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十四种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抑制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的生成为指标,测定了十四种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并估测了其中十一种化合物与-OH反应的动力学常数,发现它们的量效关系为:1.抗氧化活性与浓度成直线相关性,按其抗氧化活性由大到小排列顺序如下:N、N-二乙基硫代氨甲酸钠;4-羟基桂皮酸二乙胺基乙基醋盐酸盐;1-色氨酸;S,2(3-氨基丙基氨基)乙基硫代磷酸;S,2-氨基乙基异硫脲盐酸盐:dl-蛋氨酸;dl-组氨酸;乙醇:烟酰胺;柠檬酸钠;甘氨酸.2.抗坏血酸与1-半胱氨酸低浓度时促氧化,高浓度时抗氧化.3.还原性谷胱甘肽其抗氧化活性与浓度的关系成指数型.  相似文献   

2.
非Gd型T_1造影剂的开发是近年来MRI造影剂的重要研究方向。本工作通过高温热分解法制备了粒径为(3. 02±0. 62) nm的掺杂Zn的氧化铁纳米颗粒(ZnFe_2O_4),其r1弛豫度为2. 5 L/(mmol·s),r2/r1比值为2. 2。合成方法简便、经济,容易实现大量制备。以生物相容性的PO-PEG分子对颗粒进行修饰,使颗粒相转移至水溶液中,可保持长期稳定分散。最后,以ZnFe_2O_4为造影剂,对小鼠肿瘤部位进行MR成像,获得~11%的信号增强。本研究工作显示ZnFe_2O_4@PO-PEG具备作为高安全性非钆型T_1造影剂并应用于实际MR造影成像的良好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剂量HBsAg对HBV转基因小鼠其T细胞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用大剂量血源性HBsAg免疫HBV转基因小鼠,采用ELISA方法观察转基因小鼠所诱生的HBsAg特异性Th1类细胞因子的水平,ELISPOT方法检测不同免疫方案对小鼠HBsAg特异性分泌IFN-γT细胞数量的影响,同时检测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HBsAg组免疫后脾细胞产生的Th1类细胞因子(IFN-γ、IL-2)、HBsAg特异性分泌IFN-γT细胞及T细胞增殖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大剂量的HBs-Ag可以诱导乙肝转基因小鼠产生高水平Th1类细胞因子并打破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4.
表达纯化新型冠状病毒核衣壳 (N) 蛋白不同片段,建立新冠病毒总抗体荧光免疫层析方法并评价不同蛋白片段对该方法的影响。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N蛋白序列进行分析、合成及原核表达、纯化,制备不同N蛋白片段;采用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 (1-(3-Dimethylaminopropyl)-3-ethylcarbodiimide hydrochloride,EDC) 法荧光微球偶联抗原建立夹心荧光层析抗体检测方法,并分别进行性能评价。在制备的4个N蛋白片段中优选出全长N蛋白 (N419) 包被,N412加入0.5 mol/L NaCl进行标记作为最优组合;删掉N抗原N端第91–120位氨基酸 (N412) 可减少87.5%的非特异性干扰;线性范围为0.312–80 U/L,最低检出限为0.165 U/L,准确度在95%以上。优选配对N蛋白片段建立的新冠病毒总抗体荧光免疫层析检测方法,与广州万孚试纸条对比总符合率为98%,有望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辅助检测,同时为新冠抗体检测试剂性能的提升提供实验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鼠γ疱疹病毒68(MHV68):研究γ疱疹病毒感染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志华  姚开泰 《病毒学报》2004,20(3):283-287
γ疱疹病毒成员遍及自然界,可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多种哺乳动物.γ疱疹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主要有:(1)能在淋巴细胞中潜伏感染;(2)可以产生淋巴增生性疾病;(3)与淋巴组织和非淋巴组织肿瘤关系密切.最开始γ疱疹病毒根据感染T或B细胞的不同而分为γ1和γ2疱疹病毒,前者主要感染B淋巴细胞,如感染人和棉顶绒猴的EBV(EpsteinBarr virus);γ2疱疹病毒则感染T淋巴细胞,以感染松鼠猴的疱疹病毒samiri(herpesvirus samiri,HVS)为代表.但后来证实γ2疱疹病毒可同时感染T、B淋巴细胞,而EBV亦可引起T淋巴细胞肿瘤.因此以后发现的γ疱疹病毒则根据其基因结构及基因组中代表性序列的特点,将其归为γ1或γ2亚类.如感染人的卡波氏肉瘤相关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或称人疱疹病毒8(human herpesvirus-8,HHV8)就归为γ2[1].  相似文献   

6.
目的:CT或MR淋巴显像技术(CT/MR-LG)对前哨淋巴结(SLN)性质的评估还存在不足之处,而如果将这两种技术结合起来则有可能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已经验证纳米探针BaGdF_5-PEG可以作为CT-LG造影剂。在本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探讨纳米探针BaGdF_5-PEG作为MR-LG新型造影剂显像兔乳腺SLN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水热法制备具有良好水溶性及生物相容性的纳米探针BaGdF_5-PEG。采用6只健康雌性新西兰白兔作为实验对象,于每只兔右侧第2乳晕皮下注射0.1 mL BaGdF_5-PEG,所有实验兔均行两次T1加权成像,分别为造影剂注射前以及注射后20 min;将从注射点至腋窝方向上的淋巴引流通路中最先增强的淋巴结定义为SLN,记录MR-LG图像显示的所有SLN,并将MR-LG结果与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对照。结果:皮下注射BaGdF_5-PEG后20 min对实验兔行MR-LG,所获图像显示从注射点至腋窝方向上的淋巴引流通路中均可见明显增强的SLN,每只实验兔各显像一枚SLN,且MR-LG结果与SLNB结果一致。结论:纳米探针BaGdF_5-PEG作为兔乳腺SLN的MR淋巴显像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斯氏狸殖吸虫病宿主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在免疫调节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将35只清洁级Sprague-Dawley(SD)雄性成年大鼠随机分成7组,其中6组每只鼠腹腔注射斯氏狸殖吸虫囊蚴25个,分别于感染后1w、3w、5w、7w、11w、15w取大鼠外周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4 、CD8 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最后一组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大鼠感染斯氏狸殖吸虫后其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无明显变化;CD8 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感染后均高于正常水平,1w、5w、11w、15w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5w增加最为显著;CD4 /CD8 细胞比值在感染后均低于正常水平,5w降至最低,5w、7w、11w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感染斯氏狸殖吸虫的大鼠主要以CD8 T淋巴细胞反应为主,使机体呈免疫抑制状态,有利于斯氏狸殖吸虫的移行、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等渗氯化钠水化、碳酸氢钠水化、大剂量他汀、小剂量他汀、大剂量他汀加等渗氯化钠水化五种干预方式对大鼠造影剂肾病的预防效果,探讨各自的优势及不足,为临床预防造影剂肾病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选取SD大鼠105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15只。A组:均为肾功能正常的健康大鼠;B组:即对照组,未给予任何干预方法;L组:采用等渗氯化钠水化干预;T组:采用碳酸氢钠水化干预;S1组:服用大剂量他汀;S2组:服用小剂量他汀;(S1+L)组:服用大剂量他汀加等渗氯化钠水化。干预48小时后测定各组大鼠的尿素氮(BUN)及肌酐(Cr)水平,并与与未给予干预组进行比较。结果:①S1、S2、(S1+L)三组的BUN和Cr水平均低于B组、L组及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S1组、S2组及(S1+L)组之间相互比较,BUN和Cr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③L组与T组之间比较BUN和Cr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预防造影剂肾病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其最终机制尚未明确,我们需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9.
为阐明溪黄草[Isodon serra(Maxim.)Kudo]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采用色谱分离方法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得到9个化合物。经光谱数据对比,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迷迭香酸甲酯(1)、3,3′-双(3,4-二氢-4-羟基-6,8-二甲氧基-2H-1-苯并吡喃)(2)、7-大柱香波龙烯-3,5,6,9-四醇(3)、7-大柱香波龙烯-3,5,6,9-四醇9-O-β-D-葡萄糖苷(4)、5,6-环氧-7-大柱香波龙烯-3,9-二醇(5)、(-)-黑麦草内酯(6)、3-醛基吲哚(7)、乙基α-L-呋喃阿拉伯糖苷(8)和乙基β-D-木糖苷(9)。化合物1和2为苯丙素类、3~6为大柱香波龙烷类、7为生物碱类、8和9为烷基糖苷类。化合物2~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报道。  相似文献   

10.
多聚唾液酸对L-天冬酰胺酶的修饰及修饰酶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来源于大肠杆菌 (E .coli)的L 天冬酰胺酶是治疗淋巴性白血病和恶性淋巴肿瘤的有效酶制剂 ,已应用于临床。该酶与其他蛋白质类药物一样 ,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两个常见问题 :一是酶制剂在体内易被降解 ,导致半衰期短 ;二是免疫原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人们用亲水性的大分子如血清蛋白、右旋糖苷和单甲氧基聚乙二醇 (mPEG)对该酶进行修饰。其中mPEG[1] 修饰后的L 天冬酰胺酶的抗原抗体结合能力完全消失 ,免疫原性下降 ,且体内半衰期延长 ;但酶活力只有天然酶的 8%~ 14% ,且mPEG在人体组织中无法降解 ,目前尚难评估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