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关于尾核与学习、记忆及条件反射活动的关系,过去研究较少.近二十年来,不少作者采用刺激、损毁及电生理等方法,在一系列的行为模型上,对尾核在学习、记忆及条件反射活动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提供了尾核参与条件反射活动的大量证据.本文对此作了简要介绍,试图表明,在关于学习、记忆及条件反射活动神经机制的研究中,尾核也是值得注意的中枢部位之一.  相似文献   

2.
小脑皮层在兔瞬膜条件反射过程中的调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伯仪  魏顺光 《生理学报》1991,43(2):103-112
以音调结合气流刺激兔角膜的训练建立瞬膜条件反射,在条件反射率刚达90%,连续出现三组的学习初始阶段,电解损毁小脑半球第六小叶皮层使 D-I 核的学习相关性电活动和瞬膜条件反射消除,但不影响“非条件”反射,而在经一周巩固训练的动物,损毁小脑皮层上述区域不发生影响。D-I 核的细胞自发电活动在学习初期和记忆巩固时期也有所不同。在学习后期,D-I 核的细胞自发电活动频率减低,和在学习初期与损毁小脑皮层后的频率变化相似。实验结果表明:在瞬膜条件反射过程中,以小脑皮层为主导,对瞬膜条件反射的产生和D-I 核的学习相关性电活动具有调制作用。随着记忆巩固过程,D-I 核脱离皮层的控制而发展成为这一学习模式的记忆痕迹基础部位。  相似文献   

3.
于家兔尾核头部分别注入γ-氨基丁酸(GABA)3mg/5μl、GABA 转氨酶的抑制剂氨氧乙酸(AOAA)10μg/5μl 及 GABA 受体阻断剂印防已毒素(Picrotoxin)0.5μg/5μl 后,可暂时抑制食物性条件反射的出现,但一般运动、摄食等机能无明显障碍。作为对照,在尾核头部注入生理盐水或士的宁不影响条件反射的出现,注射 Picrotoxin 等于内囊区及海马也不影响条件反射活动。实验结果表明,尾核头部 GABA 能突触传递与实现条件反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4.
动物行为学是用于评价动物学习记忆的基本实验手段,广泛应用于生理病理机制研究及药效评价。评价大小鼠学习记忆行为检测方法根据实验原理可分为惩罚性、自发性和奖励性三类,其中奖励性操作条件反射实验是基于奖励性原理和斯金纳条件反射原理的行为学检测方法,为检测动物学习记忆中的高级认知功能提供了一种更全面更精细的检测手段,尤其适合于现代高科技条件下执行复杂操作任务时的认知作业能力评价。本文对奖励性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的发展历程、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为此类方法今后在国内学习记忆行为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条件反射箱内训练雌性Wistar大鼠建立操作式防御性条件反射。训练时灯光先出现15s,然后结合给予脚掌电击8s。每天训练30次。如果动物能在灯光出现15s内按下反应键以避免电击,即谓建立了条件反应。在条件反应率(CR)连续5d达到80%以上后,即进行双侧尾壳核埋植套管手术。术后2—3d,向双侧尾壳核内注射甲硫氨酸脑啡肽(MEK)或bestatin(一种氨基肽酶抑制剂)。注射后30min,2h,24h,48h分别进行条件反射测验(每轮30次)。尾壳核内注射生理盐水作自身对照。实验结果表明:生理盐水注射后,CR仍保持在80%以上。MEK(60ng)或bestatin(10μg)注射后30min和2h,CR显著下降。2h测验时伴有条件反应潜伏期(L)延长。CR及L两项指标于注射后24h和48h恢复至对照水平。纳洛酮(2mg/kg)腹腔注射能阻断bestatin的效应。MEK或bestatin尾壳核内注射后对自发活动无明显影响。上述结果提示尾壳核的脑啡肽有可能参与条件反射再现的调节。bestatin可能通过增加内源性脑啡肽而产生类似MEK对条件反射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工作应用经典瞬膜条件反射和电生理学的方法,研究海马中的胆碱能传递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作用。实验在11只新西兰白兔上进行。音调和气流刺激角膜的结合训练过程中,在海马背部记录到和瞬膜条件反射的发展平行,并先于条件反射行为的神经元放电增加。在条件反射形成初期阶段,侧脑室注射胆碱受体阻断剂——QNB 后,海马的学习相关性电活动受到阻抑,瞬膜条件反射消失,但非条件瞬膜反射仍然存在。条件反射巩固后,QNB 仍然使海马的学习相关性电活动受到阻抑,但瞬膜条件反射不受影响。实验证明,在瞬膜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海马神经元是对乙酰胆碱敏感的神经元,但在条件反射巩固以后,海马以下水平的脑结构发展了在这种简单学习模式中的功能自主性。  相似文献   

7.
生理学 神经胜和拟议递质在神经元内的共存 蓝新文 单胺类递质发现史·········”……叶惟冷 下橄榄一小脑系统···············……张义声 下丘脑一脊髓直接投射及神经内分泌整合 作用··”···········……翁瑛霞陈宜张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张长城李希成 士的宁放电效应及其机制 詹文志播令和张镜如 轴尿管动作电位和蠕动活动的起步点 张长城李希成 尾核在学习、记忆和条件反射活动中的 作用···············……黄彦献梅镇彤 神经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张…  相似文献   

8.
本工作利用食物性运动条件反射和外科手术的方法对猫两眼间传递现象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胼胝体,新皮层和丘脑弥散投射系统的某些核在这一活动中的作用。首先在切断视神经交叉纤维的猫上建立包括单眼条件反射的定型,然后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分别毁坏胼胝体纤维,新皮层和丘脑弥散投射系统的某些核,以观察对传递现象的影响。获得以下主要结果: (1) 不论先切断胼胝体纤维或是在形成条件反射后再切断胼胝体纤维,条件反射在两眼间的传递现象仍然存在,卽以同样的光刺激作用于另一眼时仍能引起同样的食物性运动反应。这说明胼胝体在实现条件反射在两眼间的传递活动中并不起重要作用。另外,在切断视神经交叉纤维和胼胝体纤维的猫上分化刺激作用100—150次后仍未能形成两眼间巩固的分化抑制。 (2) 切除一侧新皮层,手术后约10天单眼条件反射恢复到原来水平,传递现象则随条件反射的恢复而逐渐增强,但未能达到手术前的水平。这说明传递现象的正常实现要求两侧新皮层的同时存在。 (3) 毁坏丘脑与建立条件反射眼同侧的VA,VM核一带对传递现象没有明显的影响;毁坏对侧的VA,VM核一带时,传递现象有所减弱;当两侧VA,VM核一带均被毁坏后,传递现象不再出现,条件反射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约经一月后未逐渐达到原来水平。这说明丘脑弥散投射系统的这些核在两眼间的传递活动中起着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突触的可塑性与学习,记忆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位于哺乳动物海马、小脑皮层的不同类型的可塑性突触,分别具有突触传递的长时程强化(LTP)或抑制(LTD)现象,它们可能是某些经典条件反射形成的基础。以LTD型突触为记忆装置的小脑局部神经网络,具有典型的适应控制能力。突触可塑性的另一类表现是突触前纤维长芽,有证据表明,伴随大脑—红核系统条件反射的建立,在红核神经元胞体附近有新的突触形成,这可能是长期记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人们一直渴望了解大脑是如何来记忆的,其中在记忆获得过程中,海马(与陈述性记忆获得关系密切)单个神经元活动的动态变化与学习过程的实时对应关系是未解之迷。最近,美国科学家wirth等对猴进行了定位一情景条件反射试验(共378个情景,平均每个情景33次试验,每次试验分为基线期、情景期、延迟期  相似文献   

11.
高级神经活动的中心生理现象为条件反射现象,所以我们首先要研究条件反射是如何形成的,条件反射的形成有什么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条件反射形成的神经机制是什么,条件反射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形成起来,要求一些什么条件,什么样的因素或动因可以成为条件刺激。以上这些问题是关于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事实,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欧产延胡究素(bulbocapnine)对高级神经活动的影响,曾作了详细的研究。他用狗条件反射的方法证明,在欧产延胡索素的作用下条件反射按一定的顺序发生变化,先是人工食物条件反射的减低,而後自然条件反射,酸条件反射及运动条件反射  相似文献   

13.
陆玲  黄稼跃 《生态科学》2001,20(Z1):159-161
巴甫洛夫关于动物高级神经活动“两个信号系统”的学说,使人们认识到儿童心理的发展是以其神经系统后天性条件反射的建立为标志的。但先天性条件反射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与后天性条件反射的关系却仍被忽视。通过分析儿童先天性条件反射的存在形式、形成机制和表达条件,从广义生态学的理论角度,发现其与后天性条件反射的关系先天性条件反射是后天性条件反射建立的基础,后天性条件反射是先天性条件反射表达的条件,它们互为因果复合一体。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先天性条件反射和后天性条件反射综合作用、世代演替、不断累进的结果。据此,本研究把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条件反射称为“复合性条件反射”。  相似文献   

14.
陆玲  黄稼跃 《生态科学》2001,20(1):159-161
巴甫洛夫关于动物高级神经活动“两个信号系统”的学说,使人们认识到儿童心理的发展是以其神经系统后天性条件反射的建立为标志的。但先天性条件反射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与后天性条件反射的关系却仍被忽视。通过分析儿童先天性条件反射的存在形式、形成机制和表达条件,从广义生态学的理论角度,发现其与后天性条件反射的关系:先天性条件反射是后天性条件反射建立的基础,后天性条件反射是先天性条件反射表达的条件,它们互为因果复合一体。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先天性条件反射和后天性条件反射综合作用、世代演替、不断累进的结果。据此,本研究把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条件反射称为“复合性条件反射”。  相似文献   

15.
巴甫洛夫关于动物高级神经活动“两个信号系统”的学说,使人们认识到儿童心理的发展是以其神经系统后天性条件反射的建立为标志的。但先天性条件反射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与后天性条件反射的关系却仍被忽视。通过分析儿童先天性条件反射的存在形式、形成机制和表达条件,从广义生态学的理论角度,发现其与后天性条件反射的关系:先天性条件反射是后天性条件反射建立的基础,后天性条件反射是先天性条件反射表达的条件,它们互为因果复合一体。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先天性条件反射和后天性条件反射综合作用、世代演替、不断累进的结果。据此,本研究把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条件反射称为“复合性条件反射”。  相似文献   

16.
到目前为止,关于尾核的传出神经纤维联系的问题,已有较多研究,而传入的神经联系研究还不多,1974年 Nauta 等人曾用辣根过氧化物酶轴突逆行传送的方法,对大白鼠尾壳核的传入神经联系进行了研究。大白鼠的尾核和壳核是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7.
纹状体边缘区(MrD)是我们先后在大鼠、猫和猴脑内新发现的一个区域。它是位于纹状体尾内侧、环绕着苍白球头外侧的一层梭形细胞。MrD的细胞构筑、免疫组化特性和纤维联系形式不同于纹状体其它区。MrD的离心投射终止在苍白球尾侧,接近Meynert基底核(NBM)附近。损毁双侧MrD后,动物的学习记忆功能减弱。NBM已知与动物智能有关。本研究用纤维溃变和束路追踪电镜法结合行为实验方法,旨在了解MrD与NBM之间有无突触联系,以及此种联系与动物学习记忆的关系。用纤维溃变和束路追踪电镜法研究表明,由MrD发出的纤维终末与NBM的胆碱能神经元胞体间存在着突触联系。损伤MrD造成MrD和NBM形成突触联系的终末溃变后,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降低。研究结果表明边缘区与Meynert基底核间存在着突触联系,而这种联系很可能是MrD的学习记忆功能的结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8.
Wang XQ  Wang GW  Duan QY  Teng ST 《动物学研究》2011,32(4):428-434
该文探讨了连续数天短时悬尾应激对小鼠十字迷宫空间记忆及其反转学习的作用。81只成年雄性昆明小鼠被分为4大组:绝对空间记忆获得组及巩固组;相对空间记忆获得组及巩固组。每大组又分为悬尾组(每天训练前或训练后立即接受悬尾处理20min)和对照组。结果表明,在空间记忆训练初期,各对照组和悬尾组动物正确反应率无明显差异,均在机遇水平;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对照组成绩显著提高,当其正确反应率达到80%时,悬尾组正确反应率仍处于或略高于机遇水平,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在反转学习中,悬尾组正确反应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这些表明,悬尾应激可显著损伤小鼠的空间记忆及其反转学习的获得和巩固,其中相对空间记忆及其反转学习的巩固受损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19.
学习记忆对脑内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玉秋  梅俊 《生命科学》2000,12(5):228-230,216
学习记忆是人和动物重要的脑功能,大量事实表明,学习记忆过程与脑内c-fos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由学习记忆所诱导的c-fos基因表达在脑内广泛分布,以皮层、海马和边缘系统为多,依学习记忆训练模型的不同,其表达时程有所差异,但一般于训练后立即或30分钟左右出现,1~2小时左右达峰值。被动和主动回避训练、光辨别训练及味觉厌恶性条件反射训练等多种学习记忆模型均可诱导脑内c-fos基因的表达。其他影响学习记  相似文献   

20.
刺激兔尾核对扣带回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在52只家兔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尾核头部的刺激可以影响44%的扣带回前部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绝大部分表现为自发放电的抑制。刺激尾核头部同样可以抑制由于伤害性刺激而引起的扣带回神经元的放电反应。这种放电受抑制的程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和尾核的刺激强度及刺激频率成直线回归关系(γ=0.978及γ=0.886)。实验中观察了尾核不同区域的刺激对扣带回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效应。所得结果与最近有关尾核不同部位对痛觉具有不同影响的报道十分相近。文中讨论了尾核与扣带回前部这种联系在针刺镇痛过程中可能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