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课程中融合科学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亲身感悟科学家实验探究的过程,进而增强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养成勤于思考、不断探索的良好品德.以“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引导学生以科学史重演过程的方式进行探究实验,深刻理解知识.  相似文献   

2.
以"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为例,探讨科学史在前科学概念转化过程中的应用,将科学史与概念教学有机结合,进而促成重要概念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知识发生过程,系指概念的形成过程、原理的建立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知识结构的建构过程等。在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其感受到探索和成功的乐趣。我们在教学中遵循知识的发生过程设计教学程序,引导学生积...  相似文献   

4.
将新课程标准中注重生物科学史学习的教学建议贯穿于“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教学中,利用生物科学史创设情境,以有效的问题串提问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使学生体验科学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认识的过程和探索精神,促进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5.
呼吸作用是初中生物学教学核心概念之一,是学生理解新陈代谢概念、高中学习细胞呼吸的基础.教学过程围绕呼吸作用概念的建构而展开,通过4个演示实验展示了概念事实,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分析、归纳出概念内涵,经过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构建了概念,最后通过应用知识达到了知识的迁移.  相似文献   

6.
1案例背景重体验、重探究、重过程,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因此,生物科学史对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有着重要意义,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科学史教育,有利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顺利实现。2案例描述在高二生物《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一节的教学中,我改变以往先讲授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及结构、再讲授细胞膜的功能的传统教学方式,依次展示细胞膜结构的发现过程中的五个典型实验,层层引导学生通过周密的思考和探索,自己发现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及结构特点。过程如下:师…  相似文献   

7.
在生物学核心素养导向下,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一节的教学为例,尝试将学生置于科学发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通过对科学史上经典实验和精选原始文献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不断深入思考问题。期望学生在通过自主分析与推理而发现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理性思维与科学探究能力得以提升,生物学核心素养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8.
“细胞呼吸”是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的重点和难点,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改变了以往直接传授知识的做法,将探究实验放在前面,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过程主动构建知识和概念,为以后学习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本活动耗材多、用时长、操作繁琐。本文主要阐述该如何改进该实验、组织学生有效探究,以发挥其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理性思维就是为获取更多知识而进行的有目的的思维过程。在主题为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的教学中,教师不断提出问题,并以科学史等资料作为实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提出猜想、进行推理、寻找证据、得出结论,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同时使其自然而然地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10.
陈维  汪忠 《生物学通报》2006,41(12):41-44
学习生物科学史能够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本文结合光合作用发现史的教学实践,从创设持续的问题情境、体验探究过程与方法、研究知识的深入发展、尝试部分探究和全程探究几个方面探讨了利用生物科学史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模式,即“创设情境-体验过程-模拟探究-部分探究-全程探究”。通过教学实验研究,从探究活动主要步骤的完成人数和Chi-Square Test的统计结果可知,生物科学史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1.
生命科学史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生动素材,其教育价值有多方面的体现。选择4个案例,介绍如何将生命科学史融于生物学教学,分别阐述生命科学史的四大教育价值:1有助于学生领会生命科学思想;2有助于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握知识体系和学习规律;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和批判性思考能力;4有助于学生感悟科学家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创新与合作等方面的特质。  相似文献   

12.
改进高三复习课的思路,引导学生围绕核心概念构建有逻辑关系的知识结构框架,训练学生综合应用学科观点、方法及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当前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精选适宜的复习载体材料,可有效激发学生复习的动力;精心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体系,可深入理解核心内容并使知识结构化;用核心概念和学科观点统领生物学知识可促进知识的综合应用。以高三专题复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课例为载体,系统分析了以核心概念为中心的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取得了良好的复习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科学实验资料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生物膜模型和解释生物膜模型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形成科学概念,习得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物学有许多重要的科学概念,是学生学习生命科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教学中应高度重视概念的生成过程而不是单纯地记忆概念。运用丰富的生物学事实、生命科学史及探究等方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生成概念,并在生活实践中利用建立起的科学概念解决现实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以一滴血的旅行为线索,围绕"血液沿着怎样的途径在心脏与血管之间循环"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比图、写图、思图4个环节构建生物模型,通过展示、讨论、互评、合作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探究活动,用"以画促学"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构建血液循环途径和意义的重要概念,并将此概念应用于实际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新课程的宗旨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目前使用的新教材的试验本,增加的诸如科学史、探究实验、课外调查等内容,就是这一宗旨的具体的体现一然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让学生理解、认识和接受现有的科学结论,而对于引导学生对现有知识的再认识、更新与创造往往忽略或者根本不谈.对知识发生发展的历史以及来龙去脉更是很少涉及.这样的结果往往使所学的知识以及其中的内涵变成了僵硬的教条。  相似文献   

17.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基于科学史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生物膜研究的科学史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基于资料的课堂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达成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18.
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和思维的特点,以丰富且具代表性的实物、图文和数据资料为支撑,引导学生逐一探讨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运用过渡性语言和问题串,层层剖析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思维活动中构建本节新概念。  相似文献   

19.
从2017年的高考试题出发,探讨高中生物学教学的理念,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阐述如何通过科学史教学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物学教材中安排了"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这一学生实验,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问题.创造性地将甲襞微循环仪用于初中生物学教学,可帮助学生观察到人体甲襞内真实的毛细血管及其内部血液流动的现象,从而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上运用科学史和问题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强调实证思想,结合生活实际,在多层次和多维度上培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