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吴汝康在其《人和猿的界限问题》一文中说:“古猿怎样演变成人的整个过渡阶段,目前还很少直接的证据,关于人类各种重要特征发生发展的具体过程,目前还很少了解,有待今后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他对这个过渡阶段的情况提出了一个他认为是唯物辩证的假说。我认为值得商讨。人类历史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什么是划分人类社会和猿群之间的界线的基本标志?对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奠基人早就有一个众所周知十分明白的答案。恩格斯说:“人类社会区别于猿群的特征又是什么呢?是劳动。”(《自然辩证法》) 劳动是人猿分野的界线。第一批原始人从他们会劳动的那个时候起,就和一般动物分开了,人类的历史就从此开始了。  相似文献   

2.
对于人和猿的划分,恩格斯在著名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里,已作了圆满的科学回答。为了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人类起源理论的正确理解,目前我国人类学家和关心人类起源研究的同志,对人猿划分问题进行的讨论,我认为是十分必要的;它对于人类学研究工作的进展也是有好处的。周作云在《人猿分野辨》一文中,单纯地以“使用原则”将人和猿绝对划分开。我认为这种划分法不符合人类起源的实际情况;也不符合恩格斯对人猿之间存在过渡阶段和“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科学论断。(见《自然辩证法》) 吴汝康在《人和猿的界限问题》中,提出“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有一个过渡阶段”,“这个过渡阶段是人的新质和猿的或动物的旧质不断斗争的过程,是新质不断克服旧质的  相似文献   

3.
赖金良同志对亦猿亦人的论点提出了意见(《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4卷4期,1976),认为这种论点是“以折中主义冒充辩证法”,是“资产阶级唯心论和形而上学在人类学中的反映”等等。去年一个时期,好象这个问题已经作出了结论,没有争论的余地了。亦猿亦人是什么意思呢?我说在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中“既保留有猿的旧质,又出现有人的新质”,又说“这个过渡阶段是人的新质和猿的或动物的旧质不断斗争的过程,是新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起源问题上,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激烈斗争。吴汝康同志在他的一系列文章中,都坚持把从猿到人的过渡时期称为“亦猿亦人”时期。他说:“从古猿下地开始向人的方向发展,到制造工具的真正的人出现,其间有一个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的生物或正在形成中的人,既不是一般动物(猿),又不是真正的人,……是亦猿亦人的阶段。”(吴汝康《人和猿的界限问题》,见《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2卷3期)这一观点,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论和进化论的。它以折中主义冒充辩证法,从而抹杀了人与猿之间的本质区别和界限。因此,写了这篇文章,与吴汝康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不少杂志刊登了有关人类起源问题的讨论文章,其中,“从猿到人的过渡时期”是一个突出的题目。这些讨论,对于研究原始社会史,对于弄清人与猿的本质区别和人类起源问题,对于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创造人类的基本理论,不但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在当前深入揭发、批判“四人帮”反党集团的斗争中,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用马克思主义统帅我们的科学研究。为纯洁和捍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而斗争。吴汝康同志《关于从猿到人的过渡时期》一文中提出,“从猿到人必然有一个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开始的标志是两足直立行走。完成的标志是开始能制  相似文献   

6.
本刊1975年第2期发表了王争明同志《“亦此亦彼”不能套用作“亦猿亦人”》一文后,陆续收到了各地不少读者来信,今摘要发表在下面。吴汝康同志在《人和猿的界限问题》(《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4年第3期)和《人类起源的唯物辩证过程》(《科学通报》1974年第8期)等文中,阐述了他的关于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观点。他说:“能制造工具的是人,不能制造的是动物(包括猿),不是人就是动物,‘非此即彼’,这是应该首先肯定的。”同时,他认为: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是亦猿(动物)亦人的阶段,要承认有“亦此亦彼”的过程。“这个过渡时期的生物或‘正在形成中的人’,既不是一般的动物(猿),又不是真正的人”。这一过渡阶段,由古猿下地开始向人的方向发展为起点(距今一千多万年前),直到制造工具的真正的人出现(距今约三百万年前)为止。希望同志们继续对上述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以便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人类起源理论的认识,更好地学习和领会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周国兴同志在《现代的猿能变成人吗?》一文中指出,特定的环境条件是促使“人类祖先下到地面上而朝人类方向发展”的“外界因素”,而且从全文不难看出,作者认为内因是在人类起源中起主要作用的。虽然袁汉兴、张建鹏两位同志承认劳动在从猿到人过程中起决定作用,但不承认存在特定环境这样一个外界因素,现在我想就此谈谈以下两个问题: 1.有没有特定环境?我认为,自然界内部矛盾的运动都是受一定规律支配,并由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任何环境都是特定的。正是因为猿群所在的客观环境条件在此地域和彼地域的不同,才使某一地域的猿发展到人,而另一地域的猿却保留了原  相似文献   

8.
上海人民出版社组织有关单位编写的、以专门介绍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为中心内容的《十万个为什么》第19分册,将于今年6月和读者见面。文化大革命后新编写的这一分册,共收入108个题目。其中包括:人类是怎样诞生的?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人类?世界各地发现了哪些从猿到人各阶段的化石?人类的历史有多久?“北京人”的寿命有多长?……等等人们普遍感到兴趣、经常思索着的问题。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关于从猿到人过渡时期的性质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对于人类起源问题的深入研究。下面谈谈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供同志们讨论参考。我们认为,从古代类人猿到真正的人出现,确实存在着一系列中间类型,例如在我国云南省开远发现的腊玛猿等等。但是,把这些中间类型称为“亦猿亦人”,把这段一、二千万年的长时期称为“亦猿亦人性质的阶段”,都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0.
正每年的愚人节,总有些人会很忙:对学生来说,班主任很忙,总有人告诉你"班主任在找你";对上班族来说,朋友很忙,常会接到电话"我在楼下等你,快下来吃饭"……什么"没有被捉弄的人都是孤独的""愚人节说真话是可耻的"之类让一些人默默走开的话,无非是给说谎找一个借口。可是,人为什么要说谎呢?它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在周围人身上学到的呢?第一个说谎的人是谁?为什么说谎会成为一个社会性行为呢?  相似文献   

11.
有关人类起源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古猿为什么会变成人?人的起点1924年,石灰窑工人从南非(阿扎尼亚)(在白人种族主义者统治下)金伯利市以北80公里的塔昂(Taung)火车站附近的山洞里发现了一个既象猿又象人的幼儿头骨,保存基本良好,除了大部分头盖残缺外,其余的部分,如上下颔骨和牙齿都保存。从它的外貌看很象猿,而有若干的构造又接近于人,学者把当时世界上从未见过的这一古代的猿命名为  相似文献   

12.
在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的问题上,我们应当建立起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的发展观点。达尔文的进化论恰恰在这一问题上有缺陷,他只认识到生物发展的渐进过程,而不承认渐进过程的中断,即质的飞跃。可是事实上,在元古代,是单细胞动物和多细胞动物的世界,到了古生代,出现了各类低等动物突然兴起的局面。这不是渐进过程中断、产生了飞跃的有力佐证吗?按照吴汝康等同志的意见,过渡阶段不但渐进,而且简直就是混沌不分,连人和猿的归属都成了问题。我们认为,渐进不能抹杀质变。固然,不存在绝对分明和固定不变的界限,然而相对分明的界限无疑是存在的。没  相似文献   

13.
梦之源     
人人几乎都有过做梦的“经历”,不过具体的梦境内容可能会因人因事因环境而不同,有的曲折离奇,醒后仍百思不得其解;有的惊心动魄,甚至在惊呼中醒来还心有余悸或已是一身冷汗;有的能使人留恋忘返,醒来仍眷念不忘;有的却能予人以启迪,使人茅塞顿开…等等。各式各样在觉醒时无法成立的“故事”、“经历”,在睡眠中却可以见到或“亲身经历”到,这就是梦。可是,人类为什么会“做梦”呢?梦有什么意义呢?  相似文献   

14.
在讨论人猿分界时,常设想有一条分界线,但正如,不论用什么样的笔尖划下一条界线,放到显微镜下就能看出它是一条有宽度的带子,在辩证自然观下,人猿的分界也应当理解为“界河”:从猿到人的转变有一个过渡期。过渡期的开始可称为“始渡线”,结束称为“终渡线”。发掘资料告诉我们,从猿到人的始渡线当在上新世,终渡线在更新世,两者相隔几百万年。虽然始渡线和终渡线都不是一刀齐的,几个不同的种或亚种的大量个体  相似文献   

15.
两千多年以前,孔老二这个顽固维护奴隶制度的家伙,叫嚷什么“生而知之”,把自己打扮成“圣人”。两千多年以后,林彪这个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学着孔老二的腔调,散布什么“天才论”,把自己比做“天马”。孔老二、林彪都是不折不扣的唯心论的先验论的吹鼓手,是妄想复辟的反动派。 人的知识和才能是哪里来的呢?我们礼贤公社广大群众进行虫情预测预报工作的事实,有力地说明:人的知识和才能是一点也不能离开社会实践的,“天才  相似文献   

16.
乌鲁木齐城始建于1761年,在这以前,人们就已习惯地称这一带为“乌鲁木齐”了,意思是:优美的牧场。发现于乌鲁木齐县柴窝堡海子旁的三座石人,作为公元七至九世纪,古代游牧部落划分牧场疆界的标志,铭刻着西突厥时期的人类文明。然而在人类文明史以前的蒙昧时代,这里的主宰者又是谁呢?看来这只有到乌鲁木齐的地层里去找答案了。座落在天山北麓小山间盆地里的乌鲁木齐,至今埋藏着一部由岩  相似文献   

17.
上海自然博物馆“古动物史”和“从猿到人”两个陈列室已于1972年5月开放,这两个陈列室展出了大量的古动物及古人类化石、模型及图片;系统地、通俗易懂地阐明了古动物的发生、发展和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有力地批判了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所认为的生命是“上帝创造的”,“突然发生的”,而一切生物永远不变彼此孤立  相似文献   

18.
人人都有体验 ,我们身体的胁部 ,最怕别人用指头捅 ,只要两胁受到他人触动 ,人立刻就会笑。这行为即是孩童所说的“数肋巴”。北京人说“数肋巴”为“gezhi” ,不知这个词如何写 ,我的家乡话说“数肋巴”为“gelou” ,也不知如何写 ,没有满意的词可用 ,我这里临时凑合 ,权且写作硌肋 ( gulou)。人受到硌肋为何要笑呢 ?是感到舒服 ,还是有趣 ?如果受到硌肋真的是痛快幸福 ,那为什么许多人 ,特别是成年人不喜欢硌肋呢 ?如果是痛苦 ,为何会发笑呢 ?为何自己硌肋自己 ,不会发笑呢 ?硌肋发笑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 ,几乎是尽人皆知的…  相似文献   

19.
人类起源的地点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在十九世纪后半叶,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就提出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论点。当时人们知道,现生猿类中以黑猩猩和大猩猩最与人接近,而这两种猿都生活在非洲。达尔文主要根据这一类间接证据提出自己的论点。 1891年起在东南亚的爪哇岛发现了直立猿人头骨化石。当时有些人认为这是从猿到人的“缺失的环节”,也遭到许多人的反对。本世纪廿年代后期,在我  相似文献   

20.
人类诞生之后栖息在什么地方?他们是怎样设法保卫自己、抵御毒蛇猛兽的进攻的?他们又是怎样战胜大自然风霜雨雪的袭击的呢? 一树居最早的人类很可能是“两栖”动物。白天下树采集果实,挖掘块根,捕获野兽。晚上返回树上栖息。正如占籍上所说的,他们“昼拾橡栗,暮栖木上”。人类是由猿进化来的。猿绝大多数是森林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