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作物生理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9,他引:22  
论述了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下的植物生长,光合作用,产量以及水分养分利用效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未来高CO2浓度下,光合作用速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生物量和产量增加;气孔导度降低,水分利用效率(WUE)提高,一般地上部分和根系尤其是细根生物量增加,凋落物量随之增加,C/N比率提高,植物残体的腐解速率降低,CO2浓度升高后,会给根际微生物带来更多的底物,从而提高了微生物活性,加速养分的矿化过程,改善植物的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2.
日本《朝日新闻》2 0 0 4年4月5日报道:日本奈良尖端科学技术学院的研究小组成功利用转基因技术提高植物光合作用能力,使其生长周期大幅缩短。研究人员把高活性蓝藻的光合作用相关基因导入烟草中,它会进入叶绿体内的DNA ,而不会进入细胞核内的DNA ,可避免转基因通过花粉而扩散。植物细胞内的叶绿体DNA与细胞核的DNA不同,它与光合作有关。研究人员发现了两种对光合作用很重要的酶基因,于是试验将烟草的这类基因换成了蓝藻的基因。其结果是烟草的光合作用速度比原来增长70 % ,15周后比普通植物高4 0 % ,其从光合作用中得到的淀粉也比原来…  相似文献   

3.
作物群体受光结构与作物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植物体内的干物质中,90%~95%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作物群体进行光合作用的能源是太阳辐射能,从获得太阳能的观点出发,农业就是“通过高等植物发展光能利用效率的产业”[8]。叶子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其光环境的优劣对光能利用效率和作物生产力起着...  相似文献   

4.
本文尝试了一种在野外自然状态下测定植物光合作用_光响应曲线的方法。传统的方法或费时费力 ,或依赖精密的光发生装置 ,在野外操作均不方便。本研究使用英国生产的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LCA4型对毛乌素沙地 8种优势植物在全自然条件下进行测定 ,仅通过改变叶室 (含光敏探头 )与入射光线之间的角度即可在自然光照条件下快速获得一系列植物的光合作用_光照速率的反应曲线。拟合曲线值与实测值之间显著相关。测定这种曲线过程中环境参数除叶面温度有较明显的变动外 ,其它参数如大气温度、CO2 浓度基本不变 ,在这种环境下测定的曲线基本反映植物光合作用真实的自然状态 ,且操作简便、快速、经济、实效。  相似文献   

5.
蒋高明  何维明 《植物学报》1999,16(6):712-718
本文尝试了一种在野外自然状态下测定植物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的方法。传统的方法或费时费力,或依赖精密的光发生装置,在野外操作均不方便。本研究使用英国生产的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LCA4型对毛乌素沙地8种优势植物在全自然条件下进行测定,仅通过改变叶室(含光敏探头)与入射光线之间的角度即可在自然光照条件下快速获得一系列植物的光合作用—光照速率的反应曲线。拟合曲线值与实测值之间显著相关。测定这种曲线过程中环境参数除叶面温度有较明显的变动外,其它参数如大气温度、CO2浓度基本不变,在这种环境下测定的曲线基本反映植物光合作用真实的自然状态,且操作简便、快速、经济、实效。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高考专题辅导--植物的光合作用产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芸 《生物学通报》2003,38(2):49-51
植物的光合作用产量即植物在一段时间内积累有机物的总量 ,取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方面。凡是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因素都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产量 ,这些因素包括光 (含光照强度、日照长度和光质 )、温度、大气中 CO2 含量、矿质元素等等。有关植物光合作用产量的考题在近几年的上海和广东生物学高考试卷中都占有相当的比例。这部分内容与农业、林业生产实际联系密切 ,既可以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 ,又可以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这部分考题以选择题、简答题和实验题等多种形式出现 ,而且常常结合图表 ,…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了双酚A (BPA)及重金属镉(Cd)单一因子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但在自然背景下,污染多呈复合型,因此研究BPA和Cd对二者叠加的空间内植物光合作用的复合影响意义重大.本文综述了BPA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及机制,及Cd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其中单一BPA和Cd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均表现为:低浓度促进光合作用,高浓度反之.根据相关研究推测了植物在受到复合胁迫时的生态响应,相应的生理生化反应,及光合过程的响应机制.最后提出了BPA与Cd对植物复合胁迫可能开展的相关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应用塑料气球作为配制气源及贮存气体样品的容器可将光合作用测定分阶段进行。这样就能不必将分析仪器搬到室外即可测定植物在田间或野外自然条件下的光合作用。此外,此法还便于研究植物在不同气体环境中的光合作用情况。文中叙述了用塑料气球配制不同成分的气源及在田间通气取样等操作的步骤,并且还列举了测定水稻及玉米在空气中和低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实例。  相似文献   

9.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虽然针对植物光合作用已经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但从三维层面探讨植物叶片光合功能及其调节作用的工作较少。叶片结构、光合机构组分、叶片内光能吸收和传递均具有明显的三维特性, 极大影响叶片内CO2转运、叶肉细胞的电子传递和碳同化, 进而使叶片光合功能及其调控表现出复杂的三维特征。因此, 从三维角度分析叶片光合特性有助于理解光合作用机理, 也能够为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效率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问题解答     
问:蓝藻的光合作用是在什么地方进行的? 答:众所周知,叶绿体是绿色真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质体,即我们常把它喻为光合作用的场所,厂房。叶绿体内含有多种色素,其中主要的  相似文献   

11.
用未标记免疫酶技术在甘蔗大豆叶片内定位RUBP羧化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RuBP羧化酶是绿色植物同化CO_2的关键酶。研究RuBP羧化酶在C_4植物叶片内的分布,有助于阐明C_4植物的光合作用结构和功能的特点,以及RuBP羧化酶对光合作用的调控功能。这种工作具有明显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ISAAA信息     
<正>光合作用"开关"使水稻产量提高30%阿肯色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蛋白质,作用类似"开关",能够激活增强水稻光合作用活性的基因,使水稻产量提高30%。研究人员将这种蛋白质名为高产水稻蛋白(HYR),能使植物应对胁迫、生长旺盛并产量增加。HYR调节子调节光合作用这一个复杂过程。在温室中,利用HYR调节子的植物比其他品  相似文献   

13.
ISAAA信息     
<正>光合作用"开关"使水稻产量提高30%阿肯色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蛋白质,作用类似"开关",能够激活增强水稻光合作用活性的基因,使水稻产量提高30%。研究人员将这种蛋白质名为高产水稻蛋白(HYR),能使植物应对胁迫、生长旺盛并产量增加。HYR调节子调节光合作用这一个复杂过程。在温室中,利用HYR调节子的植物比其他品  相似文献   

14.
植物生物工程学家迫切希望对控制光合作用的基因和植物叶绿体中的其它基因进行操作。但目前在不将叶绿体致死的情况下,调整光合作用是困难的,并且将DNA嵌入高等植物的叶绿体中,也同样困难。然而这些问题很快将会得到解决。Lee MacIntosh和他的同事在美国密执安州大学(东兰辛)根据蓝绿藻的一个株系,研制出了一种模式系统。该系统能  相似文献   

15.
邢红爽  乌佳美  陈健  史作民 《生态学报》2023,43(12):5186-5199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陆地生态系统中植物光合作用限制影响程度的增加已成为降低全球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因素。系统了解植物光合作用限制因素是科学评估植被生产力的重要前提,也是缓解植物光合作用限制,增加植物光合碳同化能力的先决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限制因素进行了系统解析,分析了光合作用三种限制因素生化限制(Biochemical limitation,lb)、气孔限制(Stomatal limitation,ls)、叶肉限制(Mesophyll limitation,lm)的环境响应,重点讨论了叶肉限制及其影响机理,述评了光合作用限制定量分析方法及改善措施,最后以提高植被生产力为驱使目标,对未来植物光合作用限制因素研究提出以下内容:(1)基因工程技术与系统生物学数据相结合提高植被生产力;(2)气孔响应速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机制;(3)水通道蛋白(Aquaporin, AQPs)和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 CAs)感知环境信号变化的驱动基因。以期为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深入认识和降低植物光合作用限制,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苏联研究家们的工作证明:植物也能通过根部获得二氧化碳。及其同事藉放射性碳素之助指出,根自土壤中吸收的二氧化碳能以很大的速度转运到植物的绿色部分,并在叶中被同化为碳水化合物(光合作用);而且,自根部吸入的二氧化碳佔很大的数量。其他研究家们的材料同样也说明了这一事实。曾以各种植物进行试验,证明通过根以二氧化碳营养植物可以提高植物的收获量。用二氧化碳改善植物的营养能提高叶的光合作用强度。指出,增加叶的光合作用强度首先会影响到植物有经济價值器官  相似文献   

17.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植物细胞内的代谢途径进行遗传修饰,已成功地使细胞代谢发生改变或合成新的化合物。光合作用,淀粉合成,氮素同化和水分利用等是形成作物产量的基础代谢。对这些代谢途径中的关键步骤和靶分子进行基因修饰以提高作物产量的研究已取得长足的进展,并正在发展成为提高作物产量的新途径。本文着重论述应用代谢基因工程提高作物产量的技术策略,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所面临的挑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植物学通报》2006,23(1):43-43
为了加强我国光合作用科研人员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光合作用研究进一步发展,中国植物学会、中国植物生理学会拟于2006年4月在扬州举行“光合作用学术研讨会2006”(具体时间、地点和日程安排请见第二轮通知)。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光合作用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光合作用研究实验室、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和扬州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等单位联合承办。会议将邀请国内和国际上从事光合作用的专家,以及从事植物生物学研究的知名专家参加会议。会议将以大会报告、报告、墙报和论文集的形式进行学术研讨和交流。会议将与…  相似文献   

19.
刘启宪 《生物学通报》2001,36(11):41-42
(续 2 0 0 1年第 10期第 32页 )试题 2 5答案 :(1) 1最高。光照强度 >b时 ,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 ,光照强度 相似文献   

20.
一系列的研究者确定在抑制同化物质外运时,葉子的光合作用强度降低。因为同化物质的外运是和它的消耗联系着的,所以正如所证明的,我们可以看到光合作用对同化物质被植物消耗的依赖性。我们的工作中,这种关系是应用C~(14)O_2同位素的方法对茶豆植物进行研究的。这植物在温室内用含有微量元素的一半濃度的溶液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