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联合西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口服替格瑞洛治疗,观察组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乳酸、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血浆乳酸、BNP和PCT、hs-CR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指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End diastolic diameter of left ventricle,LVEDd)、CO和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eft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指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率为14.00%(7/50),与对照组的11.76%(6/51)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替格瑞洛能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改善心功能,可能与其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心衰)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8月到2018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胸科院区)医学影像二科(以我院代替)诊治的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112例,均给予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记录相关指标,随访患者的预后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访至今,112例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为18.8%。MACE组患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值显著高于非MACE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Ds)、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Dd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预后MACE与LVEDV、LVESV值呈显著相关性(P0.05)。LVEDV、LVESV为影响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用于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可反映患者的心功能状况,且具有较高的预后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替格瑞洛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及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凝血功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8年12月于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77例冠心病患者,按患者是否服用替格瑞洛将其分为替格瑞洛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西药治疗方法上服用阿司匹林和瑞舒伐他汀钙片,替格瑞洛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上联合替格瑞洛。检测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心功能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炎症反应指标[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l(MCP-1)、C反应蛋白(CRP)],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2)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CK-MB、cTnⅠ水平、TNF-α、MCP-1、CRP、MMP-9、MMP-12及FIB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替格瑞洛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PTT、PT、TT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替格瑞洛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联合阿司匹林及瑞舒伐他汀钙片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和凝血功能,可能与其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及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美托洛尔联合丹红注射液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前体N末端前脑利钠肽(Pro 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细胞黏附分子-1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β内啡肽(Beta endorphin,β-E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32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美托洛尔,初始剂量为每次6.25 mg,每天2次,慢慢增加至每次12.5 mg,每天2次;观察组在美托洛尔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每次20 m L,每天1次。均治疗1个月。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End diastolic diameter of left ventricle,LVEDD)、6 min步行试验(6MWT)、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LVEDD、6MWT、LVEF、LVESD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GDF-15、NT-proBNP、ICAM-1、β-EP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GDF-15、NT-proBNP、ICAM-1、β-E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丹红注射液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具有显著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GDF-15、NT-proBNP、ICAM-1、β-E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硝普钠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6-2019年收治的80例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衰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硝普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呼吸的变化、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值(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均明显高于治疗后(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呼吸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心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普钠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衰患者应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替格瑞洛联合比伐芦定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71例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根据药物使用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35)和对照组(n=36),两组术前均给予患者阿司匹林300 mg和替格瑞洛180 mg进行治疗,对照组术中采用肝素,研究组术中采用比伐卢定,对比两组患者的无复流发生率、内皮素(E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反应蛋白(CRP)水平、心脏功能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PCI术后的无复流发生率[8.6%(3/35)]显著低于对照组[27.8%(10/36)](P0.05),术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血清ICAM-1、CRP、ET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SOD水平高于术前,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11.4%(4/34)]低于对照组[27.8%(10/36)](P0.05)。结论:在STEMI患者急诊行PCI术中,采用替格瑞洛联合比伐芦定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无复流发生率,减轻血管壁的炎性反应,改善心脏功能,且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及血清hs-CRP、cTnI、CK-MB水平与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接诊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作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使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使用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心肌灌注分级(TMPG分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分级(TIMI分级)、C反应蛋白(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磷化脢-同功脢MB(CK-MB)、血小板聚集率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MPG和TIMI分级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RP、cTnI和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格瑞洛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冠脉血流灌注,降低血清CRP,cTnI和CK-MB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a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就诊并入院接受治疗的52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26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依那普利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入组后、出院前1 d及随访时血浆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opingⅠ,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肌酐(Creatine,CREA)、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pro-brain-natriuretic-peptide,NT-pro BNP)、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LVED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美国堪萨斯城心肌病患者生存质量表(Kansas City Cardiomyopathy Questionnaire,KCCQ)评分、6 min步行试验(6MWT)、临床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出院前1 d,两组患者的血清c Tn I、hs-CRP、NT-pro BNP、CK-MB、FIB、TNF-α、CREA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出院1周时,观察组的血清c Tn I、hs-CRP、NT-pro BNP、CK-M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2周、1个月时,观察组的血清c Tn I、hs-CRP、NT-pro BNP、CK-M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各个随访时间点,两组患者的血清FIB、TNF-α、CREA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在出院前1 d LVEF、LVEDD、LVM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3、6个月时,观察组以上指标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在随访过程中各个时点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KCCQ生存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观察组的KCCQ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和依那普利用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相当,但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患者近期预后优于依那普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心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替格瑞洛组(n=150)和氯吡格雷组(n=150),其中替格瑞洛组给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氯吡格雷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CD40配体(s CD40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较治疗前升高,且替格瑞洛组高于氯吡格雷组,LVEDd较治疗前降低,且替格瑞洛组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6、CRP、s CD40L、TNF-α均较治疗前升高,但替格瑞洛组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替格瑞洛组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0.00%(15/150),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患者的31.33%(47/1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氯吡格雷而言,替格瑞洛治疗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效果满意,可显著改善心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在评估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封堵术前、后心脏负荷、功能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12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62例成功实施经皮穿刺VSD封堵术的患者资料。术前经超声筛查,术后3天、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分别行TTE复查,常规测量左房收缩末期前后径(Left atrium end-systolic diameter,LAESD)、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收缩末期前后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室每博输出量(Left ventricular stroke volume,LVSV)、右室舒张末期前后径(Righ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RVEDD)、主肺动脉中段内径(Main pulmonary artery,MPA)、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 shortening,LVFS)、三尖瓣反流压差(Pressure gradient of tricuspid regurgitation,PGTR)。结果: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LAESD、LVEDD、LVESD、LVEDV、LVSV、MPA均较术前降低(P0.05),且术后3天LVEDD、LVEDV、LVSV、MPA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3天LAESD、LVESD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PGTR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较术后3天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术后RVEDD、LVEF、LV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E对VSD封堵术后心脏功能变化的评估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呋塞米与硝普钠注射液联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加用呋塞米联合硝普钠注射液治疗。治疗后,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B型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左室舒张早期与晚期充盈速度比值(E/A)]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1%)明显高于对照组(66.7%)(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BNP、CRP、LVEDVI、LVESVI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LVEF、E/A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BNP、CRP、LVEDVI、LVESVI水平均明显降低,LVEF、E/A显著升高(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呋塞米联合硝普钠注射液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更有效改善其心功能,提高其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单纯使用曲美他嗪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麝香保心丸和曲美他嗪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浆BNP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统计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浆BNP、LVEDD、LVESD、LVEF均得到改善,但是实验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明显降低血浆BNP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谢进  胡沛  唐冰  李欣  胡钢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14):2685-2688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脂蛋白(a)、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LP(a),CET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脑钠肽(BNP)水平,冠状动脉血流储备、舒张期峰流速及收缩期峰流速变化,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P(a),CETP,hs-CRP及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舒张期峰流速、收缩期峰流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PWT、LVESD、LVED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明确,可下调LP(a)及血清CETP表达。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益心舒胶囊联合替格瑞洛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心功能、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5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UAP患者10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4)和研究组(n=54),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替格瑞洛片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益心舒胶囊联合替格瑞洛片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血脂指标、心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小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日消耗量少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UAP患者采用益心舒胶囊联合替格瑞洛片治疗,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同时还可改善心功能、血脂和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和B型钠尿肽(BNP)水平及与发生血栓栓塞(TE)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241例NS患者,根据是否并发TE分为TE组56例,非TE组185例,另选取65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清Hcy、D-D和BNP水平,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NS患者并发TE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判断血清Hcy、D-D和BNP水平对NS患者并发TE的诊断价值。结果:三组血清Hcy、D-D和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组血清Hcy、D-D和BNP水平明显高于非TE组,非TE组血清Hcy、D-D和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E组高血压史、利尿剂使用史、糖皮质激使用史比例和BUN、24hUPQ水平明显高于非T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Hcy、D-D、BNP、24hUPQ为NS患者并发TE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Hcy+D-D+BNP水平诊断NS患者并发TE的AUC明显大于血清Hcy、D-D和BNP单独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也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结论:NS患者血清Hcy、D-D和BNP水平明显提升,合并TE后进一步提高,且血清Hcy、D-D和BNP水平为NS患者发生TE的危险因素,联合测定可提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参数联合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正五聚体蛋白-3(PTX-3)预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收治的122例CHF患者作为CHF组,同期选取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超声心动图参数和血清NT-pro BNP、suPAR、PTX-3水平。CHF患者出院后随访12个月,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并比较两组超声心动图参数和血清NT-pro BNP、suPAR、PTX-3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心动图参数联合血清NT-pro BNP、suPAR、PTX-3对CHF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组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NT-pro BNP、suPAR、PTX-3显著升高(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P<0.05)。122例CHF患者出院后随访12个月,其中预后不良患者35例、预后良好患者83例。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LVEDD、LVESD、NT-pro BNP、suPAR、PTX-3显著升高(P<0.05),LVEF显著降低(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VEDD、LVESD、LVEF联合NT-pro BNP、suPAR、PTX-3预测CHF预后不良的效能最高,显著优于各项指标单独预测。结论:超声心动图参数LVEDD、LVESD、LVEF联合血清NT-pro BNP、suPAR、PTX-3预测CHF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较高,可作为预测CHF患者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用于急性肺栓塞的抗凝效果及对血清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肌钙蛋白I (Troponin I,TnI)、D-二聚体(D-Dimer,D-D)、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中危组急性肺栓塞患者106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搭配华法林治疗,观察组予以利伐沙班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BNP、TnI、D-D、Hcy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37%,显著高于对照组(42.10%,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BNP、TnI、D-D、Hcy及肺动脉收缩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动脉收缩压、动脉血氧分压水平较对照组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利伐沙班应用于治疗急性肺栓塞的抗凝效果显著优于低分子肝素钙搭配华法林治疗,其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BNP、TnI、D-D、Hcy水平以及肺动脉收缩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分级及转归脓毒症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92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分级及转归脓毒症患者的血清中PCT、D-D和CRP水平、急性病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血小板相关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并分析脓毒症患者PCT、D-D、CRP水平以及血小板相关参数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组、轻度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血清PCT、D-D和CRP水平、MPV、PDW、P-LCR、APACHEⅡ评分逐渐升高(P0.05),PLT逐渐降低(P0.05)。存活组患者血清PCT、D-D、CRP水平、MPV、PDW、P-LCR、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死亡组(P0.05),PLT高于死亡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PCT、D-D、CRP、MPV、PDW、P-LCR与APACHE II评分呈正相关(P0.05),PLT与APACHE II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PCT、D-D、CRP及血小板相关指标可能参与了脓毒症的发展,通过检测其血清PCT、D-D、CRP水平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可评估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托拉塞米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因子-1(MCP-1)、脑钠肽(BNP)、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治疗组(n=50)与对照组(n=50)。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托拉塞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在完成2周治疗后,对两组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6 min步行距离(6MWT)及生活质量水平、血清MCP-1、BNP、NGAL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经2周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00%(43/50),与对照组[64.00%(32/50)]相比显著上升(P0.05)。治疗组治疗2周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左室舒张/收缩末期容积(LVEDV/LVESV)均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前对比,对照组治疗后LVEF值亦显著增加(P0.05),LVESV值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心功能指标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期(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2周后6MWT值均明显增加(P0.05),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LHFQ)评分及血清MCP-1、BNP、NGAL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效果较对照组同期更显著(P0.05)。结论:托拉塞米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可能与其显著降低患者血清MCP-1、BNP、NGAL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