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糖基化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主要方式之一。糖基化主要包括N-糖基化和O-糖基化两种方式。肿瘤细胞常常伴随异常的O-糖基化,并且与肿瘤的不良预后具有密切联系。O-聚糖(Tn、s Tn和T抗原)在多种糖基转移酶(T抗原合成酶、唾液酸转移酶等)的帮助下在高尔基体合成。Cosmc是T抗原合成酶唯一的分子伴侣,它可以帮助新合成的T抗原合成酶氨基酸片段正确的折叠,并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T抗原合成酶。本文就O-聚糖的结构和一般合成过程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O-糖基化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主要方式之一。O-糖基化不仅存在于正常的细胞表面,且肿瘤细胞表面常常伴随异常的O-聚糖。Tn抗原、sTn抗原和T抗原是O-聚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肿瘤表面过度表达,并参与肿瘤转移的过程。本文就O-聚糖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4.
5.
HCG抗原决定簇与乙肝病毒核心抗原的融合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PCR方法获得编码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链羧端37肽基因片段(HCG-β-37-CTP),并将其分别和乙肝核心抗原的氨端(第1位)、羧端(第454位)、中间(第75~83位)以及中间和羧端同时融合,构建T4个重组融合表达克隆:pCn-HCG、pCc-HCG、pCm-HCG和pC-HCG2,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表达。对表达产物中的乙肝核心抗原和HCG抗原的抗原性和表达水平、融合蛋白的颗粒性及其免疫原性进行了分析。其中pCm-HCG和pCc-HCG能形成颗粒。用pCm-HCG免疫小鼠能产生高滴度的抗HCG抗体,说明核心抗原的中间部位是合适的融合位点。  相似文献   

6.
乙肝病毒preS抗原决定簇与核心抗原的融合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preS抗原决定簇片段与核心抗原进行融合,分别构建了在核心抗原中间对应第75~83位氨基酸之间的融合及在核心抗原羧端对应第156位氨基酸处的融合,并在tac启动子的控制下于大肠杆菌中表达。表达产物经ELISA检测和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融合蛋白均被表达,其单体分子量大小与推算值一致.电镜观察和CsCl密度梯度超离心测定都表明融合蛋白能形成颗粒,其密度略小于天然的HBc颗粒。初步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能产生高滴度的抗-preS1抗体,表明PreSl(21~47)在核心抗原elloop区的融合能大大提高其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7.
8.
张见麟 《微生物与感染》1994,17(4):165-166,171
鲍特氏菌属的抗原共发现3大类:凝集原,丝状血凝素(FHA)及毒素。在凝集原中只有7是百日咳,副百日咳及支气管败血症菌所共有,其他13种各异。FHA与百日咳毒素(PT)为无细胞苗的主要成分。毒素有5种,最主要的是PT,其他有不耐热毒素,气管细胞毒(TCT),脂多糖(LPS)内毒素及腺嘌呤环化酶毒素(ACT)。  相似文献   

9.
特殊免疫研究所发现了与目前报告的丙型肝炎病毒抗原(C100-3等)完全不同的非甲非乙型肝炎抗原GOR.美国Chiron公司1988年克隆的C100抗原从1989年12月在日本率先用于输血的筛选.但是,克隆的基因和纯化病毒的感染实验还未公布,严格的讲不  相似文献   

10.
核仁抗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仁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成份,在rRNA 合成,RNP成熟、组装、运输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近年来对核仁抗原研究的概况,特别对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多种抗原和银染蛋白进行了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免疫性不育病人的血清(IPS)能100%地抑制人体外受精.用该血清筛选人睾丸cDNA基因表达文库,发现了一种新的睾丸特异抗原(称作C2).通过DNA顺序研究,并与基因库中的有关同源性基因数据进行比较,证实C2是一个新的特异蛋白.C2基因仅与睾丸组织的mRNA杂交.该克隆在大肠杆菌中所表达的融合蛋白能够被3个不同的不育病人血清识别.利用嵌套缺失和Western印迹的方法研究其抗原决定簇定位,发现B细胞抗原决定簇在羧基端29个氨基酸范围内.用GCG软件分析该抗原的氨基酸的亲水性和疏水性以及其存在于蛋白表面的可能性,确定其中的15个氨基酸为抗原决定簇所必需,并合成了多肽  相似文献   

12.
体内诱导基因是病原菌在宿主体内能够表达而体外培养时却不能表达的功能基因,其对病原体在宿主体内的生存和致病具有重要意义。体内诱导抗原技术(in vivo induced antigen technology, IVIAT)已广泛应用于筛选病原体体内诱导基因,相较于其他用于筛选体内诱导基因的技术,IVIAT具有无需动物模型、检测病原菌在不同感染阶段产生的抗原等独特优势。IVIAT鉴定出的体内诱导抗原对病原体在宿主中的毒力、代谢及存活具有重要意义。现就IVIAT的原理、IVIAT筛选出的人类疾病相关病原菌的体内诱导抗原及其功能研究等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3.
14.
Thy-1抗原     
Thy-1抗原(原称θ抗原)是小鼠T细胞的一个重要的表面抗原,同时又是区分小鼠T和B淋巴细胞的特异表面标记。研究表明,Thy-1抗原还广泛地存在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种动物的脑及其他一些组织中。目前,Thy-1抗原分子已从淋巴细胞和脑组织中提纯,并对其生化特性、化学组成以及结构与功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Thy-1抗原在分布上以及化学结构上,具有许多其他细胞膜蛋白所没有的特点,这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重视。本文简要地介绍有关Thy-1抗原研究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5.
Thy-1抗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y-1抗原(原称θ抗原)是小鼠T细胞的一个重要的表面抗原,同时又是区分小鼠T和B淋巴细胞的特异表面标记。研究表明,Thy-1抗原还广泛地存在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种动物的脑及其他一些组织中。目前,Thy-1抗原分子已从淋巴细胞和脑组织中提纯,并对其生化特性、化学组成以及结构与功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Thy-1抗原在分布上以及化学结构上,具有许多其他细胞膜蛋白所没有的特点,这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重视。本文简要地介绍有关Thy-1抗原研究的一些进展。一、Thy-1抗原的发现五十年代末,淋巴细胞的免疫学功能已逐步明确。1961年,胸腺功能的发现使人们开始认识到,淋巴细胞是一个不均一的细胞群,它至少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B淋巴细胞,担负着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分泌抗体);另一类是T淋巴细胞,担负着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1963年,Boyse等在研究小鼠白血病细胞的表面抗原时偶然发现,一些小鼠的胸腺  相似文献   

16.
抗原化抗体     
抗原化抗体余拥军吴祥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200031)关键词抗原化抗体抗体基因工程抗原性免疫原性抗体是哺乳动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机体抵御外来入侵者及清除体内病变、衰老细胞等重要生理功能。抗体分子因其结构的特殊性、对抗原分...  相似文献   

17.
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和ABC免疫酶标技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分布。结果表明:原代培养的10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5例红细胞A抗原阳性;2例红细胞B抗原阳性;1例红细胞A、B抗原均阳性;2例红细胞A、B抗原均阴性。其中5例A型脐带血肉皮细胞分别检测HLA-ABC、HLA-DR、CD_4、CD_8抗原均阳性,自动图像分析证实有上述抗原分子表达。此外,本文研究证明,体外培养两周的内皮细胞具有表达抗原的功能。实验结果提示:体外短期培养的内皮细胞能保持其一般生物学和免疫学特征,其表达的抗原分子可能参与和调节着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HLA 抗原的DNA 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伟宏  陈仁彪 《遗传》1992,14(5):44-48
HLA系统定位于6p2l.3, 是人体内最复杂的遗 传多态性系统,在免疫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HLA I类基因区域包括HLA-A, B, C, E, F, G基因 和11个假基因“‘’。HLA一A, B和C基因座编码A, B 和C抗原a链(44kd),它通过第三个功能区与受痊于 第15号染色体的月,微球蛋白链(12kd)作非共价结 合构成杭原分子,其多态性取决于。链的第一、二功能 区。HLA-E, F和G基因编码I类样产物,其功能未 明。I类抗原分布于任何有核全』饱表面,主要参与提 供外来伉原给T细胞毒细胞「’“’。HLA II类基因座在 HLA-D区,主要包括HLA-DR, DQ和DP三个}2 区。DR亚区有6个基因座:DRA, DRB1, DPB2, DRB3, DRB4和DRB5, 其中DRB2为假基因;DQ 亚区有4个居因座:DQA1, DQB1, DQA2和DQB2, 其中DQA2和DQB2未知有产物表达;DP亚区也 有4个基因座:DPA1, DPB1, DPA2和DPB2,其 中DPA2和DPB2为假基因。此外,还有DO和DN 两个新亚区,各具有DOB和DNA(注意勿与脱氧核塘 核酸的缩写DNA相混淆),分别产生DO(链和DNa 链「‘’。11类抗原HLA-DR, DQ和DP存在于B淋巴 细胞、巨噬细胞和激活的T淋巴细胞表面, 由。链 (32-35kd)和R链(28-30kd)非共价组成。。链无 多态性或多态性程度不高,R链的第一功能区呈现高 度多态性。11类抗原参与提皇外来伉原给T辅助细 胞,后者在识别外来伉原的同时识别HLA 11类坑 原「,,’。据1987年第十届国际组织相容性试验专题会 议报道,HLA系统检出148种抗原特异性,其中A基 因座24种,B基因座52种,C基因座11种,D区26 种,DR亚区20种,DQ亚区9种和DP亚区6种。 HLA-A, B, C, DR和DQ抗原系由特异性同种异 体抗血清检出,HLA-D和DP抗原则由纯合分型细胞 (HTC)和预致敏淋巴细胞分型(PLT)方法检出,两者 是以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方法为基础的。近年 发展用蛋白质化学方法研究HLA系统抗原多态性L77o 自1975年Southern印迹法〔247间世后,运用HLA系 统基因探针通过分析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在DNA. 水平上进行分型。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技术的创立为分 子生物学发展开辞了一个新起点。许多研完Hl.h系 统的实验室竞相运用PCR技术,结合等位基因特异的 寡核昔酸(Allele-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ASO)或 顺序特异的寡核普胶(Sequence-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SSO)探针对HLA系统进行寡核昔酸分型,2_3 也有直接利用PCR扩增产物作RFLP分沂进行DNA 分型「'6,,"' + O DNA分型方法适用于任何有核细袍, 显示的结果与血清学或细胞学分型结果高度对应,而 且能够发现血清学或细抱学方法不能检测的额外特异 性,在理论上有助于进一步研究HLA系统基因的结构 和功能。对一些无法作常规分型的病例如裸露淋巴细 胞综合征、严重联合免疫缺乏症等,DNA分型叮解决 骨髓移植供受体配型问题‘哪’。  相似文献   

19.
胡蜂抗原5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蜂抗原 5 (Ag5 )是胡蜂毒液中的一种主要变应原 ,对胡蜂过敏病人有变态反应作用。它一般由约 2 0 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分子量约为 2 3kDa。不同的抗原 5之间有抗原交叉反应活性 ,且活性大小不同。它的cDNA已被克隆 ,并以融合蛋白的形式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但Ag5的生物功能至今还不清楚。由于Ag5有抗原交叉反应活性 ,因此可将其用于免疫治疗。此外 ,Ag5还可用于植物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20.
美国Quest Biotechnology公司1990年10月公布其生产血栓溶解剂的子公司Polycell公司非独占性地向日本制药企业提供??技术,并得到了许可资料.在日本,双抗原特异的单克隆抗体已接近实用化. 双抗原特异抗体是结合2种抗原的抗体.通常是由结合相同抗原的2个蛋白链构成抗体.Polycell公司开发了能分泌2种不同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制造??这就是双抗原特异抗体的技术.在这次批准的血栓溶解剂是使用能结合构成血栓的血纤维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