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苎麻茎尖、上花芽(上部花芽)、中花芽(中部花芽)、下花芽(下部花芽)、上叶、中叶、下叶、雌花,雄花的乙烯含量及不同时期茎尖乙烯含量.结果表明:乙烯在苎麻体内分布总趋势是自上而下依次减少,上中部器官乙烯含量大于下部器官,其中茎尖和叶片乙烯含量大于花芽,性别表现为雌性的苎麻在茎尖、叶和花芽中的乙烯含量都大于性别表现为两性的苎麻,乙烯在雌花中的含量高于在混合花和雄花中的含量,不同部位花器官乙烯含量分布趋势与叶片的分布趋势相同,都是上部高,下部低.二麻期苎麻茎尖的乙烯含量大于三麻期,而性别决定前期的苎麻茎尖乙烯含量小于性别决定后期.最后对乙烯与苎麻的性别决定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以组培苗移栽2年的紫花擎天凤梨为试材,研究了外源乙烯催花条件下4种钙素调节剂(A23187、W-7、TFP、EGTA)处理对其花芽分化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处理均能使花芽分化过程中生长素(IAA)、玉米素(ZR)含量不同程度增加,并以A23187处理的IAA、ZR含量增加幅度最大.(2)赤霉酸(GA3)和脱落酸(ABA)含量在花芽孕育阶段先后下降至低谷,在花芽形态分化期又先后上升并出现高峰;ABA含量在A23187处理中下降早于其他处理,于处理3 d时首先降到最低,而在EGTA处理中下降速度最慢,至处理5 d时才降到最低值;在花芽孕育阶段,处理A23187的GA3含量下降最慢,但整体下降幅度最大;在此后花芽发端期各处理的GA3含量均出现高峰,但A23187和乙烯处理上升幅度均高于其他3个处理.(3)(ZR+ABA)/GA3、(ZR+IAA)/GA3比值在花芽孕育阶段上升并出现高峰,在花芽形态分化期下降到低谷.(4)4种处理花芽分化完成时间不一致,紫花擎天凤梨花芽分化在Ca2+促进剂A23187处理下提前,分化时间缩短;而在钙离子专一性螯合剂EGTA、钙调素(CaM)拮抗剂W-7和TFP处理下均得到延缓或抑制.研究发现,Ca2+-CaM信号系统参与了乙烯诱导的紫花擎天凤梨花芽分化过程且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N)是Stob等于1962年首先从玉米赤霉菌培养物中分离出的次生代谢产物,它具有动物雌性激素的作用,也能促进某些真菌形成子实体,被认为是真菌的一种性激素,80年代初发现亦存在于高等植物体内。多年的研究结果表明,ZEN与植物的许多发育过程,包括春化作用、光周期诱导以及授粉受精过程均有密切的关系,可能ZEN参与了小麦成花诱导过程的调控,但其调控机制不明。为进一步研究小麦春化过程中茎尖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与ZEN的相关性,我们以春化过程中的冬小麦幼芽为材料,对茎尖细胞超微结构以及与之相应的ZEN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小黑杨花粉愈伤组织与不定芽诱导体系,观察到:(1)25℃和暗培养条件下花粉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达到89.2%);(2)25℃、16h·d^-1。光照(光照强度为35μmol·m^-2·s^-1左右)下培养的不定芽诱导率最高(为72.3%);(3)花芽于0℃下低温储藏时间延长不利于花粉愈伤组织的诱导,而培养早期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其不定芽分化能力高于后期诱导的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中添加0.1mg·L^-1苯基噻二唑基脲(TDZ)对不定芽分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文心兰‘milliongolds’不同发育阶段的花芽为试材,研究糖类和蛋白质在文心兰花芽分化过程中的变化。经石蜡切片高碘酸席夫反应法(PAS法)和汞溴酚蓝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发现,糖类和蛋白质主要以颗粒状分布在各器官的原基顶端及其周围。在花序原基分化期,细胞中糖含量较少,而蛋白质含量丰富且整体分布均匀。随着花芽的继续分化,糖和蛋白质含量在花萼原基分化期最为丰富,在花瓣原基时期含量明显减少;进入合蕊柱及花粉块分化期时,糖和蛋白质在合蕊柱及花粉块着生处最为集中。在文心兰花发育过程中,对不同分化时期中花芽的糖和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表明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与组织化学定位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应用添加TDZ的MS培养基离体培养铁皮石斛去根苗,研究了TDZ对花芽形态建成及内源多胺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0.1 mg·L-1 TDZ处理的铁皮石斛去根苗的成花率达21.1%,而ck组的为0;在花芽形态建成中铁皮石斛顶枝中内源Spd(亚精胺)、Spm(精胺)含量,Spd/Put(腐胺)、Spm/Put高于对照组的,在花芽初现时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ut、DAP(1,3-二氨基丙烷)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表明外施TDZ可引起铁皮石斛内源多胺代谢及其比值的变化进而有利于花芽的形态建成。  相似文献   

7.
活性氧(ROS)和植物激素是植物衰老过程中重要的内在或者外在的调控因子。我们发现,相对于离体诱导的衰老过程,在脱落酸(ABA)和乙烯(ethylene)促进的衰老过程中有较多的活性氧积累;在对拟南芥磷脂酶Dδ(PLDδ)缺失型突变体的研究中发现,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在衰老过程中产生较少的活性氧。我们比较了上述两种基因型的离体叶片在离体、ABA和ethylene三种衰老处理下内源的ABA、茉莉酸甲酯(MeJA)、玉米素核苷(Zeatin Riboside, ZR)和吲哚乙酸(IAA)的含量变化,发现每一种激素对上述三种衰老处理的响应模式都很相似。在离体诱导的衰老中,两种基因型拟南芥的内源激素含量没有差异;而在ABA促进的衰老过程中,PLDδ缺失型突变体叶片中的MeJA的含量较低,ZR和IAA含量较高;在乙烯促进的衰老过程中,突变体中的ABA和MeJA的含量较低,ZR和IAA含量较高。上述内源激素的这种变化可能有助于延缓突变体的衰老。  相似文献   

8.
以春兰×寒香梅杂交种(Cymbidium goeringii×Cymbidium ‘Han Xiang Mei’)为材料,MS+琼脂4 g·L-1+蔗糖20 g·L-1+椰汁100 mL·L-1为基础培养基,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细胞分裂素(TDZ/6-BA)和无机盐浓度(P、K)对其试管花诱导的影响,测定花芽诱导的蛋白质、可溶性总糖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激素水平(IAA、ABA)。结果表明,添加0.2 mg·L-1 TDZ和2 mg·L-1 6-BA的花芽诱导率最高,分别为14.33%和14.00%;无机盐浓度3P/3K和3P/5K的培养基花芽诱导率较高,分别达16.67%和11.33%;花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3P, 3K)+TDZ 0.2 mg·L-1+椰汁100 mL·L-1+琼脂 4 g·L-1+蔗糖20 g·L-1,花芽诱导率可达34%左右。生理生化指标检测显示,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总糖含量及SOD活性与花芽诱导率呈正相关;稳定的内源激素IAA和ABA含量对花芽诱导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含量过高对花芽诱导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光周期对春石斛开花及多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春石斛为试材,研究光周期对其开花及多胺(腐胺、亚精胺和精胺)含量的影响,以期了解春石斛开花的光周期特性以及期间能源物质多胺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春石斛短日照处理植株开花较长日照处理的提前约18d,为称量性短日照植物;同时,短日照处理植株的花芽多,开花量犬,花径较长日照大。不同光周期诱导开花过程中,春石斛叶片内腐胺含量最高,波动较大,短日照处理下基本维持比长日照高的水平。亚精胺含量其次,且随生长发育逐渐升高,短日照处理下一直保持比长日照高的水平。精胺含量最低,变化不大,短日照下保持与长日照相同或略高的水平。由此推测,春石斛为称量性短日照植物,高水平的腐胺和亚精胺可能与春石斛花芽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矮牵牛花期一些生理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选择了 3种颜色的矮牵牛 (PetuniahybridaVilm) :粉红色、杂色和红色 ,将其开花过程分为 4个时期 :未出现花芽、花芽期、花蕾期和开花期 ,测定各时期MDA、可溶性糖、激素水平和多胺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 ,从无花芽期到开花期MDA含量有所升高 ;可溶性糖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在粉红色的矮牵牛叶片中 ,IAA含量在开花期升高 ;GA含量在无花芽期和花芽期时较高 ;而ZRs则在花蕾期较低 ,在开花期时含量上升。 3种多胺含量的变化不同 ,腐胺在整个花期略有上升 ,精胺和亚精胺则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1.
外源激素诱导风信子(Hyacinthus orientalisL.)同一发育时期花被外植体不同部位细胞再生花芽的实验表明∶1. 诱导花被外植体细胞再生花芽,外源激素是必需的;2. 仅有细胞分裂素就可以诱导花芽再生,生长素并不是必需的;3. 花被外植体上的不同部位的细胞再生花芽时,需要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 单独加6-BAP或玉米素2 m g/L可以诱导花被下部的细胞再生花芽;6-BAP或玉米素2 m g/L和2,4-D 0.1 m g/L的组合有利于花被中部的细胞再生花芽;6-BAP或玉米素2 m g/L和2,4-D 1.0 m g/L的组合能促进花被上部的细胞分化花芽  相似文献   

12.
棉花花芽分化时期茎尖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实验结果表明,从子叶展平后到肉眼可花芽(现蕾),所测几种激素(ABA、IAA、GA3、iPA、ZR)的含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动态变化,而且在花芽分化临界期表现出最显著的变化(出现高峰或出现低峰)。推测所测几种激素均与花芽分化有密切关系。其中ABA、GA3和CTK(iPA、ZR)在花芽分化临界期时,其含量变化均呈现出一个高峰;而IAA则在花芽分化临界期时出现一个低峰。经比较分析得知,随着花芽分化的进行,ABA/IAA、GA3/IAA、CTK/IAA均表现一个较明显的变化规律。即从子叶展平时起,其比值开始上升,到花芽开始分化时达到一个峰值,之后逐渐下降,并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显然,ABA/IAA、GA3/IAA、CTK/IAA在棉花的花芽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由此推测,增加植物体内的ABA、GA3、CTK的含量或降低IAA的含量,都可以促进棉花的花芽分化;反之则抑制棉花的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花芽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返花的关系,以砂梨品种‘丰水’、‘翠冠’为材料,研究了砂梨采果后返花过程中花芽内源激素(IAA、GA3、ABA)含量变化,以及早期落叶和秋季返花特征。结果表明:(1)在采果后至返花过程中,两个品种梨花芽中内源激素IAA和GA3含量都呈逐渐缓慢下降趋势;花芽ABA含量的动态变化成升-降-升的"S"曲线。(2)花芽返花受3种激素的动态平衡控制,花芽IAA/ABA、GA3/ABA和(IAA+GA3)/ABA值变化趋势均呈相似的"S"形曲线,IAA/ABA、GA3/ABA和(IAA+GA3)/ABA值增加,花芽返花;比值降低,花芽逐渐步入休眠期。(3)砂梨的落叶率与返花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花芽中IAA/ABA比值与砂梨落叶率和返花率相关系数分别为0.805、0.774,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研究认为,梨返花与早期落叶密切相关,受花芽内源激素IAA、GA3、ABA动态平衡控制;早期落叶降低了花芽中ABA的含量,从而使花芽内生长促进型激素占主导地位,阻止自然休眠的花芽进入休眠或促使进入浅休眠部分花芽解除休眠,所以出现秋季返花现象。  相似文献   

14.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并分析了中国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特有树种青海云杉花芽分化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以期为调控青海云杉花期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s)、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它们分别在青海云杉花芽生理分化前期和形态分化前期出现高峰;青海云杉叶片ZR/GAs、ZR/IAA之值在花芽生理分化期达到峰值,而ABA/GAs值在花芽生理分化期总体呈递增趋势。(2)青海云杉花芽生理分化期,其顶芽、侧芽中可溶性糖及蛋白质皆出现高峰;形态分化前期,顶芽及侧芽中蛋白质含量下降,但可溶性糖含量持续上升;而花芽生理分化期间,叶片中核酸含量总体皆呈递增趋势。研究认为,较高的ZR/GAs、ZR/IAA有利于青海云杉花芽生理分化,但对维持花芽形态分化可能不是必须的,而高的ABA/GAs、ABA/IAA可能是花芽形态分化能够顺利完成所不可缺少的;可溶性糖、蛋白质、核酸等结构物质和能量物质的积累有利于青海云杉花芽生理分化的完成。  相似文献   

15.
以两个在自然条件下难开花的甘蔗品种‘ROCl6’和‘ROC22’为材料,研究经光周期诱导甘蔗花芽分化和成花逆转过程中叶片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未分化前,两品种经光周期诱导后叶片可溶性总糖、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从花芽分化诱变期开始,两品种叶片可溶性总糖、淀粉和蛋白质含量迅速增加,明显高于对照(未分化)。随着花芽进一步分化,其叶片可溶性总糖、淀粉含量逐渐降低并低于对照,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蛋白质含量始终高于对照。成花逆转植株在花芽分化前期叶片可溶性总糖、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也高于对照,但低于正常抽穗开花植株;之后随着花芽分化的停止,其叶片可溶性总糖、淀粉含量一直保持较稳定的水平,仅蛋白质略有降低。说明甘蔗花芽分化期间大量的基因表达并且合成各种蛋白质的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碳水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砂梨二次开花与枝皮和花芽营养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丰水’梨去叶后二次开花过程中枝皮和花芽有机营养的变化。结果显示:(1)‘丰水’梨从去叶后第6天出现萌芽现象,在第2周萌芽率迅猛增长,至第42天萌芽率增至91%,满树呈春天开花现象。(2)去叶后初期‘丰水’梨枝皮中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并于第12天时达到高峰后迅速下降,且枝皮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迅速降低的时期与花芽萌芽率快速提高期同步;去叶后枝皮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急剧降低,而花芽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迅速增加。(3)‘丰水’梨花芽萌芽率与枝皮、花芽中的淀粉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花芽中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砂梨枝皮、花芽中有机营养物质及其活跃状态是影响其花芽萌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铁核桃叶片矿质元素和内源激素含量与雌花芽分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铁核桃(Juglans sigillata Dode)叶片和花芽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确定铁核桃雌花芽生理分化和形态分化期,并采用分光光度法、凯氏定氮法、钼锑抗比色法以及ASS法测定花芽分化期叶片中叶绿素和主要矿物质含量,运用液质联用法(HPLC-MS)对花芽分化期雌花芽、雄花芽和叶片中内源激素含量进行分析,探讨铁核桃叶绿素、矿物质和内源激素含量与雌花芽分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铁核桃叶片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在雌花芽生理分化前增加,在形态分化期呈现高峰值。(2)从生理分化到形态分化转换期,铁核桃叶片中Ca、Mg含量降低,K含量升高;在花芽分化过程中,叶片中P含量呈持续下降趋势,Fe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Zn含量呈‘M’型变化。(3)铁核桃叶片、雌花芽和雄花芽中GA_4含量在生理分化期急剧下降,而在形态分化期呈现高峰值;雌花芽、雄花芽中ABA和ZR含量在花芽分化过程中均呈‘M’型双峰曲线,而叶片中ZR浓度持续呈现低含量水平,并在雌花芽分化的生理分化期有峰值;形态分化期花芽中IAA浓度较低。4月底~5月中旬是贵州铁核桃雌花芽由生理分化向形态分化转化的关键期;叶片中高含量的叶绿素和雌花芽中低浓度的IAA、GA_4利于雌花芽初期发育;雌花芽分化过程中消耗大量P,叶片中高含量的K与雌花芽分化关键期关系密切,而Ca、Mg、Zn与雌花芽形态分化关系密切;雌花芽中高浓度的ABA、ZR对生理和形态分化均有显著作用,高含量的GA_4参与花原基的形态建成。  相似文献   

18.
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渗透性的改变是植物衰老过程中一个内在的、具有破坏性的变化。膜脂组成中,溶血磷脂的出现是膜伤害的一个重要标志;膜脂双键数目的变化是影响膜流动性的主要因素。应用脂类组学的方法,检测了拟南芥野生型及其磷脂酶Dδ (PLDδ)缺失型突变体在离体诱导的、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和乙烯(ethylene)促进的衰老过程中,溶血磷脂(lysophospholipids, lysoPLs)的分子变化,并通过计算膜脂双键指数(double bond index, DBI)表征了膜流动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离体诱导的衰老过程和乙烯促进的衰老过程中,溶血磷脂的总含量和各溶血磷脂分子的变化不显著,而在ABA促进的衰老过程中溶血磷脂总含量和部分溶血磷脂分子均显著升高;在上述三种衰老处理下,总膜脂的DBI均下降,但是离体诱导和激素促进的的衰老过程中各类膜脂的DBI的变化却不同。同时我们还发现,抑制PLDδ基因表达降低了ABA促进的衰老过程中溶血磷脂的产生、减缓了ABA和乙烯促进的衰老过程中总的膜脂的DBI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在激动素的影响下离体培养的西葫芦(Cucuibita pepoL.)子叶的生理生化变异及花芽的构建。结果如下在附加有激动素(KT)1.0mg.L-1的MS培养基培养的西葫芦子叶中花芽的发生率占46%,而对照组中仅达到5%。在花芽的构建过程中子叶内在的可溶蛋白,可溶糖,RNA和P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亚精胺(Spd)和腐胺(Put)的比值(Spd/Put)高于对照组的2倍;淀粉和DNA的含量与对照组无大的区别,但是二氨基丙烷(DAP)和尸胺(Cad)却明显下降了。由此可见在激动素影响下子叶出现的生理生化指数变化促进了花芽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以切花菊品种‘神马’为试材,研究光周期诱导菊花成花过程中Ca2+载体A23187和Ca2+螯合剂EGTA处理对花芽分化及其过程中叶片Ca2+分布和蔗糖、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叶片Ca2+含量在花芽未分化期(Ⅰ)处于较低水平,而在花芽分化启动期(Ⅱ)迅速增加并达到高峰,之后下降;Ca2+亚细胞定位表明,在未分化期(Ⅰ)Ca2+沉淀主要分布在液泡、细胞壁和细胞间隙中,细胞质内较少,而在花芽分化启动期(Ⅱ)细胞质内积累大量的Ca2+沉淀.A23187处理的菊花花芽分化开始和结束时间比对照分别提前2 d和3 d,叶片Ca2+含量比对照显著增加;EGTA处理的叶片Ca2+含量比对照显著减少,花芽分化开始和结束时间分别比对照推迟4 d和8 d;A23187和EGTA处理的叶片Ca2+在花芽分化启动期(Ⅱ)均向细胞质流入并密集.A23187处理的蔗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在处理2 d时达到峰值,比对照达到峰值的时间提前2 d,与Ca2+达到峰值的时间一致,而EGTA处理的蔗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在处理2 d时没有明显变化,8 d时才迅速增加达到峰值,即所有处理的蔗糖、可溶性总糖含量在花芽分化启动期(Ⅱ)均增加并达到高峰,之后有所减少,但其在整个花芽分化过程均高于光周期诱导前的含量;对照和A23187处理的淀粉含量在处理2 d时开始减少,而EGTA则在处理8 d后开始减少,至花芽分化结束所有处理的淀粉含量均保持较低水平(低于诱导前).表明Ca2+碳水化合物参与了光周期诱导的菊花成花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