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液体负平衡对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肺损伤(ALI)患者早期复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4年9月我院急诊外科收治的84例感染性休克合并ALI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患者。治疗组采用出入量负平衡方式进行液体管理,对照组采用出入量平衡方式进行液体管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氧合指数(PaO_2/FiO_2)、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及APACHEⅡ评分的变化,记录和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及28 d的病死率。结果:入院后3d、7d,治疗组的MA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ELWI、PaO_2/FiO_2则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治疗后6h,两组的APACHEⅡ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24h、48h的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则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显著缩短,MODS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维持循环稳定和保证器官灌注的前提下,液体负平衡有助于减轻感染性休克合并ALI患者的心肺损伤,促进患者早期复苏,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乳酸清除率及危重疾病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脓毒症休克及严重脓毒症患者92例,其中脓毒症休克37例,严重脓毒症者55例;存活60例,死亡32例。对本组患者血清PCT、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进行分析,探讨以上指标对其预后的评定价值。结果:1死亡组血清PCT、APACHEⅡ、乳酸分值均大于存活组,左心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小于存活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2脓毒性休克组血清PCT、APACHEⅡ、乳酸分值均大于严重脓毒症组,LVEF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小于严重脓毒症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3本组乳酸与APACHEⅡ呈正相关性(P0.01),早期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呈负相关性(P0.01)。结论:PCT、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可以作为脓毒血症预后的有效评估指标,通过对PCT、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监测以便尽早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改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分级及转归脓毒症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92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分级及转归脓毒症患者的血清中PCT、D-D和CRP水平、急性病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血小板相关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并分析脓毒症患者PCT、D-D、CRP水平以及血小板相关参数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组、轻度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血清PCT、D-D和CRP水平、MPV、PDW、P-LCR、APACHEⅡ评分逐渐升高(P0.05),PLT逐渐降低(P0.05)。存活组患者血清PCT、D-D、CRP水平、MPV、PDW、P-LCR、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死亡组(P0.05),PLT高于死亡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PCT、D-D、CRP、MPV、PDW、P-LCR与APACHE II评分呈正相关(P0.05),PLT与APACHE II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PCT、D-D、CRP及血小板相关指标可能参与了脓毒症的发展,通过检测其血清PCT、D-D、CRP水平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可评估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蛇志》2015,(3)
目的总结严重多发伤在ICU救治中的临床治疗经验,并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西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EICU)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64例,随机等分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A组)和充分液体复苏组(B组)各32例。A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B组给予充分快速液体复苏,并分别计算两组患者入院后24h内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评分)、急性生理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在复苏液体总量、复苏1h乳酸、复苏时间的差异。结果经积极治疗后,A组患者在复苏液体总量、复苏1h乳酸、复苏时间明显较B组减少,而且A组患者治愈率高于B组。两组患者共死亡9例,其中早期死亡3例,主要原因为失血性休克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后期死亡6例,主要原因为多器官功能损害(MODS)。死亡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患者。结论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尤其合并休克的重症患者,早期使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能显著减少内脏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愈率,显著减少休克后期DIC的发生;此外,APACHEⅡ评分与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分值越高,预后越差;早期对多发伤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可预测患者预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联合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应用效果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15,以ScvO2为目标指导液体复苏)和观察租[n=115,P(cv-a)CO2联合ScvO2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复苏前、复苏6 h后的相关监测指标,比较两组住院期间治疗相关指标。此外,根据入院后28 d生存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复苏6 h后,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ScvO2、心脏指数(CI)较复苏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肌酐(Scr)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较复苏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复苏6 h后观察组的6 h平均入液量、乳酸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生存组患者,死亡组患者的年龄更大、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更高、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更久、CI、血酸清除率、ScvO2更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30分、SOFA评分≥8分、血乳酸清除率<30%、ScvO2<53%是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cv-a)CO2联合ScvO2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效果明显,有利于提高复苏作用和改善患者预后。较高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以及较低的血乳酸清除率、ScvO2是感染性休克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2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低危组(83例)、中危组(102例)和高危组(95例);按患者临床结局将其分为存活组(248例)及死亡组(3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PCT水平同时记录APACHE Ⅱ评分情况,分别比较PCT水平的差异以及与APACHE Ⅱ评分的相关性,评价血清PCT及APACHEⅡ评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间血清PCT水平和APACHE Ⅱ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危组血清PCT水平和APACHE Ⅱ评分最高,中危组次之,低危组最低(P0.05);死亡组PCT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PCT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r=0.64,P0.01)。以PCT2.13 ng/m L为评估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不佳界限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79.2%和91.3%;以APACHE Ⅱ评分18.1分为评估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不佳界限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7%和90.1%;两者指标串联评估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6.1%和92.9%,ROC曲线下面积为0.921(95%CI 0.824~0.938)。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PCT水平和APACHE Ⅱ评分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血清PCT水平越高,APACHEⅡ评分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及预后也越差,二者联合可作为预测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敏感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联合SOFA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105例老年脓毒症患者,入院后给予血常规、血清PCT水平、血气分析及生化全项等检查,并进行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和SOFA评分。根据预后将患者分成死亡组27例和存活组78例,比较两组组患者血清PCT水平、白细胞(WBC)、SOFA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同时比较和分析APACHEⅡ评分、血清PCT水平、SOFA评分、PCT和SOFA评分联合预测患者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结果:死亡组患者血清PCT水平、SOFA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两组WB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32);PCT预测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4(P=0.001),SOFA预测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0(P=0.012),APACHE II评分预测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2(P=0.001),大于PCT和SOFA评分(P0.05),PCT和SOFA评分联合预测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0.761(P=0.001),与APACHE I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39)。结论:血清PCT水平联合SOFA评分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与APACHE II评分相当,均明显优于血清PCT水平和SOFA评分单项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预后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与凝血功能指标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60例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与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60例非脓毒症患者(非脓毒症组)的临床资料,根据脓毒症组患者住院28d后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118例和死亡组42例,比较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以及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APACHE II评分以及凝血功能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和CR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以及凝血功能指标相关性。结果:与非脓毒症组相比,脓毒症组的血清PCT和CRP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延长(均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的血清PCT和CRP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而PT和APTT均明显延长(均P<0.05)。Pearson相关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和CR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PT及APTT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异常升高,APACHEⅡ评分及凝血功能指标均与血清PCT和CRP水平呈正相关,检测血清PCT和CRP水平有助于评估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在应用目标指导下液体复苏对有机磷农药中毒休克患者的抢救效果影响,本研究选取54例有机磷农药中毒休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其中27例患者采用基础治疗+目标指导下液体复苏治疗(A组)、另外27例患者采用基础治疗+常规抗休克治疗(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差异。治疗前,A组和B组患者的SBP、血乳酸、CRP、APACHEⅡ评分、CHE、LDH、淀粉酶、CK、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 h、24 h、48 h,A组患者的SBP显著高于B组(p<0.05),血乳酸显著低于B组(p<0.05);治疗后24 h、48 h,A组的CHE显著高于B组(p<0.05),CRP、APACHEⅡ评分、LDH、淀粉酶、CK、AST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和B组患者的阿托品用量、血清CHE恢复时间、反跳率、治愈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的MODS发生率、呼吸衰竭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11.11%显著低于B组的37.04%(p<0.05)。本研究表明,应用目标指导下液体复苏对有机磷农药中毒休克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可以减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并不能显著地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与前白蛋白(CRP/PAB)比值与脓毒症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的相关性及其联合检测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0年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7例脓毒症患者,根据Sepsis-3.0诊断标准分为普通脓毒症组44例、脓毒性休克组53例,根据入院后30 d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35例和存活组62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和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并检测血清sTM、PCT、CRP/PAB比值。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脓毒症患者血清sTM、PCT、CRP/PAB比值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TM、PCT、CRP/PAB比值对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脓毒性休克组血清sTM、PCT、CRP/PAB比值和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高于普通脓毒症组(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sTM、PCT、CRP/PAB比值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升高为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脓毒性休克、合并器官损伤≥3个、机械通气时间延长、APACHEⅡ评分增加、SOFA评分增加、sTM升高、PCT升高、CRP/PAB比值升高为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TM、PCT、CRP/PAB比值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sTM、PCT、CRP/PAB比值升高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增加密切相关,血清sTM、PCT、CRP/PAB比值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80例,按照病情分为轻度脓毒症组28例,重度脓毒症组29例和脓毒性休克组23例,并选择20例同期进行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同时按照患者2周内的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检测血清hs CRP、PCT水平,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三组脓毒症患者的血清hs CRP、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随着脓毒症患者病情的加重,血清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的血清hs CRP、PC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和其他因素后,血清hs CRP(OR=1.256,P0.05)、PCT(OR=1.132,P0.05)水平的升高是引起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血清hs CRP、PCT水平均呈高表达状态,可以作为肺炎合并脓毒血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TOLL样受体4(TLR4)、脂联素(APN)与炎症反应和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2月到2018年4月期间在重庆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脓毒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将脓毒症患者分为高分组17例(APACHEⅡ评分≥20分)和低分组43例(APACHEⅡ评分20分)。比较两组血清中的TLR4、APN、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高分组和低分组患者血清中的TLR4、APN及炎症因子水平,分析脓毒症患者TLR4、APN的表达与炎症因子、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中的TLR4、PCT、TNF-α、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P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分组患者血清中的TLR4、PCT、TNF-α、CRP水平明显高于低分组,APN水平明显低于低分组(P0.05)。脓毒症患者TLR4的表达与PCT、TNF-α、CRP、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APN的表达与PCT、TNF-α、CRP、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病情越严重,TLR4水平越高,而APN水平越低,TLR4、APN可能是通过调节炎症反应来影响脓毒症患者的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4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6例ABP患者,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ABP(MABP组)38例及重症ABP(SABP组)18例,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52例和死亡组4例,另选42例单纯胆囊结石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入院第1、3、7 d检测所有患者血清中hs-CRP和PCT水平,对患者进行改良Ranson评分、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价,分析血清hs-CRP及PCT水平与两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入院后三组血清hs-CRP、PCT逐渐升高,第3 d到达峰值,随后逐渐下降,但第7 d时仍较第1 d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MABP组、SABP组患者血清中hs-CRP、PCT水平明显升高,且SABP组患者血清hs-CRP、PCT水平显著高于MABP组(P0.05);存活组患者血清hs-CRP、PCT水平较死亡组明显较低(P0.05);患者血清hs-CRP、PCT水平改变与改良Ranson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ABP患者血清hs-CRP和PCT水平呈高表达,检测两指标可评价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测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收治的101例重症肺炎患者,患者均采取机械通气治疗,根据生存情况分为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正常人共40例作为对照组。在住院时、入院后第1 d、5 d以及转出ICU(或死亡时)抽取外周血检测血清PCT、WBC以及CRP水平,同时进行APACHEⅡ评分,并应用统计学分析方法进行数据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与正常人群相比,重症肺炎患者的PCT、WBC以及CRP显著升高,与死亡组同期比较,生存组PCT、WBC以及CRP较低,P0.05;2与死亡组同期比较,生存组APACHEⅡ评分较低,P0.05;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WBC、CRP、PCT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重症肺炎患者的血清PCT、WBC以及CRP水平升高明显,有利于判断重症肺炎病情,对评估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氧化应激因子、炎症因子水平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II(APACHEⅡ)评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76例作为研究组,同期收治的相同基础疾病非脓毒症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氧化应激因子[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炎症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7(IL-27)]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根据脓毒症患者预后将其分为死亡组25例、存活组51例,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并分析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及血清氧化应激因子、炎症因子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MDA、PCT、CRP、IL-27及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SOD、NO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血清MDA、PCT、CRP、IL-27及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血清SOD、NO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DA升高、SOD降低、NO降低、PCT升高、CRP升高、APACHEⅡ评分升高均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OR=2.293、1.872、1.527、2.472、1.667、1.926,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MDA、PCT、CRP、IL-27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563、0.582、0.441、0.302,P<0.05),血清NO、SOD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301、-0.386,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MDA、PCT、CRP、IL-27与APACHEⅡ评分异常升高,血清NO、SOD异常降低,可能通过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从而判断患者病情及评估其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50例为脓毒症组,所有患者根据预后结果分为死亡组(n=49)和存活组(n=101),选择同期在我院住院的非脓毒症患者98例为非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患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同时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并分析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与炎性因子、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脓毒症组患者降钙素原(PC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非脓毒症组,血小板计数(PLT)低于非脓毒症组(P0.05),两组C-反应蛋白(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PCT、APTT、P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LT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两组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与PCT、APTT、PT均呈正相关关系,与PLT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CRP无相关性(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PCT、APTT、PT水平明显上升,PLT水平明显下降,且均与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调节炎症因子水平及凝血功能指标从而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e,NLR)在急诊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观察室收治的130例老年CAP患者,检测其入院后血常规,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血气分析,生化全项,胸部X线,并给予痰细菌学检查等辅助检查,进行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入院72h后,再次给予血常规、PCT等检查,比较2组NLR和PCT的差异。随访28天后,根据老年CAP患者的临床转归分成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2组白细胞(WBC)、NLR、CRP、APACHEⅡ评分和PCT及NLR、PCT、APACHEⅡ预测老年CAP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死亡组CAP患者血清CRP、PCT水平、NLR和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2组患者WBC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341)。APACHE II评分预测老年CAP患者死亡的AUC为0.741(95%CI:0.647~0.836),PCT预测老年CAP患者死亡的AUC为0.723(95%CI:0.610~0.835),NLR预测老年CAP患者死亡的AUC为0.709 (95%CI:0.602~0.815),NLR预测老年CAP患者死亡的AUC与PCT和APACHE I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848,0.662);入院72h死亡组NLR和PCT入院时无明显变化(P>0.05),而生存组NLR和PCT较入院时比较显著降低(P<0.01)。结论:NLR对急诊老年CAP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与PCT及APACHE II评分相当,NLR持续高水平状态提示急诊老年CAP患者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与凝血功能、病情评分的关系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我院诊治的15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脓毒症组患者的生存状况将其分为存活组(n=118)和死亡组(n=32)。检测两组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采用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对两组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血清PCT、CRP,PT、APTT,APACHE II和SOFA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PCT>7.32 ng/mL、CRP>86.73 ng/mL、PT>15.48s、APTT>36.74s、APACHE Ⅱ评分>15.88分和SOFA评分>6.48分均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OR=2.099、1.747、2.333、1.596、1.916、2.208,P<0.05)。血清PCT和CRP均与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PT和APTT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PCT和CRP水平升高与脓毒症患者死亡相关,两者与脓毒症患者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PT和APTT存在正相关,并且是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在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硫化氢(H2S)、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穿透素-3(PTX-3)水平与其凝血功能、炎症指标及病情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52例作为脓毒症组,另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46例作为休克组以及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H2S、GDF-15、PTX-3水平以及凝血功能、炎症指标,其中凝血功能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PL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炎症指标包括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采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快速序贯器官功能(qSOFA)评分对脓毒症组、休克组患者病情进行评分。分析血清H2S、GDF-15、PTX-3与患者凝血功能、炎症指标及病情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脓毒症组、休克组的血清H2S、PLT均低于对照组,且休克组低于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组、休克组的血清GDF-15、PTX-3、APTT、PT、FIB、PCT、CRP均高于对照组,且休克组高于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组APACHEⅡ、qSOFA评分均显著低于休克组(P<0.05)。血清H2S与PLT呈正相关(P<0.05),与APTT、PT、FIB、PCT、CRP、APACHEⅡ评分、qSOFA评分呈负相关(P<0.05)。血清GDF-15、PTX-3与PLT呈负相关(P<0.05),与APTT、PT、FIB、PCT、CRP、APACHEⅡ评分、qSOFA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的血清H2S明显下降,而血清GDF-15、PTX-3增高,三者与凝血功能、炎症以及病情评分均存在密切关联,这可能是影响脓毒症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重症监护病房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16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28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第1、2、3、5、7 d的血清CRP、PCT水平的动态变化,入院第1 d白细胞、乳酸、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的差异,并分析血清CRP、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第1、2、3和5 d 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死亡组患者第7 d CR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第1、2和3 d PC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死亡组患者第5、7 d PC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 d,死亡组SOFA评分、APACHE II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7 d,患者CRP水平与SOFA评分和APACHE II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387和0.396,P均0.01);入院第7 d,患者PCT水平与SOFA评分和APACHE II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472和0.464,P均0.01);CRP为10.0 mg/L时敏感性为79.2%,特异性为70.8%。PCT为2.0μg/L时敏感性为76.3%,特异性为69.4%。结论:CRP、PCT可以评价脓毒性患者的严重程度,并且动态观察其变化有助于预测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