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胆囊切除术后腹泻患者肠道菌群及sIg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胆囊切除术后腹泻患者6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低脂饮食和止泻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420 mg,3次/d,连用4周。对照组除不口服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外余治疗基本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和sIgA水平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较前明显上升,肠杆菌和肠球菌较前明显减少(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数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肠道sIgA水平较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上升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31,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疗效确切,能调节患者肠道菌群失调,从而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肠道免疫力,改善和保护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2.
双歧杆菌预防化疗后肠道菌群失调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双歧杆菌对乳腺癌患者由于化疗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的预防作用。2010年在我科住院的98例乳腺癌患者,在第一周期化疗后有48例出现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为48.9%;在3周后的第二周期化疗前1d予患者口服双歧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一次4片,一日2次),直至化疗后2周,肠道菌群失调例数减少到32例,发生率为32.7%。在前后两周期化疗期间监测血常规,粪便菌群失调检查。治疗周期出现菌群失调比例32.7%明显低于对照周期48.9%(P〈0.05),双歧杆菌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导致胃肠菌群失调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贝飞达,Bifido)是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研所海斯药业有限公司开发出的新一代微生态制剂,为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经适当配合制成的活菌制剂,该3种菌皆分离自健康人体,易于在肠道定植,能直接补充肠道正常生理细菌,通过生物拮抗,抑制病原菌,调整肠道菌群失调,改善肠道功能和肝功能,增强免疫,预防肠道肿瘤等多种生理作用.我科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旨在评价双歧在联活菌胶囊在IBS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肠道感染和肠道菌群失调与IBS的发病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将IBS—D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凋整饮食、胃肠解痉药和止泻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420mg,3次/d.温开水送服,连用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较前增加,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数量较前减少(P〈0.05),但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4.29%)明显优于对照组(74.29%)(χ2=5.29,P〈0.05)。结论双歧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IBS—D疗效较好,作用于其能调节患者肠道菌群紊乱,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制剂辅助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86例新诊断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饮食调整和适量运动等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控制血糖;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制剂630mg/次,2次/d,温水口服,连用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血糖达标情况、肠道双歧杆菌数量及胰岛素抵抗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达标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数量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分别较前明显上升和下降,且观察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制剂辅助治疗新诊断T2DM不仅能增加患者肠道双歧杆菌的数量,而且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利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达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生态调节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对慢性肝衰竭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46例慢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均给予慢性肝衰竭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210mg/粒,每次2粒,2次/d,疗程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肠道菌群菌落计数变化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实验前肠道菌群、TBiL、P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无明显变化(P〉0.05),TBiL、PT有所下降但不显著,治疗组患者的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以及酵母样真菌的菌落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TBiL、PT较前明显好转(P〈0.05)。结论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可以促进慢性肝衰竭患者肠道正常菌群的恢复及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患者口服培菲康和妈咪爱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特点,观察患者口服妈咪爱和培菲康前后肠道菌群、粪便pH及血氮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肠道菌群中具有代表性的细菌共4种进行培养和计数.选择2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计数肠道菌群中4种细菌的数量.4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培菲康(三联活菌)及妈咪爱(二联活菌)共治疗14 d.观察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落计数、粪便pH、血氨水平.结果:①肝硬化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主要表现为双歧杆菌减少(P<0.05),而肠球菌、肠杆菌则显著增多(P<0.01)②菌群失调的严重程度随患者肝功能严重程度而加重.③临床表现有腹泻的肝硬化患者,肠道总体菌量和厌氧菌数量均低于非腹泻患者,以双歧杆菌(P<0.01)减少为著.④两种益生菌制剂均可提高肝硬化患者肠道双歧杆菌的数量(P<0.05),并可降低血氨和粪便pH(P<0.05).结论:①肝硬化组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②益生菌制剂均可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并可降低血氨和粪便pH.  相似文献   

8.
“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属于微生态制剂,临床上用于治疗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慢性腹泻、抗生素治疗无效的腹泻及便秘。其药效成分是长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3种健康人体肠道正常生理性细菌,可在人体肠道中生长繁殖。其药理作用是通过直接补充人体正常生理细菌,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抑制并清除肠道中对人具有潜在危害的细菌,从而达到治疗腹泻及便秘的目的。“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商品名为金双歧。金双歧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获得医护工作者及患者的一致好评。现将金双歧…  相似文献   

9.
灭活双歧杆菌调整小鼠抗生素相关性菌群失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灭活的双歧杆菌及其耗尽培养上清液(SCS)对小鼠肠道生理菌群的影响。方法:应用腹腔注射青霉素造成肠菌群失调动物模型,分别以灭活的双歧杆菌菌液,耗尽培养上清液以及活菌菌液对菌群失调小鼠进行灌胃治疗。结果:活菌组、死菌组及SCS组同自然恢复组的肠道生理菌群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死菌组与SCS组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灭活的双歧杆菌及其SCS对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恢复具有调整作用,尤其对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有更明显的扶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复合益生菌活菌制剂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口服三联活菌后肠道菌群、血氧及血浆内毒素的变化.方法:选择肠道菌群中具有代表性的细菌进行培养和计数.42例肝硬化患者给予三联活菌治疗21 d.测定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菌落计数、血氨(干片法)、血浆内毒素(改良鲎试验法).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主要表现为双歧杆菌减少(10.12±0.71比9.27±1.25,P<0.05).治疗后,双歧杆菌由9.27±1.25增至10.43±1.25,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血氨水平降低,并可降低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109.21±12.23)pg/ml比(71.46±9.12)pg/ml,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益生菌制剂可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并降低血氨及血浆内毒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口服双歧杆菌活菌散剂治疗肠道菌群失调所致的急慢性腹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方法.其中急性腹泻136例,慢性腹泻125例;每次口服双歧杆菌活菌散剂1包(1.0 g,含双歧杆菌活菌1.0亿个)或丽珠肠乐胶囊2粒,每日2次;急性腹泻疗程3 d,慢性腹泻疗程14 d,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和大便常规的恢复情况,慢性腹泻中39例进行肠道菌群分析.结果 疗程结束时急性腹泻总有效率:口服双歧杆菌活菌散剂组为89.6%,丽珠肠乐胶囊组为91.2%,2组疗效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慢性腹泻总有效率:口服双歧杆菌活菌散剂组为88.1%,丽珠肠乐胶囊组为79.0%,2组疗效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慢性腹泻组中39例治疗前后进行的肠道菌群分析表明,2组双歧杆菌、拟杆菌和真杆菌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有显著增加(P=0.00~0.02),但治疗前后增加值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安全性研究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口服双歧杆菌活菌散剂能有效治疗急慢性腹泻,疗效和安全性与丽珠肠乐胶囊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预防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临床效果。方法132例住院患儿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常规抗感染治疗,预防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结果对照组72例发生腹泻27例(37.5%),预防组60例,发生腹泻10例(16.7%)(χ^2=7.58,P〈0.01);发生腹泻次数:对照组为(6.42±2.66)次/d,预防组为(3.92±1.03)次/d(t=3.29,P〈0.01);腹泻平均持续时间:对照组为(4.97±1.20)d,预防组为(3.90±1.02)d(t=5.60,P〈0.01),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制剂可以减少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金双歧活菌制剂治疗婴幼儿功能性便秘9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金双歧活菌制剂治疗婴幼儿功能性便秘效果.方法 96例功能性便秘婴幼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口服金双歧活菌制剂,对照组48例改善不良饮食习惯及排便训练.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金双歧活菌制剂对治疗婴幼儿功能性便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烧伤腹泻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研究采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烧伤后腹泻病人26例,发现腹泻时患者肠道菌群发生明显变化:总菌量下降,厌氧菌中的双歧杆菌、类杆菌的数量明显减少,念珠菌的数量明显升高,厌氧菌与需氧菌比例下降,发生菌群失调。喂服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后,双歧杆菌数量增加,需氧、厌氧菌比例下降,患者失调的肠道菌群趋向正常,腹泻停止。双歧杆菌的服用重建了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达到治疗腹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曲美布汀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内科门诊就诊的IBS患者72例,随机分为联合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予以饮食调整、胃肠解痉药、止泻药和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等基础治疗。联合组患者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0.42 g,3次/d,温开水溶解后口服)联合曲美布汀(曲美布汀片0.20 g,3次/d,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的曲美布汀治疗,剂量与方法同联合组,两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IL-8和IL-10水平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血清IL-6和IL-8水平较前明显下降,IL-10水平较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联合组下降或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18,P<0.05),两组治疗中共发生不良反应6例,其中对照组2例,联合组4例,症状均较轻微,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曲美布汀治疗IBS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曲美布汀治疗,安全性较好,作用可能与其能降低血清IL-6和IL-8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纠正促炎症因子与抗炎症因子比例失调,减轻炎症反应级联效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早期干预早产儿肠道正常菌群建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121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后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早产儿早期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观察其肠道正常菌群建立的时间以及应用抗生素天数、病情稳定天数和第7天摄人奶热量数。结果双歧杆菌组肠道正常菌群建立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1),出现菌群失调例数少于对照组(P〈0.01),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能缩短抗生素应用天数、病情稳定天数,提高第7天摄入奶热量数。结论早产儿生后应尽早应用活菌制剂,以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金双歧)在老年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的作用.方法 2010年5月至2013年2月应用抗生素的住院老年患者55例纳入观察对象,随机分为2组,预防组28例,给予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4片,3次/d,连续服用7~l0d;对照组27例,腹泻患者给予给予思密达3.76 g,3次/d.观察两组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情况,并进行肠道菌群分析.结果 预防组腹泻发生率、腹泻次数、腹泻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泻病例的大便培养及常规检查无异常,大便涂片检查出现细菌计数减少或大便杆球菌比失调;预防组粪检结果杆球比例倒置、细菌计数减少、真菌感染例数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可预防和减少老年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减轻腹泻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口服益生菌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肠道菌群、肺功能及预后等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90例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45例。其中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失调率、肺功能指标水平、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和生活质量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率为22.2%,较对照组的53.3%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的肺功能、血清炎性指标和生活质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清炎性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也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可显著提高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肠道菌群失调情况和肺功能,降低机体的炎性反应程度,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曲美布汀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重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FD重叠IB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曲美布汀片100mg/次,3次/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630mg/次,2次/d,餐后约30min温水服用,两组患者均连用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增加,而肠杆菌、肠球菌和酵母菌数量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粪便中这5种菌的数量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05,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中分别出现不良反应6例(13.33%)和8例(17.78%),症状均较轻微,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P>0.05)。结论曲美布汀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FD重叠IBS-D患者疗效较肯定,安全性较高,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改善其消化不良及腹泻症状。  相似文献   

20.
消化道肿瘤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收集 10 4例消化道肿瘤患者 ,并分别给以常规补液、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结果 :17例患者术后发生腹泻 ,肠内营养组无术后肠道菌群失调(P<0 .0 5 ) ,常规补液组及肠外营养组肠道菌群失调症患者 14例 ,给以双歧杆菌制剂等治疗菌群失调 ,症状得以改善。结论 :肠内营养有防治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 ,双歧杆菌等微生态制剂可用于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