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查阅保存于英国爱丁堡植物园标本馆(E)、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邱园植物标本馆(K)、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植物标本馆(P)和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植物标本馆(WU)的荨麻科(Urticaceae)标本,发现在楼梯草属(Elatostema J.R.Forster & G.Forster)中有23种8变种的名称在原始描述中没有引证明确的标本,或引证有2份或2份以上的标本,但没指定模式.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9.4、9.9和9.10,以及辅则9A.1、9A.2、9A.3和9A.4的精神,对这些名称做出后选模式指定.  相似文献   

2.
基于文献与标本的研究, 本文重新梳理和考证了中国植物采集先行者钟观光先生的采集历史。钟观光是我国第一个进行大规模植物标本采集的学者, 已知其最早的标本采自1912年(采集于北京), 最晚的是1933年(采集于浙江)。目前能够确定的钟观光采集的馆藏标本计10,228份, 其中大部分保存于北京大学生物系植物标本室(PEY, 4,584份)、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PE, 2,966份)和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标本室(BNU, 2,032份), 共计9,582份, 约占钟观光馆藏标本总数的93.7%。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植物标本馆、爱丁堡植物园标本馆、美国哈佛大学植物标本馆等亦存有少量钟观光采集的标本(16份)。  相似文献   

3.
林祁 《植物研究》2006,26(6):656-657
根据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植物标本馆(IBSC)、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PE)和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标本馆(SZ)复份标本的研究,对中国胡颓子科(Elaeagnaceae)胡颓子属(Elaeagnus)的6个植物名称作出后选模式指定。  相似文献   

4.
报道贵州省2个新记录属——假婆婆纳属(Stimpsonia Wright ex A. Gray)和山涧草属(Chikusichloa Koidz.),以及3个新记录种假婆婆纳(Stimpsonia chamaedryoides Wright ex A. Gray)、山涧草(Chikusichloa aquatica Koidz.)和广东西番莲(Passiflora kwangtungensis Merr.)。三种植物均发现于贵州黎平太平山州级自然保护区,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PE)。文中描述3种植物的主要特征,并讨论了新发现的广东西番莲叶片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NAS)是中国最早的植物标本馆之一,也是国内最早开展植物标本数字化的标本馆,其标本数字化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后期尝试的标本文字信息数字化的起步阶段; 20世纪90年代末的标本图像数字化和文字信息数字化规范阶段; 2004年以后的标本批量数字化与信息网络共享快速发展阶段; 2018年后的标本数字化信息维护与优化阶段。这一过程集中代表和反映了中国植物标本数字化的发展历程。此外,近年来开始了发掘和利用江苏植物标本的数字化信息工作,包括建设江苏省级数字植物标本馆、开发江苏省维管植物标本时空分布可视化系统、开展标本采集-入库过程数字化等。今后,将不断深化标本数字化的工作,以期形成有NAS特色的数字化植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内蒙古1个分布新记录科——粟米草科(Molluginaceae),该科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相关凭证标本存放于内蒙古大学植物标本馆(HIMC)。  相似文献   

7.
葛斌杰  陈彬  钟鑫  陈建平  李晓晨 《广西植物》2022,42(Z1):116-126
21世纪已进入第三个十年,世界范围内的维管植物系统发育研究工作的大框架已基本完成,属级、种级和群体的系统发育学研究正在深入。但是,自地球进入人类世以来,大片原生森林遭到破坏,地表植被发生了深刻变化,多个植物种群萎缩甚至濒于灭绝,这使得野外第一手材料的采集变得越来越困难。此外,国内外对于植物资源的保护意识在不断加强,这虽有利于植物保育,但也给正常的科研交流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障碍。经过4个多世纪的发展与积累,全球标本馆馆藏标本已达3.97亿份,在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迭代和完善的背景下,这些系统性收集与科学馆藏的标本正在成为开展属级、种级和群体系统发育研究的重要科研材料。因此,当下探讨当代植物标本馆体系建设如何适应学科发展的需求恰逢其时。该文通过回顾世界与中国植物标本馆概况,结合上海辰山植物标本馆(CSH)建设的经验,提出6个方面的思考:(1)革新标本管理者的理念,转变“等人来”的被动式服务习惯,通过各种渠道吸引业内外人士来访,提升标本馆的人气。(2)规范合理规划标本馆功能区域,为标本提供安全的馆藏环境,为来访者营造舒适的研究氛围。(3)秉承开放共享的理念不断提升馆藏物数字化覆盖率,注重数据标准化,保证数据的科学有效性。(4)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替代重复性工作岗位,让标本馆工作更富成效和吸引力。(5)按照国家级平台要求不断提升馆藏物收藏多样性和馆藏环境,时刻为能在国家级或国际平台展示馆藏资源做好准备。(6)积极响应社会发展需求,让标本馆成为集信息咨询、资源服务、培训教育于一体的多元化机构,成为国家或地方的植物资源科技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8.
李红丽  林祁  杨军 《植物研究》2008,28(3):264-266
查阅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PE)的壳斗科(Fagaceae)、罂粟科(Papaveraceae)、山柑科(Capparidaceae)和十字花科(Cruciferae)植物的模式标本时,发现有5个植物名称的模式均多于1份标本,或同时引证1号以上的标本而没指定模式,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维也纳法规)规则8.1、9.9、9.10和37.2,以及辅则9A.2和9A.3的精神,对这些名称做出后选模式指定。  相似文献   

9.
在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PE)的玄参科植物模式标本中,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维也纳法规)规则9.4和37注释1,发现有14个中国植物名称的模式为合模式。遵照规则8.1、9.9和9.10,以及辅则9A.2和9A.3,对这14个名称做出后选模式指定。  相似文献   

10.
在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PE)的模式标本中,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维也纳法规)规则8.2、9.4和37注释1及例2,发现有19个国产被子植物名称的模式为混杂标本或为合模式.遵照规则8.1、9.9,9.10和9.12,以及辅则9A.2和9A.3的精神,对这19个名称做出后选模式指定.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十字苣苔属一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新生  邢福武 《植物研究》2006,26(2):133-135
报道了海南岛十字苣苔属一新记录种,即大花十字苣苔(Stauranthera grandiflora Benth.)。引用的标本存放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即原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标本馆(IBSC)。  相似文献   

12.
记述采自中国内蒙古的直斑蝇属(双翅目,斑蝇科)1新种,并编制了中国直斑蝇属分种检索表。内蒙直斑蝇,新种Tetanops neimonggolica sp.nov.(图1~8)新种头部特征与T.myopina Fallén近似,但翅几乎完全透明,仅在翅基径室内有非常模糊的小斑;新种的翅特征与T.sintenisi Becker近似,但头黄色且额的大部分覆有灰色粉被。词源:新种以采集地命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环双长尾小蜂属(膜翅目,长尾小蜂科)一新纪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长尾小蜂科Torymidae环双长尾小蜂属Torymoides中国1新纪录种Torymoides kiesenwetteri(Mayr)1874,从泽兰实蝇Procecidochares utilts的虫瘿中育出.提供了形态描述、寄主、分布及形态特征图.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14.
记述了中国象蜡蝉科1新纪录属平象蜡蝉属IndrivalFennah,1978及该属的模式种泥润平象蜡蝉Indrival nerinusFennah,1978.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15.
魏辅文 《兽类学报》2021,41(5):614-616
我国兽类资源丰富,兽类物种共计12目59科254属686种。近40年来我国的兽类标本采集和馆藏数量快速增加。根据最新发表的兽类名录对19家博物馆(标本馆)兽类标本馆藏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至少保藏兽类标本166 178号,馆藏数量排名前五位的单位分别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西华师范大学,馆藏数量占比84.9%。在馆藏标本中,小型兽类占91.5%,而大中型兽类标本特别是鲸豚类很少,有待加大力度对这些类群标本进行收集与保藏。  相似文献   

16.
记述采自中国西藏的墨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 1新种,西藏墨潜蝇 Nemorimyza xizangensis sp.nov,并编制了世界墨潜蝇属分种检索表.新种与斑墨潜蝇 N.maculosa(Malloch)近缘,不同之处在于:胸部腋瓣黄色,翅 M3 4脉末段约为次末段的1.5倍,雄性射精管内骨端部几乎垂直.新种根据模式产地命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  相似文献   

17.
记述采自四川南充拟锥螺属蜗牛1新种,南充拟锥螺Pseudobuliminus (Pseudobuliminus)nanchongensis sp.nov。新种贝壳与Pseudobuliminus(Pseudobuliminus)piligerus(Moellendorff,1899)相近,但前者螺壳细长,矢囊相对小,受精囊管细长,正模,成螺,四川省南充新建乡,1964-05-20;副模,15只成螺,同正模,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中国金小蜂科、金小蜂亚科的痣斑金小蜂属Acrocormus Foerster,1856,描述2新种,美痣斑金小蜂Acrocrmus eucallus sp.nov.和棕唇痣斑金小蜂Acriocormus fuscussp.nov.,编制了中国痣斑金小蜂属分种检索表。美痣斑金小蜂Acrocrmus eucallus sp.nov.与榆痣斑金小蜂A.ulmi Yang较相似,新种与后者的主要区别为:盾纵沟伸至中胸盾片的1/2处;翅痣长为高的1.55倍;柄后腹长为宽的3.7倍,正模♀:河北献县,采集时间及采集人不详;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棕痣斑金小蜂Acriocormus fuscussp.nov.与五营痣斑金小蜂A.wuyingensis Yang相近,比较杨忠岐(1996)的描述,新种与后者主要区别为:唇基区具明显的册形刻点;前胸背板前缘具脊;并胸腹节具完整的侧褶;缘脉为痣脉的1.5倍。正模♀:黑龙江伊春,1978-08-12,廖定熹采。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