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通过氨基酸定点突变技术提高灵芝免疫调节蛋白LZ-8的热稳定性。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结合温度因子预测对LZ-8氨基酸突变位点进行理性设计,在毕赤酵母X33菌株内构建并表达LZ-8突变体蛋白,采用HeLa细胞生长抑制实验和差示量热扫描分析检测并比较了LZ-8突变前后生物学活性及热力学参数。结果显示,LZ-8 N-端α螺旋为理论预测的温度敏感区域,在该区域进行F8W和R9K氨基酸双位点突变,突变后的LZ-8热稳定性提高,相变温度Tm上升0.92℃,相转变焓值ΔH提高23.14 kJ/mol,但突变后LZ-8生物学活性基本不变,LZ-8和LZ-8突变体对HeLa细胞生长抑制的IC50值分别是2.238μg/mL和2.407μg/mL。通过理性设计氨基酸突变位点,获得了稳定性提高但生物学活性不变的灵芝免疫调节蛋白LZ-8的突变体。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栎属(Quercus L.)植物中18个种[10种属于栎亚属(Quercus),8种来源于青冈亚属(Cyclobalanopsis)]的花粉进行了详细的外壁纹饰研究。这些栎属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结果显示,落叶类型栎亚属花粉外壁具有瘤状或分散的瘤状纹饰,常绿类型栎亚属花粉具有棒状或聚合棒状纹饰,青冈亚属花粉具有皱波状、刺状或聚合棒状纹饰。花粉外壁纹饰特征可为栎属花粉化石的属内种级分类提供有效的鉴定依据。大量的现代栎属花粉研究显示,具有棒状纹饰的花粉多源自于分布在高海拔地区的常绿类型栎亚属植物,而具有皱波状和刺状纹饰的花粉多来源于相对低海拔地区分布的青冈亚属植物。在古环境重建中,栎属化石花粉的形态多样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可靠地区分关键地层中的常绿和落叶栎属植物,也可能成为指示不同海拔高度的潜在的古气候指标。  相似文献   
3.
4.
豆科(Leguminosae)植物是东南亚热带雨林中重要的乔木成分之一,其花粉形态分类对于精确重建植物群落具有重要的古生态学意义。本研究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广布于马来西亚26种豆科植物花粉(隶属21属)进行了形态观察与描述。结果表明:花粉形态包括三孔、三孔合沟、三孔沟、九孔沟和多合体(16合)花粉等类型,其中,三孔沟型最为常见,占比65%;花粉形状以近球形居多,还有长球形和扁球形;花粉最大的为Albizzia(89.8μm×98.7μm),最小的为Ormosia bancana(18.1μm×19.2μm),花粉极轴长度在25~50μm占比77%;外壁纹饰以网状为主(53.8%),另外也有瘤状和光滑类型;根据SEM观察结果和已发表的豆科花粉形态资料,通过三孔沟型花粉不同体积、纹饰、孔的形状等特征可以比较好地将豆科花粉鉴定到属一级水平;各亚科[云实亚科(Caesalpinioideae)、含羞草亚科(Mimosoideae)、蝶形花亚科(Papilionoideae)]花粉有明显的形态差异。通过对花粉类型的母体植物生长环境的归纳,讨论了其对于不同植被群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光日  赵健  周明  薛新阳  杨荣浩  戴璐 《生物磁学》2013,(27):5289-5291,5397
目的:探讨马方综合征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12月我院30例马方综合征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23.58(41.6±15.2)岁,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抗生素治疗和心瓣膜置换或成形术,其中对患者进行经典Bent,all手术12例,纽扣法Bentall手术18例,比较分析手术治疗马方综合征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疗效。结果:手术时间276.742(405.0±125.0)min,体外循环时间115—319(159.0±43.0)rain,机械通气辅助时间1~12(2.4±2.0)d.住院时间10.60(28.5±11.0)d,术后出现并发症有7例,经二期手术治愈有5例,2例抢救无效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23.3%,死亡率为6.7%。结论:对于马方综合征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正确把握手术的时机和抗感染药物治疗剂量,积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火山大爆发对长白山东坡历史植被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距今800年前,长白山火山曾发生大规模喷发,性质为普林尼式喷发。长白山火山大爆发主要分为两个规模较大的喷发期和火山喷发柱垮塌事件以及其后的若干次小规模喷发,火山喷发释放的大量火山碎屑物在强劲偏西风的作用下主要沉积在长白山东坡,使这一区域的植被数次被毁灭。目前,长白山东坡自下至山上林线是长白落叶松林,与其他坡向的植被差异明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火山喷发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泥炭层和火山灰中的花粉孢子分析及炭化木鉴定来还原历史植被,将历史植被的变化同火山活动联系起来,从大时间尺度探讨火山喷发前后长白山东坡植被变化以及火山喷发对植被变化的影响过程,阐明现时长白山东坡的长白落叶松林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过渡性植被群落。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狼疮性肾炎 (LN)与肾小球轻微病变 (GML)肾组织中bFGF、CD6 8、PCNA的原位检测和相关分析 ,以了解它们在LN发病中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以 14例GML为对照组 ,采用ABC免疫组化法对 2 3例LN病例的肾穿刺组织 ,分别检测其bFGF、CD6 8和PCNA表达情况。结果 与GML病例相比 ,LN组肾小球bFGF表达明显增强 (P <0 0 5 ) ,CD6 8和PCNA表达的阳性细胞数也明显增多 (P <0 0 1) ;IV型LN组肾小球bFGF明显强于II型LN组 ;LN组肾小球内CD6 8+ 与PCNA+ 细胞数间呈正相关 (r =0 5 6 ,P <0 0 5 ) ,其中IV型LN组中有肾小球新月体形成的病例 ,CD6 8+ 与PCNA+ 细胞数间也呈正相关 (r =0 86 ,P <0 0 5 )。结论 LN病变肾小球bFGF、CD6 8和PCNA表达均明显增强 ,其表达在某种程度上可反映临床LN病变程度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