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爬行纲动物分类厘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国爬行纲动物的分类体系和物种进行了系统的评估, 规范了中文学名, 给出了《中国爬行纲校正名录》, 结果表明: 中国现存爬行纲动物3目30科132属462种, 其中鳄形目(Crocodylia)1科1属1种, 龟鳖目(Testudines)6科18属33种, 有鳞目(Squamata)蜥蜴亚目(Lacertilia)10科41属189种, 有鳞目蛇亚目(Serpentes)13科72属239种。与《中国动物志 爬行纲 第一卷(总论、龟鳖目、鳄形目)》、《中国动物志 爬行纲 第二卷(有鳞目: 蜥蜴亚目)》和《中国蛇类》相比, 目和亚目无变化; 科级水平新增5科, 变更2科; 属级水平新增23属, 合并15属, 变更6属; 种级水平新增81种, 变动2种; 未收录同物异名12种、杂交6种、中国无分布7种。形态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结果在爬行动物不同分类阶元均有一定差异, 文章对这些争议进行了讨论, 并对名录的选择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中国膜翅目昆虫2020年发表的新分类单元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结合数据库检索和统计表格征集, 基于采自中国的膜翅目昆虫标本记录, 全世界膜翅目学者于2020年共发表涉及中国膜翅目分类单元的期刊论文104篇、出版1本图书专著, 分类单元新增及变动条目共469条: 4个新属(其中1个绝灭属), 1个新亚属, 321个新种(其中10个绝灭种), 8个新组合, 22个新异名, 1个中国新记录亚科, 18个中国新记录属, 93个中国新记录种, 1个替代名。绝灭类群有11条, 涉及3总科3科5属; 现生膜翅目有458条, 涵盖11总科29科170属, 其中6科40属不涉及新种。发表现生膜翅目新种的9总科23科130属: 广腰亚目(Symphyta)叶蜂总科(Tenthredinoidea) 23个新种; 细腰亚目(Apocrita)针尾部(Aculeata) 3个总科(蜜蜂总科(Apoidea) 29个新种、青蜂总科(Chrysidoidea) 2个新种、胡蜂总科(Vespoidea) 20个新种); 细腰亚目寄生部(Parasitica) 5个总科(小蜂总科(Chalcidoidea) 23个新种、瘿蜂总科(Cynipoidea) 12个新种、姬蜂总科(Ichneumonoidea) 206个新种、广腹细蜂总科(Platygastroidea) 4个新种、钩腹蜂总科(Trigonalyoidea) 2个新种)。2020年发表的所有中国膜翅目新种中, 姬蜂总科新种数量最多, 约占全年发表新种总数的2/3。云南、浙江、西藏、福建和辽宁等5个省级行政区为2020年中国膜翅目新种分布最多的省份, 超过全年发表新种总数的1/2。基于以上结果, 本文对膜翅目分类学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2010-2013年,对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蜻蜓目昆虫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共获得蜻蜓标本305号,隶属2亚目3科9属13种,其中差翅亚目2科6属9种,束翅亚目1科3属4种。蜻科(5属7种)、蟌科(3属4种)为优势科,长叶异痣蟌、秋赤蜻和黄蜻为优势种。总属种比值系数为0.692,单种属占总属数的66.67%。其区系组成的特点是在世界地理分布中偏向古北区,古北区种占总种数的46.15%,广布种占总种数的30.77%。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共有8类区系型,其中七区型所占比例最高(占38.46%);四区型和五区型次之;六区型分布仅有1种,无单区型、双区型和三区型分布的种,表明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保护区蜻蜓目昆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区系关系和构成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4.
书刊评介     
《世界蜻蜓名录》简介TheDragonfliesoftheworld:AsystematlclistoftheextantspedesofodonataVol.IZygoptera,Anlsozygoptera(1984),Vol.2At18oPtera(1985).该著作共为2卷,由英国剑桥大学D.AlienL.Davies和PamelaTobin编著,在荷兰乌得勒友(trecho由国际靖蜒学会(ocietasInternationalisodonatolosic)出版。内容包括:目录、引言、名录、索引。第五卷共127页,收录束翅亚目ZI科、267属、2362种、205亚种、87型;间翅亚目1科、且属、2种。第2卷共151页,收录差翅亚目7科、327属、2513种、322亚种、83型。书内除对总…  相似文献   

5.
中国两栖、爬行动物更新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2015年发表的爬行动物名录及同年《中国两栖类信息系统》发布的两栖动物名录的基础上, 通过整理新发表的分类学研究及先前名录遗漏的部分早期文献, 更新了截至2019年底中国现生本土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名录。2015-2019年间, 中国两栖动物新记录1科, 新描述2属, 恢复1属有效性, 新记录1属, 新描述或恢复有效种74种, 新增国家纪录18种; 另6属、8种的有效性未得到近年研究证据支持(在此视为次定同物异名而未做收录, 后同)。同期, 中国爬行动物新恢复5科, 新描述1亚科, 新描述1属, 恢复3属有效性, 新记录3属, 新描述、恢复或提升有效种43个, 新增国家纪录10种; 另有5属、4种的有效性未得到近年研究证据支持, 并移除1属、4种在我国的分布纪录。此外, 通过整理2015年前文献, 爬行动物增补3属, 提升3亚种至种级地位, 增补国家新纪录3种, 另有3属、2种的有效性未得到近年研究证据支持, 同时移除1种在我国的分布纪录。综上, 截至2019年底, 我国共记录现生本土两栖动物3目13科62属515种(蚓螈目1科1属1种, 有尾目3科14属82种, 无尾目9科47属431种), 爬行动物3目35科135属511种(鳄形目1科1属1种, 龟鳖目6科18属34种, 有鳞目蛇亚目18科73属265种、蜥蜴亚目10科43属211种)。此外, 本文还对先前名录中部分爬行动物的中文名提出了修改建议, 建议恢复部分物种的惯用中文名。2015-2019年, 新物种及新纪录已知物种数量占现两栖、爬行动物物种总数的17.1%和10.2%。近年来, 我国发表的两栖、爬行动物新物种和已知物种的新纪录数量持续增加, 分类体系也在研究中不断完善, 建议今后及时地进行阶段性总结, 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讨论, 以推动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分类学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动物志·蜘蛛目·肖蛸科》的编著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该书由朱明生、宋大祥和张俊霞编著,于2 0 0 3年1 0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40 2页65万余字,包括分类特征插图1 74幅,电镜照片及彩色图片1 6幅。该书内容分总论和各论2部分。总论中综述了肖蛸科的研究历史、形态特征、分类地位及分类系统、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经济意义6部分内容。各论中总共记述肖蛸科2 0属1 1 1种,内含2个新亚科、4个新记录属、1 0个新记录种和41个新种,并包括6种新组合和1 5个新异名。书末附有新种的英文描述及亚科、属、种检索表和中文名、…  相似文献   

7.
世界猪的种类、分布和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劲硕 《动物学杂志》2007,42(1):7-7,19
猪年伊始,让我们了解一下猪家族。Pavlinov(2003)将世界猪类归入偶蹄目(Artiodactyla)、猪形亚目(Suiformes),包括猪科(Suidae)和西貒科(Tayassuidae)2个现代科及15个化石科。依Wilson和Reeder(2005),猪科包括5属19种,西貒科包括3属3种,共计8属22种,其中不乏一些受到威胁的濒危  相似文献   

8.
罗键  高红英  罗钰 《四川动物》2007,26(4):822-826
1996~2007年对四川省资阳市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两栖类7种,其中有尾目1种,无尾目6种;爬行类18种,其中龟鳖目2种,有鳞目蜥蜴亚目5种、蛇亚目11种,其中包括新记录1科3属5种。建议加强对该市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其生境的保护,合理利用两栖爬行动物资源。  相似文献   

9.
中国鲀形目鱼类的地理分布和区系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就现时所知,我国的魨形目鱼类共有10科42属98种。拟三剌魨科我国共有4属5种,均产南海,其中只有1种分布到东海;三刺魨科有2属5种,南海均产,只有1种分布到东海和黄、渤海;鳞魨科有6属18种,除1种分布到东海和黄、渤海外,均产南海;革魨科有11属16种,南海有11属15种,东海5属5种,黄、渤海4属4种;须魨科只有1属1种,分布于南海和东海。六稜箱魨科我国有2属2种,南海和东海各产1属1种;箱魨科共4属8种,南海均有,其中有些种类分布到东海和黄、渤海。魨科我国现有8属35种,南海有8属27种,东海有3属17种,黄、渤海只有1属10种,其中东方魨属的分布颇为特殊,即东海的种类为最多,而南海反是较少;刺魨科有2属6种,南海均产,2种分布到东海,有1种分布到黄、渤海。翻车鱼科中国有2属2种,1种沿海均见,1种只分布于南海。三齿魨科现时中国尚无代表。 中国魨形目鱼类由暖水性种、暖温性种和冷温性种3种类型组成。暖水性种占绝对优势,有66种,占总数的67%;暖温性种次之,有29种,占总数的30%;冷温性种甚少,只有3种,占总数的3%。 中国魨形目鱼类以南海种类为最多,共88种(总数的90%),由暖水性种和暖温性种2种类型组成,前者66种,后者22种。东海种类减少至32种(33%),暖水性种有15种,暖温性种有15种,冷温性种2种。黄、渤海种类最少,只有20种(2  相似文献   

10.
李法圣先生编写的《中国目志》分上下 2册 ,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包括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详细介绍了目研究历史、分类系统的变革、形态构造、生物学特性、区系分布及研究方法等 ,并且进一步清理了旧有分类系统的紊乱状态 ,确立了各个阶元的科学名称 ;各论记载了我国虫 3亚目、1 4总科、1 70属和 1 5 0 0多种。其中新组建和新命名 3个总科、1 2个亚科 ,并包括 62个新属或亚属 ,进而还描述了 91 8个新种。全书附有各级分类阶元的检索表、1 5 0 0多幅特征图及精美的显微照片。这是我国当前最完善最全面的目专著 ,并且在一部书…  相似文献   

11.
记载广东大雾岭自然保护区蜻蜓目昆虫2亚目11科26属49种,包括差翅亚目6科16属28种,束翅亚目5科10属21种.其中,沃尔内春蜓Nepogomphus walli(Fraser,1924)、大黄赤蜻Sympetrum uniforme Selys,1883、赤斑异痣 Ischnura mildredae Fraser,1927、红腹丽扇 Calicnemis erythwomelas Selys,189l为广东新记录.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2.
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四川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种子植物 1 1 8科 ,3 85属 ,860种 ,其中裸子植物 5科 ,1 6属 ,1 9种 ;被子植物 1 1 3科 ,3 69属 ,841种。种子植物属、种的区系成分共有 1 3个类型 ;在所有成分中 ,以温带区系成分为主 ,达 1 81属 ,占总属数的 5 1 .5 8%。中国特有分布属共 1 1属 ,占总属数的 3 .1 3 % ;中国特有分布种共41 0种 ,占总种数的 48.41 %。保护区共有珍稀濒危植物 1 8种 ,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4种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6种 ,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8种。  相似文献   

13.
蝗总科部分种类16S rDNA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将自测的我国直翅目蝗总科8科8个种和从互联网GenBank中检索到相关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16S rDNA序列片段进行同源性比较,计算核苷酸使用频率,并构建分子系统树。在获得的480bp的序列中。A T约占70.7%,G C为29.3%,颠换取代(transversion)的速率大于或接近转换取代(transition)的速率,其中188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研究结果表明:在直翅目蝗总科有差异的188bp中,属内种间的碱基序列差异仅为1.5%,科内属间为3.5%~3.6%,科间差异为4.8%~15.8%,亚目间差异达到15.2%~25.6%。分子系统树表明:科内的属和属内的种均优先聚在一起;蝗总科8科的起源关系为:锥头蝗科→瘤锥蝗科→癞蝗科→斑翅蝗科→剑角蝗科→网翅蝗科和槌角蝗科→斑腿蝗科;锥头蝗科与瘤锥蝗科关系较近,是蝗总科内最原始的类群;槌角蝗科和网翅蝗科互为姐妹群,与最进化的斑腿蝗科关系较近;蚤蝼科为独立的一支,最先分出,似为一个亚目,与现用的分类系统有明显差别;哈螽科(螽嘶总科)和蟋蟀科聚在一起为剑瓣亚目(Ensifera),蚱科和蝗总科的8科组成短瓣亚目(Caehfera),同现用的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标记技术在鲸类系统学研究中的进展。分子生物学证据支持鲸目与有蹄类之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并支持鲸类的单系起源,但鲸类不同类群(须鲸类、抹香鲸类及不包括抹香鲸类的齿鲸类)之间的系统发生关系仍存在争议。抹香鲸类到底与须鲸类还是与其它齿鲸类有更近的亲缘关系,不同的分子生物学家所得到的结果并不一致。此外,分子生物学技术还被用于解决须鲸亚目和齿鲸亚目内科间以及科内种间的系统发生关系,特别是齿鲸亚目的海豚科、鼠豚科和淡水豚类。通过分子标记技术来研究鲸类种下的遗传结构是鲸类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一个新热点,使用的标记主要是mtDNA控制区、核DNA微卫星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v complex,MHC)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比较了中国鲽形目8科45属94种鱼的椎骨、肋骨及肌隔骨刺等。据此(1)拟有亚目及科的检索表;(2)探讨了演化,认为鳒科最原始,鲽亚目较高,鳎亚目、尤其舌鳎科最高;(3)因本目椎骨均有脊索孔,鲆科与冠鲽科有肌隔骨刺和鲽科腹椎仅有肾脉突而无肾脉弓等原始特征,认为本目不可能起源于鲈形目而同意Amaoka(1969)起源应早于鲈形目;(4)Amaoka所示鳒属的尾下骨1是尾杆骨的脉棘,各为尾脉棘似较妥。  相似文献   

16.
广东新会维管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新会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 ,地理位置为北纬 2 2°0 5′4 3″~ 2 2°4 8′2 4″,东经 1 1 2°4 7′0 3″~ 1 1 3°1 5′2 4″,南濒南海 .该地区共有维管植物 1 6 98种 ,隶属于 2 0 9科 81 6属 ,其中蕨类植物 32科 5 4属 82种 ,种子植物 1 78科 76 2属1 6 1 6种 .区系地理学研究表明 :蕨类植物地理成分以热带亚热带分布属居多 ,达 2 6属 ,占蕨类总属数的 4 8.1 3% ,而且是以单种属或少种属占优势 .种子植物地理成分以泛热带、热带亚洲分布占绝对优势 ,全部热带成分已达78.0 9% ;其特征科主要有 :山矾科、冬青科、壳斗科、桑科、金缕梅科、山茶科、樟科、萝摩科、大戟科、蝶形花科、野牡丹科、茜草科等 ;中国特有属杉木属、穗花杉属、石笔木属、四药门花属、马蹄参属、天星藤属、大血藤属、刚毛药花属、台闽苣苔属、酸竹属及广东特有属绣球茜草属、异枝竹属等 .与邻近的香港、惠东古田、鼎湖山和黑石顶的植物区系比较其相似性很高 ,体现出南亚热带地区植物区系成分的过渡性及热带区系的渗透性  相似文献   

17.
《宁夏脊椎动物志》王香亭教授主编,于1991年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志记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脊椎动物中鱼纲3目5科25属31种;两栖纲1目3科3属6种;爬行纲2目8科12属19种;鸟纲17目47科156属282种;哺乳纲6目19科51属73种。包括1新种,49个种和5个亚种的新记录,是迄今为止对宁夏自治区脊椎动物调查研究的系统的总结,就全国范围来  相似文献   

18.
陕西延安市区蝶类多样性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延安市区有蝶类6科25属36种,其中凤蝶科2属3种;粉蝶科5属8种;眼蝶科3属5种;蛱蝶科7属10种;灰蝶科7属9种;弄蝶科1属1种。陕西省新记录5种。区系分析表明,该地区以广布种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软骨鱼类的地理分布和区系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软骨鱼类,就现时所知,共有127种、60属、28科,可归纳为如下14大类:(1)六鳃鲨类,有六鳃鲨1科3属3种;(2)虎鲨类,有虎鲨1科1属2种;(3)鼠鲨类,有锥齿鲨、鼠鲨、姥鲨、长尾鲨、须鲨和鲸鲨6科11属18种;(4)猫鲨类,有猫鲨、皱唇鲨、真鲨和双髻鲨4科19属43种;(5)角鲨类,只有角鲨1科2属4种;(6)锯鲨类,有锯鲨1科1属1种;(7)扁鲨类,有扁鲨1科1属2种;(8)锯鳐类,有锯鳐1科1属2种;(9)犁头鳐类,有犁头鳐和团扇鳐2科4属9种;(10)电鳐类,有电鳐和单鳍电鳐2科3属5种;(11)真鳐类,只真鳐1科1属7种;(12)魟类,有魟和燕魟2科5属17种;(13)鲼类,有鲼、鹞鲼、牛鼻鲼和蝠鲼4科6属12种;(14)银鲛类,只有银鲛1科2属2种。中国软骨鱼类的区系组成的特点以真鲨科、魟科和鲼科最为繁盛,其次是须鲨、猫鲨、长尾鲨和双髻鲨等科,但角鲨科、真鳐科和银鲛科的代表性则均较弱。中国软骨鱼类可分为暖水性种、暖温性种和冷温性种三种类型。暖水性种有74种,占中国软骨鱼类总数的59%;暖温性种有39种,占30%;冷温性种有14种,占11%。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资溪县马头山蕨类植物区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头山蕨类植物区系由 3 0科 62属 1 42种组成。区系地理成份复杂 ,科属的地理成份以热带亚热带性质为主。主要的科是鳞毛蕨科 (2 5种 )、水龙骨科 (1 8种 )、金星蕨科 (1 5种 )、卷柏科 (1 1种 )、蹄盖蕨科 (1 1种 ) ,5科占总种数 5 6.3 4%。主要的属是鳞毛蕨属 (1 6种 )、卷柏属 (1 1种 )、凤尾蕨属 (8种 )、铁角蕨属 (8种 )、复叶耳蕨属 (5种 )、假瘤蕨属 (4种 )占总种数 3 6.62 %。马头山蕨类植物区系属的地理成份可分为 8个 ,主要是泛热带 (1 9属 )、热带亚洲 (7属 )、世界广布 (1 9属 )成份 ,占总属数 72 .5 8%。而种的地理成份则以亚热带山地成份为主 ,本区东亚成份突出 ,加上中国特有成份共占总种数的 66.2 1 %。显然应是东亚植物区系的一部分。掌叶假瘤蕨为江西省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