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组织培养前用臭氧对外植体进行消毒灭菌的效果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无菌是植物组织培养成功的前提。常用的外植体表面灭菌剂有次氯酸钙、次氯酸钠、过氧化氢 (双氧水 )、溴水、硝酸银、氯化汞 (升汞 )、抗菌素、酒精和异丙醇等。这些灭菌剂用于外植体消毒灭菌时 ,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且易影响外植体的活力 ,导致外植体褐变死亡 ,还有冲洗次数过多、操作复杂等缺点。本文探讨臭氧对外植体消毒灭菌的效果 ,经试验达到了灭菌的目的。  仪器有上海绿科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NQ 1 0 83绿科多功能臭氧发生器 (气体流量 0 .0 0 0 3m3 ·h-1)。实验材料为橡皮树 (Ficuselastica)。…  相似文献   

2.
高温灭菌是指用热能杀死微生物。其原理是高温使原生质中的蛋白质变性、使酶失活,致使微生物死亡。高温灭菌主要有高压蒸汽灭菌法、干热灭菌法和灼烧灭菌法几种。如果操作不当,即达不到预期的灭菌效果。现就常见错误分析如下。1高压蒸汽灭菌蒸汽灭菌属湿热灭菌,由于湿热灭菌有潜能存在,被灭菌物体的温度比蒸汽的低,蒸汽在其表面凝结成水,放出潜能,可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的温度。又由于水和水蒸汽比空气的热容量大、导热快、穿透力强,所以,与干热灭菌相比,灭菌需要的温度低、时间短。由于高压蒸汽灭菌法水蒸汽的温度随其所受压力的…  相似文献   

3.
花生种间杂种的胚胎营救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植物名称 花生种间杂种 (Arachishy pogaea×A .cardenasii)。2 材料类别 取杂交授粉后 30d的幼果 ,自来水冲刷去泥土 ,洗净。以 70 %乙醇浸泡 1min后在无菌条件下剥离出胚珠。胚珠再以70 %乙醇表面灭菌 1min ,0 .1 %HgCl2 处理 5min ,灭菌水洗涤 5次 ,然后进行胚珠和幼胚培养。成苗后切取带腋芽茎段作外植体。3 培养条件  (1 )胚珠生长培养基 :MS KT0 .2mg·L-1(单位下同 ) 5 %蔗糖 ;(2 )诱导幼胚萌发培养基 :MS 2 ,4 D 1 .0 BA 0 .5 ;(3)腋芽扩繁培养基 :MS BA 4…  相似文献   

4.
在植物组织培养系统中很少有关于成功控制微生物污染物的报道。然而,Z.A.Wilson和J.B.Power说,他们已有办法消除如污染橡胶树茎切段外植体的十种常见的细菌和酵母。他们测试了21种不同的抗污染物的抗生素。结果是,没有一种能单独对所有微生物有效,链霉菌和四环素杀死了七种细菌,红霉素杀死了六种。制霉菌素能控制酵母。每毫升培养基中加入32μg红霉素,16μg制霉菌素和16μg链霉素,即可使外植体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5.
在微生物实验室或医院里,常用的杀菌剂有昇汞、甲醛、高锰酸钾、酒精、碘酒、龙胆紫、酸类、漂白粉和新洁尔灭等。它们有的抑菌,有的杀菌。它们是如何杀灭细菌的?现分述如下。1.昇汞:以1:400,000—1:800,000稀释的昇汞溶液在37℃下于2小时可杀死金黄色葡萄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细胞表面工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它利用细胞表面展示技术使外源蛋白固定化于细胞表面,从而生产微生物细胞表面蛋白。微生物细胞表面工程可用于细胞催化剂、细胞吸附剂、活疫苗、生物传感器的开发等。微生物细胞表面工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国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刚起步。在介绍细胞表面工程的基础上,对微生物细胞表面工程技术进展进行了综述,展望了对该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多菌灵在黄精根茎无菌培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中比较了几种杀菌剂对黄精根茎的灭菌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乙醇、饱和漂白粉、HgCI2等杀菌剂对黄精根茎杀菌时,微生物的污染率很高;先用3%多菌灵溶液对黄精根茎进行内吸杀菌处理45h以上,然后再用0·2%HgCI2进行灭菌10min,则黄精根茎的污染率可得到有效控制。多菌灵的处理效果与黄精根茎的大小、类型和年龄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细胞表面工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它利用细胞表面展示技术使外源蛋白固定化于细胞表面,从而生产微生物细胞表面蛋白。微生物细胞表面工程可用于细胞催化剂、细胞吸附剂、活疫苗、生物传感器的开发等。微生物细胞表面工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国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刚起步。在介绍了细胞表面工程的基础上,对微生物细胞表面工程技术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该技术的发展给予展望。  相似文献   

9.
冰核活性基因及其作报告基因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已经克隆了8个冰核活性基因,可用作报告基因,主要应用在植物-微生物互作研究、营养元素利用研究、病原微生物高敏检测和各种用途的细菌细胞表面展示等领域。  相似文献   

10.
栽培大麦矮秆齐的染色体组型和Giemsa C一带带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愁学  商效民 《遗传》1981,3(2):31-33
栽培大麦(Hordeum vulgare)一般多为二 倍体;染色体数目较少(2n二14),但体积较 大;各种物理或化学诱导的畸变类型丰富,以及 它的高度自花受精,容易进行人工杂交和具有 一些易于分类的表型特征等,使它成为植物细 胞遗传研究中广泛应用的实验材料。此外,也 常用作植物生理学、放射生物学、病理学及病毒 学研究的模式植物。  相似文献   

11.
纤维素乙醇的统合生物加工过程(consolidated bioprocessing,CBP)是将(半)纤维素酶生产、纤维素水解和乙醇发酵过程组合,通过一种微生物完成的生物加工过程。 CBP有利于降低生物转化过程的成本,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作为传统的乙醇生产菌株,是极具潜力的CBP底盘细胞。纤维小体是某些厌氧微生物细胞表面由纤维素酶系与支架蛋白组成的大分子复合物,它能高效降解木质纤维,在酿酒酵母表面展示纤维小体已成为构建CBP细胞的研究热点。笔者综述了人造纤维小体在酿酒酵母细胞表面展示组装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纤维小体各元件的设计和改造,并针对酿酒酵母分泌途径的改造,提出提高人造纤维小体分泌组装的可能性策略。  相似文献   

12.
材料表面特征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膜是微生物细胞粘附于材料表面的群体性生长方式。在实践应用中,有目的地调控微生物在材料表面的成膜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生物膜在材料表面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综述了材料表面的电荷特征、亲疏水性、形貌模式和功能性化学修饰等物化特性对细胞粘附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并介绍了目前在不同实际应用场景中抑制成膜和促进成膜材料的研发现状。  相似文献   

13.
细菌对消毒剂抗性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毒剂通过抑制膜的主动运输、抑制微生物的代谢、扰乱微生物的DNA复制、使微生物细胞裂解而导致胞内成分渗漏以及使胞内物质凝结等方面发挥灭菌作用.消毒剂在杀灭细菌和控制细菌污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细菌对消毒剂也会产生抗性.细菌对消毒剂的抗性机制主要通过形成生物被膜,阻挡或外排机制减少消毒剂分子进入细胞,使消毒剂分子失活,以及其他表型性耐药等4个途径来实现,其中通过形成生物被膜阻止消毒剂分子进入细菌细胞或在进入细胞前使消毒剂失去效用,在细菌对消毒剂的抗性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以实际污染的主要菌株为对象,研究它们对常用消毒剂的抗性机制,对控制细菌污染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酿酒酵母人造纤维小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素乙醇的统合生物加工过程(consolidated bioprocessing,CBP)是将(半)纤维素酶生产、纤维素水解和乙醇发酵过程组合,通过一种微生物完成的生物加工过程。CBP有利于降低生物转化过程的成本,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作为传统的乙醇生产菌株,是极具潜力的CBP底盘细胞。纤维小体是某些厌氧微生物细胞表面由纤维素酶系与支架蛋白组成的大分子复合物,它能高效降解木质纤维,在酿酒酵母表面展示纤维小体已成为构建CBP细胞的研究热点。笔者综述了人造纤维小体在酿酒酵母细胞表面展示组装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纤维小体各元件的设计和改造,并针对酿酒酵母分泌途径的改造,提出提高人造纤维小体分泌组装的可能性策略。  相似文献   

15.
马蹄莲的离体培养及快速繁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名称:马蹄莲(Zantedeschia eathiopicaHybrid Lilies),pink petticoat,golden sun,galaxy。red beauty,red gole,pink persuasion,goldenaffair及pink satin等8个品种。材料类别:将块茎经表面消毒后切取芽块作外植体。  相似文献   

16.
LEA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干旱、盐渍和低温都能引起植物水分亏缺,在这期间植物细胞积累一系列的蛋白质来保护细胞免受脱水伤害,其中Lea蛋白是最普遍的一种。Lea蛋白具有亲水性和热稳定性。根据近年研究进展对Lea蛋白的结构、分类及基因表达调控作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7.
环境污水对动、植物都有伤害 ,并直接影响到动、植物的遗传物质。其原理是环境污水阻止分裂细胞形成纺锤体 ,使每个染色体复制后不能向两极分开 ;同时细胞分裂受阻 ,不能形成 2个子细胞。这样每个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增加 1倍以上 ,从而形成多倍体。1 实验用品器材 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表面皿、吸水纸、烧杯等。试剂 醋酸洋红、95%乙醇、85%乙醇、70 %乙醇、卡诺氏液。材料 玉米花穗。2 实验方法2 .1 取材 选取早期花序若干枝 ,剪下 5~ 8cm的花序 ,把一部分插在自来水中作对照 ,另一部分插在取来的环境污水中。处理 6~ 1…  相似文献   

18.
番木瓜茎尖和侧芽的离体培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植物名称:番木瓜(Carica papaya)。材料类别:茎尖、侧芽。培养条件:取自大田1.4~1.7m高植株上的外植体经10%漂白粉或0.1%升汞(其中加1~2滴Tweon-20)表面消毒8~10分钟,再用灭菌水洗3~4次,切成2~3mm的楔形片。诱导丛芽分化的MS培养基,大量元素提高0.5倍,附加NAA0.1~  相似文献   

19.
生物被膜是微生物附着在生物或非生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种三维结构,细胞被其自身所产生的胞外聚合物所包围,生物被膜的形成被认为是微生物应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时所产生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众多微生物能够在植物叶、维管束和根等组织中生长,并在植物不同组织表面附着形成生物被膜,病原细菌的生物被膜随植物内部环境动态变化是其有效发挥致病作用的关键,研究植物病原细菌生物被膜调控机制是认识植物-病原菌互作的重要方面。文中将系统地介绍植物病原细菌生物被膜特征、组成成分、分子调控机制及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治理重金属污染河流底泥的生物淋滤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治理重金属污染河流底泥的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体来消除或降低重金属毒性的方法,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具有成本低、去除效率高、脱毒后污泥脱水性能好等优点,近年来在国际上备受关注.本文介绍了近10年来生物技术在治理重金属污染河流底泥方面的研究成果,着重介绍了日益受关注的生物淋滤技术,从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表面活性剂等方面的发展作了详细描述,展望了生物修复在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应用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