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最近报导,美国弗罗里达大学的生物学家弗里德曼(E.Imre Fried-man)博士夫妇,在南极的干燥寒冷,而大多又是缺少冰雪的沟谷地区,在某种岩石表面层下发现了微生物、藻类和菌类。这项发现大大地扩大了我们关于地球上已知生命的分布范围。既然地球上最严酷的环境中都会有生命存在,那末可以推想,在地球近邻的荒芜世界中,也可能有生命存在。弗里德曼夫妇曾经花了十五年以  相似文献   

2.
正地球上尚有我们人类不曾踏足的地方,但微生物无处不在。北极的冰天雪地,大洋底下的万丈深渊,干涸的沙漠,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亦或是在地球深处沉眠了亿万年的石油矿藏,都有微生物的生存。科普作家黄永明先生在他的文章《在中国沙漠寻找火星生命》中是这样描述在沙漠戈壁中的微生物和寻找微生物的科学家:"满眼乱石的戈壁中,金百莉·瓦伦一罗兹博士弯下腰,翻起一块直径数  相似文献   

3.
极地微生物产生的低温蛋白酶、色素、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抗冻蛋白等生物活性物质,不但可以使极地微生物在苛刻的环境中成功生存,而且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极地微生物能够在低温下有效降解多种烃,可以用于解决极地环境的烃类污染问题.极地微生物与天体生物学联系密切,通过极地微生物的研究可以寻找火星上生命存在的证据,进而揭示生命的起源.  相似文献   

4.
南极曾有恐龙活动美国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属于以前不为人知的一具大型食肉类恐龙的化石残骸。该发现表明,气温极低的南权地区在2亿年前曾经有过适合于史前动物生存的温暖气候。据科学家们说,在距离南极极地640公里的一座南极洲山坡上发掘出了合有恐龙化石的2270...  相似文献   

5.
路易·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是法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曾任茅戍、巴黎等大学教授和巴斯德研究所所长。在他的一生中,曾在发酵、细菌培养和疫苗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从而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并且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他的主要著作有《乳酸  相似文献   

6.
杨顺  孙微  刘杏忠  向梅春 《生物多样性》2016,24(9):1068-125
石生真菌是一类生长在裸露岩石上形成紧凑暗色菌落的特殊生命, 在自然界未发现其有性生殖结构, 它们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石生真菌是地球上最具耐受力的一种真核生命, 具有独特的适应性, 并进化出各种适应机制以占据严酷的生态位, 它们在细胞结构、代谢方式、抗逆机制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尽管石生真菌很常见,但由于其体积小、生长缓慢并且缺乏明显的形态特征而常常被人们忽视。本文在介绍石生真菌的多样性、研究方法和研究历史的基础上, 重点介绍石生真菌的逆境耐受性和抗逆机制以及石生真菌的应用研究。以期能引起科学工作者对这类特殊生境里的真菌研究的重视, 更好地理解这类真菌在地球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南极洲植物概况与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极洲的植物主要由地衣、苔藓、藻类等组成。结合南极洲的自然条件,阐述了植物的分布概况,分析了南极洲和亚南极洲植物组成、植物群落类型、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和共同点。三种植物成分之间常有混生、附生以及在演替上的取替现象,关系密切。根据植物间的这种关系,考虑南洲的实际情况和可能性,建议将三作为统一体,共同研究以下方面的问题:(1)南极洲植物的起源,从而论证南极大陆和在它大陆的关系。(2)植物的抗寒、抗旱机  相似文献   

8.
本文著者在不久以前曾以苏联科学院代表团团员的身分访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过两个月的访问,苏联科学家们详细地瞭解了北京、上海、广东、汉口、瀋阳以及中国其他各大城市的许多科学研究机关和教学机关的工作。作为一个微生物学生,米苏斯金通讯院士对于人民中国在微生物学方面的成就很感兴趣。在本文中他将把他自己的印象和感想介绍给“自然”杂志的读者们。  相似文献   

9.
距南极点400公里处的比尔德莫尔冰川中,内布拉斯加大学的戴维。哈伍德发现了从一棵落叶树上飘落下来的“一堆”树叶化石。这些化石是一种伪山毛榉的叶子,这一发现将有助于证实三百万年前南极洲曾是个很温暖的地方,同时也帮助科学家了解该地区气候的变迁史。塔斯马尼亚和内布拉斯加的有关专家们对这一发现欢欣鼓舞。因为各种南方山毛榉树是很好的环境指示物。它们演化缓慢,不易适应气候的变化。假如温  相似文献   

10.
头条新闻     
《生命世界》2007,(3):8-9
孕妇羊水中提取干细胞,“夜猫子”更具创造性,人类低估了自己“嗅”的能力?美国在30年前可能误杀了火星微生物。  相似文献   

11.
毛梦婷  张瑾  文姣  陈波  廖丽 《微生物学报》2023,63(6):2066-2077
【目的】南极洲具备独特的环境和相对的生物地理隔离,南极洲各类生境中蕴藏了大量尚未培养和难培养的微生物,也是新颖微生物物种的重要来源之一。本研究以南极冰锥洞这类特殊生境为研究对象,通过培养条件的多样化提升南极微生物的培养率和多样性,揭示南极冰锥洞可培养微生物类群多样性,为该环境可培养微生物功能研究奠定基础,也为南极极端环境未培养微生物的培养方法提供借鉴。【方法】通过采用不同培养基添加复苏促进因子(resuscitation promoting factor, Rpf)的方式,提高南极柯林斯冰盖冰锥洞生境中微生物的可培养率,探究该生境中微生物的多样性。采用4种不同营养水平的培养基,平行添加Rpf进行菌株培养,经分离纯化与16S rRNA基因鉴定,分析冰锥洞可培养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培养条件对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分离培养细菌407株,涵盖5个门、18个科、29个属,其中:放线菌门(Actinomycetota)为优势门,占72.73%;微杆菌科(Microbacteriaceae)为优势科,占69.78%;Lacisediminihabitans属为优势属,占45.70%。从培养基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大家都听过,不过今天,我们要讲一个"蒂姆和N个小矮人"的故事。蒂姆是一位生物学家,他见过的动物,比你吃过的冰激凌还要多。他曾在茂密的森林中追踪过英俊美丽的马鹿,也曾在陡峭的岩石间与长相奇特的狒狒攀谈,可是在他心目中可爱指数排名第一,机灵指数排名第一,搞笑指数也排名第一的,一定是他的小矮人朋友——猫鼬。这也是他为什么最终选择呆在非洲南部炎热而又干旱的喀拉哈  相似文献   

13.
《生物学通报》2012,(1):16-16
如今,整个南极洲都被企鹅统治着。不过,恐龙也曾在这块当时草木丛生的陆地上漫步过。这些恐龙从当时曾与南极大陆相连的澳大利亚其他大陆析块迁徙至此。此前,人们已经发现了一些南极恐龙的化石,包括一只甲龙类恐龙和一小部分类似鸟类的恐龙。现在科学家们又报道  相似文献   

14.
Oxford Virology plc(London,U.K)正在寻求一家即进行石油工业生产又从事环境保护研究的商业伙伴,目的是持续提供一种苏联科学家筛选的、清除事故泄漏油的微生物.这种微生物是在西伯利亚油田的某一地点发现的,经证实它在盐水及淡水中均有效.Oxford Viro1ogy的市场部经理Richard Atkins说:苏联的许多油井是在内陆湖上钻探的,溅出的油污不象在海上那样容易消散,因此苏联对开发这类微生物很感兴趣. 这种细菌生存在油表面,一旦接种在油膜上即迅速繁殖.油耗尽后细菌也因饥饿而死.  相似文献   

15.
【背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冻土融化加速了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的降解,产生的温室气体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形成正反馈作用。【目的】本文针对国内外冻土微生物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比较,旨在归纳、总结并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检索,运用BIBExcel软件生成高频关键词的共词矩阵,使用UCINET和NetDraw软件完成高频词的网络可视化图谱,并通过SPSS软件实现高频词的聚类分析。【结果】共检索到与冻土微生物相关的国内外文献839篇,其中国外文献713篇、中文文献126篇,国外的发文量和增长率显著高于国内。从高频关键词和共现网络视图上看,国外偏重气候变化、温室气体及微生物群落变化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而国内更偏向于冻土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聚类分析表明,国外研究主要以微生物对有机碳的降解作用及对冻土区乃至全球的影响为主,此外还涉及以冻土微生物为研究对象的火星生命的探究。国内研究主要以冻土微生物多样性、甲烷排放和微生物对污染的降解作用为重点。【结论】国内外对于冻土微生物的研究态势存在异同...  相似文献   

16.
云冈石窟石质文物表面及周边岩石样品中微生物群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云冈石窟石质文物表面及云冈石窟周边岩石样品中微生物的研究,建立可用于快速检测石质文物中微生物的方法。【方法】选取云冈石窟石质样品和云冈石窟周边岩石样品作为研究对象,应用PCR-DGGE技术对样品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根据系统发育树聚类分析,可以得出云冈石窟中检测出的微生物主要分为四大类群:γ-变形菌纲、鞘脂杆菌门、α-变形菌纲和放线菌纲;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的序列比对结果,可以知道云冈石窟周边类似岩石样品中的微生物主要属于γ-变形菌纲、厚壁菌门和α-变形菌纲等。【结论】本实验成功检测出云冈石窟石质样品表面及云冈石窟周边岩石样品中的微生物类群,为云冈石窟的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同时也证明了DEEG和分子克隆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是检测石质文物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一种可操作性强、快速、准确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7.
自从1822年首次发现恐龙以来,一个半世纪过去了,但关于恐龙的繁盛和绝灭等问题,仍是一个谜。恐龙,这两个神秘的字一直吸引着人们的注意。现在,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都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就是在南极洲也发现了恐龙的骨骼。人们公认,恐龙是地球上曾生活过的最大的陆生动物,那么,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发现于哪里?有多大呢?从前人们一直认为,在北美发现的梁龙(Diplodo-cus)是世界上最长的恐龙,它身长87.5英尺(合26.25米),而我国在四川发现的马门溪龙才22米长。然而,最新的资料表明,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应当是  相似文献   

18.
已故魏曦院士是我国微生态学创始人和奠基人,他的研究在国内外有深远影响,他有两个著名预言:“我相信,微生态学很可能成为打开中医学奥秘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微生态学与遗传学,(会)共同成为21世纪两支生命科学的劲旅,将为人类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微生态学是研究不使生命致病的正常存在的生理微生物群,即精气、元气、正气及真气,而微生物学是研究凡指的微生物,是使生命致病的微生物群,即烦气、邪气和毒气。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已做了大量工作,使学科有了很大发展,在国内外有很好的影响,但是,离魏老预言还相距甚远。1古文学揭示生命起源《…  相似文献   

19.
川草科植物生长于急流水底的岩石和石块上,主要分布热带地区,是一类很特别的水生植物。我国这个科种类不多,一共只有两属,约四五种。石蔓属是我国特有的新属,只有一种,分布颇广,福建省许多地方都曾见到。  相似文献   

20.
陈文敏 《化石》2002,(2):33-34
读《化石》2001年第2期“斥中华祖先外星人邪说”一文 ,我很是震惊 ,张法奎先生作为中国科学院的一位科学家 ,竟然在学术争论上采用文化大革命时“扣帽子 ,打棍子”的那一套 ,甚至把批判对象的爷爷奶奶也拉出来一起批斗 ,真是有损于科学家高尚求实的风范而反倒有几分投机的嫌疑 ,这样舞枪弄棍其结果是对科学探索的无理摧残。更有甚者 ,他的大批判技巧竟是“偷换概念”“无中生有” ,所以他的批判的飞箭射向的也便是他自己带来的靶子。我在这里严正申明 ,在我的文章中根本不存在什么“单字初文3”“火星大耳外星人”“人与外星人通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