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先蒿属(Pedicularis)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的属之一,在云南植物区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按照钟补求系统,该属植物在云南有151种分属于13个群72个系.马先蒿属在云南的地理分布体现了下列特点:(1)种类十分丰富,占整个属总种数的25%,占中国的42.6%.(2)包括了该属全部花冠类型,即无齿、有齿的原始类型各为24种、短管具喙的中间过渡类型87种,较进化的长管类型16种.(3)马先蒿属植物分布在云南的11个地理分布区域中,但该属植物在康藏高原区最为丰富,有108个种在本区有分布,占云南种数的71.5%;横断山植物区和东喜马拉雅植物区是本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多样化中心.(4)特有现象十分明显,其中8个系、52个种为云南特有,横断山和东喜马拉雅的特有种最为丰富,也是本属的特有中心.(5)云南马先蒿植物与邻近的四川(西南部)和西藏(东南部)在区系上联系密切,与缅甸和不丹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横断山区唇形科植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锡文 《植物研究》1989,9(2):103-122
横断山区唇形科植物相当丰富,有46属240种,在国内仅次于云南和四川,但明显多于其它省区。通过对其属、种的分布区类型分析,其地理分布表现如下一些特征;1)从属的分布区类型来说,横断山区唇形科植物主要是温带性质,温带分布区类型的属数占总属数(世界分布的不计算在内,下同)85.3%,其中东亚分布类型为数最多,占总属数34.1%,其次是旧世界分布类型和北温带分布类型,分别占总属数29.2%和12.2%,而东亚分布类型中占绝对优势的是中国喜马拉雅分布亚型。2)从种的分布类型来说,我国特有分布的种占绝大多数,占总种数75%,而温带分布类型和热带分布类型分别占总种数20%和5%。在我国特有分布的种中横断山区特有的占72.8%。在横断山区特有分布的种中滇西北一地特有的占横断山区特有总种数32.1%,川西南一地特有的占横断山区特有总种数9.9%,滇西北和川西南两地共同特有的占横断山区特有总种数25.2%,要是把滇西北川西南看成一整体无疑是横断山区特有种分布中心,占横断山区特有总种数67.2%。3)滇西北川西南特有种分布中心,从其特有种组成分析,其成因有历史的也有生态的,但生态成因多于历史成因,因此该中心的植物区系较为年青,这是由于新构造运动强烈、垂直气候带变化明显,冰川多次进退,导致气候上下位移频繁以横断山脉的纵向深切,促进植物在发展过程中强烈分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高黎贡山马先蒿物种多样性与地理分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黎贡山有马先蒿属植物41种,占云南马先蒿属种类的27.3%;在李惠林系统的四种花冠类型中,无齿型有7种,具齿型3种,短管具喙型28种,长管具喙型3种。按照钟补求系统,马先蒿属共分为13个群,其中云南有13个群,高黎贡山9个群,占总数的69.2%;112个系中,云南72个,而高黎贡山就有36个,分别占全球和云南的32.14%和50%。在高黎贡山几乎可以看到本属从原始到进化发展的各个主要阶段,由此可见,高黎贡山是马先蒿属的分布中心和多样化中心的一部分,以富含高等级类群(群、系)和中间类群(如短管具喙花冠型)为主要特点。高黎贡山具有马先蒿属的特有种5个,云南特有种14个,中国(西南)特有种16个,特有现象十分明显,表明本属在高黎贡山产生了一系列的分化和新种的形成。进一步研究高黎贡山马先蒿属的多样化成因,特别是种类集中的短管具喙型花冠类型的传粉机制和特有适应性,对于揭示该地区物种多样性的起源和地理分布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云南甘蔷薇科植物的区系特征和地理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蔷薇科是云南种子植物区系中的第5大科,有41属456种,其属种分别占我国蔷薇科的74.5%和52.2%。云南蔷薇科植物的区系物征:1)云南蔷薇科属种十分丰富,分别占国产属的3/4和种的一半以上;而且该科植物中原始的、中间过渡的和进化的类群在云南均有分布。2)区系地理成份相当复杂,以包括北温带和东亚等分布类型为主的温带成分占优势。3)蔷薇科在云南的地理分布为5个区。该科植物在滇西、滇西北区种类最为丰富,占总种数的65.7%,其次是中部高原区、滇东南区及滇南和滇西南区较少,滇东北区最少。云南是蔷薇科植物的一个现代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5.
云南具有丰富的植物区系,现知种子植物240科(裸子植物10科,被子植物230科),1,984属,约13,000种。无论从那一派分类学家的系统或观点来说,云南都有众多的古老或原始的科属。从云南种子植物属15个分布区类型比较分析,云南区系明显是热带性质并且具有丰富的温带成分,热带的属占云南总属数(不包括世界分布属,下同)61.89%,温带的属却占32.19%。中国特有属在云南分布约有83属,占云南总属数4.39%,并占中国特有属224个的37.05%。  相似文献   

6.
云南森林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文政  裴盛基   《广西植物》1991,11(4):293-303
云南森林植物(系指木本植物)主要起源于新生代,少数古老种起源于古生代至中生代。云南森林植物区系成分极为丰富而复杂,据研究已知森林植物149科(蕨类植物1科,裸子植物10科,被子植物138科),840属,5271种。本文根据对云南森林植物15个分布区类型统计分析,证明云南森林植物区系明显富于热带性同时兼有丰富的温带成分,热带属占总属数72.12%,温带属占总属数21.87%,中国特有属在云南有46属,占云南总属数5.33%。中国特有属的三个分布中心。有两个分布中心在云南(即新特有属中心和古老特有属中心)。本文还对云南森林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起源;云南森林植物区系成分复杂、丰富之成因;云南森林植物开发利用之前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对云南西北部马先蒿属(Pedicularis L.)进行专题野外调查以及查阅《云南种子植物名录》(下册)(吴征镒, 1984),《中国植物志》第 68卷(钟补求, 1963)和《Flora ofChina》第 18卷(Yang等, 1998)云南马先蒿属植物的基础上,作者发现了 4个种在云南的地理分布新记录,一个新变型,一个新亚种,同时发现一个裸名也一并给予合格化。 峨眉马先篙分布新记录 Pedicularis omiiana Bonati,in Bull.Soc.Bot.France 54:184.1…  相似文献   

8.
蔷薇科是云南种子植物区系中的第5大科,有41属456种,其属种分别占我国蔷薇科的74.5%和52.2%.云南蔷薇科植物的区系物征:1)云南蔷薇科属种十分丰富,分别占国产属的3/4和种的一半以上;而且该科植物中原始的、中间过渡的和进化的类群在云南均有分布.2)区系地理成份相当复杂,以包括北温带和东亚等分布类型为主的温带成分占优势.3)蔷薇科在云南的地理分布为5个区.该科植物在滇西、滇西北区种类最为丰富,占总种数的65.7%,其次是中部高原区、滇东南区及滇南和滇西南区较少,滇东北区最少.云南是蔷薇科植物的一个现代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9.
朱华 《云南植物研究》2008,30(3):308-314
茜草科粗叶木属植物是亚洲热带原始林下优势地位明显的一类灌木植物.依据标本资料和分类学修订,研究了东亚产粗叶木属植物33个种的地理分布式样,并将其划分为热带亚洲、东亚和中国特有3个分布区类型,其中热带亚洲分布型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印度(喜马拉雅)至马来西亚分布、印度(喜马拉雅)至中国南部和大陆东南亚分布及中国南部至大陆东南亚分布3个亚型.中国粗叶木属植物中热带亚洲分布型占总种数的72.7%,显示了中国热带地区植物区系的热带亚洲亲缘.一些粗叶木属植物种类的分布式样暗示了中国-日本、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区系的分区及物种形成,喜马拉雅(横断山)-台湾山地植物区系的联系及台湾-琉球-日本物种迁移通道.海南、台湾植物区系缺少特有种反映了它们的植物区系大陆性很强. 粗叶木属植物种类的分布式样对中国热带植物种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黄龙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在对四川省黄龙自然保护区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对其种子植物科、属、种分布区类型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区内有种子植物74科,208属,474种;(2)植物区系优势科、属明显。含20种以上的优势科数虽只占总科数的8.7%,但其所含属数和种数却分别占总属数和总种数的38.94%和44.09%;含5种以上的26个优势属所含的种数占区内总种数的37.34%,这些科、属在本区系组成中占明显的主导地位;(3)在科、属、种3个层次上,植物区系均表现出明显温带性质。尤其在属级水平上,温带分布占总属数的82.89%,其中北温带分布占总属数的49.73%,表现出明显温带性质,并以北温带成分为主;(4)中国特有种丰富,达314种,占区内总种数的66.39%;(5)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6)本植物区系与西南西北地区,特别是云南地区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11.
沙棘属植物的分布格局及其成因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首先从植物类群、分布地域和垂直分布角度分别论述了沙棘属植物的地理分布概况,指出沙棘属在植物区系地理上,属旧世界温带分布类型;在区系成分上,是森林─—草原过渡带的成员;横断山及其毗邻的东喜马拉雅地区,是该属植物的类群分布中心、类群分化中心和原始类群中心。并对类群分布的地理替代现象、该属植物成林的丛片性特征以及果实中植化组成分与类群分布、类群进化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论述。文章最后着重对该属植物分布区格局的形成与该属植物起源的生态地理环境、散布的时间、路线以及繁育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郁文彬  蔡杰  王红    陈建群 《植物学报》2008,25(4):392-400
结合已有的研究报道和作者近年来的工作, 对马先蒿属(Pedicularis)植物的花冠多样化成因与繁殖适应特性进行了总结和探讨。通过对该属4种进化花冠型的花器官发生和分化的研究发现, 花部各器官在发生和发育初期基本一致, 后期上唇形态的分化是导致成熟花形态结构产生较大差异的重要阶段。孢粉学研究认为, 花冠类型与花粉萌发孔类型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萌发沟的演化可能与繁殖适应有一定的关系。分子系统学研究表明, 多样化的花冠类型在不同的谱系内经过若干次的独立进化而表现出了高度的平行演化(p ara l lel ism )。传粉生物学研究证实, 该属植物花冠多样化与其主要传粉者熊蜂属(Bombus)昆虫的传粉行为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具有相同(似)花冠类型的马先蒿可能被同种或不同种的熊蜂以相同的方式访问, 但在花粉落置位置上存在显著差异, 这可能有助于同域分布重叠的物种间在生殖上的机械隔离, 而花冠的分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的物种形成。  相似文献   

13.
粉条儿菜属(AletrisL.)隶属于肺筋草科,全世界有23种1变种,东亚有18种1变种,北美东南部有5种,为典型的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的属.本文在种(变种)的水平上,研究了粉条儿菜属的地理分布及其分布中心和多样化中心,并对其起源和分化以及现代洲际间断分布格局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共分布有粉条儿菜属植物15种1变种,而广义的横断山地区集中分布有13种1变种,是东亚粉条儿菜属植物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而且包含该属植物各个进化阶段的代表.因此,广义的横断山地区是粉条儿菜属在东亚的分布中心和多样化中心.(2)根据粉条儿菜属及其近缘属的分布格局推测,该属可能在不晚于第三纪早期,起源于古北大陆.东亚和北美的粉条儿菜属植物形态区别明显,应该是隔离分化的结果.(3)该属植物可能曾经广布于北半球,后来地质、气候以及冰川等因素的变化,导致该属在一些地区灭绝,而仅存于东亚和北美东南部.(4)尽管横断山及其周边地区是东亚粉条儿菜属的多样化中心,但该地区很可能并不是粉条儿菜属最早的分化中心,因横断山地区周边的一些特有种可能是在晚近的时期形成的新特有种;另外,东亚粉条儿菜属一些原始的种类主要分布于我国中东部到日本一带.所以,中国中东部到日本一带可能是粉条儿菜属早期的分化中心.  相似文献   

14.
The present paper is a preliminary research of the taxonomy, evolution,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origin of the species of the Genus Pedicularis L. in Xizang plateau. It may be summed up as follows: 1. There are 108 species of Pedicularis in Xizang, representing about 33% of the total species of the genus known in China. Among these species, there are 35 endemics, about 35.9% of the total species of the genus,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in Southeastern Xizang. Where there are 82.7% of total species of Xizang and 88% of endemics reported. 2.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 morphology of flower, leaf and evolution, the genus Pedicularis in Southeastern Xizang seems very active in evolution, because there is a wide range of flower types varying from the primitive alternate-toothless and opposite-toothed to the advanced beaked and long-tubed corolla-types. 3. There are almost all morphological types of the pollen, especially, the primitive particular tricolpate type is decidedly dominant, and the species with derived type of bicolpate pollen almost all belong to the beeked, long-tubed type of flowers; therefore, the evolutionary tendency and correlation between two types is very clear. According to above conditions, it may be considered that Southeastern Xizang is the evolutionary centre of the Genus Pedicularis L. 4. Basing upon the floristic-geographical analysis of neighbouring regions, we may consider that the members of genus Pedicularis in Xizang mainly come from the East, i.e. the mountains of the plateau frontier in Western Sichuan and Northwestern Yunnan. Finally, the floral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 regions such as Buthan, Nepal, Xinjiang and Qinghai, Gansu, etc. are not so close, because the species in common are not verymany and usually widely distributed species.  相似文献   

15.
文本报道了分布在横断山区域的节肢蕨属(Arthromeris)植物,已知12种,1变种;其中新种2个。讨论了该属在本区的地理水平和垂直分布,并初步探讨了在这一地区分布的种类和亚洲分布的种类之间的地理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6.
横断山区是中国柴胡属Bupleurum植物的分布中心。本文对横断山区6个种2变种进行了染色体记数报道,其中4个种2变种是首次报道。对横断山区的10个种4个变种、中国北方(河北和黑龙江)的3个种的nrDNA ITS进行测序,同时从GenBank里面下载同属的来自非洲和地中海西部的16个nrDNA ITS序列数据,结合染色体数目变化结果,初步探讨了横断山区柴胡属植物的系统发育。结果表明横断山区可能是现代柴胡属植物的频度中心和多样分布中心之一。它们的祖先种可能是非洲北部的木本柴胡属植物B.fruticosum,或者是地中海西部的柴胡属植物,推测是通过中东和高加索扩散而形成的,其中与非洲南部特有种B.mundtii的亲缘关系也较近;染色体基数演化趋势是:8是较原始基数,6和7是次生基数,其染色体异基数变异和多倍化可能是物种形成、进化以及向外扩散的主要方式;在ITS系统发育树中,中国柴胡属植物染色体基数为8的种类聚为一支,染色体基数为6和7的种类聚为了一支,不支持舒璞等(1998)关于中国柴胡属的属下分类系统。结合已有的形态学、细胞学、孢粉学证据和ITS系统发育树,建议窄竹叶柴胡B.marginatum var.stenophyllum独立成种。  相似文献   

17.
重庆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重庆地区蕨类植物从科、属分布区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将该区区系特征与其它几个地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共有蕨类植物389种(含变种和变型),隶属于109属, 43科。(2)该区蕨类植物中优势科、属十分明显,其中优势科为:鳞毛蕨科、金星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凤尾蕨科;优势属为鳞毛蕨属、耳蕨属、凤尾蕨属、铁角蕨属、卷柏属、凤丫蕨属。(3)从蕨类植物科、属分布区类型的所占比例来看,该地区区系性质以热带成分占优势,其中热带分布科22科,占总科数的75.00%;热带分布属有60属,占总属数的64.52%(剔除世界分布)。(4)本区区系成分古老,古老孑遗的科属较为丰富,但特有现象不明显。(5)该区地形、气候条件对于蕨类植物的散布和充分发育比较适宜,为其在该区的充分发育创造了极为有力的条件。(6)经对比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该区与临近的几个地区属的相似性系数很高,特别是与西南地区的西藏、横断山区的属相似性系数较大,表明区系上与这些地区有着广泛的联系;而与华北的内蒙古,东北的辽宁等相距较远的地区属的相似性系数较低,表明区系上联系较为疏远。  相似文献   

18.
The Himalaya, Hengduan, and Qinling mountains are very important mountain systems in China. Because they are geographically adjacent, species distributed in these three mountains usually have close relationships, but species/populations distributed in the first two mountain systems have higher genetic diversity and more complex phylogenetic structures than those found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In this study, we used molecular and morphological methods to explore the phylogeographical structure, species differentiation, and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Biston falcata species group, which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Himalaya, Hengduan, and Qinling mountains. Five species were identified; B. quercii is distributed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and its adjacent areas, and the other four specie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Himalaya and Hengduan Mountains. Four gradual species differentiation events occurred at approximately 3.07, 1.75, 1.50, and 1.30 Ma, corresponding to the stage with strong geological movements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he low land between the Qinling and the northern Hengduan Mountains, the Sichuan Basin, the low land between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Himalaya Mountains and the Mekong‐Salween Divide are four geographical barriers that resulted in multiple speciations. In addition, long‐range dispersal as another mechanism for speciation is non‐negligible. In spite of failing to confirm the ancestral area, our study provided direct evidence of the speciation induced by the geographical barriers and adaptation to the plateau.  相似文献   

19.
吸虱是寄生于真兽类哺乳动物体表的专性吸血寄生虫,广布于世界各地。云南省已知吸虱昆虫9科13属44种,分别占中国已知吸虱科、属、种的81.82%,59.09%,45.83%。文章参考大量相关文献,从分类阶元、特有物种、动物地理区划和宿主动物4个方面分析云南省吸虱的物种多样性。云南省吸虱特有种有13种,占云南省已知吸虱种类的29.55%,27种为东洋种,15种为古北和东洋两界兼有种,广布种9种。吸虱在5个地理小区的分布,以横断山中部和横断山南部2个地理小区的吸虱物种多样性较高,其它3个区的物种多样性较低。相对于全国而言,云南省吸虱物种多样性较高,吸虱的宿主动物种类丰富。但蚤、恙螨和革螨等其它体表寄生虫相比较,兽类宿主动物体表吸虱的物种多样性明显低于其它体表寄生虫,1科(属)阶元的吸虱其宿主多为相对一致的1个科(属)动物阶元,反映了吸虱宿主特异性较高的事实,吸虱昆虫与其对应的宿主动物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一对一"的寄生关系,这是吸虱昆虫与其宿主动物协同进化的生态学表现。  相似文献   

20.
哀牢山作为滇东高原与横断山系南段滇西南山地的分界线,其高大山脉造就了山体两侧气候、植被差异显著。本研究以沉积物孢粉为媒介,对山脉主峰两侧的植物物种区系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哀牢山西坡样地受印度夏季风影响程度高于东坡样地,沉积物孢粉中热带成分大于东坡,分别为6.8%和4.7%;哀牢山东坡样地则受北来东亚冬季风影响显著,造成东坡样地孢粉中北温带成分远大于西坡样地,分别为26.4%和13.4%。哀牢山成为印度夏季风与东亚冬季风的重要分界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