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目的:探讨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呼吸衰竭患者院前和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4医院急诊医学科出诊抢救的呼吸衰竭患者92例,所有患者根据通气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使用喉罩人工通气方法进行急救,共有47例,而B组则使用气管插管人工通气方法进行急救,共有4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 h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以及血氧饱和度(SpO_2)等生命体征指标,对比喉罩与气管插管置入时间、一次性成功率、心肺复苏成功率情况,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R、RR以及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 h后HR、RR均较治疗前降低,SpO_2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1h后HR、RR以及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喉罩插管置入时间明显短于B组的气管插管置入时间,且A组插管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3%(1/47),低于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3.33%(6/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通气效果基本一致,但其操作更简单更安全,可缩短插管置入时间,提高一次性成功率,争取抢救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proseal与slipa喉罩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68例胆囊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4例,A组患者应用slipa喉罩,B组患者应用proseal喉罩进行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压、心率水平,患者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喉罩插入时间与拔除时间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喉罩置入前相比,两组患者手术中收缩压(SBP)以及舒张压(DBP)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血压以、心率、麻醉时间及苏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患者的喉罩插入时间较长,喉罩沾血的发生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o seal与Slipa喉罩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相当,但Slipa喉罩的插入时间以及喉罩沾血的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联合舒利迭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衰竭症状、免疫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57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n=79)和对照组(n=78),对照组患者在平喘、解痉、化痰、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同时联合Bi-PAP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舒利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衰竭症状、免疫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为89.87%(71/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08%(57/7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呼吸、心率、动脉二氧化碳分压较治疗前降低,动脉氧分压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呼吸、心率、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动脉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以及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IgM、IgA、IgG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圣·乔治医院呼吸问卷(SGRQ)评分逐渐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SGR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Bi-PAP联合舒利迭能明显改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衰竭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成人型烟雾病合并后循环病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0年1月于解放军307医院神经外科就诊并住院的成人烟雾病患者418例,根据是否合并后循环病变(大脑后动脉病变为主)分为合并后循环病变组130例,未合并后循环病变组为288例.分别记录患者的的性别、年龄、籍贯、临床表现类型、铃木分期、既往病史(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是否有烟雾病家族史.对其进行组间对比及logistic回归法进行变量分析.结果:阳性家族史是成人烟雾病患者合并后循环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3.898,95%CI:1.103~13.776,P=0.035),而其余观察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相对于只存在前循环病变的患者,成人烟雾病合并后循环病变的患者较易出现卒中及头痛,脑出血相对较少;此类患者于31-40岁组出现小高峰.结论:阳性家族史是成人烟雾病患者合并后循环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的临床表现较重,治疗后仍可出现反复卒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2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60,喉罩全麻)和B组(n=61,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T2)-术后1 h(T5)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0.05);B组T2~手术结束即刻(T4)时间点SpO2、MAP、HR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 MMSE评分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但B组MMSE评分高于A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维持时间长于A组,术后苏醒时间、呼吸功能恢复时间则短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给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可有效改善围术期指标,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减少术后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照研究喉罩与气管插管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小儿眼科短小手术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行行眼科手术的ASAⅠ~Ⅱ级小儿共80例,随机分为喉罩组(40例)和气管插管组(40例)两组,所有患儿均给予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喉罩组采用喉罩通气,而气管插管组则采用气管插管通气。监测T1(诱导后下颌松弛)、T2(喉罩置入或气管插管后1min)、T3(喉罩或气管插管拔出前)、T4(喉罩或气管插管拔出后1min)四个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记录两组患儿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的次数、手术时间、手术结束至拔除喉罩或气管插管的时间,以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喉罩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在四个测量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在四个测量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2时间点均高于T1时间点,T4时间点均高于T1、T3时间点。两组患儿置入喉罩或者气管插管次数、手术时间、手术结束至拔除喉罩或者气管插管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组患儿发生呛咳的比例高于喉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组患儿发生呛咳的比例高于喉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复合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小儿眼科短小手术。  相似文献   

7.
《蛇志》2018,(2)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对地氟醚全麻诱导和喉罩置入患者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喉罩置入全麻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D1组、D2组、D3组,每组50例。D1组采用地氟醚吸入行全麻诱导,D2组采用大剂量瑞芬太尼联合地氟醚行全麻诱导,D3组采用小剂量瑞芬太尼联合地氟醚行全麻诱导。比较三组患者全麻诱导后的意识消失时间、咳嗽发生率、喉痉挛发生率、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EI50),并比较三组患者全麻诱导前后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结果全麻诱导后,三组患者的意识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2组、D3组的咳嗽发生率、喉痉挛发生率较D1组明显减少(P0.05)。D1组全麻诱导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升高显著(P0.05),而D2组、D3组麻醉诱导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升高(P0.05)。麻醉诱导后,D2组、D3组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与D1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瑞芬太尼与地氟醚行复合麻醉诱导,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气道和心血管应激反应,有效降低地氟醚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在保证麻醉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小剂量瑞芬太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双管喉罩(PLMA)在小儿眼科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小儿眼科手术患者180例,随机均分为(P组)双管喉罩组、(L组)普通喉罩组、(T组)气管插管组。记录麻醉诱导前(T0),置入喉罩(导管)后(T1),手术开始1分钟后(T2),手术刺激最强(T3),拔出喉罩(导管)前(T4),出手术室前(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记录手术时间、拔管时间、麻醉药用量(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及拔管后不良反应(呛咳、低氧血症、喉痉挛、声音嘶哑、咽喉痛)。结果:P组、L组喉罩一次性置入成功率高于T组气管导管一次性插入成功率。P组和L组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T组(P〈0.05)。与T组比较P组、L组在T1、T2、T3、T4时HR较慢,MAP较低,BIS值较高(P〈0.05),T组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大于P组、L组。P组和L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T组(P〈0.05)。结论:在小儿眼科手术麻醉中,PLMA放置成功率高,血流动力学平稳,术中通气情况良好,发生反流、误吸、分泌物增多等并发症少,苏醒迅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对宫腔镜手术患者诱导期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宫腔镜手术患者,观察组20例在诱导麻醉之前,予以0.5μg/Kg的右美托咪定;对比组A的20例予以1.0μg/Kg的右美托咪定,对比组B的20例则仅泵注生理盐水,观察并比较各组血气指标变化和诱导期情况。结果:各组患者血气指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对比组B患者T2时的MAP(69.6±13.2 mm Hg)明显低于T0,各组BIS60时间有显著差异,对比组A成功置入喉罩时的CETSEV明显低于对比组B,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予以0.5μg/Kg的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的效果较好,其可在保留患者自主呼吸前提之下,顺利完成喉罩置入,患者各项血气指标也较为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以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14例的资料,根据麻醉方法分组:观察组(58例),采用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对照组(56例),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监测各时段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应激反应及躁动率。结果: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言语应答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麻醉后气管导管插入即刻(T1)、手术开始10 min(T2)、拔管后10 min(T3)时的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较T0均有所降低(P<0.05),而观察组T1、T2、T3时的SpO2、MAP、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开始10 min、术后30 min、术后24 h后的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含量较术前均有所升高(P<0.05),而观察组手术开始10 min、术后30 min、术后24 h后的NE、COR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 h、术后24 h、术后48 h的躁动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通气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中的麻醉效果相当,但喉罩通气全身麻醉更有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减轻机体应激反应,镇静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邓海霞  黄丹 《蛇志》2013,25(2):150-152
目的 回顾性分析亚低温配合参附注射液在心脏骤停后早期脑复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和ICU抢救的心脏骤停患者4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21例,常规组给予持续胸外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电除颤、降颅压、基本复苏药物及亚低温处理,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予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瞳孔和眼球运动变化、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和自主循环恢复时间(ROSC)以及两组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存活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GCS、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配合参附注射液能改善心脏骤停后脑复苏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的救治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气道食道双管喉罩在急诊危重患者紧急人工气道建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急诊科院前和院内抢救需行紧急气管插管但经评估后存在困难或操作后失败的危重症患者76例,根据其最终建立的人工气道方式分为继续设法气管插管组(A组)36例和改用气道食道双管喉罩组(B组)4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建立气道成功率和建立气道所用时间。结果 B组通气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的插管成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建立气道所用时间明显少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道食道双管喉罩可作为急诊危重症患者在气管插管术困难或失败后首选的替代、次选方案,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作为麻醉镇静程度指标,探讨不同速率输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全凭静脉麻醉中丙泊酚用量,术中重要时点血液动力学及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拟于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ASA I~II级),根据DEX输注速率不同随机分为四组,即D1、D2、D3和D4组,每组15例,麻醉诱导前四组均给予负荷剂量DEX0.5μg·kg-1,10 min输注完毕,继而四组分别以0.2、0.4、0.6和0.8μg·kg-1·h-1输注速度持续输注至冲洗腹腔。四组麻醉诱导方法相同,术中以BIS作为麻醉深度指标,根据BIS值调节丙泊酚血浆靶浓度维持麻醉。记录入室用药前(T0)、DEX负荷量输注后(T1)、气腹即刻(T2)、气腹后5 min(T3)、气腹后30 min(T4)、解除气腹后5 min(T5)、拔喉罩即刻(T6)、拔喉罩后1 min(T7)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丙泊酚平均用量、苏醒时间、拔喉罩时间、拔喉罩后15 min OAA/S评分、术中及术后24小时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①D2、D3、D4组丙泊酚平均用量较D1组明显减少(P0.05),D3、D4组丙泊酚平均用量较D2组明显减少(P0.05),D3、D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T0比较,T1~T2时四组SBP、DBP、HR降低(P0.05),T3~T4时D3、D4组SBP、DBP、HR降低(P0.05),D1、D2组SBP、DBP无明显变化(P0.05),T5~T7时四组SBP、DBP、HR降低(P0.05);D3、D4组在T3~T5时SBP、DBP较D1、D2组明显降低(P0.05),D1、D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3、D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D4组苏醒时间、拔喉罩时间、较D1~3组明显延长(P0.05),D4组OAA/S评分较D1~3组明显降低(P0.05)。④D4组使用阿托品次数较D1~3组明显增多(P0.05),四组术中使用麻黄碱次数和术后24小时内恶心、呕吐、寒战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DEX作为全身麻醉辅助用药,负荷剂量0.5μg·kg-1,术中持续输注速率0.4μg·kg-1·h-1可以有效降低丙泊酚用量,使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保持平稳,不延长苏醒时间和拔喉罩时间,且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人下肢动脉痛变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9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干部二病房明确诊断为下肢动脉病变的住院患者181例.全部行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按照动脉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3组:斑块组、狭窄组(≥50%)和闭塞组.收集其性别、年龄、血脂、空腹血糖(FBG)、纤维蛋白原(FIB)、高血压、脑卒中及吸烟史等信息.比较不同病变组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间的差异,并对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危险因素采用回归方法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16个月随访,观察患者的主要终点事件包括下肢坏疽、侧支循环、死亡.结果:①年龄、糖尿病病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FBG、血脂异常、性别比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合并率在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三组间高血压痛程、高血压合并率、吸烟时间、吸烟率、HDL-C、FIB在三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高血压、纤维蛋白原与老年LEAD的发生成正相关(P<0.05),HDL-C与LEAD成负相关(P<0.05).④经过16个月随访,三组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LEAD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且常有较高的吸烟率、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血脂异常的合并率.TG、FIB水平增高及合并高血压痛其下肢血管病变程度更重,是加剧下肢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HDL-C时LEAD具有保护作用.经过16个月随访,老年LEA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脑血管疾病,与血管狭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与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合并呼衰患者机体外周血循环、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3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6例,对其分别先后采用ASV、SIMV呼吸模式,记录呼吸机参数、外周血循环参数及血气指标。结果:ASV组呼吸频率(RR)、潮气量(TV)、吸气峰值压(PIP)均显著低于SIMV组(均P0.01);ASV组外周血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静脉压(CVP)均显著低于SIMV组(均P0.01);ASV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pH、血氧饱和度(Sa O2)均较SIMV组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ASV模式下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参数、外周血循环参数、血气改善效果优于SIMV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睾丸微石症(TM)合并精索静脉曲张(VC)患者睾丸动脉与精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情况,并分析VC分级与TM分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8月到2016年8月80例TM合并VC患者及80例健康男性分别作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睾丸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液速度(PSV)、阻力指数(RI)及精索静脉最高流速(VS-Vmax)、静脉返流时间(TR)、平静呼吸最大内径(DR)、Valsalva试验最大内径(DV)。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TM分类与VC评分的关系。结果:两组睾丸动脉RI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PSV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精索静脉DR、DV、VS-Vmax、TR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TM分类与VC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TM合并VC患者睾丸动脉、精索静脉血流动力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改变,VC严重程度与睾丸微小结石数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蛇志》2019,(4)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显露的意义及技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在我科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术中不显露喉返神经,观察组患者术中常规行喉返神经显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总量、喉返神经损伤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引流总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喉返神经损伤率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在直视下得到有效保护,降低喉返神经的损伤发生率,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揭示涡结构演化对病毒气溶胶扩散的影响作用,对于有效防治呼吸道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大涡模拟的方法,对人体在循环呼吸模式下口喉模型内的涡结构演化及气溶胶扩散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分析了口喉模型内涡结构演化过程以及气溶胶扩散状态.结果表明:受呼吸流涡结构演化的影响,颗粒轨迹主要分布在上气道内涡量集中的区域;受横向涡结构和纵向涡结构的共同影响,部分病毒气溶胶颗粒具备了混合有环状轨迹和波状轨迹的螺旋状轨迹.本研究从微观角度揭示了涡结构演化与气溶胶扩散行为的关系,为深入认识病毒气溶胶上呼吸道传播特点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喉罩下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加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阻滞的快通道麻醉在小儿上肢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并与传统的麻醉方法咪唑安定加氯胺酮作比较.方法:选择ASA Ⅰ级小儿上肢骨折手术4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喉罩下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加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阻滞)20例和对照组(咪唑安定+氯胺酮)20例.试验组惠儿静脉注射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后置入喉罩,连接麻醉机控制通气,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持续输注.1%利多卡因8□/□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阻滞,手术结束停麻醉药.对照组静脉给予咪唑安定和氯胺酮,术中微量泵入咪唑安定加氯胺酮,术中根据需要调整输注速度,手术结束前5min停药.记录两组患儿的镇静镇痛效果、术中SPO2、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惠儿术中镇静镇痛效果均能满足手术需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术中SP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对气道的控制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苏醒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显著长于试验组.结论:喉罩下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加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阻滞是小儿上肢骨折手术一种很好的快通道麻醉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作为麻醉镇静程度指标,探讨不同速率输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全凭静脉麻醉中丙泊酚用量,术中重要时点血液动力学及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拟于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ASAI~II级),根据DEX输注速率不同随机分为四组,即D1、D2、D3和D4组,每组15例,麻醉诱导前四组均给予负荷剂量DEX0.5μg·kg-1,10min输注完毕,继而四组分别以0.2、0.4、0.6和0.8μg·kg^-1·h^-1输注速度持续输注至冲洗腹腔。四组麻醉诱导方法相同,术中以BIS作为麻醉深度指标,根据BIS值调节丙泊酚血浆靶浓度维持麻醉。记录入室用药前(T0)、DEX负荷量输注后(T1)、气腹即刻(T2)、气腹后5min(T3)、气腹后30min(T4)、解除气腹后5min(T5)、拔喉罩即刻(T6)、拔喉罩后1min(T7)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丙泊酚平均用量、苏醒时间、拔喉罩时间、拔喉罩后15rainOAA/s评分、术中及术后24小时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①D2、D3、D4组丙泊酚平均用量较D1组明显减少(P〈0.05),D3、D4组丙泊酚平均用量较D:组明显减少(P〈0.05)。D3、D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T0比较,Tl~T2时四组SBP、DBP、HR降低(P〈0.05),T3~T4时D3、D4组SBP、DBP、HR降低(P〈0.05),D1、D2组SBP、DBP无明显变化(P〉0.05),T5~T7时四组SBP、DBP、HR降低(P〈0.05);D3、D4组在T3~T4时SBP、DBP较D1、D2组明显降低(P〈O.05),D1、D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3、D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D4组苏醒时间、拔喉罩时间、较Dlq组明显延长(P〈0.05),D4组OAA/s评分较D1-3组明显降低(P〈0.05)。④D4组使用阿托品次数较D1-3组明显增多(P〈0.05),四组术中使用麻黄碱次数和术后24小时内恶心、呕吐、寒战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DEX作为全身麻醉辅助用药,负荷剂量0.5μg·kg-1,术中持续输注速率0.4μg·kg-1·h-1可以有效降低丙泊酚用量,使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保持平稳,不延长苏醒时间和拔喉罩时间,且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