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罗马Ⅲ诊断标准选择患者并进行分组,其中便秘型IBS (C-IBS)治疗组28例,C-IBS对照组28例;腹泻型IBS(D-IBS)治疗组57例,D-IBS对照组57例。C-IBS治疗组患者应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莫沙必利进行治疗,C-IBS对照组单纯应用莫沙必利治疗。D-IBS治疗组应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应用匹维溴铵进行治疗,D-IBS对照组单纯应用匹维溴铵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各组患者疗效。结果 C-IBS治疗组有效率高于C-IBS对照组(P0.05);D-IBS治疗组有效率高于D-IBS对照组(P0.05)。结论 IBS患者应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胃肠动力药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用胃肠动力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mi-1和EZH2基因在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2008年-2011年皮肤毛细血管瘤存档蜡块4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2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皮肤血管瘤增生期、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Bmi-1和EZH2基因表达水平,采用HPIAS-1000图文报告管理系统对Bmi-l和EZH2基因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并用SPSSll.5软件对各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颗粒的平均光密度、阳性面积率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结果(1)Bmi-1的表达增生期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中可见密集分布的棕黄色颗粒,Bmi-1呈高表达,正常皮肤组及退化组血管内皮细胞中可见少量的棕黄色颗粒,Bmi-1呈低表达。增生期组Bmi-1的表达明显高于退化期组和正常皮肤组(P〈0.05),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EZH2的表达增生期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中可见密集分布的棕黄色颗粒,EZH2呈高表达,正常皮肤组及退化组血管内皮细胞中可见少量的棕黄色颗粒,EZH2呈低表达。增生期组EZH2的表达明显高于退化期组和正常皮肤组(P〈o.05),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i-1和EZH2基因在血管瘤增生期均呈高表达,表明Bmi-1和EZH2基因均参与了血管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Tiaml和Rac1在人皮肤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2008年-2011年皮肤毛细血管瘤存档蜡块4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2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皮肤血管瘤增生期、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Tiaml和Rac1表达水平,采用HPIAS-1000图文报告管理系统对Tiaml和Rac1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并用SPSS11.5软件对各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颗粒的平均光密度、阳性面积率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结果 (1)增生期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中可见密集分布的棕黄色颗粒,Tiaml呈高表达,正常皮肤组及退化组血管内皮细胞中可见少量的棕黄色颗粒,Tiaml呈低表达.增生期组Tiaml的表达明显高于退化期组和正常皮肤组(P〈0.05),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增生期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中可见密集分布的棕黄色颗粒,Rac1呈高表达,正常皮肤组及退化组血管内皮细胞中可见少量的棕黄色颗粒,Rac1呈低表达.增生期组Rac1的表达明显高于退化期组和正常皮肤组(P〈0.05),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aml和Rac1在血管瘤增生期均呈高表达,表明Tiaml和Rac1在血管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应用RT-PCR、Westem blot、免疫组化分别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中DcR3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DcR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T-PCR检测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DcR3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Western blot提示,DcR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比正常甲状腺组织高(P〈0.05);免疫组化显示,DcR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高表达(P〈0.05)。DcR3mRNA及蛋白质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正常甲状腺组织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R3基因及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高表达,提示DcR3可能促进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受体(somatostatin receptor,SST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STR各亚型、VEGF及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isity,MVD)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结果在6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STR各亚型(SSTR1、SSTR2、SSTR3、SSTR4及SSTR5)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15.0%。21.7%,23.3%及18.3%;SSTR3、SSTR4在中高分化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分化组(P〈0.05)。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83.3%,VEGF在低分化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组、深肌层浸润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浅肌层浸润组、FIGO分期≥II期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I期组(P〈0.05)。子宫内膜癌组MVD(44.85±15.78)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MVD(18.96±4.30)(P〈0.01)。SSTR5的表达与VEGF呈负相关,VEGF阳性表达组子宫内膜癌组织MVD高于VEGF阴性组。结论联合检测SSTR和VEGF对子宫内膜癌预后的评估有一定临床意义。生长抑素类似物(somatostatin analogs,SSTA)可能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治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PPAR-γ、PGC-1α、Nrf2和γ-GCS-h在豚鼠支气管哮喘肺组织中表达而探索PPAR-γ/PGC-1α对Nrf2/γ-GCS-h作用。方法:40只健康雄性豚鼠随机化原则分成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地塞米松(C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D组),每组10只豚鼠,卵蛋白致敏法复制哮喘模型。原位杂交检测PPAR-γ、PGC-1α、Nrf2和γ-GCS-hmRNA表达,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四种蛋白表达。结果:PPAR-γ、PGC-1α、Nrf2和γ-GCS-h的mRNA哮喘组表达最低,四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显示PPAR-γ、PGC-1α、Nrf2和γ-GCS-h的蛋白哮喘组表达几乎都呈阴性而且以核内表达为主,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PAR-γ表达与PGC-1α表达呈正相关,γ-GCS-h mRNA表达与PPAR-γ、PGC-1α、Nrf2核内表达均呈正相关,Nrf2表达与PPAR-γ和PGC-1α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PPAR-γ、PGC-1α、Nrf2和γ-GCS-h在卵蛋白致敏急性支气管哮喘模型中表达下降;PPAR-γ/PGC-1α可通过上调Nrf2/γ-GCS-h表达提高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因而PPAR-γ/PGC-1α在哮喘的发病和防治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EGFR、p-EGFR和p-IGFR-1β在结肠癌细胞株的表达及其与吉非替尼敏感性的关系,以及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状况、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以western blot检测EGFR、p-EGFR和p-IGFR-1β在结肠癌细胞株和组织中的表达,以Quantity One软件测量各蛋白条带的灰度值。结果:EGFR、p-EGFR在Lovo细胞中表达量最高(P〈0.05),EGFR在SW620细胞中的表达最低(P〈0.05),在HCT116、HT29、LS174T和SW480细胞中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IGFR-1β在Lovo、HT29和SW480细胞中表达较弱,且在Lovo细胞中表达更弱,但在HCT116、LS174T和SW620细胞中的表达均较强(P〈0.05)。结肠癌组织中EGFR表达率为55.6%(10/18),癌旁正常组织为37.5%(3/18),肿瘤组织中有表达增高的趋势;p-EGFR在结肠癌组织表达率为33.3%(6/18),较正常组织的5.6%(1/18)明显增高(P〈0.05);p-IGFR-1β在结肠癌组织表达率为44.4%(8/18),较正常组织的11.1%(2/18)明显增高(P〈0.05)。EGFR、P-EGFR和P-IGFR-1β相互之间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EGFR、P-EGFR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参数无明显相关;P.IGFR-1β在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且在分期晚的患者中也可观察到这种趋势。结论:结合我们以往的研究结果,P.EGFR表达高伴p-IGFR-1β表达低提示结肠癌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好。P-EGFR和P—IGFR-1β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组织明显增高,且p-IGFR.1B表达高可能预示结肠癌患者有较高的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蛋白在肝脏的表达,探讨TLR4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以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1周组、2周组、4周组、6周组。常规HE染色和天狼猩红胶原染色观察肝脏病变;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和血浆内毒素含量;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TLR4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检测α-SMA观察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s)。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Cl4作用2周时,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开始明显增多(P〈0.01);模型组各组血浆内毒素含量呈梯度上升(P〈0.01),且与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CCl4作用1周后肝组织TLR4的表达即明显增强(P〈0.01),4周时和6周时有所下降(与2周组相比,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LR4阳性细胞包括枯否细胞、活化的HSCs及少量的肝细胞和内皮细胞。结论内毒素及其受体TLR4的改变可能在肝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鼠肠易激综合征模型的建立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IBS1(乙酸灌肠加束缚应激)组I、BS2(束缚应激)组、灌肠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乙酸灌肠加束缚应激和Williams方法制作IBS动物模型,用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和腹外斜肌放电活动检测对其内脏敏感性进行评估,同时进行组织学检查对肠黏膜组织的组织学改变进行评价。结果两模型组大鼠AWR评分和腹外斜肌收缩次数在不同扩张容量下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组织学分析显示各组大鼠均无明显的炎症性表现。结论乙酸灌肠加束缚应激和Williams方法制成的IBS动物模型符合IBS的内脏敏感性机制,可用于IBS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肝泰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神经递质受体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泰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神经递质受体的作用,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10只、肝复乐胶囊对照组(G)10只、肝泰组(Z)10只及模型组(M)10只。采用光镜及电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肝组织α1肾上腺素能受体(α1A-AR)、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的表达。结果肝泰组、肝复乐胶囊对照组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明显改善;免疫组织化学、RT-PCR、Western blot三种不同层次水平的研究结果均表明:肝泰组和肝复乐胶囊对照组α1A-AR及β2-AR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肝泰能通过抑制肝组织中α1A-AR及β2-AR的表达,从而调节神经递质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胰岛素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核因子-kB(NF-kB)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190-21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LI模型组、胰岛素干预组。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半定量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肺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mRNA和核因子-kB(NF-kB)蛋白的表达。结果(1)肺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胰岛素干预组肺病变局限且程度减轻;(2)ALI模型组肺血管内皮细胞ICAM-1mRNA表达(O.456±0.018)和NF-kB核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0.542±0.009)与正常对照组(o.274土0.014,0.308±0.017)比较显著升高(均P〈0.05);(3)胰岛素干预组ICAM-1mRNA表达(0.357±0.024)和NF-kB核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0.427±0.018)比模型组明显减低(均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仍较高(均P<0.05)。结论ICAM-1和NF-kB在ALI显著增加,胰岛素可以抑制NF-kB和ICAM-1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对抗ALI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毛天巍  陈郁希  李强  李学超  阚毅 《生物磁学》2011,(18):3446-3448,3484
目的:探讨胃转流术后远端肠管黏膜的适应性变化及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方法:将8周龄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胃转流术组,术后8周取吻合口远端肠管行常规病理切片检查,测量肠黏膜厚度和绒毛高度,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肠粘膜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结果:胃转流术组黏膜厚度(672±39与500±31um,P〈0.01)和绒毛高度(445±19与342±15um,P〈0.01)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而对照组和假手术组间均无显著差异。与假手术组比较,胃转流术组肠粘膜中EGF和IGF-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而对照组和假手术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胃转流术后远端肠管粘膜发生适应性增生,同时伴随着EGF和IGF—1表达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肠易激综合征(IBS)小鼠模型结肠黏膜肥大细胞上CRF-R1及结肠黏膜PAR-2、Claudin1~4等的表达变化,探讨IBS中应激通过肥大细胞引起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并观察婴儿双歧杆菌的治疗作用。方法 3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婴儿双歧杆菌组。以束缚应激法建立IBS小鼠模型。婴儿双歧杆菌组给予婴儿双歧杆菌灌胃,而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观测腹肌收缩反射(AWR)后处死小鼠。ELISA检测外周血中类胰蛋白酶的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肠黏膜CRF、PAR-2、Claudin1、Claudin2、Claudin3、Claudin4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双标分析结肠黏膜CRF-R1在肥大细胞的表达情况。RT-PCR检测结肠CRF-R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外周血类胰蛋白酶表达量增加;结肠黏膜中CRF、PAR-2、Claudin2表达量、CRF-R1+肥大细胞数目及CRF-R1 mRNA表达量增加,结肠黏膜Claudin1、Claudin3、Claudin4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双歧杆菌干预后,该组小鼠外周血中类胰蛋白酶表达量降低;结肠黏膜中CRF、PAR-2、Claudin2表达量、CRF-R1+肥大细胞数目及CRF-R1 mRNA表达量降低,结肠黏膜Claudin1、Claudin3、Claudin4表达量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BS小鼠模型中,婴儿双歧杆菌可以减轻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结肠黏膜肥大细胞上CRF-R1的表达而抑制肥大细胞的激活及其免疫因子的释放,从而降低结肠黏膜PAR-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血清及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不同TNM分期的结肠癌患者88例,同时收集因外伤而切除部分结肠组织的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不同患者在结肠癌手术前后血清中VEGF水平,利用实时定量PCR,免疫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癌组织及正常对照组中VEGF表达水平,分析VEGF在血清及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结果 TNM各期结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期结肠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表达高于术后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结肠癌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及癌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与结肠癌的临床病理分级及血管浸润呈正相关,有望作为结肠癌病理分级和手术疗效及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myc和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tumortransforminggene,PTTG)在鼻腔内翻乳头状瘤(sinonasalinvertedpapilloma,SNIP)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希望能找到C—myc原癌基因和PTTG与鼻腔内翻乳头状瘤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2012年在武汉市中心医院病理科诊断为鼻腔内翻乳头状瘤的存档蜡块20例作为实验组,另取瘤体周围组织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出C—myc和PTTG的相关抗原。在显微镜下测出每个视野下阳性反应的平均光密度、阳性反应面积和所有细胞的总面积.计算出阳性面积率。采用HPIAS-2000高度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报告管理系统对C—myc和PTTG在各组中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组、对照组中C—myc表达的平均光密度为0.3290±0.0218、0.0854±0.0112;实验组、对照组中C-myc表达的阳性面积率为0.2873±0.0152、0.0754±0.012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对照组中PTTG表达的平均光密度为0.2850±0.0381、0.0953±0.0127;试验组、对照组中PTTG 表达的阳性面积率为0.3522±0.0365、0.1108±0.0146,经单因素分析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myc和PTTG的检测尤其联合检测,有助于SNIP的诊断,其对SNIP的预后评估和生物学行为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磊  杨帅  杨磊  杨佳敏  沈小雨  孙洁  任晓暄  朱文莲  张露芬 《生物磁学》2013,(34):6634-6637,6736
目的:比较即刻电针天枢穴、足三里穴对肠易激综合征(ms)模型大鼠血浆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ET)水平及结肠组织中内皮素受体A(ETR-A)、CGRPmRNA表达的影响,旨在探讨电针即刻治疗IBS的部分机制。方法:采用WISTAR幼鼠制备肠易激综合征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天枢组、足三里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模型组只束缚不针刺,天枢组和足三里组在实验第8周电针治疗一次,留针20min。治疗结束后处死大鼠,取大鼠血浆及部分结肠组织进行生物活性物质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中CGRP、ET、结肠组织中ETR—A的含量,采用RT—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CGRPmRNA表达。结果:(1)即刻电针对IBS模型大鼠血浆CGRP、ET水平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GRP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天枢组、足三里组CGRP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ET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天枢组ET水平明显降低(P〈0.01)。(2)即刻电针对IBS模型大鼠结肠组织ETR—A水平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ETR—A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足三里组ETR-A水平明显降低(P〈0.01)。(3)即刻电针对IBS模型大鼠结肠组织CGRPmRNA表达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天枢组、足三里组CGRP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足三里组CGRPmRNA表达减弱(P〈0.05)。结论:即刻电针介入后,能够调节机体的内环境紊乱和CGRP、ET的平衡失调。这种调节作用因穴位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点,天枢穴对血浆中CGRP、ET调节作用较强,足三里穴在受体和基因表达方面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对NASH大鼠的疗效及其对sR—A的影响。方法42只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G,n=14)、模型组(MG,n=14)和干预组(TB,n=14);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7周起干预组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灌胃,24周末将所有大鼠一并处死。比较各组血清内毒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计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评分;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SR—A蛋白的表达,RealtimePCR法检测大鼠肝脏SR-A、TNF—αmRNA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大鼠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均明显升高;干预组的大鼠AST、ALT与模型组相比均下降;模型组血清内毒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0.36±0.02)EU/mL vs(0.17±0.01)EU/mL,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血清内毒素水平减少(0.22±0.01)EU/mL vs(0.36±0.02)EU/Ml,P〈0.05)。肝组织SR—A在正常对照组呈弥漫性表达,模型组肝脏的表达明显减少,干预组肝组织SR—A的表达较模型组升高。模型组的大鼠肝组织SR—AmRNA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减少(0.52±0.32vs1.43±0.46,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的大鼠肝组织SR—AmRNA增加(0.87±0.34vs0.52±0.32。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大鼠肝组织TNF-αmRNA水平明显增加(1.56±0.35vs0.57±0.23,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的大鼠肝组织TNF—dmRNA水平减少(1.23±0.24vs1.564-0.35,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能够减轻肝脏脂肪变性及炎症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菌群、减少肠源性内毒素、增加肝组织SR-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NF—α对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增殖及对ASMCs上ERK1/2mRNA、p-ERK1/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哮喘模型大鼠ASMCs培养,分别以0.2μg/L、1.0μg/L、20μg/L TNF-α干预ASMCs生长。采用流式细胞仪、MTT法检测ASMCs增殖情况,观察不同浓度TNF—α对ASMCs增殖的影响。RT-PCR检测ASMCs上ERK1/2mRNA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磷酸化ERK1/2蛋白的表达及定位。结果哮喘组ASMCsS期比例、A值、ERK1/2mRNA、p-ERK1/2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34.45±2.08)%、(0.550±0.010)、(0.995±0.118)、(130.77±4.16),与对照组(11.17±0.96)%、(0.292±0.008)、(0.576±0.098)、(163.82±1.38)比较均显著增高(均P〈0.01)。各TNF—α干预组ASMCs的S期比例、A值、ERK1/2mRNA和p-ERK1/2蛋白表达量与哮喘组比较均显著降低(均P〈0.01),0.2μg/L和1.0μg/LTN-α组p-ERK1/2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1),20μg/L TNF-α组p-ERK1/2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与正常鼠相比,慢性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明显,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增高。经TNF—α干预后,慢性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减少,增殖减弱,TNF-α可能抑制慢性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TNF—α可下调慢性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上ERK1/2mRNA及p-ERK1/2表达,TNF-α可能通过抑制ERK信号转导通道的活性对气道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低O2高CO2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TLR4和NFκB的影响及作用。方法:采用慢性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低O2高CO2 2周组(2HH组)和低O2高CO2 4周组(4HH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3区细胞TLR4和NFκB的表达,TUNEL法检测海马细胞凋亡。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CA1/3区TLR4蛋白的表达随着时间延长而显著,2HH组(CA1:0.1275±0.0242,CA3:0.1156±0.0376),4HH组(CA1:0.1522±0.0187,CA3:0.1427±0.0453),与N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NC组大鼠海马CA1/3区可见NFκB/p65少量表达于胞浆,而模型组可见NFκB/p65在细胞核内不同程度表达,2HH组(CA1:0.1326±0.0324,CA3:0.1301±0.0112),4HH组(CA1:0.1612±0.0428,CA3:0.1578±0.0365),与NC组比较分别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CA1/3区细胞凋亡明显增多,与NC组比较分别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4HH组为著。结论:TLR4和NFκB激活可能在慢性低O2高CO2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肌醇依赖酶1(IRE1)-JNK通路是否参与阿霉素致心力衰竭(HF)效应的作用。方法阿霉素(adriamycin,Adr)致HF大鼠作为Adr组(n=15),同龄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n=10);将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dr组(1umol/L)。心脏超声后,流式细胞仪和蛋白印迹等分别检测细胞凋亡率(AR)、IRE1、X盒结合蛋白1(XBP1)、TNF受体相关因子2(TRAF2)、c—Jun凋亡信号调节激酶(ASKl)和JNK等的表达。结果1.Adr在体成功构建HF模型,而体外干预显著增加心肌细胞AR(P%0.001);2.不管在体内抑或在体外,Adr组IRE1α和pIRE1α水平均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P〈0.001);3.与相应对照组相比,Adr组XBP1蛋白均显著上调(P〈0.001);4.体内和体外Adr组TRAF2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P〈0.001);5.Adr组ASK1、p-ASK1和磷酸化水平(即p-ASK1与总ASK1比值)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P〈0.001);6.不管在体内抑或在体外,Adr组JNK1/2、p-JNKl/2蛋白和其磷酸化水平(p-JNK1/2与总JNK1/2比值)均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P〈0.001)。结论Adr通过肌醇依赖酶1(IRE1)-ASK—JNK内质网通路介导其致心肌毒性并进而促发H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