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采自北级的海泥、海水样品中共分离得到101株低温细菌,采用小鼠温敏型乳腺癌tsFT210细胞株和纸片扩散法对其进行了抗肿瘤和抑菌活性筛选,得到抗肿瘤活性细菌1株,抑茼活性菌株8株,并对其中抑菌活性较强的一株细菌AR084的适宜发酵条件、活性物质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了其培养条件。报道了北极海洋微生物的抗肿瘤和抑菌活性,且抑菌活性尚未见有报道。由此表明,极地微生物是潜在的活性物质的来源,在基础研究和开发应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从飞龙斩血内分离到一株产广谱、高活性抑菌物质的内生真菌F-001,经测定对细菌、植物病原真菌和皮肤致病真菌共26种病原微生物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其进行了系统鉴定和生物学研究,形态特征表明,该菌株与曲霉属Paecilomyces Bainier中的黑曲霉Paecilomyceslilacinus的特征基本一致,ITS序列分析显示本菌株与多个黑曲霉菌株同源性都在99%,因此将菌株F-001命名为黑曲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F-001。该研究首次从核桃树皮内分离得到黑曲霉并进行了该菌株的抑菌活性检测。  相似文献   

3.
【背景】植物内生细菌可产生具有抑菌和促生活性的物质,既能抑制植物病原菌对寄主植物的侵染,也能促进植物的生长。沙棘根瘤内生细菌是根瘤内除共生固氮的弗兰克氏菌外,与沙棘共生的一大类微生物。研究具有抑菌和促生活性的植物内生菌,可为微生物菌肥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目的】筛选具有优良抑菌和促生活性的沙棘根瘤内生细菌,初步研究其抑菌和促生活性,并对菌株进行鉴定。【方法】采用双层琼脂法、琼脂扩散法、双层平板对峙法、牛津杯法进行沙棘根瘤拮抗性内生细菌的筛选。选取抑菌活性较高的内生细菌,分别采用Salkowski比色法、ChromeAzurolS(CAS)平板检测法和钼锑抗比色法进行产吲哚乙酸、铁载体及溶磷能力的测定。采用发酵液灌根法测定沙棘根瘤内生细菌SR308对黄瓜促生作用的盆栽效果。通过形态和培养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对菌株TT201和SR308进行鉴定。【结果】从131株沙棘根瘤内生细菌中筛选出9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内生细菌,其中菌株TT201抑菌性最佳、抑菌谱广;菌株SR308的促生活性最好,其发酵液对黄瓜的生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对具有较强抑菌和促生活性的菌株TT201和SR308进行鉴定的结果表明,菌株TT201为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laterosporus),菌株SR308为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mycoides)。【结论】获得2株具有优良抑菌和促生活性的沙棘根瘤内生细菌,为进一步开发微生物农药及菌肥提供了资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一株来源于深海热液口嗜热芽孢杆菌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抑菌活性和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方法】采用纸片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嗜热芽孢杆菌SY27F次生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采用CCK-8法测定其次生代谢产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抑菌实验表明,嗜热芽孢杆菌代谢产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菌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56 mg/mL和3.13 mg/mL;细胞实验表明,其代谢产物对肿瘤细胞A549、HepG2、HeLa、MCF-7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390、0.451、0.704、1.105 mg/mL;与人肝肿瘤细胞(HepG2)相比,其对人正常肝细胞(L02)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嗜热芽孢杆菌SY27F次生代谢产物具有一定的抑菌和抗肿瘤活性,可为寻找新型抑菌抗肿瘤活性物质提供优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发掘和利用蜂粮中拮抗菌资源,对分离获得的拮抗细菌菌株PC2进行分类鉴定,并测定其发酵液抑菌物质基本特性。【方法】采用改良牛津杯双层平板法测定菌株发酵液抑菌谱及温度、p H、紫外线和蛋白酶对其抑菌活性稳定性的影响,菌株鉴定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硫酸铵沉淀法和盐酸沉淀有机溶剂提取法进行抑菌活性物质的初步分离。【结果】从3种蜂粮中分离筛选得到17株拮抗菌株,其中1株细菌PC2以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发酵制备的无菌发酵液对7种供试菌株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经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将其初步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发酵液抑菌活性对温度、酸和紫外线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对蛋白酶K、胃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处理敏感。菌株发酵液存在抑菌蛋白和脂肽类物质。【结论】菌株PC2在食品保鲜和农业生防中具有潜在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组织块培养分离法从黄山地区健康的野生黄精根茎中分离得到11株内生菌。通过多种培养基对这些菌株进行发酵,并用乙酸乙酯萃取发酵产物进行纸片扩散法抑菌活性分析,最终筛选出1株能够稳定产生对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和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均具有显著抑菌效果的内生菌HJ-1,且发酵产物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06~0.10 mg/m L。结合形态学特征及细菌16S rRNA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菌为芽孢杆菌属,该菌种为黄精内生细菌产抑菌活性物质的首次报道。本研究为开发黄精内生菌资源和筛选新型抑菌活性化合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胶州湾沉积物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及其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海洋微生物在活性物质开发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为了研究胶州湾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抑菌活性,选取胶州湾9个观测站点的沉积物进行了细菌多样性及抑菌活性分析。【方法】采用YPD和Z2216E培养基分离细菌,通过16S r RNA基因测序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继而采用牛津杯法考察分离菌株对7株指示菌的抑菌活性,最后用PCR方法筛选16株代表菌的PKSI、NRPS、CYP、Phz E和d TGD基因。【结果】从胶州湾沉积物中共分离出76株细菌,通过对16S r RNA序列分析,将其归为8个科11个属:节杆菌属、考克氏菌属、微球菌属、微杆菌属、假交替单胞菌属、Oceanisphaera、海单胞菌属、葡萄球菌属、芽孢杆菌属、硫胺素芽孢杆菌属和短芽孢杆菌属,其中分离细菌中有34株至少对1种指示菌有抑菌活性。所选取的16株菌均能检测到一种功能基因,且其中5株菌能同时检测到3种以上的功能基因。【结论】以上研究表明胶州湾海域有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在生物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合成上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8.
一株抗G- 菌和酵母菌的乳酸乳球菌的分离鉴定与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G+ 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作为指示菌, 通过抑菌筛选法从生牛奶中初筛得到具有抑菌活性的14株细菌菌株, 然后通过个体形态与培养特征观测、部分生理生化反应、G + C mol%测定、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PCR扩增特异性N-乙酰胞壁酸水解酶基因和序列对比分析等鉴定, 确定其中的一株具有较高抑菌活性的分离株为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lactis)菌株, 命名为MB191。对多种G+ 细菌、G- 细菌、酵母菌和丝状真菌的对峙培养抗性测定结果表明, MB191除对供试G+ 细菌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以外, 还对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荧光假单胞菌(P. fluorescens)等G- 细菌和汉逊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i)等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乳酸乳球菌的这一特性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9.
北极苔原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的分离及其抗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北极地区具有高纬度、低温、高辐射等独特的环境条件。北冰洋及周围大面积的陆地区域鲜有人类踪迹,其中微生物数量不可低估。本研究旨在了解北极土壤中的可培养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抗菌活性。【方法】对来源于北极黄河站附近的7份不同植物根下苔原土壤进行直接涂布和富集培养后涂布。【结果】共获得细菌菌株721株,对其中608株进行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归属于86个属,229个种,主要分布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54.3%)、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21.2%)、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2.8%)、厚壁菌门(Firmicutes,10.0%)和奇异球菌门(Deinococcus-Thermus,1.6%)。其中从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推测有22株细菌菌株为潜在新种/属。从分离菌株中筛选出16株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或鲍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baumannii)生长的拮抗菌。【结论】获得了北极土壤地区特有的微生物菌株资源,为进一步筛选拮抗菌的活性物质提供了菌株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株仙人掌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元江仙人掌的茎中分离到一株产广谱、高活性抑菌物质的内生真菌,经测定对细菌、植物病原真菌和皮肤致病真菌共21种病原微生物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形态特征表明,该菌株与曲霉属(Aspergillus)中的土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的特征基本一致,18SrDNA序列分析显示本菌株与土生曲霉的同源性高于99%,但该菌株的分生孢子梗上有明显的瘤状突起,不同于模式菌株。因此认为该菌株为土生曲霉的一个变种,命名为土生曲霉云南变种(Aspergillus terreus vat.yunnanensis)。并对其活性物质的生产条件进行了初步摸索,确定用查氏培养基为最佳种子培养基,PDA培养基为最佳发酵培养基,4d为最适发酵时间。  相似文献   

11.
海洋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微生物是海洋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结果表明,海洋微生物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种类丰富, 主要包括抗肿瘤抗病毒物质、抗生素、生物毒素、酶类、酶抑制剂、多糖、不饱和脂肪酸等等.对海洋细菌、海洋真菌和海洋放线菌所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和抗肿瘤活性物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从成都郊区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能产生抗生素的放线菌 ,经过形态及培养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试验、细胞壁化学组成分析 ,确定其分类学归属为链霉菌属 ( Strep-tomyces)。从产生菌的固体培养物中分离得到活性物质、理化性质研究表明 ,该物质为胞嘧啶核苷衍生物。抗菌和抗肿瘤活性试验结果显示 ,此物质不仅具有抑菌活性 ,而且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3.
一株植物病原拮抗细菌的分离筛选及拮抗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黄豆酱中分离筛选对植物病害有防治效果的拮抗菌,提取发酵液中的拮抗物质,研究其抑菌机理及基本性质。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细菌、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鉴定菌种,硫酸铵沉淀法提取发酵液中的拮抗物质,考马斯亮蓝法测得蛋白含量,扫描电镜观察拮抗物质抑菌作用,琼脂孔扩散法测定拮抗物质抑菌谱及其活性的稳定性。从黄豆酱中分离出18株细菌,通过筛选,得到一株拮抗效果最好的菌株,菌体抑菌率62.78%,发酵液抑菌率53%,命名为4-z-3,经鉴定为Bacillus siamensis。4-z-3发酵液在硫酸铵饱和度为20%~30%时提取的粗提物抗菌活性最大,为60.8%。最适饱和度下提取的粗提物的蛋白质含量为3.45%。拮抗物质对多种病原菌有良好的拮抗效果。经过4-z-3粗提物处理的病原真菌,菌丝受到破坏,细胞形状改变,细胞完整性缺失。粗提物的稳定性方面,对热不敏感,仅在90和100℃时抑菌活性下降明显;对酸碱不敏感,pH值为4时仍有81.6%的抑菌活性;对蛋白酶不敏感,抑菌活性最低时降低了19.6%;对紫外线不敏感,照射12 h之后抑菌活性仍有92.5%。本研究表明,菌株4-z-3是一株具有发展潜力的农业生防菌,分泌的胞外拮抗物质能够有效防治多种植物病害,且抑菌活性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云南传统发酵豆豉中分离乳酸菌,并从中筛选具有高抑菌活性的菌株,进一步研究其抑菌谱,并初步分析其抑菌机制,为新型生物防腐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传统纯培养技术及spot-on-lawn法从云南传统发酵豆豉中筛选得到具有抑菌作用的乳酸菌40株,并从中筛选得到1株具有高效抑菌活性的植物乳杆菌YM-4-3菌株。通过HPLC和紫外分光对其主要抑菌物质进行分析与抑菌试验。结果 YM-4-3菌株是1株具有新型生物防腐剂应用潜力的乳酸菌菌株。结论初步推测YM-4-3菌株抑菌机制为有机酸主导,细菌素和其他化学抑菌物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株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放线菌这类重要的可再生资源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对一株采集于云南西部土壤放线菌的发酵培养,发酵液经TLC分离纯化、高效液相分析检测、核磁共振和质谱测定。结果:从其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获取了8个化合物,其中4个化合物的结构已经初步确定。结论:4个化合物中两个具有抗肿瘤活性,两个具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海洋链霉菌GB-2发酵产物的抗细菌活性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连云港海域潮间带采集的样品中筛选得到一株产高活性抗细菌物质的链霉菌GB-2。该菌的发酵产物对蜡样芽孢杆菌AS1.1846、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及6株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1株革兰氏阳性菌,大肠杆菌AS1.487、荧光假单胞菌AS1.1802等4株革兰氏阴性菌有显著拮抗作用。纸层析对抗细菌物质分析结果表明,菌株GB-2所产抗细菌物质是中性的水溶性物质,其产生与海水的存在有显著相关性。发酵液稳定性研究表明,该物质在121℃,pH1和pH12条件下抑菌活性均不变;紫外线照射也不影响其抑细菌活性。显示菌株GB-2产物在生防、食品及医药方面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连云港海域潮间带采集的样品中筛选得到一株产高活性抗细菌物质的链霉菌GB-2。该菌的发酵产物对蜡样芽孢杆菌AS1.1846、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及6株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1 株革兰氏阳性菌,大肠杆菌AS1.487、荧光假单胞菌AS1.1802等4 株革兰氏阴性菌有显著拮抗作用。纸层析对抗细菌物质分析结果表明,菌株GB-2所产抗细菌物质是中性的水溶性物质,其产生与海水的存在有显著相关性。发酵液稳定性研究表明,该物质在121℃,pH1 和pH12条件下抑菌活性均不变;紫外线照射也不影响其抑细菌活性。显示菌株GB-2产物在生防、食品及医药方面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株新的拮抗细菌SL19及其抑菌活性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防菌SL19对多种植物病原菌有抑菌活性。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基于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该菌为Bacillus velezensis。利用对峙实验测定了该菌的抑菌谱,发现该菌对大丽轮枝菌、尖孢镰刀菌、灰葡萄孢菌、立枯丝核菌、疮痂链霉菌等多种植物病原微生物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利用硫酸铵盐析法分离纯化活性物质,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初步探索显示:抑菌活性物质经60°C、80°C处理20 min后的抑菌活性不变;经100°C处理20 min,活性降低为原来的75.3%;经120°C处理20 min后抑菌活性完全丧失。对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蛋白酶K、氯仿、紫外光均不敏感,SDS-PAGE检测发现该抑菌活性物质中含有分子量约为50 kD的蛋白质,初步推测该菌分泌的抑菌活性物质主要是蛋白质类物质。实验表明,该抗菌蛋白能够抑制大丽轮枝菌菌丝的生长及孢子的萌发,为该菌用于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元江仙人掌植物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云南元江野生仙人掌的肉质茎中分离出28株内生真菌,经形态学分类鉴定归于3个目,3个科,10个属。同时选择30种病原微生物作为指示菌进行抑菌试验,研究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3株元江仙人掌内生真菌分别对细菌、植物病原真菌和皮肤致病真菌多种病原微生物有较为明显的抑制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具有抑菌活性的海洋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离并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海洋细菌对于开发和利用海洋微生物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从6份海泥样品中共分离到78株海洋细菌,以6种细菌作为敏感指示菌,采用覆盖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拮抗试验,17株海洋细菌具有抑菌活性,对其中2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海洋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耐盐试验,运动性观察,过氧化氢酶测定,明胶液化试验,硫化氢产生试验,石蕊牛奶试验,糖类发酵,硝酸盐还原等特性分析,依据《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进行分类鉴定,它们分别应归属为气单孢菌属(Aeromonas sp.)和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 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