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联合全蝎软膏对大鼠糖尿病皮肤溃疡(DSU)的修复作用。方法:24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全蝎软膏组和联合组,以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皮肤缺损法构建大鼠DSU模型;建模后分别用激光和/或全蝎软膏对DSU大鼠进行治疗,观察用药后3 d、7 d、10 d和14 d的大鼠体重、血糖值及创面肉芽组织愈合情况;随后,分别对创面组织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ELISA法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建模后的DSU大鼠体重、血糖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成模率为73.33%;各治疗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模型组(P0.05),肉芽组织生长旺盛,毛细血管丰富,炎症反应减轻;ELISA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联合组治疗后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 EGF)显著上升(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Smad 4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效果优于全蝎软膏组。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全蝎软膏可有效促进大鼠DSU创面的愈合,减轻炎症反应并修复血管功能,效果优于全蝎软膏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蝎软膏治疗糖尿病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SPF级SD大鼠构建糖尿病皮肤溃疡模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全蝎软膏组和湿润烧伤膏组。造模后,分别在创面处涂抹全蝎软膏或湿润烧伤膏处理,空白组和模型组用PBS处理,观察和比较各组创面的愈合情况,并收集用药后3 d、7 d、10 d和14 d的创面肉芽组织进行HE染色,通过ELISA及荧光定量PCR检测肉芽组织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Smad 4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大鼠糖尿病皮肤溃疡模型,成模率为96.15%。创伤后第3 d、7 d、10 d和14 d,各治疗组创面愈合率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给药14 d时,全蝎软膏组创面愈合率已接近对照组水平。HE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全蝎软膏组中肉芽组织生长较快、毛细血管数量增多且组织纤维化程度较低。ELISA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和湿润烧伤膏组相比,全蝎软膏组肉芽组织内bFGF、v WF含量上调更显著(P0.05),而TNF-α含量与Smad 4 m RNA显著降低(P0.05)。结论:全蝎软膏可促进糖尿病皮肤溃疡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反应并改善血管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湿润烧伤膏和全蝎软膏联用治疗糖尿病皮肤溃疡创面愈合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Wistar大鼠建立糖尿病皮肤溃疡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全蝎软膏组、湿润烧伤膏组和联用组,以连续饲喂高脂饲料、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及皮肤损伤法制备糖尿病皮肤溃疡大鼠模型。造模后,分别在创伤处进行药物干预处理,空白组和模型组用PBS处理并计算创面愈合率;采用免疫组化、创面组织超微病理结构观察给药后3 d、7 d、10 d和14 d的创面肉芽组织,western-blot检测Smad4蛋白的表达。结果:糖尿病皮肤溃疡模型组的大鼠体重、血糖与正常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成模率为95.45%;经14 d连续治疗后,各治疗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模型组(P0.05),联用组创面愈合率与对照组水平接近。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经药物干预后的创面组织内AGEs和RAGE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P0.05);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联用湿润烧伤膏和全蝎软膏能够促进胞内细胞器恢复正常水平,其改善效果较单独药物干预组效果更显著;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各治疗组创面组织内Smad 4蛋白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但联用组中Smad4蛋白水平下调更显著(P0.05)。结论:联合应用湿润烧伤膏和全蝎软膏能够有效促进大鼠糖尿病性皮肤溃疡创面的愈合,可能与调控组织中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RAGE信号通路及下调Smad4蛋白表达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全蝎软膏对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创面的影响。方法:40例下肢静脉溃疡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全蝎软膏组20例,凡士林组20例,两组患者均予基础治疗,全蝎软膏组予全蝎软膏局部创面换药,疗程14天,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溃疡创面的变化情况。结果:全蝎软膏组患者溃疡创面的改善优于凡士林组(p0.05)。结论:全蝎软膏可促进下肢静脉溃疡创面的愈合,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免疫因素在增生性瘢痕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研究免疫抑制剂咪喹莫特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辅助性T淋巴(Th)细胞亚群Th1、Th2细胞相关趋化因子CXCL10、CXCL12、CCL2、CCL3、CCL5、CCL7、CCL13表达的影响,探讨咪喹莫特抑制兔耳瘢痕增生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6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雌雄不限。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每只兔耳腹侧做四个直径为1 cm的圆形创面,每个相距1.5 cm,双侧对称,右耳为咪喹莫特组涂抹5%咪喹莫特软膏,左耳为空白对照组涂抹等量凡士林软膏,待术后14天上皮化均完全后开始涂抹,一日一次,持续一个月。分别于术后第21、28、35、42、49、56、63天同一时间空气栓塞法随机处死2只兔子,收集所有瘢痕标本。另外处死2只健康兔并采集兔耳正常皮肤组织。所有标本行HE染色及Masson三色法染色,观察形态学差异;测量并计算瘢痕增生指数(Scar elevation index,SEI);行Real-time PCR检测CXCL10、CXCL12、CCL2、CCL3、CCL5、CCL7、CCL13的表达。结果:HE及Masson染色可见咪喹莫特组胶原沉积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SEI显示空白对照组于术后第28天增生程度达到高峰,其增生程度明显高于咪喹莫特组(P0.05);Real-time PCR结果可见咪喹莫特组Th2细胞相关趋化因子CCL2、CCL3、CCL5、CCL7及CCL13表达在各时间点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Th1细胞相关趋化因子CXCL10、CXCL12的表达在各时间点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咪喹莫特可通过调节Th1、Th2细胞相关趋化因子的表达来发挥抑制兔耳瘢痕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全蝎软膏对糖尿病皮肤溃疡大鼠模型EGF、PDGF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及创面愈合的机理。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湿润烧伤膏组和全蝎软膏组,每组15只。建立糖尿病皮肤溃疡大鼠模型,干预后7天及14天,观察并比较大鼠创面愈合率和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nllal giiilllh factor, 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及其受体水平。结果:全蝎软膏组、湿润烧伤膏组与模型组7 d、14 d同时间点比较创面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全蝎软膏组、湿润烧伤膏组7 d、14 d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GF的表达水平,全蝎软膏组、湿润烧伤膏组与模型组比较,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R 的表达水平,全蝎软膏组与湿润烧伤膏组、模型组、空白组7 d、14 d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GFB的表达水平,全蝎软膏组、湿润烧伤膏组与模型组7 d、14 d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GFRB的表达水平,7 d全蝎软膏组与湿润烧伤膏组、模型组、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 d全蝎软膏组、湿润烧伤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全蝎软膏可影响糖尿病皮肤溃疡大鼠模型EGF、PDGF及其受体的表达,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截短型TGF-βⅡ型受体蛋白对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取含有重组截短型TGF-βⅡ型受体载体的大肠杆菌BL21,通过培养繁殖,诱导,纯化得到重组截短型TGF-βⅡ型受体蛋白。使用CCl4诱导的方法来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截短型TGF-βⅡ型受体蛋白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SDS-PAGE检测纯化的截短型TGF-βⅡ型受体蛋白。生化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ALT)及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AST)含量。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和免疫荧光方法来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1型胶原(collagen1,Col1)和4型胶原(collagen4,Col4)的表达情况。用HE,MASSON,PAS这三种病理学染色的方法来观察各组大鼠肝纤维化的变化。结果: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纯化后获得高纯度截断型TGF-βⅡ型受体蛋白。截短型TGF-βⅡ型受体蛋白治疗组可以减少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含量。截短型TGF-βⅡ型受体蛋白治疗组可以降低肝组织中α-SMA、FN、Col1和Col4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三种病理学染色的方法显示,与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组相比,治疗组的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结论:重组截短型TGF-βⅡ型受体蛋白对大鼠肝纤维化的程度有抑制作用,为治疗肝纤维化及其他纤维化疾病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ed growth factor-beta 1, TGF-β1)是人体活性最强的促纤维化刺激因子之一,它广泛参与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各种病理生理过程。作为伤口修复和组织再生的刺激物,TGF-β1在许多纤维化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瘢痕疙瘩是一种异于普通瘢痕的纤维增生性良性真皮肿瘤,其起源于皮肤的创伤,是组织愈合过程失调的结果。其特征在于真皮和皮下组织中存在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尤其是胶原蛋白的过度积累。在这个过程中,TGF-β1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就TGF-β1影响调节瘢痕疙瘩的形成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咪喹莫特抑制兔耳瘢痕增生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1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雌雄不限,根据本实验室的改良方法建立兔耳瘢痕模型,每只兔耳腹侧做六个直径为1cm的圆形创面,每个相距1.5cm,双侧对称,左耳为实验组涂抹5%咪喹莫特软,右耳为对照组涂抹等量凡士林软膏,待术后14天上皮化均完全后开始涂抹,一日一次.分别于术后14天、21天、28天、35天及42天同一时间点空气栓塞随机处死2只兔子,后沿每个瘢痕边缘外周的0.5cm处环形切下,经瘢痕最凸点直径一切为二,一半固定后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Masson三色法染色,观察形态学差异,测量并计算瘢痕增生指数(Scar elevation index,SEI):另一半用于提取RNA,反转录后行Real-time PCR检测细胞外基质I型胶原(Collagen-I,Col-I),细胞因子IFN-γ及IL-4的表达.结果:HE及Masson染色可见实验组胶原沉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SEI显示空白对照组于术后第21天增生程度达到高峰,其增生程度明显高于实验组;Real-time PCR结果可见实验组Col-I及IL-4的表达在各时间点明显降低,且IFN-γ的表达较对照组增高.结论:咪喹莫特可能通过调节IFN-γ及IL-4的表达来发挥抑制瘢痕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苦参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苦参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假手术组,B单侧输尿管结扎(UUO)组,C治疗组。治疗组在UUO的基础上每天以苦参素100mg/Kg/d腹腔注射。B组和C组于术后第7,14,21,28分别处死5只大鼠,A组于第28天处死大鼠。用PAS及Masson染色法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 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Ⅰ型胶原(collagenⅠColⅠ)的表达。结果与UUO组相比,治疗组梗阻侧肾脏TGF-β1,-αSMA,ColⅠ的表达明显减少,肾小管损害和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也明显减轻。结论苦参素可通过下调TGF-β1,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