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国富 《生物学杂志》1992,(4):41-41,15
中学生物的教学过程,应该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注意培养能力,让学生对具体的生物知识有一个认识过程。然而,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往往企图通过赶进度、做难题来提高教学质量,尽管废寝忘食,但结果则事与愿违,笔者认为其原因在于没有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教学进度与总复习的关系生物教学大纲对教学进度作了较为明确  相似文献   

2.
氮循环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氮在生态系统的循环涉及一系列相当复杂的主要由微生物调节的过程,是“生物固氮”一节的教学难点之一。教师通过对构成氮循环全过程的若干环节的具体剖析.以及与碳循环的差异比较.不仅能够较好地突破难点.更能够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认识事物的深刻性,从而达成既定的隐性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具体设计一次课题活动,包括课题活动提出的背景;要达到的目标;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以及最终学生的收获和指导教师的认识和体会。简析了如何使高三学生能系统掌握所复习的知识,提高了复习课的课堂效率,并学会对基础知识做出进一步延伸,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在高考中显出了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能力,在试题内容上往往是强调基础.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面对生物学高考第2轮的复习,我们都采用了专题的形式进行复习。专题复习就是希望能够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专题化、系统化、网络化,在重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突出本学科主干知识,要求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再现、提取,并将知识进行综合,甚至能够在一些新情境中进行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讲授卫生知识的教学教养任务是由教学大纲规定的,在教学大纲中规定要“以人体构造和生活机能问题的具体知识以及保证保持健康的技能和熟练技巧武装学生”(重点是我加的——作者)。在大纲的说明中指出,学校生物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认识“在生理学和医学的进一步发展中巴甫洛夫学说的实际运用,在苏联这些科学的方向就是为了要巩固  相似文献   

6.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一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小学向中学的过渡时期,他们的思维仍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因此,培养观察力,对学生吸收生物学知识有重要意义.下面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初中生生物教学中,对于学生学生们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目前教育的目标,也是教学的宗旨,通过对学生们探究能力的培养也可以更好的让学生们灵活的掌握所需的知识,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本文主要介绍了提高初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们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8.
检查学生的知识,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学生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检查,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自己学习的成绩,培养他们系统地、勤勉地学习的习惯,而且可以使教师判断自己教学的效果,从而分析与改进自己的教学过程。在每一节课上,教师或多或少地都要检查学生的知识,这种检查叫做平时考查。在学生复习过已经讲完了的某一章或某一个题目以后所进行的检查,则称为总结性的考查。这种总结性的考查,往往占有整个一节课的时间,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专门类型的课——检查课。  相似文献   

9.
今天的学生们在学习当中,死记硬背的现象仍很严重,往往是生硬的记住一些定义、结论以及片断的知识,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巩固地、系统地综合起来,得到一个完整的概念.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就应该随时注意复习,如通过课堂提问、练习、观察、实习、考试以及在进行新课当中很好的联系旧课等.但在一学期终了把一学期的教材按照教学大纲系统地、综合地给予学生一次总复习,对学生获得巩固的完整的知识是有着重大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在动物教学中,脊椎动物五纲的循环系统是一个教学难点.学生的感性知识少,不善于识图、绘图,习惯于死记硬背,有些基本概念混淆不清,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要想使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就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认识规律和知识的逻辑关系,设计一套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板图,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最关键的内容. 一在讲鱼的循环系统时,首先要帮助学生分清血管和血液名称,以及根据心房,心室的机能,认识与其相连通的血管. (一)血管名称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本中学过动脉、静脉的定义,但由于死记硬背,没有理解这些概念,不仅不会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还常出现一些错误.如认为动脉是“由心脏发出的血管”;“由心脏发出,流向全身的血管”;“含氧、养料多的血管”;静脉是“回心脏的血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1987年2月国家教委正式颁布执行的《全日制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指出:"选取生态学知识可以使学生初步认识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护动植物资源的重大意义,并且受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但从目前生物学的现状看,在初中阶段对这方面知识的教学往往有所忽视.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大多数初中毕业生不能升高中而将直接进入社会参加生  相似文献   

12.
朱清 《生物学通报》2000,35(1):33-34
中师教育肩负着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小学职业教育的双重任务,在生物教学中应该有机地对学生的主动学习、善于学习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养。笔者在执教“吸收作用”一课中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 转变观念是实现“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1.1 教师观念的转变 教师的教学观念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与监控。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讲课过程中很少甚至完全不钻研学生如何来获得知识的问题,也就无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促教,以学论教的宗旨。为此,在本节课中,我一改传统的“教师台上演,学生台下…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探究类遗传实验题经常出现在高考试卷中,面对这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学生往往觉得难以下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是零散、割裂的,他们可以判断单独一种遗传方式,但对判断多种方式综合的遗传感到棘手;另外,遗传题千变万化,学生需要掌握一种规律性的方法,以“不变应万变”。鉴于以上原因.在高三第2轮复习课中安排了本节课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总结有关遗传方式判断题目的解答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模块的各单元知识类别的差异很大,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活动安排应有所侧重,要组织好各种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习得相关的操作技能。结合生物个体水平的知识、化学和物理学知识以及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细胞凋亡是高中《生物》(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分子与细胞”中一个新增的知识点.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细胞癌变、细胞衰老一起成为本册重要的知识板块。正确区分细胞凋亡与3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既能加深学生对细胞生命历程的认识.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相似文献   

16.
汤晓梅 《植物杂志》2010,(10):102-103
1.学生分析学生已经知道了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有了关于根尖分区的知识——成熟区、伸长区、分生区、根冠,也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了植物的根可以吸收水分,茎可以输送水分。但根吸水的具体部位以及为什么这个部位能够吸水,茎为什么能输送水分,这些疑问引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动物学》课程教学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动物学是生物科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动物学在专业课程体系和学生知识体系中地位进行再认识,并就该课程教学内容的构成、主要线索,教学过程,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人文素质教育,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对综合性大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性大学的《微生物学实验》是与《微生物学》理论课相配套的基础实验课,长期以来与理论课一道共同成为生命科学类各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随着现代生命科学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以及技术产业化带给人类的巨大影响,对生物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在不断加强,联系微生物学技术本身的特点和对课程规律的深人认识,对现有微生物学实验课的课程地位和内容配置,很有必要从现代素质教育的高度给予重新的认识,这是纯理科微生物类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性问题。l当前微生物学实验课存在的困难1.回经费投入少、常规设备老化、器械配…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教学中往往遇到许多在解题的速度问题,解题速度与学生的心理、知识和思维存在一定的关系,也与试题本身的迷惑性、干扰性有关。生物练习题的解题同样也存在着速度问题,特别是近几年高考生物学试题题量多,时间短,许多考生反映解题速度的问题,因此分析生物练习题解题速度的原因,对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是有裨益的。一、习惯心理思维定势造成知识负迁移学生在解题时,由于受心理定势思维的影响,沿用旧知识进行解题,一旦要应用到新知识时,往往会发生知识的负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尹铭福 《生命世界》2009,(12):91-92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高中生物学新课标《标准》提出,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枕心任务。要落实这一基本理念,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由原来的只注重对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转向全面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强调学生在生物学知识、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认识等领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