virologica Sinica》2003,18(6):603-606,T003,T004
本文报道了棉铃虫单核衣壳核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 armigera single nucleo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HaSNPV)感染棉铃虫幼虫的病理时相及HaSNPV多角体蛋白在幼虫组织中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以5×10~3PFU的HaSNPV出芽病毒粒子(BV)注射4龄初的棉铃虫幼虫,石蜡切片的H.E染色表明,在感染后24h,病理变化不明显;48h后脂肪体、气管组织的细胞核开始肿大,细胞开始变形;72h后脂肪体、气管、真皮细胞核肿大十分明显,组织结构松散;但中肠和肌肉组织未见明显病变;96h后,脂肪体、气管、真皮组织结构完全被破坏,肌肉组织变疏松。免疫组化结果表明,感染后24h,未能检测到多角体蛋白在幼虫组织中的表达;感染后48h,多角体蛋白可在部分脂肪体、气管组织、血细胞和真皮组织的细胞核中表达;72h后,被感染的脂肪体、气管组织、和真皮组织的细胞数比48h多;96h后,多角体蛋白可以在脂肪体、气管、真皮组织中大量表达,48h到96h间,被感染的血细胞数目基本不变,中肠组织和肌肉都未检测到多角体蛋白的表达;幼虫死亡后,可在中肠上皮细胞的基底膜间隙中检测到多角体蛋白的表达,肌肉组织中未见表达信号,其它组织全部被感染并且组织结构被破坏,H.E的结果与免疫组化的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4.
用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PcrNPV)DNA转染草地贪夜蛾(SF)、家蚕(Bm)、斜纹夜蛾(SL)和菜粉蝶(Pr)四种昆虫细胞系,结果表明,PcrNPV DNA能在SF细胞内复制增殖并形成多角体,Pr细胞系对PcrNPV DNA转染不敏感;Bm和SL细胞出现病变症状,但在电镜下未观察到病毒粒子或多角体。  相似文献   

5.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血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提纯的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的多角体蛋白和病毒粒子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用免疫扩散和对流免疫电泳对四林棉铃虫NPV的多角体蛋白和病毒粒于进行了血清学比较研究。四株棉铃虫NPV分为两个包埋类型:单粒包埋型和多粒包埋型。soI.{3株和H.M株属前者,VHA 273株和XIA 10株属后者。同一株NPV的多角体蛋白或病毒粒子只与它们同源抗血清有反应。它们之间无交叉反应,表明同一株NPV的多角体蛋白和病毒粒子各具有特异的抗原。四株NPV的多角体蛋白不仅与同源的多角体蛋白抗血清有反应,而且也与异 源的多角体蛋白抗血清有交叉反应,说明四株NPV多角体蛋白具有共同的抗原。而四株病毒粒子与同源的病毒粒子抗血清有反应,在它们之间无交叉反应,表明四株NPv病毒粒子各具有自己特异的抗原。  相似文献   

6.
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病的实验室和田间试验结果。 多角体形状不规则,直径平均1.9微米。病毒粒子杆状,单个或成束存在。单个粒子大小为335×90毫微米,病毒束的直径140毫微米。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幼虫死亡率依多角体浓度和虫龄而变化,在25℃条件下,3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为1×105.3多角体/毫升。龄期相同时,幼虫死亡速度依多角体浓度和环境温度而变化。多角体喷洒到植物叶面后,数日内可以损失大部分感染力,损失的速度与阳光照射的时间长短以及多角体浓度有关。感染力的损失主要是由于紫外光的灭菌作用。病毒与苏云金杆菌同时感染没有增效作用。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对小地老虎、黄地老虎、粘虫和家蚕无感染力。田间初步试验表明,应用病毒防治斜纹夜蛾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AcMNPV P35抑制HaSNPV诱导的Tn-Hi5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capsid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AcMNPV)能够抑制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 armigera Nucleopoly-hedrovirus,HaSNPV)诱导的Tn-Hi5细胞凋亡,并能辅助HaSNPV在Tn-Hi5细胞中复制,产生具有感染能力的子代病毒.瞬时表达实验证明,在Tn-Hi5细胞中,p35具有明显抑制凋亡的能力,但是不能辅助HaSNPV在Tn-Hi5细胞中的复制;进一步构建超表达p35的重组病毒vHap35,发现vHap35能够抑制Tn-Hi5细胞凋亡,但是不能产生具有感染力的病毒粒子.电镜观察发现感染重组病毒的部分细胞中存在单粒包埋的病毒粒子(ODV).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棉铃虫单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Heliothis armigera single nucleocapsid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HaSNPV)在棉铃虫及棉铃虫蛹卵巢细胞系SFE-HA-8212中的复制。HaSNPV的复制和其他的核型多角体病毒大体相符,复制过程也可分为形成出芽型病毒与形成包埋型病毒这两个时相。研究了影响病毒在细胞中复制的诸因素,包括病毒感染复数、细胞接种密度和细胞生长阶段等。在适宜的条件下平均每细胞可生产出芽型病毒14PFU,多角体24个。生成的病毒具有感染力。这些表明SFE-HA-8212细胞可供HaSNPV有效复制。同时,作为细胞群体该细胞系对HaSNPV感染的反应并非均一,其中有89.65±21.4%的感染细胞释放病毒,但仅有37.85±6.7%的细胞形成多角体。表明HaSNPV的感染并不一定导致形成多角体,在大部分感染细胞中病毒复制进行到产生病毒粒子就停止了。初步讨论了这种不均一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capsid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AcMNPV)能够抑制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 armigera Nucleopoly hedrovirus,HaSNPV)诱导的Tn Hi5 细胞凋亡,并能辅助HaSNPV在Tn Hi5细胞中复制,产生具有感染能力的子代病毒。瞬时表达实验证明,在Tn Hi5细胞中,p35具有明显抑制凋亡的能力,但是不能辅助HaSNPV在Tn Hi5细胞中的复制;进一步构建超表达p35 的重组病毒:vHap35,发现vHap35能够抑制Tn Hi5细胞凋亡,但是不能产生具有感染力的病毒粒子。电镜观察发现感染重组病毒的部分细胞中存在单粒包埋的病毒粒子(ODV)。  相似文献   

10.
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了核多角体病毒在棉铃虫体内的增殖方式。在中肠细胞内增殖的核衣壳极少被囊膜包围,也很少形成多角体。它们能大量地释放到体腔,迅速感染其他敏感组织。在其他敏感组织内增殖的核衣壳大部分被囊膜包围形成病毒粒子,且随机包涵在多角体中形成核多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