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4个不同棉花品种体内分离到内生菌503株,鉴定了102株,分别属于假单胞杆菌属、黄单胞杆菌属、芽胞杆菌属和欧文氏菌属。分3个不同生长期测定了4个品种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结果表明,4个品种棉花SOD活性在种期(S1)、芽期(S2)和苗期(S3)呈下降趋势;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期的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存在极显着差异,品种与生长期还存在显着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2.
HMW-GS的SDS-PAGE图谱在小麦品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SDS—PAGE技术对陕西关中地区各时期大面积推广小麦品种、品种资源和新品系的HMW—GS组成进行了分析。在该地区50多年大面积推广的33个品种中,检测出9种HMW亚基(对)及其组成;品种HMW—GS的评分在5~10分之间,平均6.9分;4个时期品种HMW-GS的平均评分有升有降,优质亚基出现的频率普遍偏低;向小麦品种中聚合多种优质HMW—GS将成为陕西关中未来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53种小麦品种资源的亚基或亚基对组合类型比较丰富,具有一批携带优质亚基5 10、1、2*、7 8、14 15或17 18等资源。8个新选品系中,有4个品系携带了多种优质亚基,其中3个品系HMW—GS的评分为10分;Q1043已被审定通过,目前正在陕西关中推广种植。实践证明,采用SDS—PAGE方法对生产上推广品种、品种资源和新选品系的HMW—GS变异研究,有助于在短时间内了解生产上推广小麦品质生产现状、制订育种目标、选配亲本和品系品质性状筛选,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品质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同一时期的大豆品种长农5号植株中硝态氮含量是,主茎大于叶柄大于叶片,前二者中硝态氮含量随着生育进程逐渐减少,生育前期由基部向上逐渐增加,鼓粒期以后各节位间无明显变化。营养生长期间,叶片中硝态氮含量较高,不同生殖生长期间或同一时期的不同节位变化不明显。硝酸还原酶活力是成熟叶片中低,幼嫩叶片中高,且随着生育进程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不同生长期对不同品种(系)木薯含粉率、氢氰酸和单宁含量等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长期的延长,木薯含粉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氢氰酸和单宁含量的变化趋势因品种(系)而异.品种南植在生长7个月收获时,木薯淀粉含量高,氢氰酸和单宁含量较低,品种D、SC和ZM在生长9个月收获时,木薯淀粉含量高,氢氰酸和单宁含量较低,因此适合食品用淀粉的深加工;品种C和E在生长8个月收获时,淀粉含量高,但氢氰酸和单宁含量也较高.本研究探明了不同生长期和品种对鲜木薯含粉率、单宁和氢氰酸含量的影响,为合理选择生长期和木薯品种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快繁石竹     
石竹(Dianthuschinensis)原产我国,现在国内外广泛栽培。但由于石竹在播种繁殖过程中易因天然杂交导致品种混杂,而扦插或分株繁殖系数又较低,而组织培养快繁技术可弥补这些不足。下面是以石竹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培的主要方法及步骤。1.接种方法从生长健壮,品种优良的植株上剪取嫩茎,去掉叶片用流水冲净后,先用75%的酒精浸泡10秒,再置于0.1%升汞溶液中处理8—10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4次。将经过灭菌的嫩茎在无菌条件下切成2厘米左右长,带1—2个节的茎段,接种到MS+BA2—2.5mg…  相似文献   

6.
谢远玉  黄淑娥  田俊  王钰  叶清 《生态学杂志》2016,27(9):2950-2958
热量资源的时空特征是影响双季稻种植布局的主要气候因素.为了分析近52年长江中下游主要双季稻区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双季稻种植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湖南、江西和湖北3省作为双季稻代表性研究区域,根据3省240个气象站1961—2012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利用气候倾向率及突变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区双季稻温度生长期的热量资源和双季稻的安全生长期的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时段内不同水稻品种搭配布局及种植北界的变迁.结果表明: 近52年双季稻温度生长期及安全生长期的热量资源均呈明显增多趋势,其中,双季稻生长期及安全生长期的热量资源由寡至多的突变点均出现在2000年;双季早稻安全播种期提前3~7 d、双季晚稻安全齐穗期延后2 d,双季稻安全生长期平均延长7 d;双季稻种植北界明显北移了200 km左右,至33° N附近;同时,双季稻品种搭配由“早熟早稻+中熟晚稻”和“中熟早稻+中熟晚稻”向“中熟早稻+晚熟晚稻”转变.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热量资源的增加为双季稻种植北界北移、中晚熟品种替代早中熟品种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7.
1956年我们进行連作晚稻移栽期试验时,发现不同移栽期,秧齡愈长,移栽愈晚,植株产生不同程度的分枝现象,这种分枝多半是从地上茎节葉腋间着生,由腋芽生长而成,这些分枝並且同样具有抽穗结实的能力。试验时我们所採用連作晚稻品种分秈、粳两组,秈型品种为“晚成”,粳型品种为“背晚”,均係当地选出的農家种;同在5月30日播种,在8/7、8/17、8/27三期分期移栽,秧齡日数为69—79—89天;根據观察,在各期生育过程中,8月7日移栽,僅分蘖节位较高(在9—8节间  相似文献   

8.
在设施大棚内应用夜间补光、增温、营养等措施,诱导4个品种红肉火龙果Hylocereus polyrhizus植株抽生三个批次冬春花,观测其花果生长期状况,分析红肉火龙果花果生长期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显著影响火龙果冬春花果生长期,两者之间极显著负相关。三个批次红肉火龙果花果生长期差异明显,棚内温度越高,花果生长期越短。冬春季花生长与果生长的最低临界温度差异较大,分别为9℃和15℃。  相似文献   

9.
厚壁毛竹快速高生长期竹秆ATP酶超微细胞化学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镜细胞化学技术对厚壁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 ‘Pachyloen’)快速高生长期竹秆节间的伸长发育过程(包括:分生细胞期、伸长初期、快速伸长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进行ATP酶超微细胞化学定位,以揭示竹秆节间快速伸长的细胞学基础。结果表明:分生细胞期,细胞质膜、核膜、细胞器膜系统上等均有很强的ATP酶活性。伸长初期,节间上部基本组织细胞质膜上ATP酶活性较强,且短细胞质膜上的ATP酶活性更强,节间基部各细胞均未观察到ATP酶活性。快速伸长期,节间基部基本组织ATP酶活性较节间上部高,细胞质膜、运输小泡膜、胞间隙及胞间连丝上均有ATP酶活性。成熟期,仅节间上部基本组织质膜上有较弱的ATP酶活性。ATP酶在节间伸长过程中主要参与新细胞壁物质的分泌和共质体运输,促进新细胞壁的形成,晶体和淀粉粒体外膜上ATP酶活性的存在表明其具有贮存物质的作用。节隔缺失节的节间基部未观察到ATP酶活性,节部韧皮结细胞ATP酶活性较高,节隔的缺失引起节部与节间与物质运输有关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节间伸长生长。  相似文献   

10.
用人工饲料饲养赤眼蜂中间寄主蓖麻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81年筛选出材料易得,成本低的3个蓖麻蚕人工饲料配方。不同蓖麻蚕品种对同一配方有不同的适应性,广乙、广四、684等6个品种适于人工饲料饲养。干饲料用麻袋包装后套上尼龙袋密封常温下可保存9个月。改进了人工饲料的配制和给食方法,简化了设备和降低了养蚕成本,并研制出一套人工饲料大量饲养蓖麻蚕的工具。两年多来共饲养25批15万头蓖麻蚕,成活率均达70.00—97.70%。茧层率,羽化率和平均每雌产卵量不低于鲜叶饲养组。 用人工饲料饲养的蚕卵繁殖赤眼蜂质量良好,田间释放防治甘蔗螟,卵寄生率达65.65—94.18%,枯心苗率仅达 1.47—1.72%,被害节率 2.11—3.28%,和鲜叶养的蚕卵放蜂区接近,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莲子叶发育过程的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子叶从子叶原基发生至成熟休眠,整个生长期约30天,伹受品种、花期、气温和日照的影响,有3—5天的差异。光学和电子显微镜的观察表明,叶内细胞的形态结构在发育过程中变化巨大,子叶发育格局类似双子叶植物。整个发育过程份四个发育阶段:Ⅰ.细胞增殖,形态发生;Ⅱ.细胞液泡化,体积扩大;Ⅲ.细胞处于功能期,大量合成和积累贮藏物质;Ⅳ.脱水收缩,成熟休眠。位于子叶不同部位的叶肉细胞的发育不同步,通过前三个发育阶段所需时间也各不相同。细胞液泡化和进入功能期的位置顺序是从基部到顶部,先外层后内层。受精后25—26天,几乎全部细胞依次进入成熟休眠。  相似文献   

12.
21个甘蔗品种对螟虫抗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甘蔗品种对甘蔗螟虫的抗性,以期为抗虫品种推广应用和抗性基因发掘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自然种群接虫方法,研究不同甘蔗品种苗期和生长中后期螟害水平。运用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不同甘蔗品种对螟虫的抗性。【结果】不同甘蔗品种对螟虫危害造成的螟害枯心率、螟害株(节)率和株虫孔数等存在显著差异。21个甘蔗品种分为4个抗性等级。第1级1个品种(ROC10),螟害枯心率、螟害株(节)率、株虫孔数低;第2级包括4个品种(粤糖60号、柳城05-136、桂糖29号、粤糖55号),表现为螟害枯心率低、螟害株(节)率中等、株虫孔数中等;第3级包括9个品种(福农38号、桂糖31号等),表现为螟害枯心率中等、螟害株(节)率中等、株虫孔数中等;第4级包括7个品种(福农39号、德蔗03-83等),表现为螟害枯心率、螟害株(节)率、株虫孔数高。【结论】甘蔗品种和生育期影响螟虫的发生,不同品种对甘蔗螟虫抗性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植物名称:茶梅(Camellia sasanqua)品种为“笑颜”、“绯乙女”等。材料类别:多年生品种的当年生嫩茎或芽。培养条件:以修改的MS为基本培养基,每升附加BA 1—4 mg,NAA 0.05—0.2 mg,生物素0.01mg。培养室温度白天为27℃,夜间20℃左右;每日光照11小时,光照度为1000lx。生长与分化情况:切取0.6cm左右长的嫩茎节,接种于上述培养基中,45天左右腋芽生长。以芽为外植体接种于上述培养基中,经一个月,培养物基部产生丛生芽,分刈并转移于新鲜培养基中,经二个月每个外植体平均产生6—12个不定芽,其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光学显微技术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香薷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的枝条上部、中部、下部叶片的腺毛种类、分布及数量;采用组织化学染色和荧光显微技术,观察香薷腺毛分泌黄酮类物质的过程,探讨香薷叶表皮腺毛的泌香机理,为生产中确定提取香薷黄酮类物质的最佳取材时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香薷叶表皮有头状腺毛和盾状腺毛,成熟的头状腺毛包括基细胞、柄细胞和头部,头部较小,呈半圆球型,直径为(20±2)μm;发育近成熟的盾状腺毛头部较大,呈盾状,直径为(60±5)μm。(2)香薷叶片远轴面和近轴面均有腺毛的分布,远轴面分布较多,近轴面分布较少;盾状腺毛主要分布在叶的远轴面,头状腺毛在叶的两面均有分布;腺毛密度随节位的降低而减少,节位相同时,营养生长期叶片上的腺毛密度(283.9个/mm2)高于生殖生长期(194.4个/mm2)。(3)香薷头状腺毛和盾状腺毛均能分泌黄酮类物质,且随着腺毛的发育成熟,黄酮类物质逐渐积累于腺毛的头部。  相似文献   

15.
<正> 笔者1986年观察蝈蝈(螽斯科的一种,学名未订)生活习性时,发现了1头2龄雌若虫,在形态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昆虫正常的足是由基节、腿节、胫节、附节所组成。而这头畸形昆虫的2个前足各有2个胫节。2个后足在腿节后的胫节部分又分成2个弯曲部分,好似各有2个胫节,其相连处关节活动自如(见照片)。其前后足各节长度如下表。前足胫节_2上的刺比正常的蝈蝈大得  相似文献   

16.
长角圆属Temeritas属弹尾目圆科 ,其触角特别长,第四节分很多亚节,无胫跗感毛。分布于中美、南美、南非、马达加斯加、印度、越南、澳大利亚及新西兰。中国原无记载。作者1982年访问西北农学院,承周尧教授给予研究的机会。中华长角圆(虫姚)Temeritas sinensis新种 体长1.5—1.9毫米。其与同属科类的区别为触角较短(图1);第三节近端部有2小感觉杆,生在2凹陷内;第四节分26亚节,各亚节有1圈长毛。背毛为长刺状,混有一些小毛(图2)。后足转节外侧有5长毛,内侧1长毛(图9)。握弹器有3端毛(图13)。弹尾长(图12):弹器基有7—7毛;齿节约有40毛;端节内、外缘齿状,内缘有15小齿,有1端节毛。生殖节毛列如图13,雌一尖而弯曲的尾器。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绿洲胡杨分布区48个地面气象站1960—2017年逐日平均气温数据,运用线性趋势法、相关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等方法,分析了中国绿洲胡杨生长期起止日和生长期对全球变暖停滞响应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1998—2012年中国绿洲胡杨起始日、终止日、生长期倾向率分别为-0.764、-0.328、0.535 d·10 a-1,与1960—2017年和1960—1998年相比呈现起始日推迟、终止日提前、生长期缩短的态势,对全球变暖停滞(global warming hiatus)响应明显,其中,终止日响应最显著。研究区有超过47%的站点呈现出起始日推迟、终止日提前、生长期缩短的趋势,对全球变暖停滞的响应呈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弱的趋势。但各绿洲胡杨生长期对全球变暖停滞的响应不尽相同,其中,河套绿洲对全球变暖停滞响应最显著,柴达木绿洲的响应不显著。成因分析表明,亚洲极涡面积指数、青藏高原指数、西风指数是影响胡杨生长期对全球变暖停滞响应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8.
调查了生长期14个不同棉花品种上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的危害情况。亚洲棉表现为高抗,冀丰杂7号等12个品种表现为中抗,灵-17表现为敏感。田间采用ASD光谱仪对14个棉花品种生长期的冠层光谱进行了测定,发现相同品种不同时期的光谱反射率的一阶微分具有明显差异(P<0.05),在近红外717 nm波段处一阶微分光谱值与棉花抗绿盲蝽级别显著相关(R2=0.89,P=0.01),可较好的表征绿盲蝽危害指数,可利用这个波段的光谱指标对棉花品种的抗绿盲蝽特性进行初步诊断,为棉花抗盲蝽评价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库蠓一新种(双翅目:蠓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5年采自云南省蒙自县的蠓类标本中,发现一新种库蠓,记述于下。角突库蠓Culicoides corniculus,新种 雌蠓 头部:两复眼光裸、分离,复眼间距约为1—1.5个小眼面直径的宽度,复眼间有上横缝。触角第Ⅲ、Ⅺ—ⅩⅠⅤ节具有感器,触角比约1.2。下颚须第3节端半部有一浅感窝。上颚齿约15个,外颚叶齿约16个,口甲上无小棘刺。  相似文献   

20.
太空搭载决明属牧草种子对其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太空搭载决明属牧草6个品种种子,通过盆栽试验观测其SP1和SP2代搭载效应,试验结果表明,航天搭载能提高部分决明品种种子出苗率、能改良部分决明品种的农艺性状,对决明品种的生殖生长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