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大豆适应SO_2过程中出现的15kD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受SO_2熏气过程中,在一定剂量作用下对SO_2抗性有提高的现象,与此同时,在叶子中出现了一个15kD蛋白,其蛋白量经一定时间增加后不再继续增加,熏气结束后即逐渐降低。纯化的15kD蛋白经SDS-PAGE和IEF检测,证明是均一的,它在280nm处的吸收很低,pH变化对紫外差吸收谱无影响,并且不含糖基;氨基酸组成分析显示,它所含脂肪族氨基酸比例很高,几乎不含芳香族氨基酸,没有发现甲硫氨酸。  相似文献   

2.
在SO_2熏气9h过程中,小麦叶片中乙烯先上升,约6h达高峰,后下降;ACC含量则随熏气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停止熏气,乙烯继续下降,ACC含量也明显降低。MACC含量从熏气3h后不断上升,脱离接触后仍继续增加。6-BA预处理对SO_2引起的乙烯和ACC上升有促进作用,但对MACC含量无明显影响。SO_2熏气提高了乙烯形成酶活性。6-BA预处理对SO_2伤害有保护作用。对逆境乙烯的产生与调节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受一定浓度SO_2熏气的大豆幼苗出现可见伤害以后,在继续熏气的过程中可见伤害程度不再进一步发展,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与此相联系,膜透性增加和TTC还原力下降这两个SO_2伤害指标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SO_2熏气使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随着熏气时间延长,增加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回到对照水平,提示受扰乱的代谢过程有所恢复。低浓度SO_2预处理提高了大豆对高浓度SO_2的抗性,与抗氧化有关的巯基(-SH)含量显著增加,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也有所增强,同工酶谱分析显示有SOD同工酶带的酶量增加或新带出现。  相似文献   

4.
二氧化硫对大豆结实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采用开顶式熏气装置研究低浓度SO_2对大豆结实影响的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长期熏气处理对结实影响较大,使单株豆荚数和单株豆粒数明显减少,对单荚豆粒数无明显影响。花期熏气处理影响较小,仅使单荚豆粒数稍有减少。苗期熏气处理对结实无影响。长期熏气处理和花期熏气处理对花粉在柱头上的萌发和花粉管的延长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使相当数量的花粉粒在授粉前退化解体。试验结果还表明,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熏气处理对大豆结实产生的不同影响与所采用的SO_2剂量无直接关系,其主要原因是各生长发育时期对SO_2伤害反应敏感性的差异。两个供试品种的结实对SO_2伤害反应的敏感性不同。这与供试品种的遗传特性直接有关。 供试品种的有性繁殖过程与叶片对SO_2的伤害反应不同。叶片伤害程度与供试品种的籽粒产量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化石燃料消耗量不断增加,由此产生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SO_2的浓度和影响范围也日趋增大。SO_2对植物,特别是对农作物的影响已受到普遍重视。本研究选择我国北方种植面积大、分布广的大豆为供试作物,在野外开顶式熏气装置中进行低浓度SO_2长期暴露试验,观察SO_2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制订农田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提供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生态学基准。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硫胁迫导致拟南芥防护基因表达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仪慧兰  李利红  仪民 《生态学报》2009,29(4):1682-1687
研究SO2熏气对拟南芥细胞中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分析植株对逆境胁迫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30 mg·m-3 SO2 熏气72 h后拟南芥地上组织中差异表达1倍以上的基因有494个,其中抗氧化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硫氧还蛋白等多种与逆境生理关系密切的基因表达上调;2.5~30 mg·m-3 SO2 熏气可导致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GST的活性诱导性增高,SOD、CAT同工酶谱带特征改变.研究结果表明,SO2 胁迫能够诱导拟南芥中防护基因在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改变,这些基因的差异性表达可能对逆境生理过程有益.  相似文献   

7.
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类PvLEA—18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PvLEA-18蛋白抗体,分析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类PvLEA-18表达情况。Western blot表明在小麦干种胚中未检测到类PvLEA-18蛋白,而在种子萌发不同时期(12h,24h,36h)的胚和盾片组织中检测到类PvLEA-18蛋白的表达。其分子量分别约为81kD和70kD。种子萌发24h后,81kD蛋白消失,70kD的类PvLEA-18表达量也降低。  相似文献   

8.
郁梦德  余清发 《生态学报》1986,6(2):101-106
用无性繁殖的接骨草幼苗,以不同浓度的SO_2熏气3天和以0.25ppm的SO_2进行不同时间的熏气,测定叶片吸收的SO_2,试验结果表明: 1.接骨草叶片的含硫量和硫的增加量均随SO_2的剂量增加而增加,在SO_2剂量为1.50—1.75ppm·日(平均值1.625ppm·日)以下时,叶片硫的增加量呈直线增加。根据1.625ppm·日剂量时叶片硫的增加量为1.10毫克/克·千重,可推算出SO_2在0.5ppm以下行级浓度时接骨草吸收SO_2的速度和维持吸收的时间。 2.叶片含硫量及硫增加量随叶龄的增加而减少,叶龄愈大,硫的增加量愈小。 3.接骨草叶片停止SO_2熏气以后,叶内含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叶龄愈大,其减少的速度愈快。  相似文献   

9.
应用动式熏气装置在人工气候室内进行了19种农作物和38种观赏植物的SO_2熏气试验。观察了叶伤害的初始症状、进一步的发展和形态特征。试验表明植物对SO_2的抗性随生长发育时期而变化,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品种之间的敏感性差异也很大。根据伤害阈值的测定和受害程度的不同,把试验植物分为四个抗性级别。这些资料可应用于植物SO_2伤害的田间诊断和污染区栽培植物种类和品种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鹅血有效蛋白组分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通过质谱鉴定初步了解鹅血有效组分的多肽和蛋白组成及其功能。取鹅血清,并分级分离鹅血有效成分,再向HGC-27和SGC-7901细胞中分别加入各组鹅血蛋白组分、阳性对照化疗药5-FU、空白对照作用36 h,用MTS法检测细胞活力。最后,对有效鹅血蛋白组分溶液内酶解20 h后,采集和分析提取出的酶解多肽,质谱鉴定有效鹅血蛋白组分的构成。结果显示,30 kD以下组分和10 kD以下组分可明显抑制HGC-2细胞和SGC-7901细胞活力,其中10 kD以下组分的抑制作用更明显。然而,3 kD以下组分对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较弱。本研究还发现稀释10倍后的10 kD组分对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不明显。接着,本研究还对鹅血清中10 kD组分进行了质谱分析,共获得135个蛋白或多肽,其中功能已知的蛋白为60个,与其他物种有类似功能结构域的蛋白48个和未知蛋白27个,其中5个多肽初步分析可能参与机体的防御反应。因此,本研究初步认为鹅血清的蛋白组分具有一定的抑制胃癌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其主要成分集中于10 kD组分。  相似文献   

11.
董胜张  叶恭银  胡萃 《昆虫学报》2009,52(9):1024-1027
为了探讨寄生蜂种类与卵内蛋白质存在与否及免疫相关性, 采用蛋白质电泳和Western免疫印迹的方法对7科12种寄生蜂卵内蛋白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小蜂科和姬蜂科寄生蜂与其他昆虫一样, 卵内含有分子量约为200 kD的卵黄原蛋白; 而茧蜂科寄生蜂不含有卵黄原蛋白, 但存在分子量为40~80 kD的多肽, 且在所有供试的寄生蜂卵内均存在一个分子量约为62 kD的多肽。  相似文献   

12.
逆境蛋白在植物抵抗逆境胁迫中具有重要作用。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磷脂酶 (PhospholipaseC/D, PLC/PLD) 是一种逆境信号传递物质, 在逆境蛋白的诱导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探讨了不同胁迫及PLC/PLD抑制剂处理后一种新发现的 6 9.5kD热稳定蛋白的表达情况, 为进一步研究PLC/PLD在逆境蛋白表达中的作用机理提供依据。以玉米 (Zeamays) ‘鲁单 90 0 2’幼苗为材料, 用 2 70mmol·L-1NaCl胁迫处理, 然后进行SDS PAGE (Sodiumdo decylsulfatePolyacrylamidegelelectrophoresis) 电泳, 从受胁迫的玉米幼苗根系中分离出一种新的 6 9.5kD热稳定蛋白, 其表达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该蛋白在恢复正常条件后仍然表达, 表明其可能是一种胁迫适应性蛋白 ;2 0 μmol·L-1ABA处理也能引起该蛋白的表达, 但表达量远低于同期的 2 70mmol·L-1NaCl胁迫处理。NaCl+ABA处理后该蛋白表达量低于NaCl处理, 但高于ABA处理。PLC/PLD抑制剂硫酸新霉素 (Neomycinsulfate, NS) 和正丁醇 (n Butylalcohol, BA) 对NaCl、ABA和NaCl+ABA诱导的 6 9.5kD热稳定蛋白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对ABA和NaCl+ABA两个处理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均随抑制剂浓度升高或处理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 但对NaCl处理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则表现出复杂性。结果表明, 不同处理诱导 6 9.5kD热稳定蛋白表达的敏感程度不同, 而磷脂酶在不同处理诱导的信号传递途径中的作用机理有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对管藻目绿藻刺松藻 (Codiumfragile (Sur.)Hariot.)的 4种主要的捕光复合物LHCP1-3 和LHCP3′的多肽组成和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LHCP1在SDS_PAGE中主要呈现 34 .4、31.5、2 9.5、2 8.2和 2 6 .5kD 5种多肽 ,其中 34 .4和31.5kD多肽是高等植物所没有的 ;LHCP3 含有LHCP1中除了 34 .4kD多肽以外的其他 4种多肽 ,而LHCP3′只含有2 8.2和 2 6 .5kD两种多肽。若LHCP1不经处理直接进行SDS_PAGE ,发现较易从LHCP1上脱落的是 34 .4、2 8.2和2 6 .5kD多肽 ,这表明它们可能位于较外侧 ,而 31.5和 2 9.5kD多肽则靠近核心 ;2 8和 2 6kD两种多肽常出现在刺松藻的中心复合物CPa中 ,可能是与CCⅡ结合最为紧密的LHCⅡ多肽。根据上述结果提出了 1个LHCP1多肽结构关系示意图  相似文献   

14.
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材料,研究SO_2预暴露对植株干旱生理的影响,实验共设对照组、30 mg·m~(-3)SO_2熏气组、干旱组、30 mg·m~(-3)SO_2熏气+干旱组。检测发现:随干旱时间的延长,干旱组拟南芥植株萎蔫程度加剧,叶片相对含水量减少,SO_2+干旱组萎蔫程度低于干旱组,叶片相对含水量较干旱组升高4%~10%(P0.05);干旱组叶片中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SO_2+干旱组H_2O_2和MDA含量分别比干旱组降低10%~19%和15%~18%(P0.05);干旱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升高,SO_2+干旱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比干旱组提高15%~30%和6%~31%(P0.05)。基因转录检测发现:拟南芥DREB2A、DREB2B、CBF4及RD29A对干旱应答,SO_2预暴露使干旱响应基因DREB2A、DREB2B及RD29A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干旱组,其中RD29A上调幅度最高达16%。结果表明:SO_2预暴露能缓解干旱引起的氧化损伤,促进体内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诱导干旱响应基因上调表达,从而增强植株的干旱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应用SDS-PAGE显示小分子多肽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显示小分子多肽技术,应用SDSPAGE寻找更简单、快捷的分析小分子多肽的方法。采用8%T,3%C的丙烯酰胺浓缩胶和含6mol/L脲(或含24%的甘油)的16%T,6%C的丙烯酰胺分离胶的双层不连续SDSPAGE和三羟基甘氨酸电泳缓冲液显示蛋白分子量标准(2512~16949kD)和待测样品,并对蛋白分子量标准在这两种分离胶中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两种条件下均能显示分子量小至2512kD的多肽;多肽样品在含脲和在含甘油的2LTSDSPAGE中均有较好的显带;蛋白分子量标准的直线回归系数分别为r=-0966和r=-0964。它们是显示小分子多肽和估测其相对分子质量及对多肽分子进行进一步分析的更为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用Triton X-100处理PSⅡ颗粒,接着通过DEAE-Toyopearl 650S一步柱层析制备PSⅡ反应中心复合物具有良好的DCIP光还原活性和放氧功能,SDS-PAGE分析表明含有47,43,33,32,30kD和9kD6种多肽组分;还具有和前人用其它方法制备的放氧PSⅡ反应中心复合物相同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圆二色谱检测证明,本法所制备的复合物仍保持色素蛋白固有的α-螺旋结构与反应中心叶绿素的二聚体存在形式。EPR谱检测证明,该复合物具有保持完好的电子供体D存在;Mn~(2 )参与了电子传递。  相似文献   

17.
盐胁迫下苜蓿中盐蛋白的诱导产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盐胁迫下苜蓿叶片中蛋白质的合成受到抑制,而其离体叶绿体中蛋白质合成增强,ABA阻碍了后者的蛋白质合成。NaCl胁迫下,“松江”和“肇东”两品种的根和叶中均无新多肽出现。在盐敏感的“松江”品种离体叶绿体中,NaGl诱导70,65,60和43kD4种多肽产生,ABA诱导60和17kD两种多肽产生;在较抗盐的“肇东”品种离体叶绿体中,NaGl诱导83,80kD和43kD3种多肽产生,但100mmol/L NaCl并不诱导83kD多肽出现,ABA无明显作用。两品种的43kD多肽和肇东品种的80kD多肽都存在于类囊体膜上,而松江品种的60kD多肽则存在于叶绿体间质中。  相似文献   

18.
SDS-PAG电泳分析表明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Leucaia separat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LsNPV)的包涵体蛋白由几种多肽组成,其中分子量为32kD的主带为多角体的主要结构多肽。经Sephaceyl S-200柱层析纯化后分析了其氨基酸组成,证明此包涵体蛋白是一种以疏水氨基酸为主要组成的特异性蛋白。我们发现32kD蛋白对Hela、HLAMP、HICAM等三种肿瘤细胞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用~3H-TdR标记核酸合成代谢的Hela细胞的放射活性证实了这种观察。  相似文献   

19.
合成编码一种人精子膜蛋白YWK-Ⅱ胞外区的一段多肽片段的双链寡核昔酸链,HSD—2a。用平端连接的方法将其插入到沙门氏菌鞭毛基因fliC(d)的抗原表位IV高变区EcoRV位点,构建了重组质粒pLS408-H1。重组基因在鞭毛负性aroA基因缺失的无致病性沙门氏菌S.dublin SL5928疫苗菌株中表达。经ELISA、电镜免疫胶体金法检测,表明HSD-2a编码的多肽片段成功地在沙门氏菌鞭毛表面表达。融合鞭毛蛋白分子量约为60kD。Western-Blot法检测,提纯的融合鞭毛蛋白与YWK-Ⅱ小鼠抗血清只在60 kD处出现一条结合带。携带重组质粒pLS408—H1的沙门氏菌疫苗菌株极有可能成为抗生育疫苗。  相似文献   

20.
杜鹃对SO2胁迫的抗氧化防护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SO2耐受性植物杜鹃(Rhododendron sp.)为材料,在2个高浓度SO2熏气后,检测了叶组织中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40和80mg?m-3SO2熏气4h(1d)后,杜鹃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MDA含量均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了11.26%、11.86%和73.32%、76.43%;随熏气时间的延长,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持续增高,且SOD和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MDA含量逐渐降至对照水平;SO2熏气导致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但叶绿素含量却无显著改变.熏气后恢复期间,抗氧化酶活性相对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恢复至对照水平.研究发现,杜鹃对SO2的耐受性与细胞中抗氧化酶活性的诱导性增强有关,抗氧化能力增强是植物适应SO2胁迫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