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为了明确棉花叶片性状(厚度和油点密度)与其对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抗性的关系,以期为棉花抗盲蝽品种(系)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用对绿盲蝽有不同抗性的20个棉花品种(系)为材料,分别测定其叶片厚度、表皮层厚度和油点密度。结果表明:晋棉26、冀丰989、常D、亚洲棉对绿盲蝽表现为高抗;棉花叶片厚度、表皮层厚度和油点密度在不同生长期均有差异;棉花对绿盲蝽的综合抗性指数与其铃期叶片表皮层厚度和油点密度有显著相关性(y=20.673+0.415x,R2=0.305,P=0.012;y=1.049+0.049x,R2=0.207,P=0.044)。结果显示,在一定的生长期,叶片表皮层厚和多油点棉花品种可以减少绿盲蝽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室内研究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分别对抗性和敏感棉花品种趋向选择性,为棉花抗盲蝽品种选育和绿盲蝽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洁净空气为空白对照,在室内采用"Y"型嗅觉仪观察记录不同学习经验处理的绿盲蝽对两对棉花品种:灵-29(抗)vs.科林08-23(感)、07生试6号(抗)vs.抗病单株-1(感)趋向选择性。【结果】有学习经验和无学习经验的绿盲蝽都趋向选择敏感棉花品种,抗性棉花品种对供试昆虫有显著驱避性;有/无学习经验的绿盲蝽都显著趋向选择绿盲蝽胁迫危害后代感性棉花品种。【结论】整体上,健康棉花处理下,绿盲蝽对抗性品种趋性选择明显低于敏感品种。但是对危害诱导的棉株处理,并未表现出一致的趋性。  相似文献   

3.
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对不同抗性和虫害处理棉花的选择趋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和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对不同抗性和虫害处理棉花的选择趋性,为棉盲蝽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抗性棉花品种BR-S-10(抗性品种)和感性棉花品种科林08-15(感性品种),以及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分别危害处理后的该两种棉花植株为试验材料,以纯净空气为空白对照,共成对设置15个气味源组合,采用“Y”型昆虫嗅觉仪室内研究了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对不同抗性和虫害处理棉花的选择趋性。结果表明,绿盲蝽显著选择感性品种、中黑盲蝽危害感性品种和绿盲蝽危害感性品种。中黑盲蝽显著选择绿盲蝽危害感性品种、中黑盲蝽危害感性品种和感性品种。总的来说,两种棉盲蝽趋向于选择敏感棉花品种,抗性棉花品种对供试昆虫有显著趋避性;绿盲蝽显著趋向选择中黑盲蝽危害感性品种和绿盲蝽危害感性品种,中黑盲蝽显著趋向选择绿盲蝽危害感性品种和中黑盲蝽危害感性品种。  相似文献   

4.
采用目测法调查棉田盲蝽混合种群发生数量,并结合盲蝽对棉花植株的危害程度,对162个供试棉花品种(系)进行了抗盲蝽鉴定及评价.共计筛选获得包括亚洲棉、灵-29、07生试6号等16个对盲蝽具有抗性潜力的棉花品种(系),以及辽阳多毛棉、冀丰989、08生试6号、大铃668、石抗338、HB56个对盲蝽敏感的棉花品种(系).初步建立了棉花品种(系)抗盲蝽田间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为棉花抗盲蝽育种提供了种质资源及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目测法调查棉田盲蝽混合种群发生数量,并结合盲蝽对棉花植株的危害程度,对162个供试棉花品种(系)进行了抗盲蝽鉴定及评价。共计筛选获得包括亚洲棉、灵-29、07生试6号等16个对盲蝽具有抗性潜力的棉花品种(系),以及辽阳多毛棉、冀丰989、08生试6号、大铃668、石抗338、HB5 6个对盲蝽敏感的棉花品种(系)。初步建立了棉花品种(系)抗盲蝽田间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为棉花抗盲蝽育种提供了种质资源及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绿盲蝽对不同生长期棉花的刺吸危害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近年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对棉花的危害成为农业中热议的话题和重点研究的课题。为更加深入了解此种害虫对棉花各组织的危害特性及量化危害,为早期预测预报提供依据,我们研究了绿盲蝽对棉花不同生长阶段(各组织)早期危害表征与后期成铃情况的关系。【方法】通过大田接虫法研究了绿盲蝽对苗期、蕾期、花期和铃期棉花植株的危害特性。【结果】绿盲蝽危害24 h会造成棉花子叶期和2叶期产生无头苗,2叶期后受绿盲蝽危害不会形成无头苗。建立了无头苗率和生长点被害级别的关系模型y=0.1906x-0.0439 (1≤x≤5)和棉花苗期(不同叶期)被害10 d后的叶片被害指数与刺吸点数和生长点被害级别回归模型:4叶期:y=0.532+0.202x1+0.005x2; 6叶期:y=-0.063+0.339x1+0.002x2; 8叶期:y=-0.150+0.087x1+0.001x2 (0≤x1≤5, 1≤x2≤5)。绿盲蝽对蕾和花的刺吸危害没有对后期棉铃的脱落率和大小产生显著影响。10 mm和15 mm直径棉铃被害后的校正脱落率分别为55.00%和26.60%,而直径大于15 mm的棉铃校正脱落率均为0;绿盲蝽的刺吸危害对棉铃的成铃大小无显著影响;建立了幼铃(10 mm、10~15 mm直径棉铃)刺吸点数和脱落率的回归模型[10 mm: y=0.1857x-0.081; 10~15 mm: y=0.0522x-0.0068(1≤x≤5)]。【结论】结果表明,幼苗阶段,棉花的子叶期和2叶期是受绿盲蝽危害的敏感时期;成株阶段,棉花嫩铃期是受绿盲蝽危害的敏感时期;建立的绿盲蝽刺吸危害的回归模型可用于绿盲蝽危害损失短期预测。因此,应在棉花受害敏感时期对绿盲蝽重点防治,提高防治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我国华北地区棉盲蝽优势种对不同种棉花品种的选择偏好性,以及这几种盲蝽的种群动态及发生规律。【方法】2013和2014年通过小区随机排列田间系统调查的方法,比较分析了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Jakovlev)、三点盲蝽Adelphocoris fasciaticollis(Reuter)和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对12个棉花品种的选择偏好性,种群动态及与温度的关系。【结果】3种盲蝽均对石亚系1号表现出明显偏好性,对N73Deltapine FO表现出明显的不偏好性。棉盲蝽在每年7月初开始危害,7月下旬及8月上旬盲蝽种群密度达到峰值,9月上旬种群密度逐渐降低,9月中下旬盲蝽迁出棉田。在本实验调查的温度范围内(17~35℃),盲蝽种群密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结论】棉盲蝽对不同品种有明显选择偏好性,盲蝽种群大的地区推荐种植盲蝽厌食品种。  相似文献   

8.
绿盲蝽取食与机械损伤对棉花叶片内防御性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红  陈瀚  刘小侠  张青文 《昆虫知识》2011,48(5):1431-1436
为探明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ayer-Dür)取食和机械损伤对不同抗性棉花叶片内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影响以及防御酶与棉花抗绿盲蝽性的关系,以棉花3个不同抗性品系为材料,室内条件下测定绿盲蝽取食和机械损伤处理后棉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结果表明:对...  相似文献   

9.
《环境昆虫学报》2014,(5):667-671
本文探讨了桃树、枣树、茶树及棉花4种不同寄主植物对绿盲蝽成虫形态发育的影响。通过田间采集4种寄主上绿盲蝽成虫,从体长、体宽、口针长、头宽和体重等指标比较不同寄主植物绿盲蝽的差异。结果表明,棉花绿盲蝽雌雄虫的体长、体宽、口针长、头宽均显著大于其他3种寄主植物。在体重上,雌虫和雄虫均表现出棉花>茶树>枣树>桃树的规律,而且棉花绿盲蝽显著高于桃树绿盲蝽。试验表明,不同寄主植物对绿盲蝽成虫的形态发育有明显影响。在这4种寄主中,棉花极显著利于绿盲蝽成虫的形态发育。  相似文献   

10.
南疆棉田盲蝽类害虫种群数量动态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李号宾  吴孔明  徐遥  杨秀  姚举  汪飞 《昆虫知识》2007,44(2):219-222
2002 ~2004年研究了南疆地区棉花盲蝽类害虫的发生和种群动态及棉花品种的影响。结果表明,危害棉花的盲蝽类害虫有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L.)和苜蓿盲蝽Adelphocoris lineolatus(Goeze) ,其中牧草盲蝽为主要为害种类,其数量占盲蝽类害虫的99.93 %。2002,2003和2004年,牧草盲蝽最高密度分别为56.0,105.3和53.7头/百株,而苜蓿盲蝽3年中最高密度<0.1头/百株。对转基因抗虫棉GK19(表达Cry1A杀虫蛋白)、SGK321(表达Cry1A/CpTI杀虫蛋白)和普通棉花泗棉3号、石远321的研究表明2种盲蝽在不同品种上的季节性数量动态没有显著性差别。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粘虫板诱捕试验,研究了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成虫在田间的活动规律。结果发现,绿盲蝽成虫主要在棉花顶部附近飞行,在高于棉花顶部20 cm处诱捕到的绿盲蝽显著多于50 cm和80 cm处(P<0.05)。在田间飞行时,绿盲蝽成虫没有明确的偏好方向,在东西南北各方位上的成虫诱捕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昼夜节律上,绿盲蝽成虫集中在傍晚至凌晨时分活动,其中16:00至翌日4:00之间雌雄成虫的诱捕量分别占全天的100%和92.6%。  相似文献   

12.
本文比较研究了棉田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种群的调查方法。全株调查法中,目测法调查到的绿盲蝽种群密度最高,显著高于扫网法和盆拍法。局部调查法发现,蕾上的绿盲蝽种群数量显著高于叶片和花上;蕾上种群数量与整株密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y=1.18 x+3.69)。间接调查法表明:在苗期和蕾期,叶片受害等级和绿盲蝽种群密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苗期:y=25.28 x+8.20;蕾期:y=43.99 x+27.58)。  相似文献   

13.
绿盲蝽及其天敌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发生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2007年,在山东省德州市农科院良种场棉田内系统研究了不同生境对抗虫棉绿盲蝽及其天敌发生动态的影响。试验设5个试验10种处理:即远离果园棉、紧靠果园棉,亩株数3600株均行、亩株数3000株并大小行种植棉,合理化控棉、不化控棉,纯作棉田和插种葵花棉田,双基因抗虫棉和单基因抗虫棉。在棉花的整个生育期系统调查不同生境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种群数量。结果表明,不同生境抗虫棉田内绿盲蝽天敌的种类基本相同,主要为龟纹瓢虫、七星瓢虫、中华草蛉、大草蛉、华姬蝽、小花蝽、T-纹豹蛛、三突花蛛、草间小黑蛛等。不同生境抗虫棉田内绿盲蝽及其天敌种群数量差异明显。远离果园棉、低密度亩株数3000株并大小行种植棉、合理化控棉能减轻绿盲蝽的发生,但不利于绿盲蝽天敌的发生;种植双基因抗虫棉能减轻绿盲蝽的发生且对绿盲蝽天敌影响不大;插种葵花的棉田即能增加绿盲蝽天敌的数量,又能减轻绿盲蝽的发生。研究还表明绿盲蝽及其天敌在远离果园棉、紧靠果园棉下发生趋势基本一致,仅是发生量存在明显差异,远离果园棉田的绿盲蝽及其天敌百株发生量显著低于紧靠果园棉田(P〈0.05);合理化控棉田、亩株数3000株大小行棉田内的绿盲蝽及其天敌发生数量显著低于不化控棉田、亩株数3600株均行棉田内的发生数量(P〈0.05);双基因抗虫棉田内的绿盲蝽百株发生量显著低于单基因抗虫棉田发生数量(P〈0.05);插种葵花棉田内的绿盲蝽百株发生量极显著低于纯作棉田(P〈0.01)、插种葵花棉田内的绿盲蝽天敌百株发生量显著高于纯作棉田(P〈0.05),葵花对绿盲蝽及其天敌的诱集效果非常显著,在转基因棉田插种葵花是保益灭害控制绿盲蝽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棉田绿盲蝽的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2010年于河北省廊坊市对棉田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的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盲蝽成虫空间分布型与其种群密度有关,当种群密度大于百株1.6头时呈随机分布,当小于百株1.6头时一般呈聚集分布;绿盲蝽若虫在不同种群密度下均呈聚集分布;绿盲蝽整个种群呈Possion分布。应用Iwao的抽样模型建立了棉田绿盲蝽的理论抽样数公式:N=(1.35/x珋)/D2。  相似文献   

15.
利用铷(Rb)标记方法对秋季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迁移现象及其寄主种类进行了研究。铷标记回捕试验证明了秋季绿盲蝽由棉田转移到杂草上取食。在河南绿盲蝽一周内可迁移到2 560 m(试验最远回捕距离)。秋季由棉田迁出的绿盲蝽主要集中在艾蒿和葎草上取食。对这2种主要寄主植物作为绿盲蝽越冬寄主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绿盲蝽危害对枣树叶片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勇  门兴元  于毅  周洪旭 《生态学报》2012,32(17):5330-5336
绿盲蝽已在棉区爆发成灾,并逐渐向枣树等北方果树转移危害,已对我国北方果树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绿盲蝽刺吸危害后,能诱导植物产生一系列生化反应。通过生物化学方法研究绿盲蝽不同危害程度对枣树叶片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受害枣树叶片对绿盲蝽危害的应激反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受害枣树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危害程度的加重先升高,后降低;蛋白质含量随受害程度的加重而呈现降低趋势;游离氨基酸含量随受害程度的加重逐渐升高。受害后枣树叶片内3种防御性酶随受害程度的加重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随着危害程度的加重先升高后下降;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的活性总体升高;不同受害程度枣树叶片内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之间以及它们与未受害枣树叶片内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之间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总之,随着绿盲蝽危害程度的加重,枣树叶片内可溶性糖、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防御性酶活性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枣树叶片内除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外,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含量变化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变化与绿盲蝽危害胁迫有明显的关系,说明枣树叶片对绿盲蝽的危害胁迫产生了应激反应,且叶片内除过氧化氢酶(CAT)外的其他生化指标与绿盲蝽的不同危害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为理解枣树受绿盲蝽危害后的应激反应机制提供了材料,对绿盲蝽可持续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绿盲蝽成虫对六种寄主及其挥发物的选择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绿盲蝽Apolyguslucorum(Meyer-Dttr)6种主要寄主,分别于5~10叶期和花蕾期,采用室内“Y”型嗅觉仪和田间罩笼接虫方法,研究了绿盲蝽成虫对不同寄主及其挥发物的选择趋势。田间罩笼接虫试验结果表明:5—10叶期的茼蒿、国抗22及泗棉3号上绿盲蝽虫量居多,绿豆次之,大豆和豇豆上的较少;花蕾期的茼蒿、绿豆、国抗22及泗棉3号上绿盲蝽较多,而豇豆、大豆上较少。以5~10叶期和花蕾期的上述6种寄主为实验材料,以无寄主花盆为空白对照,每期各成对设置17个气源组合,采用室内“Y”型嗅觉仪测定绿盲蝽成虫对这6种寄主气源的选择趋性。不同气源组合测定结果表明,绿盲蝽对5—10叶期植物性气源的选择趋势为:国抗22〉茼蒿〉绿豆〉泗棉3号〉大豆〉豇豆;绿盲蝽对花蕾期植物性气源的选择趋势为:绿豆〉茼蒿〉国抗22〉泗棉3号〉豇豆〉大豆。上述不同选择性试验结果综合表明,绿盲蝽成虫对5—10叶期和花蕾期不同寄主的选择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