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防御反应的生化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瑞刚 《生物技术》2002,12(5):41-44
在与病原物长期相互影响的共进化过程中 ,植物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复杂而行之有效的保护机制。自 19世纪末发现高等动物体存在抗原 -抗体免疫系统以来 ,曾推测植物在受到病原物侵染后也会产生类似于动物的免疫反应 ,然而在植物中寻找特异性抗体的尝试却以失败而告终。尽管如此 ,Chester发现遭受病原物初次侵染而存活下来的植物 ,再次受到侵染时抗病性增强[1] 。约 30年后 ,Ross再次描述了这种现象[2 ] ,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全株获得性抗病性 (systemicac quiredresistance ,SAR)”。SAR通常在病原…  相似文献   

2.
食草动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植物相互作用是决定动植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50 ] 。动物从多方面和多层次影响植物 ,最后都反映到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而变化的植物群落又从各方面影响动物的生理、行为、种群特征、分布、种间关系等方面 ,最终反映到动物群落水平层次的改变 ,所以对动物群落与植物群落关系及机理的研究是个内容十分丰富的重要领域。1 食草动物的牧食作用对植物的影响食草动物的牧食作用 ,常使植物形态和结构发生变化 ,如导致植株的“矮化”或“匍匐化”,增加剌结构和机械结构 ,以抵御进一步被牧食[42 ] 。一定强度的牧食会加速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从而…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是植物生态学的一个中心议题[1],主要通过直接梯度分析和间接梯度分析的方法进行定量描述和解释。排序是梯度分析的一个主要技术[2 ],如极点排序 (PO)、相互平均法 (RA)、主分量分析 (PCA)、典范分析 (CCA)等排序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植被的梯度分析中[1,3]。对于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 ,其中有许多研究者注意到了水环境 (如水深、底质、水化学性质、流速等 )对水生维管束植物生态分布的影响[4,5],但缺乏对水生维管束植物与水环境关系的数量分析研究。据此 ,作者通过对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及…  相似文献   

4.
铜矿区超积累Cu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1 引  言土壤重金属污染一直是环境污染问题之一 ,而且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具有严重性、长期性和广泛性的特点[1 ,6] .但常规的一些物理化学方法因费用过高、对土壤性质破坏等一系列问题而难以广泛应用 ,植物修复为重金属污染带来了希望[5,7,9,1 3] .植物修复主要是基于重金属超积累植物 (hyper accumulator)的研究而兴起的 .超积累植物是指地上部分能富集重金属占干重的 1 0 0mg·kg-1 (Cu、Pb、Cd)或 1 0 0 0 0mg·kg-1 (如Zn)的一类植物[2~ 4,8] .在过去 2 0年内 ,已报道的超积累植物已有 4 0 0余种 …  相似文献   

5.
缙云山森林土壤速效K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土壤作为植物生长繁殖的基地 ,也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因子 ,总是与植物 (被 )协同发展的。Mck ee研究指出 ,红树林的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着群落内植物种类的分布格局[7] 。Franco vizcaino等对墨西哥BajaCalifornia沙漠中的土壤性质和植物多样性的研究表明 ,土壤的Ca/Mg比例与植物是协同发展的 ,土壤Ca ,Mg含量及其比例与植物多样性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8] 。可见 ,深入研究土壤理化性质与植物种类的分布、植物多样性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最近 ,已有学者研究了速效N的空间格局及其与群落…  相似文献   

6.
第六届克隆植物生态学国际会议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六届克隆植物生态学国际会议 (The 6thInternationalWorkshoponClonalPlantEcology)于 2 0 0 0年 8月 2 0~ 2 5日在奥地利 (Austria)蒂罗尔州 (Tirol)敖伯古格尔 (Obergurgl)举行。本届会议的主题是 ,“克隆 2 0 0 0 :克隆植物研究的新进展与未来方向 (Clone 2 0 0 0 :CurrentProgressandDevelopmentinClon alPlantResearch)”。本届会议的重点是总结已取得的研究成果 ,开创新的研究。来自英国、荷兰、美…  相似文献   

7.
植物硝酸还原酶的新功能:合成NO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文飚 《生命的化学》2000,20(6):243-244
一氧化氮 (NO)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信使分子和效应分子 ,也是一种活性氮 (activenitrogenspecies ,ANS)。已经知道 ,NO可以参与动物体内诸如神经传导、免疫和细胞毒性等各种生理、病理过程。依赖NADPH的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 thase,NOS ,EC 1 .1 4.1 3.39)是动物体内合成NO的关键酶类 ,它能催化L 精氨酸氧化而生成NO和L 瓜氨酸。植物体内则是通过与动物略有不同的依赖于Ca2 的NOS合成NO ,这已在大豆、玉米和豌豆中得到初步证实[1~ 4] 。不少研究表…  相似文献   

8.
对压力—容积参数共质体水和质外体水概念的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Scholander再次使用压力室对植物水分状况进行研究以来 ,PV技术一直广泛应用于植物小枝、叶片和部分根水分关系的研究[1] 。 1 984年王万里[2 ] 对PV技术作了详细的报道 ,其后PV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开始受到重视 ,并取得了一批很好的成果[3 7] 。但在阅读文献时不难发现 ,对PV曲线参数共质体水 (symplasticwater)和质外体水 (apoplasticwater)概念的理解和解释仍有较大的差异[2 8] ,这不利于PV技术在国内更深入的应用。我们根据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理解和掌握 ,试对此种概念重新加以探讨 ,…  相似文献   

9.
植物细胞器离体翻译技术与胞质雄性不育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能产生正常花药、花粉或雄配子的植物称之为雄性不育植物。根据其遗传特点可将其分为细胞核雄性不育 (genicmalesterilityGMS)和细胞质雄性不育 (cytoplasmicmalesterilityCMS)。CMS植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植物CMS在杂种优势利用方面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迄今胞质雄性不育机理尚未完全搞清。植物一般有三套遗传信息共同指导它的生命活动 ,即核DNA(nDNA)以及线粒体DNA(mtDNA)和叶绿体DNA(cpDNA)。CMS的研究很自然地集中于线粒体与叶绿体。根据比较限制性…  相似文献   

10.
刈牧对草原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草原科学发展的早期 ,人们认识了重要植物的生长营养需要和生活史特性 ,对草原管理基本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 ] 。此后 ,为了更有效地管理草原和食草家畜 ,以使刈牧对草原植物的有害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并维持植物和家畜的持续生产 ,人们开始将植物对刈牧响应的知识与不同的过程结合起来。70年代中期 ,随着放牧最优化假设的提出 ,植物 -食草动物相互作用的模拟研究盛况空前[2 ,3] 。这种假设认为最大植物生产力产生于最优的刈牧强度 ,而不是不刈牧的植物。但这种假设在生态学家和自然资源管理学家之间产生了许多分歧[3~ 6] 。此时 ,…  相似文献   

11.
内生真菌与禾本科植物之间的关系及其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 前 言内生真菌是一类生长在植物体内的真菌 ,至今已在许多高等植物中发现了内生真菌的存在 ,但以禾本科植物中尤为常见。这些真菌包括子囊菌纲、麦角菌科 (Clavicipitaceae)、瘤座菌族 (Balan sieae)的许多种类 ,也包括与瘤座菌族关系密切的一些半知菌类 ,如Acremonium[1 5] 。与菌根真菌的一个显著不同是 ,它们仅存在于植物地上部分的组织内而不是根的组织中。至少有 80个属、几百种禾本科植物被确认含内生真菌[1 6] ,但到目前为止 ,大量的研究都集中在两个有重要经济意义的植物种 ,即高羊茅 (Fe…  相似文献   

12.
濒危植物矮牡丹的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矮牡丹 (PaenoniasuffruticosaAndr .var .spontaneaRehd .)属毛茛科 (Ranunculaceae)芍药属植物[1] ,为我国特有种 ,仅分布于山西稷山马家沟、永济水峪口 ,陕西延安万花山、华阴二仙桥等地 ,其花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根作“丹皮”入药 ,既是宝贵的花卉种质资源 ,又是优良的药材资源 ;且为栽培牡丹的原始种之一[2 ] 。由于自然植被的破坏和 2 0世纪 60年代的大量采掘 ,致使矮牡丹分布范围日益缩小。目前已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生态位的概念自Grinell的“生物在栖息地所占…  相似文献   

13.
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的日进程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测定了野生芦苇(Phragmitescommunis)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及相关指标的日变化。叶片的净光合作用率在10∶00~15∶00间保持一个高的稳定阶段,平均为73~99μmolCO2·m-2·s-1,光饱和状态下的最大值为127μmolCO2·m-2·s-1,处于挺水植物的低限。蒸腾作用强度的峰值达48mmolH2O·m-2·s-1。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日进程均未发生“午休”现象;相反,二者都是在正午前后强度最大。光合光量子流密度与净光合作用率、蒸腾强度、叶面传导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芦苇的光合作用强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相对较低,但年生产量却较高,这是因为芦苇具有密实的叶子、有利的叶片配置结构和高的蒸腾作用强度。  相似文献   

14.
α-半乳糖苷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各种媒体不断报道红血球类型可以通过酶处理进行转换 ,这对于输血和开拓血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用的酶是α 半乳糖苷酶。α 半乳糖苷酶 (α galactosidase ,α D galactosidegalactohydrolase ,EC 3.2 .1 .2 2 )能专一地催化α 半乳糖苷键的水解。它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和动物体内 ,许多微生物如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黑曲霉菌 (Aspergillusniger) [1] 、大肠杆菌 (Escherichiacoli)K 1 2 1 [2 ]的抽提液中也发现有α 半乳糖苷酶的…  相似文献   

15.
九十年代中期 ,国际上出现了一门研究细胞内全部蛋白质的组成及其活动规律的新兴学科———蛋白质组学 ( proteomics) [1] 和中国人提出的功能蛋白质组学 (functionalpro teomics) [2 ] 。功能蛋白组学是位于对个别蛋白质的传统研究 ,和以全部蛋白质为研究对象的蛋白质组研究之间的层次。是从“局部”入手 ,研究定位在细胞内与某个功能有关或在某种条件下的一群蛋白质。在当前蛋白质组研究主要集中在蛋白质的表达模式研究上 ,本文主要介绍在缺氧胁迫和缺铁胁迫下 ,植物蛋白质表达模式的研究进展。1 .氧胁迫时…  相似文献   

16.
吴晓英  林影 《生命的化学》2001,21(4):296-297
维生素C是许多酶反应所必需的 ,它不仅能使补偿离子 (如Fe2 、Cu2 )保持还原状态[1,2 ] ,并且有助于清除自由基 ,以保护组织不被氧化而损伤[3 ] 。促进糖传输的葡萄糖输运体 (glucosetransporters,GLUT)型传输物质能传输氧化型维生素C[4,5 ] ,但是该传输物质不允许在正常的葡萄糖浓度下吸收有效的生理剂量的维生素C ,这是因为维生素C在血浆中仅以还原型存在[6] 。Tsukaguchi等[7] 应用大鼠的cDNA文库分离并克隆表达得到两种新的维生素C传输物质 (sodium dependentvit…  相似文献   

17.
转座因子 (transposableelement ,TEs)是指在生物细胞中能从同一条染色体的一个位点转移到另一个位点或者从一条染色体转移到另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 1 947年美国冷泉港实验室的“玉米夫人”McClintock首先在玉米中发现并描述了转座因子。转座因子的发现 ,打破了传统遗传学上关于基因在染色体上固定排列及同源染色体交换的观念 ,揭示了基因的流动性 ,具有重要的意义。1 .转座因子的结构特点和分类到目前报道为止 ,至少在 32种植物上有转座因子存在 ,其中研究最多的是玉米、金鱼草、拟南芥等[1] 。其…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稀有濒危植物异地保护群落设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提出了建造群落舁地保护三峡库区稀有濒危植物的方法。从地点选择、面积确定、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等方面探讨了异地保护群落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根据对三峡库区及其附近的残存稀有濒危植物群落的调查,选择九宫山自然保护区的一个独特生境,设计了一个面积约3000m^2,优势种为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金线槭(Dipteronia sinensis)、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r  相似文献   

19.
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总被引:44,自引:4,他引:40  
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沈德中(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94)PhytoremediationofContaminatedSoil.ShenDezhong(Colege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ChinaAgric...  相似文献   

20.
全球石炭纪和二叠纪植物地理分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早石炭世由于全球气候分带不明显,无显著植物分区现象,全球为一个一致性的植物区,即拟鳞植物区(Lepidodendropsis floral provinece)。晚石炭世和二叠纪,全球存在4个植物区,即华夏植物区(Cathaysian floral province)、欧美植物区(Euramerican floral province)、安加拉植物区(Angaran floral proi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