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本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栎属(Quercus L.)植物中18个种[10种属于栎亚属(Quercus),8种来源于青冈亚属(Cyclobalanopsis)]的花粉进行了详细的外壁纹饰研究。这些栎属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结果显示,落叶类型栎亚属花粉外壁具有瘤状或分散的瘤状纹饰,常绿类型栎亚属花粉具有棒状或聚合棒状纹饰,青冈亚属花粉具有皱波状、刺状或聚合棒状纹饰。花粉外壁纹饰特征可为栎属花粉化石的属内种级分类提供有效的鉴定依据。大量的现代栎属花粉研究显示,具有棒状纹饰的花粉多源自于分布在高海拔地区的常绿类型栎亚属植物,而具有皱波状和刺状纹饰的花粉多来源于相对低海拔地区分布的青冈亚属植物。在古环境重建中,栎属化石花粉的形态多样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可靠地区分关键地层中的常绿和落叶栎属植物,也可能成为指示不同海拔高度的潜在的古气候指标。  相似文献   

2.
对栎属青冈亚属17个种及炭栎花粉形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青冈亚属和炭栎花粉均为三拟孔沟,球形至长球形,(15~28.0)μm×(15.0~25.6)μm。花粉外壁纹饰可划分为3种:(1)蠕虫状(包括皱波状)、(2)聚合颗粒状、(3)棒状或小刺状。各纹饰在组间镶嵌分布。棒状及小刺状纹饰为栎属花粉较为原始式样,并为青冈亚属与高山栎组及部分巴东组(sect.Cerris)共有,推测其间具有较其它栎类更为接近的亲缘关系,可能为广义栎属中较为基础的类群,而与栎亚属sect.Quercuss.s.,Lobatae和Protobalanus关系较远。花粉形态对广义栎属系统分类价值仅适用于较高分类阶元。  相似文献   

3.
中国壳斗科栎亚科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刘兰芳  房志坚   《广西植物》1986,(4):243-251+323
本文应用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壳斗科所属栎亚科2属26种2变种的花粉形态,并以本科其它属一些代表种作对比,试图从孢粉学方面为栎亚科的系统分类提供依据。 花粉外壁纹饰在扫描电镜下可分三种类型,即水青冈型(含水青冈属),栎型(含栎属和三棱栎属),栗型(含栗属、锥属和柯属),花粉的类型与植物形态分类的三个亚科一致。 栎亚科的花粉外壁纹饰在扫描电镜下为颗粒聚集成的种种形状。栎属可区分为四种类型,即颗粒状、颗粒——蠕虫状、聚颗粒及芽孢状,其中类型一、二、三为常绿种类,类型四为落叶种类。花粉纹饰在常绿与落叶种类之间有较明显的差异,而青冈亚属和栎亚属之间却没有界线。因此,栎属仍以包含两个亚属为宜。三棱栎属花粉纹饰则介于栎属的类型二与三之间。  相似文献   

4.
栎属青冈亚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地位长期存在着争议,部分种的种间关系不明确。为揭示宁冈青冈(Quercus ningangensis)、曼青冈(Q.oxyodon)、毛曼青冈(Q.gambleana)、竹叶青冈(Q.neglecta)的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系统发育关系,该研究选择以上4种栎属青冈亚属植物的成熟叶片进行二代测序,对其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和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类群进行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表明:(1)宁冈青冈、曼青冈、毛曼青冈、竹叶青冈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长度分别为160 906、160 883、160 832、160 784 bp,均编码133个基因,包括88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7个tRNA基因、8个rRNA基因。(2)4种栎属青冈亚属植物偏好以A/T结尾的密码子,质体基因组变异区域主要存在于非编码序列。(3)通过IR边界分析得出,4种栎属青冈亚属植物存在ycf1假基因且在IRb/SSC区域发生扩张。(4)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在壳斗科中,水青冈属(Fagus)和轮叶三棱栎属(Trigonobalanus)较早分化出来,栎亚属(subg.Quercus)未形成一个单系群,叶绿体基因组建树结...  相似文献   

5.
曹明  周浙昆 《广西植物》2002,22(1):T001-T005
从系统学分类学的角度出发,对国产栎属31个种的花粉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栎属的花粉萌发孔对该属的系统与分类无太大的参考价值;但栎属的花粉纹饰有颗粒状,聚粒状两种主要类型,具有重要的系统学分类学价值。花粉形态的研究结果支持将栎属植物划分为常绿类与落叶类的观点,栎属巴东栎组植物的花粉纹饰在种间存在分化,花粉形态的研究结果支持将巴东栎组至少划分为两个不同类群的观点;在佐以其他证据的情况下,栎属植物的花粉纹饰还具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栎属植物花粉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明  周浙昆 《广西植物》2002,22(1):14-18
从系统学分类学的角度出发 ,对国产栎属 31个种的花粉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栎属的花粉萌发孔对该属的系统与分类无太大的参考价值 ;但栎属的花粉纹饰有颗粒状、聚颗粒状两种主要类型 ,具有重要的系统学分类学价值。花粉形态的研究结果支持将栎属植物划分为常绿类与落叶类的观点 ;栎属巴东栎组植物的花粉纹饰在种间存在分化 ,花粉形态的研究结果支持将巴东栎组至少划分为两个不同类群的观点 ;在佐以其他证据的情况下 ,栎属植物的花粉纹饰还具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青冈亚属植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壳斗科青冈亚属(Quercus subg.Cyclobalanopsis)植物分布区内各地区的分布作了分析和统计。通过分析,认为中国南部、西南部和中南半岛北部,即印度支那植物地区,是青冈亚属植物地理分布的分布区中心。基于其形态、现代分布和地史资料,马来西亚地区分布有许多性状较原始的类群,是青冈亚属原始类的保存中心。青冈亚属植物中有许多地区 特有种,它们的分布区很狭窄,集中分布在加里曼丹、台湾、海南和云南东部部,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地理隔离,如海峡、高山等,以及气候和地史的复杂性。青冈亚属植物还存在许多替代现象,如青冈(Q.schottkyana)、赤皮青冈(Q.gilva)和黄毛青冈(Q.delavayi)`、云山青冈(Q.sessifolia)和窄叶青冈(Q.augustinii)为中国-日本分布式和中国-喜马拉雅分布式之间替代。  相似文献   

8.
栎属青冈亚属(壳斗科)的叶表皮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栎属青冈亚属Quercus subgen. Cyclobalanopsis 48种植物的叶表皮,尤以对叶下表皮的毛被特征观察较为仔细。共观察到8种不同类型的叶表皮毛:单列毛、单毛、乳突、星状毛、溶和星状毛、具柄束毛、多出毛和水母状毛。其中乳突在青冈亚属中较常见,而在壳斗科其他属中仅在石栎属 Lithocarpus 少数种类中有报道;水母状毛首次在壳斗科中发现。毛被可能遵循以下的演化规律:乳突→单毛→星状毛;星状毛依照从简单→复杂的演化途径,分化出各种形态各异和结构复杂的毛系。初步讨论了毛被以及叶表皮其他特征(如毛基细胞和表皮细胞的形态、气孔的类型和密度等)的分类和系统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栎属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我国栎属Quercus 30多种花粉进行比较深入的研 究,试图通过花粉形态的研究为栎属的植物分类和化石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国产青冈属的数量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观测了中国青冈属(Cyclobalanopsis Oersted)77个种近千份标本,选取包括叶柄、小枝、叶片、毛被、裂齿、坚果、壳斗等70个特征,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青冈属属下分类.因子分析借助主成分分析方法,从70个原始性状变量中筛选归纳出5个关键形态因子14个变量,并以此作为聚类分析的新变量,选取欧式距离系数和非加权平均数法(UPGMA)进行聚类.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将国产青冈属划分为2个组5个亚组,与以前的形态分类吻合.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叶型、环带裂齿、壳斗毛被等性状对青冈属分类具有较重要的意义.还对青冈属2个大组和5个亚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对用于分类的特征因子的可靠性进行了讨论.对青冈属一些有争议或存疑的种或变种(如青冈、龙迈青冈、长叶粉背青冈、黄枝青冈和滇青冈等)的关系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栎属(壳斗科)基于叶表皮及叶结构特征的分支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以三棱栎为外类群,基于叶表皮及叶结构特征对中国栎属进行初步的分支分析,结果显示了栎属内稳定的“支”结构及其种间关系。栎亚属可划分为5个组,分别为巴东栎组,高山栎组,Jiang子栎组,麻栎组和槲栎组,Jiang子栎组是栎亚属常绿栎类与落叶栎类之间的过渡类群;高山栎组应为栎亚属常绿栎类中的特化类群,而非最原始类群,5个组中,仅巴东栎组不是单系类群,而是一个多系类群,青冈亚属较栎亚属早分支,可划分为3大类;无毛类,简单被毛类和复杂被毛类;无毛类最原始,复杂被毛类与栎亚属关系最近,因此,叶表皮及叶结构特征对解决栎亚属组间亲缘关系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邱丽氚  吴晓湲  柳涛 《西北植物学报》2016,36(10):2103-2108
该文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县为空间数据的基本单元,以壳斗科植物为研究对象,制作属的空间分布图,计算空间相似性系数,分析壳斗科各属的空间多样性及其差异。结果表明,三棱栎属为连续分布,与其他属的空间分布最不相似,其他属均为间断分布,其中锥属、青冈属、柯属空间分布最相似,这3个属的多样化中心均有云南南部,水青冈的多样化中心比前3个属偏北,栎属多样化中心是四川西南部和云南西北部,西北地区东南部是联系南方与北方栎属植物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3.
剪枝栎实象Mechorhis ursulus Roelofs可危害多种壳斗科Fagaceae植物坚果,雌虫产卵时具有剪断产卵果枝的独特行为,是引起该类植物自然更新困难的因子之一。通过对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植物园栽种的青冈属Cyclobalanopsis、栎属Quercus、石栎属Lithocarpus、栗属Castanea等壳斗科植物剪枝栎实象危害调查,测量壳斗科植物种子中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单宁的含量和果枝茎杆直径,探讨剪枝栎实象寄主选择与剪枝行为的关系,同时通过人为接卵,获得幼虫的存活率和体质量。结果显示,植物园剪枝栎实象的主要寄主植物是滇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和锥连栎Quercus franchetii;8种植物种子营养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为接卵在寄主与非寄主植物种子中的幼虫存活率、体质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剪枝栎实象对壳斗科果枝茎杆直径3.00 mm的植物危害较重,直径3.00~4.00 mm的植物危害较轻,直径4.00 mm的植物无危害。由此可见,剪枝栎实象对寄主有明显的选择性,受寄主果枝茎杆直径的影响,与寄主种子营养及单宁含量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4.
戴静  陈威兆  金露露  黄亮 《生物多样性》2022,30(11):22553-48
栎属(Quercus)植物叶片化石在新生代地层中分布普遍, 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对采自云南省宜良县上新统茨营组中的栎属植物叶片化石进行角质层结构分析, 结合叶形态特征, 系统描述了4种栎属植物: 阔叶栎(Quercus latifolia)线叶栎(Q. scottii)、楔基栎(Q. simulata)和黄毛青冈相似种(Q. cf. delavayi)。通过对比化石和现生植物的叶形态和角质层特征, 本文认为叶片形状、叶基和叶尖特征、二级脉数量、表皮细胞和垂周壁特征、气孔大小和形状、气孔密度、毛基类型、形态和分布情况可以作为区分不同种类的特征, 但是不能只考虑其中的一个因素, 应该综合这些特征作为判断依据。结合宜良植物群中其他化石资料认为, 包括壳斗科柯属(Lithocarpus)、栲属(Castanopsis)以及樟科、榆科、木兰科等在内的植物, 代表了以栎属青冈组为优势树种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宜良植物群与同时期相近纬度的植物群相比, 植被类型相似, 但是落叶成分较少。宜良植物群中的线叶栎、楔基栎和阔叶栎同晚始新世的线叶栎以及早中新世的楔基栎和阔叶栎相比, 形态并未发生大的变化, 与现生植物也非常相似, 进一步说明云南现代常绿阔叶林的主要成分来自于古老植物的承袭, 没有发生较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青冈属的几个种的学名,经予新组合如下: 1.薄叶青冈 Cyclobalanopsis kontuments(A.Camus)Y.C.Hsu et H.W.Jen[in Actaphyto  相似文献   

16.
从花粉形态特征试论壳斗科的系统分类及其演化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本文通过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中国壳斗科,包括三个亚科、6属、103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做了较全面的研究,认为壳斗科植物花粉分为四个类型,分别归于三个亚科。根据花粉形态特征笔者支持将Cyclobalanopsis作为 Quercus的亚属处理,并对三棱栎的分类位置及壳斗科各属的亲缘关系及演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江苏宜兴龙池山现代植被表土孢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宜兴龙池山森林自然保护区表土花粉分析结果表明,表土孢粉植物群主要以栎属(Quercus)、松属(Pinus)、青冈属(Cyclobalanopsis)、栲属(Castanopsis)/柯属(Lithocarpus)、栗属(Castanea)占优势的木本植物组成,混生有枫香属(Liquidambar)、杨梅属(Myrica)、冬青属(Ilex)、女贞属(Ligustrum)、紫树属(Nyssa)、盐肤木属(Rhus)、黄连木属(Pistacia)等亚热带常见植物类型。研究区不同海拔高度的表土孢粉组合特征基本反映了当地现今的植物构成、植被面貌及其垂直分布规律。结合长江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其他代表性表土花粉资料,首次提出以常绿阔叶木本植物与落叶阔叶木本植物含量之比(E/D),并结合重要优势、标志木本植物科属,初步识别和确立各地带性森林植被的表土花粉指标,为这一地区开展第四纪古植被和古气候等孢粉研究提供参考性依据。  相似文献   

18.
模拟喀斯特生境条件下干旱胁迫对青冈栎苗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喀斯特"双层"地质结构对植物的影响,以及在干旱环境下,喀斯特地区植物的生理变化与适应策略,建立"土壤层-岩石(石灰岩)层-岩溶水层"水分供应分层模拟柱,对‘土壤层’设置不同水分梯度,种植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苗木进行干旱胁迫试验,测定青冈栎的叶面积、比叶面积、生物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相对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在模拟柱‘岩溶水层’加水条件下,植物根系能下扎至‘岩溶水层’,‘土壤层’干旱胁迫对青冈栎的生理变化没有产生影响;在‘岩溶水层’无水条件下,青冈栎生理变化受‘土壤层’干旱胁迫影响显著,‘土壤层’水分含量越低,青冈栎的叶面积、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越小,青冈栎干鲜比、根冠比、可溶性糖、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越高。青冈栎幼苗利用岩溶水层水分是适应喀斯特干旱环境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9.
浙江宁波天童山国家森林公园小区域植被表土花粉分析表明:花粉植物群以栲属/柯属(Castanopsis/Litho-carpus)占优势,常见有木荷属(Schi ma)、青冈属(Cyclobalanopsis)、杨梅属(Myrica)、冬青属(Ilex)、木犀科(Oleaceae)、山茶科(Theaceae)等常绿阔叶树种,并伴生有栎属(Quercus)、枫香属(Liquidambar)、鹅耳枥属(Carpi-nus)、盐肤木属(Rhus)等落叶阔叶类型,基本反映了中亚热带北缘现生常绿阔叶林植被面貌和特征。花粉组合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主要与微地形生境、人类活动干扰等因素有关,并非指示植被及气候的垂直分异。孢粉组合中高含量的松属(Pinus)、丰富的蕨类植物及较高的炭屑浓度与当地伐木取薪等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天童山表土花粉资料为理解研究区现生植被分布格局、生态恢复和探讨地质历史时期区域植被变化、环境演变及人类活动提供了现实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丛枝菌根真菌对喀斯特地区植物水分吸收的贡献,用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和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接种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幼苗,利用根系分室装置,使相邻青冈栎之间仅通过菌根菌丝网络连接,用稳定氢同位素作为标记物,估算菌根网络对青冈栎幼苗水分传输的贡献。结果表明,青冈栎根外菌丝可延伸至根外10~15 cm,根际土壤中氢稳定同位素丰度与菌丝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在土壤干旱期间,相邻青冈栎植株之间能够通过菌根网络输导水分。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公式估算菌根网络水分输送贡献,结果显示,受体室青冈栎植株水分中约1.7%~2.2%是通过菌丝传输作用从供体室吸收,这对于生长在土层浅薄且存在地质性干旱的喀斯特地区植物而言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