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南岛热带森林景观类型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伯荪  彭少麟  郭泺  叶有华 《生态学报》2007,27(5):1690-1695
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按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分异,以带、域、省、区、类型为5个基本单位及亚、组等为辅助单位,组建海南岛热带森林景观类型分类体系。把海南岛热带森林景观作为省级单位,它隶属于全球热带林景观带、亚洲(东方)热带林景观域、中国热带林景观亚域,其下划分为东部潮湿森林景观、西部半干旱森林景观、中南部山地森林景观、热带常绿针叶林景观、热带竹林景观和热带人工林景观6个森林景观区;以热带低地沟谷热带雨林为代表的11个森林景观亚区;以热带低地沟谷龙脑香森林景观为代表的26个森林景观类型组;以热带低地沟谷青皮林为代表的54个森林景观类型。海南岛热带森林景观类型分类体系较全面地表达了海南岛热带森林景观类型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五指山原始热带雨林区位于海南岛中部,是海南岛地区面积最大的热带原始雨林。我们依据不同的海拔高度对五指山原始雨林区进行了系统的取样,共采集了234份土壤样品,采用醋酸钠-高温处理的方法分离出各类产芽孢杆菌886株,并通过显微镜观察鉴定出产伴胞晶体蛋白的Bt菌株21株,其Bt菌株分离率为2.3%。为了进一步挖掘五指山丰富的Bt杀虫基因资源,还利用PCR方法结合测序技术对21株Bt分离株的cry基因进行了鉴定,鉴定结果显示cry1、cry4、cry39、cry40、cry31和cry46等基因型存在,表明五指山热带Bt菌株含有丰富cry基因资源,这将为为进一步开展Bt杀虫基因的分离克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祁栋灵  孙瑞  杨川  兰国玉  谢贵水  吴志祥 《生态学报》2016,36(22):7505-7508
为持续加强热带森林生态学科技工作者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2016年8月12—14日在海口举行了以"做实生态学基础,服务美丽热区建设"为主题的第七届热带森林生态学学术研讨会,有18位生态学领域的研究者做了学术报告,报告内容涵盖了热带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的循环、环境对热带森林物质能量循环的影响、海南岛植物区系与海南岛的起源、热带植物种类资源调查分析、热带生态资源资产核算、热带人工林生态及科学发展、以及热带森林生态学野外观测技术等。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云南南部、广西南部、台湾南部和海南岛,它们具有与亚洲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其他热带雨林类似的群落结构、生态外貌和物种多样性,是亚洲热带雨林的北缘类型。由于发生在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北缘,受到季节性干旱和热量不足的影响,它们在植物区系组成上缺少典型的热带分布属种;在生态外貌上,低地的热带雨林的林冠层中具有一定比例的落叶树种,大高位芽植物和附生植物比例相对较低,而藤本植物和叶级谱上的小叶植物更为丰富;与热带亚洲非季节性气候地区的低地热带湿润雨林有一定区别,被称为热带季节性雨林。中国的热带季节性雨林在西南部与热带山地的常绿阔叶林交错过渡,在南部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交错过渡。通过比较,云南与广西的热带季节性雨林在群落结构和生态外貌特征上最接近;云南含龙脑香科植物的热带季节性雨林尽管分布海拔偏高(可分布到海拔1 100m,最高可达1 300m),但体现了低地热带雨林的群落结构特征,并在植物区系组成上具有最高比例的热带亚洲分布属种。中国不同地区对热带雨林研究的文献在对其界定、分类、描述及生态外貌特征和树种丰富度等方面的记载都不尽相同。该文简要评述了中国热带雨林的群落特征、研...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系统地对海南岛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土壤样品的采集、芽孢杆菌的分离收集和Bt菌株的鉴定.从尖峰岭热带雨林区、五指山热带雨林区、吊罗山热带雨林区、霸王岭热带雨林区总共采集了土壤样品1 882份,采用醋酸钠培养基结合高温方法分离出芽孢杆菌3 924份,鉴定出Bt分离株158份,Bt菌株的分离率和出菌率分别为4.03%和8.40%.结果分析表明,海南岛热带雨林区芽孢杆菌及Bt菌株分布对环境和生态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一般海拔900 m至1 400 m的Bt菌株含量高、植被覆盖率高,土壤腐殖质含量高的热带沟谷雨林带Bt菌株含量最高.显微观察发现,获得的Bt菌株其伴胞晶体有菱形、球形、方形、椭球形、不定性等多种形状.利用SDS-PAGE方法对获得的Bt分离株进行了伴胞晶体进行分析,发现伴胞晶体的分子量有20 kD到150 kD不等.进一步利用PCR-RFLP技术对Bt分离株进行了cry基因型的分析,初步发现这些Bt菌株含有cry1、cry3、cry4、cry6、cry30、cry40等基因型.我们还利用鳞翅目昆虫小菜蛾和鞘翅目昆虫椰心叶甲进行部分Bt分离株的生物测定,初步结果显示本研究鉴定出的Bt分离株具有不同的抗虫靶标,对同一靶标昆虫也表现出不同的杀虫活性.整体而言,本研究结果显示出海南岛热带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因其独特的热带地理生境、自然的生物演化系统,使得热带雨林区蕴藏了Bt菌株资源多样化,值得期待挖掘出一些新的菌株和新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热带森林植被的类群及其特征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王伯荪  张炜银 《广西植物》2002,22(2):107-115
对海南岛热带森林植被的历史变迁进行了回顾。讨论了海南岛热带森林植被类型的分类单位与等级 ,提出了海南岛热带森林的植被分类系统 ,海南岛热带森林植被可分为 2个植被型组 ,7个植被型 ,4个植被亚型 ,35个群系 ,2 1个亚群系 ,1 0 9个群丛组或群丛 ;并对代表类群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7.
地球上的热带地区是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除了热带荒漠的雨量很少以外,大部分热带地区是高温多雨的,具有植物生长最有利的条件,在这里形成常绿阔叶树组成的热带雨林。海南岛五指山区现在还有一些热带雨林及其次生林,这里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有一些植物具有特殊的适应于当地环境的器官形态和生态习性。诸如板根现象、茎花现象、缠  相似文献   

8.
杨建波  马友鑫  白杨  曹慧 《广西植物》2019,39(9):1243-1251
为了评估云南省西双版纳森林植被乔木多样性的时间变化,该研究通过样方调查收集了该地区4种主要森林植被(热带雨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和暖热性针叶林)乔木多样性数据,结合遥感影像提取了该地区4种森林植被在1992年、2000年、2009年和2016年4个时期的分布,用Simpson、Shannon-Wiener和Scaling物种多样性指数对比4种森林植被乔木均匀度差异,并利用Scaling生态多样性指数和灰色关联评价模型,评估该地区在4个时期的森林乔木多样性的时间变化。结果表明:(1)森林面积比例变化有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表现为由1992年的65.5%减少至2000年的53.42%,减少到2009年的52.49%,再增至2016年的54.73%,但热带雨林呈现持续减少的趋势。(2) 4种森林植被对乔木多样性的贡献有明显差异,均匀度排序是热带雨林>热带山地(低山)常绿阔叶林>暖热性针叶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丰富度排序是热带雨林>热带山地(低山)常绿阔叶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暖热性针叶林,对乔木多样性贡献的排序是热带雨林>热带山地(低山)常绿阔叶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暖热性针叶林。(3)热带雨林和热带季节性湿润林乔木多样性呈现持续减少趋势,4个时期西双版纳森林植被乔木多样性排序为1992年>2009年> 2016年> 2000年。以上结果表明经济活动是影响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保护热带雨林对维持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滇南西双版纳的森林植被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华 《云南植物研究》2007,29(4):377-387
本文基于多年研究成果的总结,对西双版纳森林植被的分类、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系统归纳,并讨论了它们与世界类似热带森林植被的关系。以群落的生态外貌与结构、种类组成和生境特征相结合作为植被分类的原则和依据,可以将西双版纳的热带森林植被分类为热带雨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热带季雨林和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四个主要的植被型,包括有至少二十个群系。热带雨林包括热带季节雨林和热带山地(低山)雨林二个植被亚型。热带季节雨林具有与赤道低地热带雨林几乎一样的群落结构和生态外貌特征,是亚洲热带雨林的一个类型,但由于发生在季风热带北缘纬度和海拔的极限条件下,受到季节性干旱和热量不足的影响,在其林冠层中有一定比例的落叶树种存在,大高位芽植物和附生植物较逊色而藤本植物和在叶级谱上的小叶型植物更丰富,这些特征又有别于赤道低地的热带雨林。热带山地雨林是热带雨林的山地亚型,是该地区热带山地较湿润生境的一种森林类型,它在植物区系组成和生态外貌特征上类似于热带亚洲的低山雨林,隶属于广义热带雨林植被型下的低山雨林亚型。热带季节性湿润林分布在石灰岩山坡中、上部,在群落外貌上类似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但在植物区系组成上与后者不同,它是石灰岩山地垂直带上的一种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是分布在该地区开阔河谷盆地及河岸受季风影响强烈的生境的一种热带落叶森林,是介于热带雨林与萨王纳之间的植被类型。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是西双版纳的主要山地植被类型,它分布在热带季节雨林带之上偏干的山地生境。它在植物区系组成上不同于该地区的热带季节雨林,在生态外貌特征上亦不同于热带山地雨林,是发育在受地区性季风气候强烈影响的热带山地的一种森林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10.
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自然保护区保存完好,森林植被类型齐全,生物资源极为丰富。蓟马(Thrips)在不同的植被类型中,有着不同的区系组成、生态分布和优势种群。热带半落叶季雨林中蓟马的特点是种类少,种群密度高,分布广;热带山地雨林中的蓟马则种类多,种群密度低并出现热带雨林的特有种,热带常绿季雨林中蓟马的特点介于上述的两者之间;山顶苔藓矮林中蓟马种类少,种群密度低。目前已鉴定的56种蓟马,具有东洋区昆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热带岛屿生物多样性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热点之一。海南岛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热带岛屿, 丰富独特的淡水蟹类是维持岛内淡水生态系统功能完整性的关键类群。本文通过多年野外调查, 综合历史及最新文献资料, 对海南岛淡水蟹类物种多样性及其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估, 并对淡水蟹类物种多样性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发现, 海南岛淡水蟹类物种多样性分布中心位于中南部山地, 主要集中于中部的霸王岭、鹦哥岭和猕猴岭, 南部的五指山和吊罗山, 以及西南部的尖峰岭一带。其物种多样性整体上呈现中南部山地高、平原台地低的特点。根据《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对海南岛淡水蟹类物种现状的评估结果显示, 全岛受威胁淡水蟹类物种的占比为16.7%。基于分布区预测, 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为主体的保护地对淡水蟹类潜在适宜分布区的覆盖度明显优于此前碎片化的各级保护区。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海南岛淡水蟹类的总体生存状况良好, 但一部分山地或平原种类处于受胁状态。国家公园体制的建立有望为岛内淡水蟹类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基于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开展淡水蟹类等淡水生物多样性监测, 有助于促进海南岛淡水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长效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五指山雄踞于海南岛中部,是海南岛的象征,其主峰海拔[879米,是海南岛上最高的山峰,最突出的五个高峰耸如五指,改得名。著名诗人郭沫若曾有诗云:“果然巨掌直云天,应是女朗一臂传”,形象地描述了五指山的雄姿。海南五指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于1986年,总面积13435公顷,横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通什市,是海南省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其中保护区核心面积为4727公顷,缓冲区总面积为8312公顷,实验区面积为396公顷。五指山自然保护区是海南岛上各种生物资源最集中的地区,且资源保存极好,几乎不受到外界的干扰,因而该保护区对于保…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地形中高周低,从中部山区到东部沿海平原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及历史上人类干扰程度的不同,因此植物区系组成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为探讨植物区系组成的变化与保护区的次生性、面积及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关系,该研究采用样方和样线调查法,对海南岛中偏东部会山保护区进行物种调查,并结合该团队以往调查的中部五指山原自然保护区(现属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东部非沿海的白石岭保护区和东北部沿海的铜鼓岭自然保护区的数据,对4个保护区的植物区系组成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五指山、会山、白石岭、铜鼓岭保护区分别分布有1 893、1 415、634、913种野生种子植物,中部的2个保护区植物种类明显高于其他2个保护区。(2)保护区之间的物种相似性与海拔差和面积差呈显著负相关(P<0.05)。(3)4个保护区均为热带成分占主导地位,在属水平上五指山热带亚洲分布最多,其他3个保护区泛热带分布最多; 在种水平上均为热带亚洲分布最多且铜鼓岭占比最大。综上认为,从中部山区到东部沿海平原地区表现出次生性越大,海拔高度越低,生境类型越少,植物物种数越少; 同时,在属和种的水平上,呈现出热带成分增加,温带成分、中国特有分布和孑遗属、种均减少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海南五指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唐恬  廖文波  王伯荪 《广西植物》2002,22(4):297-304
五指山地区共有种子植物 1 77科、82 1属、1 882种 (含变种 )。区系组成及地理成分分析表明 :该区系是海南岛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热带性质强烈 ,其中热带亚洲和泛热带成分最占优势 ,各占非世界属总数的 2 6.78%和 2 6.40 % ;讨论了该地区与邻近 6个不同纬度山区植物区系的关系 ,认为五指山区系与大陆区系联系紧密 ,本质上是华夏植物区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云南热带森林植被分类纲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华 《广西植物》2018,38(8):984-1004
热带森林是云南的重要植被类型,虽对云南热带森林植被的系统分类及研究在《云南植被》中有所体现,并发表了大量论文,但在植被类型的划分、命名及其解释上却不尽相同,特别是对群系的记录很不全面。该文总结已掌握的研究资料,参考世界类似热带森林植被的研究成果,系统地对云南热带森林植被的类型、分类、物种组成和群落特征等进行了归纳。结果表明:云南的热带森林植被包括3个主要的植被型,即热带雨林、季雨林、季节性湿润林。云南的热带雨林是在亚洲热带北缘季风气候下发育的在水分、热量和分布海拔上均到了极限条件的热带雨林类型,分为热带季节性雨林和其山地变型—热带山地雨林二个植被亚型,前者包括19个群系,后者包括12个群系。文中的热带季雨林是依据其原始定义指介于热带雨林与萨王纳之间的一种热带落叶至半常绿森林植被,其分布主要受水分条件制约,非纬向地带性植被;它们分为落叶季雨林和半常绿季雨林2个植被亚型,前者包括7个群系,后者包括3个群系。把分布于云南南部石灰岩山地的在一些植物学文献中称之为"石灰岩季雨林"的热带森林植被,考虑其常绿至半常绿的外貌特征、特殊的植物区系组成以及乔木层没有一个明显的无叶(落叶)期(其落叶现象可能主要由于局部生境的干燥和历史的原因,并非是由于地区性气候干旱所导致),它们与季雨林的原始定义不符;该文使用名称热带季节性湿润林来定义这类发生在石灰岩山中、上部,在热带季节雨林带之上的热带山地垂直带上的植被类型。季节性湿润林也分为季节性常绿湿润林及季节性半常绿湿润林2个植被亚型,各包括2个群系。  相似文献   

16.
海南岛南部甘什岭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邢福武  李泽贤 《植物研究》1993,13(3):227-242
甘什岭地处海南岛南部,是我国最南端的一个森林保护区,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植被主要以龙脑香科的无翼坡垒Hopea reticulata和青梅Vatica mangachapoi为建群种组成的热带雨林,还有各类灌丛草坡等;本区植物区系较为丰富,根据作者1986至1989年间的调查采集,计有野生维管束植物171科,679属,1144种;植物区系组成主要以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同时拥有东南亚热带雨林中的特征种类;与邻近地区的植物区系比较,其中与中南半岛和爪哇植物区系的关系最为密切,菲律宾次之,与黑石顶植物区系的关系较为疏远。 甘什岭植物区系是海南植物区系的一个缩影,同时对于认识中国南部和西南部的热带雨林区系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热带雨林的生态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荣京  邢福武 《生物学通报》2007,42(4):21-23,F0004
热带雨林是热带森林植被发展的顶级类型阶段,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使热带雨林与其他植被类型相比具有许多显著的生态特点。简要介绍了热带雨林的概念、分布与热带雨林地区的自然地理,热带雨林的生态特点,并对热带雨林的保护状况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8.
海南五指山森林的垂直分布及其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符国瑷  冯绍信   《广西植物》1995,15(1):57-69
本文探讨了海南五指山森林垂直分布及其特征.并根据五指山自然保护区的600cm2样地调查材料,连同区内一些路线调查材料统计结果,计有维管束植物998种,576属,178科;按照植物地理成份分析,指出以樟科、桃金娘科、壳斗科、棕榈科等科、属、种为主的五指山热带、亚热带植物属占总、属数的89%是很高的。根据调查材料,五指山森林可划分为3个垂直带与11个植被群系,也就是Ⅰ.热带雨林带,一、热带常绿季雨林:1:荔枝,毛丹群系;Ⅱ.热带山地雨林带:一、低山雨林:(一)低山青梅雨林;1,青梅,蝴蝶树群系:2.鸡毛松.公孙锥群系:(二)沟谷雨林:1.尖叶杜英,海南柿群系;(三)低山枫香林:1.枫香.鸭脚木群系.二、中山雨林:(一)中山针阔叶雨林:1.陆均松.岭南青同群系;2.银背锥.白花含笑群系;3.罗浮锥,海南蕈树群系;Ⅲ.中山矮曲林带:一、中山矮曲林:1.硬壳柯,厚皮香群系;2.少药八角.肖柃群系;二、山顶矮林:1.红脉南烛,南华杜鹃群系。五指山森林垂直分布规律与特点:1.乔木树种多样性随着海拔升高而递减;2.温带树种的数量随着海拔升高而递增:3.青梅天然分布的海拔高度为海南各林区之冠。  相似文献   

19.
高雷 《植物杂志》2010,(11):14-18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经济较落后的国家与地区。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热带森林每年以0.9%的速率在地球上消失,导致每年大约有10000个物种丢失。如何把热带雨林的管理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效地结合起来,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用顶盖埋管法(Close-Top Tube Incubations)就西双版纳3种热带森林(热带季节雨林、片断热带雨林、橡胶林)研究了土壤铵态氮(N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