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为了探讨脂肪干细胞外泌体对子宫内膜癌HEC-25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本研究从人体脂肪组织中分离脂肪干细胞并提取纯化其外泌体。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脂肪干细胞外泌体组和TGF-β阻断剂组。CCK8检测脂肪干细胞外泌体及TGF-β阻断剂对子宫内膜癌HEC-251细胞活力;流式检测脂肪干细胞外泌体及TGF-β阻断剂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脂肪干细胞外泌体及TGF-β阻断剂对子宫内膜癌细胞Smad2、p-smad2、Bcl2和TGF-β蛋白表达水平。CCK8结果显示,脂肪干细胞外泌体能够显著增强子宫内膜癌HEC-251细胞的增殖能力,TGF-β阻断剂能够显著抑制外泌体对子宫内膜癌的增殖促进作用,流式检测结果显示脂肪干细胞外泌体能够显著抑制子宫内膜癌HEC-251细胞的凋亡,TGF-β阻断剂能够显著抑制外泌体对子宫内膜癌的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脂肪干细胞外泌体能够显著抑制子宫内膜癌HEC-251细胞p-smad2、Bcl2和TGF-β蛋白表达。初步研究表明,脂肪干细胞外泌体通过促进TGF-β/smad通路促进子宫内膜癌HEC-251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对卵巢癌Hey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涉及的分子机制。方法:选择卵巢癌细胞株Hey、HO8910、A2780和正常卵巢上皮细胞IOSE80,采用Western blot检测OPN蛋白的表达情况。对OPN表达量相对较高的Hey细胞株的OPN基因敲减或过表达,运用CCK-8、平板克隆实验、细胞划痕、Transwell侵袭实验等方法研究OPN对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CyclinD1、c-myc的表达情况。结果:OPN在卵巢癌细胞株Hey、HO8910、A2780内均有表达,且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卵巢上皮细胞IOSE80。si RNA-OPN转染卵巢癌Hey细胞沉默OPN表达,CCK-8和平板克隆实验显示沉默OPN能够降低Hey细胞的增殖能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下调OPN可降低Hey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CyclinD1、c-myc表达下降。ex-OPN转染Hey细胞使OPN表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OPN过表达能够增强Hey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且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CyclinD1、c-myc表达升高。结论:OPN能够促进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该作用可能通过促进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对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分别采用磺酰罗丹明 B(SRB)实验、细胞迁移(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AdipoR1、AdipoR2、cyclinD1和cyclinE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PN组HEC-1B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功能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APN组p-AMPK/AMPK比值明显提高,而p-mTOR/mTOR和p-4EBP1/4EBP1比值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APN组cyclinD1和cyclinE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APN组和对照组的AdipoR1、AdipoR2蛋白表达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PN能够激活AMPK信号通路并下调cyclinD1和cyclinE2蛋白表达,进而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吉祥草活性单体RCE-4对宫颈癌Ca Ski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机制。采用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RCE-4对Ca Ski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小室实验研究RCE-4对Ca Ski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和Western blot法检测RCE-4对β-catenin和YAP/TAZ蛋白入核转运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RCE-4对Wnt/β-catenin、Hippo/YAP信号路通及下游靶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RCE-4可以显著抑制Ca Ski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RCE-4处理后,β-catenin和YAP/TAZ蛋白入核减弱,GSK3β、p-β-catenin、p-YAP、p-LATS1的蛋白表达量增加,PAK4、p-GSK3β、β-catenin、MST1、LATS1、NUAK2、YAP/TAZ、YAP的蛋白表达量减少,下游靶蛋白MMPs、c-Myc、SOX2、CYR61、VCAM-1、ICAM-1的表达被抑制,提示RCE-4体外可能通过对Wnt/β-catenin和Hippo/YAP信号通路的调控发挥其抗Ca Ski细胞侵袭和迁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该文旨在探讨抑制TGF-β信号通路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体外增殖、凋亡和侵袭能力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TGF-β信号通路抑制剂LY364947处理AML细胞系(KG1a、OCI-AML3)后,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情况;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 D1/p21、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以及上皮细胞间质转化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 Transwell实验测定AML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显示:LY364947作用后,白血病细胞生长明显受抑制;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伴有Cyclin D1表达下调和p21表达上调;细胞凋亡率增加,同时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下降,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增高;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减弱。此外, E-cadherin表达增高, 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下降。该研究结果提示,抑制TGF-β信号通路能够抑制白血病细胞的体外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降低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姜黄素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MTT法检测姜黄素对A549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姜黄素对A549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通过Transwell试验,观察姜黄素对肺癌A549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实验和RT-PCR实验,观察姜黄素对其Keap1/Nrf2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结果增殖实验、凋亡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显示,姜黄素能够显著性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并能够促进其凋亡。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姜黄素能够显著抑制Keap1和Nrf2表达;RT-PCR实验结果显示姜黄素能够显著抑制Keap1mRNA和Nrf2 mRNA表达。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Keap1/Nrf2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而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7.
该文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grape seed procyanidins,GSP)对人骨肉瘤143B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用不同剂量GSP处理骨肉瘤143B细胞,结晶紫染色和集落形成试验分别用于检测细胞增殖和集落形成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与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周期和凋亡相关蛋白;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表达的变化;采用腺病毒Adβ-catenin感染以过表达β-catenin,探讨GSP抑制143B细胞增殖的作用是否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结果显示,GSP在20~60μg/m L剂量范围内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抑制143B细胞增殖活力和降低细胞克隆形成能力;GSP引起G0/G1周期阻滞和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下调,还使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并伴有活化的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PARP(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和cleaved caspase-8的水平增高;GSP降低143B细胞中β-catenin m RNA水平及核内与总β-catenin蛋白质水平,抑制GSK3β磷酸化并上调GSK3β蛋白质水平;过表达β-catenin可部分减弱GSP对该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GSP抑制骨肉瘤143B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其凋亡,其机制涉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抑制。  相似文献   

8.
顾万  邹穗怡 《蛇志》2014,(2):151-152,155
目的研究奥沙利铂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A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体外稳定培养HEC-1A细胞株系,用不同浓度奥沙利铂(40、80、160μg/ml)给药72h后,采用Transwell法测定奥沙利铂对HEC-1A侵袭能力的影响,重组基底膜试验测定奥沙利铂对HEC-1A粘附能力的影响,划痕试验检测奥沙利铂对HEC-1A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与未处理对照组比较,奥沙利铂(40、80、160μg/ml)明显抑制HEC-1A侵袭性,提高侵袭抑制率(P0.01),显著降低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P0.01),降低HEC-1A粘附程度(P0.01)。结论奥沙利铂有效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继发性侵袭及转移,从而发挥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9.
探讨ERK1/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对肿瘤细胞增殖、凋亡的调控及其机制。平板克隆、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实验结果发现ERK1/2 MAPK通路抑制可减弱Eca109细胞克隆形成和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减慢细胞周期;进一步发现ERK1/2 MAPK通路抑制可以反转由mi R-21过表达诱导的Eca109细胞增殖、凋亡和周期的变化;q RT-PCR和Western-blot免疫印迹结果发现ERK1/2 MAPK信号通路抑制可以下调内源性mi R-21表达和反转外源性mi R-21诱导的ERK1/2 MAPK信号通路活化。实验结果提示ERK1/2 MAPK通路抑制可能通过下调Eca109细胞中mi R-21表达阻碍Eca109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和减慢细胞周期,最终导致ESCC细胞生长抑制。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研究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微小RNA(miR)-613对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宫颈癌SiHa细胞和正常宫颈上皮细胞H8,检测细胞中miR-613表达。根据转染miR-613 mimic浓度不同,将SiHa细胞分为0 μmol/L组,100 μmol/L和200 μmol/L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miR-613表达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β-catenin、Vimentin、E-cadherin和MMP9表达的影响。结果:宫颈癌SiHa细胞中miR-613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宫颈上皮细胞H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miR-613 mimic后,100 μmol/L、200 μmol/L 组SiHa细胞中miR-613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与0 μmol/L组相比,100 μmol/L、200 μmol/L组的SiHa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均明显下降,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免疫印迹结果,与0 μmol/L组相比,100 μmol/L、200 μmol/L各浓度组的SiHa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β-catenin、Vimentin和MMP9表达显著下调,E-cadherin表达显著上调,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miR-613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人宫颈癌细胞系SiHa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1.
前期经基因芯片筛选发现,同源盒基因1(distal-less homeobox 1,DLX1)低表达是导致骨肉瘤形成的关键基因。该研究在此基础上,拟通过过表达DLX1探讨其对骨肉瘤细胞MG63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特征的影响,并初步揭示其作用途径。采用含DLX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 DLX1(adenovirus distal-less homeobox 1)和空载腺病毒Ad RFP(adenovirus red fl uorescence protein)分别感染人骨肉瘤细胞MG63,观察细胞荧光表达情况,并用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DLX1表达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DAPI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catenin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Ad RFP感染组)相比,Ad DLX1能显著增加MG63细胞中DLX1的表达,并导致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但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无明显改变。DLX1过表达还可以上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catenin的表达。该研究表明,DLX1可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骨肉瘤细胞MG63的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2.
EBP50通过抑制LIMK/cofilin信号通路和PI3K/Akt/m TOR/MMP信号通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然而,EBP50是否可以通过其他机制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尚未可知。本研究发现,EBP50能通过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EBP50在低转移细胞株MCF-7和正常乳腺细胞株MCF-10A中高表达,而在高转移细胞株MDA-MB-231低表达。采用RNAi技术将小RNA质粒瞬时转染乳腺癌细胞株MCF-7,同时将质粒pc DNA3.1-EBP50转入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Si EBP50/MCF-7细胞组的EBP50表达水平明显下调,MDA231/EBP50细胞组的EBP50表达水平明显上调。Transwell侵袭实验和划痕实验结果显示,用Wnt3a刺激后,Si EBP50/MCF-7细胞组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强,MDA231/EBP50细胞组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减弱。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与未用Wnt3a或同时用Wnt3a和抑制剂Dkk1刺激的相比,Si EBP50/MCF-7细胞组上皮-钙粘蛋白(Ecadherin)下调,波形蛋白(vimentin)上调,细胞核中β-联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升高,而MDA231/EBP50细胞组上皮-钙粘蛋白上调,波形蛋白下调,细胞核中β-联蛋白表达下降。上述结果表明,EBP50通过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β-联蛋白的转核,抑制EMT的发生,进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霉素对口腔鳞癌干细胞迁移、侵袭、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口腔鳞癌细胞系SCC25,通过流式细胞术分选CD44-和CD44+细胞,RT-PCR检测CD44-和CD44+细胞的Oct4、CD133、CD44和GAPDH的m RNA表达;检测和比较CD44-和CD44+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CD44+细胞用阿霉素或β-catenin抑制剂LF3进行处理,分别使用Transwell和细胞划痕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一步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B检测β-catenin和TCF-4的蛋白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成功分离CD44-和CD44+细胞,RT-PCR检测CD44+细胞高表达Oct4、CD133和CD44 m RNA,CD44-细胞弱表达Oct4m RNA,不表达CD133和CD44 m RNA;CD44+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显示显著强于CD44-细胞(P<0.05)。阿霉素显著降低了CD44+细胞的侵袭能力和迁移能力(P<0.05),显著提高了CD44+细胞的凋亡率(P<0.05);阿霉素显著降低了CD44+细胞β-catenin和TCF-4的蛋白表达(P<0.05),LF3对β-catenin和TCF-4蛋白表达的影响与阿霉素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霉素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降低口腔鳞癌干细胞迁移、侵袭能力,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研究KANK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以及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1)TCGA数据库分析KANK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和生存期分析。(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验证转染KANK1质粒的效果。采用Ishikawa和ECC1这两种子宫内膜癌细胞来探讨KANK1对子宫内膜癌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水平。(3)通过Transwell小室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发现KANK1在子宫内膜癌中低表达且与患者预后良好相关。过表达KANK1下调了Cyclin D1和Cyclin D2的蛋白水平,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过表达KANK1组的细胞凋亡水平(Ishikawa:22.7%;ECC1:19.0%)比对照组(Ishikawa:18.1%;ECC1:15.3%)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KANK1组的子宫内膜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减弱。结论:本研究证明了KANK1在子宫内膜癌中发挥抑癌作用。KANK1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预后良好成正相关。KANK1通过抑制癌细胞周期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发挥抑制子宫内膜癌增殖的作用。此外,KANK1抑制了子宫内膜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真核翻译延长因子1A1(eukaryotic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 α 1,eEF1A1)对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和HGF/c-MET通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qRT-PCR和Western bolt检测肝癌细胞和组织中eEF1A1表达。构建eEF1A1敲除载体转染HLF和Alex肝癌细胞,CCK-8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KM plotter分析患者的总体预后。通过eEF1A1基因敲除的转录组测序,Western bolt检测HGF、c-MET和p-c-MET蛋白的表达。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eEF1A1对肝癌肿瘤的影响。结果 eEF1A1在肝癌细胞和组织中显著升高,敲低eEF1A1能抑制H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eEF1A1高表达与肝癌的不良预后相关。此外,敲除eEF1A1显著降低HGF和p-c-MET蛋白水平,抑制肝癌肿瘤的生长,但c-MET蛋白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 eEF1A1通过抑制HGF/c-MET信号通路抑制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6.
β-catening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其受BCR/ABLTL其下游信号通路调控的具体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该研究旨在探讨PI3K-AK聪号通路对慢粒急变期细胞的影响及其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采用P13K-AKT信号通路的靶向抑制剂LY294002作用于慢粒急变期K562细胞,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甲基纤维素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检测pAKT(Thr308)的表达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β-catenin及其下游靶基因c—myc、cyclinD1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10,20,40μmol/L的LY294002作用细胞24h后,抑制了K562细胞的增殖以及克隆形成能力。该效应呈浓度依赖的方式。3种浓度的LY294002处理细胞后,PI3K—AKT信号通路明显被抑制,pAKT(Thr308)的蛋白表达明显减少;β-catenin的mRNA表达无明显改变,但其蛋白水平依次减少;β-catenin的下游靶基因c-myc、cyclin D1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综上所述,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可抑制白血病K562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S100A8和S100A9对鼻咽癌细胞系CNE2的影响及是否通过Wnt/β-catenin通路而发挥作用,以培养基添加1μg/m L S100A8/S100A9培养CNE2为实验组,采用划痕、黏附和平板克隆实验分别检测S100A8/S100A9对CNE2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影响,同时运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CNE2细胞中β-catenin蛋白的累积。实验结果显示,S100A8/S100A9起促进CNE2细胞迁移(p0.05,p0.01)、基质黏附(p0.01)和平板克隆(p0.01)的作用,且添加S100A8/S100A9蛋白后1 h,CNE2细胞中β-catenin的累积明显上调。以上结果显示S100A8/S100A9可促进鼻咽癌细胞CNE2侵袭和迁移及细胞干性增强等生物学行为,其机制可能有Wnt/β-catenin通路的参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鼠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BMI1)基因对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增殖浸润及紫杉醇耐受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首先利用Cbioportal、TCGA和CPTAC数据库分析BMI1基因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中的突变及表达情况。接着对人宫颈癌组织样本和人子宫内膜癌组织样本中BMI1的蛋白质表达水平进行免疫组化分析。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MI1敲低后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细胞中BMI1下游调控因子的蛋白质水平变化。此外,通过细胞功能实验研究了BMI1在宫颈癌HeLa及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中的功能。最后,通过实验评估siBMI1联合紫杉醇治疗的协同抗生长作用。结果 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BMI1在1.5%的子宫颈癌患者及1.9%的子宫内膜癌的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扩增、错义及剪接突变。此外,高mRNA水平的BMI1与宫颈癌的病理类型相关,且高蛋白质水平的BMI1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类型和肿瘤分级及较低的生存率相关。进一步的免疫组化分析发现,与正常组织相比,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MI1蛋白水平表达升高,且与肿瘤的病理分化及浸润深度相关。药物敏感性实验显示,BMI1过表达导致HeLa及HEC-1-A细胞对多种抗癌药物的敏感性下降,其中包括紫杉醇。为了进一步分析BMI1与紫杉醇耐受的关系,通过Western blot检测BMI1敲除后HeLa及HEC-1-A细胞中BMI1下游因子的蛋白质水平变化。结果显示,抗凋亡相关蛋白Bcl-2随着BMI1的敲低而表达水平下降,而促凋亡相关蛋白BAX则显著升高。此外,细胞功能实验结果显示,体外过表达BMI1可促进HeLa及HEC-1-A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且BMI1低表达的HeLa及HEC-1-A细胞对紫杉醇更敏感。结论 BMI1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过表达,BMI1的下调通过调控凋亡通路使CC和EC细胞对紫杉醇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9.
胶质母细胞瘤属于浸润性的恶性肿瘤,目前其化疗新药物的寻找和治疗仍待突破。桑根酮C (Sanggenon C, SC)来源于桑白皮,在多种癌症中发挥着抗肿瘤功效。本研究利用显微镜拍摄、transwell实验和免疫荧光实验验证了SC对胶质母细胞瘤的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基因富集、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qPCR)以及泛素化实验用于阐明SC抑制胶质母细胞瘤迁移侵袭能力的分子机制。显微镜拍摄结果显示,对胶质母细胞瘤进行加药处理后细胞形态明显回缩,细胞迁移侵袭能力被削弱;Transwell实验和免疫荧光实验也验证了SC能抑制胶质母细胞瘤迁移侵袭能力的猜测;基因富集实验结果表明SC可能调控迁移侵袭相关基因的表达,并且影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性;Western blotting揭示了SC可调控β-catenin的泛素化水平,并且抑制β-catenin及其下游蛋白的表达;Real-time qPCR实验结果在转录水平上佐证Western blotting的结果。SC通过调控β-catenin的泛素化水平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的迁移侵袭能力,为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探讨了肝细胞黏附分子(hepatocyte cell adhesion molecule,Hepa CAM)对膀胱癌细胞T24增殖的影响及其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T24细胞做空白处理、空载腺病毒(Ad-GFP)处理和Hepa CAM过表达腺病毒(Ad-GFP-Hepa CAM)处理,CCK-8法检测Hepa CAM对细胞增殖的影响,q 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epa CAM对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剂Li Cl处理T24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GSK3β(try216)磷酸化水平及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蛋白水平,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结果显示,过表达Hepa CAM后,能够抑制T24细胞的生长,下调β-catenin、c-Myc及cyclin D1的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5,10,20μmol/L的Li Cl作用细胞2 h后,均可促进T24细胞的增殖。10μmol/L的Li Cl作用2 h后能够降低GSK3β的磷酸化水平,促进Wnt信号通路的活化。10μmol/L的Li Cl与Ad-GFP-Hepa CAM联合处理细胞后,能够逆转Hepa CAM对β-catenin、c-Myc及cyclin D1蛋白水平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该研究表明,Hepa CAM可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膀胱癌细胞T24的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