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状况。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早期NSCLC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实验组(n=40)。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实验组患者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所有患者于术后视具体情况给予化疗或放疗。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临床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并分析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12.50%、57.50%,与对照组的17.50%、50.00%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和术后是否放化疗是影响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患者具有微创、安全及远期生存率较高的特点,术后辅以放化疗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早期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142例,分为两组,每组71例,对照组予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实验组予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均采用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手术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及恢复情况,疼痛评分以及手术前、术后第1天和第5天的血清CRP情况。结果:1手术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均有所改善,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后,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恢复情况相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手术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RP术后第1天与术前相比较均有所升高,第5天的血清CRP都有所降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能够改善患者血清CRP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与胸腔镜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心胸外科收治的7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胸腔镜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情况、预后情况以及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总引流量、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的手术切缘转移率为0.00%(0/35),死亡率为11.43%(4/3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局部复发率、复发率、胸腔内转移率、淋巴结转移率、远处转移率、肿瘤相关性死亡率相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无病进展生存期为8.24个月(95%CI:9.34~6.27),中位生存期为15.29个月(95%CI:12.14~21.78);观察组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11.26个月(95%CI:9.37~14.35),中位生存期为18.13个月(95%CI:15.24~22.36),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胸腔镜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甲状腺结节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共9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48例予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对照组48例予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122.18±6.23)min、出血量(73.69±5.47)m 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65.87±21.06)IU/L、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2.96±7.03)m IU/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共出现并发症6例(12.50%),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手术创伤性较小,临床疗效显著,具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6例子宫肌瘤患者,参照抽签法分作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VEGF、IL-6、IL-8、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血清VEGF、IL-6、IL-8、FSH、E2、AM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研究组血清IL-6、IL-8、E2、AM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F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可起到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相似的应用效果,但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对机体形成的创伤较小,利于术后卵巢功能的恢复,可能与其降低患者术后血清IL-6、IL-8、VE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84例子宫腺肌症患者,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接受改良腹腔镜子宫体楔形切除术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接受传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4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性生活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痛经程度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压力性尿失禁、阴道顶端脱垂、直肠膨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治疗效果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当,但患者性生活及生活质量较高,且对盆底支撑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手术后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治疗的9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间不同将患者分为急诊手术组(49例)和择期手术组(48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平均二尖瓣压力差(mMPG)、肺动脉平均压(mPAP)、左室舒张末径(LVDEd)、左室收缩末径(LVSEd)、左房内径(LAd)以及半年内心衰再住院率。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LVDEd,LVSEd及LAd均低于手术前,且急诊手术组患者LVDEd,LVSEd及LAd均低于择期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mMPG及mPAP均低于手术前,且急诊手术组患者mMPG及mPAP均低于择期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手术组患者术后6个月心衰再住院率(2.04%)低于择期手术组(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时机的选择对于行经皮冠脉介入手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重要意义。与择期手术效果相比,急诊手术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左室重构,减少心衰再住院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老年患者不应用止血药物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成功施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老年患者(年龄≥65周岁),按术后不同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29例(术后未应用任何止血药物)及对照组36例(常规应用止血药物),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情况、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相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评价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老年患者不应用止血药物的安全可靠性。结果:研究组术后24 h(310.6±54.6 m LVS 262.3±67.2 mL,P0.05)及48 h(225.4±47.3m LVS 195.5±66.4 mL,P0.05)胸腔引流量高于对照组,拔除引流管时间(4.23±2.84天VS 4.02±3.37天,P0.05)、住院时间(6.82±2.23天V S 6.53±3.21天,P0.05)及发生出血(3例V S 2例,P0.05)、栓塞风险均无显著差异,但应用止血药物增加了药物自身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对照组中应用贝瑞凝止血治疗后,11例患者出现了消化道不适反应,1例患者出现头痛。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老年患者,经术中严密止血后术后不应用止血药物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Rouviere沟引导定位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进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30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研究组患者在Rouviere沟引导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定位手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Rouviere沟分型为开放型89例(59.33%)、融合型32例(21.33%)、缺失型29例(19.33%),分型的性别构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较短、并发症少和中转开腹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未出现任何病例胆管损伤和手术死亡,手术后恢复较好。结论:Rouviere沟引导定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接诊的60例早期肺癌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作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腔镜三孔法。比较两组手术用时、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拔出引流管时间、术后总引流量,治疗前后血清EGFR、VEGF水平、CD4~+、CD8~+T细胞比例、CD4~+/CD8~+比值、NK比例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手术用时、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拔出引流管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术后总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EGFR、VEGF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4~+T、CD8~+T、CD4~+T/CD8~+T、NK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用于治疗早期肺癌的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可有效降低血清中EGFR、VEGF的表达,改善其免疫功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观察术前呼吸功能训练联合术后快速康复操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呼吸功能、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97例研究病例选取自2019年4月~202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将97例患者根据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和手术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术后快速康复操。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周的呼吸功能、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动脉血氧分压(PaO2)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症状领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功能领域、总体健康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保留尿管时间、保留胸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呼吸功能训练联合术后快速康复操应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可促进术后康复,改善其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对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应激因子、肺功能及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11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8例)和研究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研究组给予FTS干预。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应激因子、肺功能、疼痛评分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的胸管留置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5 d 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皮质醇(Cor)升高,但研究组的升高幅度更低(P<0.05)。两组术后5 d第一秒最大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升高,且研究组的升高幅度更高(P<0.05)。研究组术后4 h、24 h、48 h的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FTS应用于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有效减轻术后应激,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究经肋间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肺功能及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8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组行经肋间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引流量、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肺功能(MVV、PEF、FEV1、FVC、FEV1/FVC)、生活质量评分(FACT-L、SF-36)、并发症情况及远期生存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引流量、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淋巴结清扫个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MVV、PEF、FEV1、FVC、FEV1/FV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MVV、PEF、FEV1、FVC、FEV1/FVC水平均有下降(P<0.05),且观察组MVV、PEF、FEV1、FVC、FEV1/FV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FACT-L、SF-36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FACT-L、SF-36评分均有提高(P<0.05),且观察组FACT-L、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2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年生存率为98.41%,明显高于对照组7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4.68%,明显低于对照组1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肋间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用于治疗NSCLC能够降低患者围手术期的风险,提高肺功能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改善远期生活质量,减少复发、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房水平单向活瓣式补片对老年先天性心脏病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作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科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基础药物治疗(波生坦);实验组,在基础药物治疗两个疗程后,采用房水平单向活瓣式补片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动脉压(PAP)、体动脉压(SAP)、肺动脉压/体动脉压(PAP/SAP)、动脉血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及吸氧浓度、右室收缩末期内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肺动脉压下降幅度较大(P0.05);与治疗前比较,实验组肺动脉压与体动脉压的比值显著下降,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以及吸氧浓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右室收缩末期内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随访结果:实验组死亡1例、术后活瓣坏死2例、其余37例病情均转好且无复发情况;对照组死亡4例、出现各项并发症16例、剩余20例病情转好。结论:房水平单向活瓣式补片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动脉压、体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吸氧浓度、右室收缩末期内径及6 min步行距离,对老年先天性心脏病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规律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对全肺切除术后心衰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唐都医院胸外科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行开胸全肺切除术,且术后并发心衰的患者184例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96例)和对照组(88例),前者除常规心衰治疗外,每天至少1次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必要时可根据痰量增加吸痰次数;后者仅采用利尿、强心、扩血管等常规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心指数、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同时测定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72 h的血浆脑钠肽浓度。结果:治疗后1 h,对照组患者的心指数由(2.7±0.2)L/min·m2升高至(3.1±0.3)L/min·m2,呼吸频率由(35.4±2.9)次/分降至(21.3±2.5)次/分,Pa O2由(57.4±3.9)mm Hg升至(60.3±3.4)mm Hg,Sa O2由(83.5±7.1)%升至(86.3±3.7)%;研究组患者的心指数由(2.8±0.1)L/min·m2升高至(3.5±0.2)L/min·m2,呼吸频率由(34.2±3.1)次/分降至(19.2±2.2)次/分,Pa O2由(56.5±4.8)mm Hg升至(66.2±7.1)mm Hg,Sa O2由(84.5±6.5)%升至(91.6±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以上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 h内,79.2%的研究组患者咳嗽、咳痰及肺部湿罗音基本缓解,对照组患者以上症状、体征的缓解率为4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 h,研究组患者的血浆脑钠肽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576.3±77.6 vs894.6±86.5,P0.01)。结论:支气管镜吸痰有助于改善全肺切除术后心衰患者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与后外侧开胸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使用全胸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开胸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住院天数,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及免疫细胞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细胞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6(IL-6)及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IL-2R)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对照组患者各因子水平升高程度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T淋巴细胞中CD4+、CD8+及CD4+/CD8+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且对照组患者下降程度明显高于研究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且利于保护机体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VATS)联合系统淋巴清扫对肺癌患者血清疼痛相关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肺癌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胸肺叶切除联合系统淋巴清扫治疗,研究组给予VATS联合系统淋巴清扫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血清疼痛相关因子和免疫功能,随访记录研究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引流时间更短(P<0.05)。两组术后1 d去甲肾上腺素(NE)、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皮质醇(Cor)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 CD3+、CD4+、CD4+/CD8+均较术前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CD8+较术前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可知:研究组患者的预后与组织分化、吸烟史、病灶直径、临床分期、清扫淋巴结个数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可知:临床分期、清扫淋巴结个数是研究组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ATS联合系统淋巴清扫可减轻肺癌患者术后疼痛及免疫抑制,虽然手术时间更长,但可以改善其他围术期指标。此外,临床分期、清扫淋巴结个数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8.
Hypoxic preconditioning (HPC) may protect multiple organs from various injuries. We hypothesized that HPC would reduce lung injur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horacoscopic lobectomy. In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70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thoracoscopic lobectomy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the HPC group or the control group. Three cycles of 5-min hypoxia and 3-min ventilation applied to the nondependent lung served as the HPC intervention. The primary outcome was the PaO2/FiO2 ratio. Secondary outcomes included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pulmonary function, and duration of hospital stay. HPC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PaO2/FiO2 ratio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at 30 min after one-lung ventilation and 7 days after operatio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it also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function and markedly reduced the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duration.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were observed in the incidence of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or overall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HPC improves postoperative oxygenation, enhances the recovery of pulmonary function, and reduces the duration of hospital sta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horacoscopic lobectomy. This study was registered in the Chinese Clinical Trial Registry (ChiCTR-IPR-17011249) on April 27, 20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